第三章第二节光照条件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51
第二节植物生产的光照条件一、单项选择题1. 许多植物成花需要极限日照长度,即()A. 可照时数B. 实照时数C. 日照时数D. 临界日长2. 在天文学上,某地的昼长是指从日出到日落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间隔,称为()A. 可照时数B. 实照时数C. 日照时数D. 临界日长3. 生产上曙暮光是指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一段时间。
A. 0°~3°B. 0°~4°C. 0°~5°D. 0°~6°4.当太阳高度降低至地平线以下6。
时,晴天条件上的光照度约为()1x。
A. 2.5B. 3.5C. 4.5D. 5.55. 在赤道上,各季的曙暮光时间只有()多分钟。
A. 30B. 35C. 40D. 456.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um。
A. 小于0.4B. 小于0.76C. 大于0.4D. 大于0.767. 红外线区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A. 7%B. 43%C. 50%D. 55%8. 由于大气吸收,地球表面测得的太阳辐射光谱约在()μm之间。
A. 0.25 ~ 5.1B. 0.29 ~ 5.1C. 0.29 ~ 5.3D. 0.29 ~ 5.49. 可见光区的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左右。
A. 7%B. 43%C. 50%D. 55%10. 若视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100%,则被大气和云层吸收的约占()A. 10%B. 14%C. 27%D. 43%二、多项选择题11.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后,由于大气的()作用,其到达地面时大大减弱。
A. 辐射B. 散射C. 反射D. 吸收12. 光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如()的连续照射会抑制黄瓜种子的萌发。
A. 红光B. 蓝光C. 白光D. 光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蓝光促进茎的伸长B. 红光抑制茎的伸长C. 长波长光促进细胞的伸长D. 短波长光抑制细胞的伸长三、填空题14. 实照时数是用测得的,但日照计只能感应一定能量的太阳直接辐射,有、遮挡时测不到。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农作物生长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
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了解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对于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及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来源,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光照的强弱和持续时间对农作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物质积累和物质转移等方面均产生影响。
1. 光照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光照条件不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茎叶生长,使植株高大、茂密,增加叶片的面积,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而光照不足则会导致植株长势差、茎细叶小,叶色苍白。
2. 光照对植物功能代谢的影响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提供能量供给植物各种生理和代谢活动。
光强适宜的情况下,农作物的光合速率较高,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也较高,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而光照不足则会降低农作物的光合速率,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3. 光照对物质积累和转移的影响光照可调节农作物中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分配方向,对农作物的物质积累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充足的光照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产物的合成量,并促使其在植物体内进行相对均匀的分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光照不足则导致光合产物的积累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部分器官的营养物质供给。
二、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存在差异,下面以几种主要农作物为例,介绍其适宜的光照条件。
1. 玉米玉米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是6000-8000勒克斯。
夜间光照过强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因此在玉米生长期间应避免光污染。
2. 小麦小麦对光照的适宜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不足会导致小麦秆细叶瘦,影响产量。
3. 水稻水稻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6000-8000勒克斯。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作用: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土地总量居世界第三,人均不到世界的1/3。
)3.类型齐全(草地、耕地、林地),构成不合理: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 区域差异明显,分布特点:耕地:90%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难以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5.我国有哪些土地资源构成类型?草地、耕地、林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
6.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滥伐森林、乱占耕地7.我国“土地日”的日期是()6月25日经典习题1.现在,某地有10 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①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②全部砍掉,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③把10 000公顷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一片,即1 000顷。
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以便森林能有更新的机会。
(1)你赞成哪一种办法?为什么?(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你的主意写出来。
(1)赞成第三种办法。
因为第~种虽然使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但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第二种属于过度砍伐,会破坏生态环境,是最不可取的,只有第三种既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能够使森林得到更新,保护了森林资源,所以是比较恰当的。
(2)略点拨:此题设置了三个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辩证地分析,③是比较合理的。
(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2.由于我国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室内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室内化,室内植物成为很多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室内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室内光照条件。
本文将探讨室内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讨论如何为室内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第一节: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光照是其发生的基本条件。
光合作用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量。
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第二节: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高度光照条件下:适度高强度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然而,过高的光照强度有时会产生过多的光能,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难以消耗,造成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甚至叶片出现灼伤现象。
2. 低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在室内环境下,通常会出现光照不足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以及使用人工光源等方法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
第三节:合理调控室内光照条件1. 光照强度:针对不同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的需求,可以通过调整灯具的位置和数量、使用光照自动控制系统等方式来改变室内光照强度。
对于喜阴植物来说,光照强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对于喜光植物则应提供较高的光照强度。
2. 光照时间:不同植物对光照时间的需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室内植物的光照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短或过长的光照时间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通常情况下,16小时的光照时间可以满足大部分室内植物的需求。
3. 光照质量:光照质量指光的波长组成。
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
蓝光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进行,红光有助于植物进行有性繁殖。
通过选择合适的灯具和使用滤色片等方法,可以为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质量。
第三章设施的环境特性及其调控技术(4学时)第一节光环境特点及其调控光环境对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光效应、热效应和形态效应,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光周期反应和器官形态的建成,在设施园艺作物的生产中,尤其是对喜光园艺作物的优质高产栽培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设施的太阳辐射温室内的光照来源,除少数地区和温室进行补光育苗或栽培时利用人工光源外,主要依靠自然光源,即太阳光能。
对绿色植物的吸收而言,用光量子通量密度来反映光能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同时温室作物生产中光环境功能的表达,也不仅依赖占太阳总辐射能量50%的可见光部分,还包括分别占太阳总辐射能量43%和7%的红外线辐射和紫外线辐射。
二、设施内的光环境特征首先是总辐射量低,光照强度弱。
温室内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光量和太阳辐射量受透明覆盖材料的种类、老化程度、洁净度的影响,仅为室外的50%-80%,这种现象在冬季往往成为喜光果菜类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其次是辐射波长组成与室外有很大差异。
由于透光覆盖材料对光辐射不同波长的透过率不同,一般紫外光的透过率低。
但当太阳短波辐射进入设施内并被作物和土壤等吸收后,又以长波的形式向外辐射时,多被覆盖的玻璃或薄膜所阻隔,很少透过覆盖物,从而使整个设施内的红外光长波辐射增多,这也是设施具有保温作用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光照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不均匀。
温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特别是直射光日总量,在温室的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不同时间和季节,分布都极不均匀,尤其是高纬度地区冬季设施内光照强度弱,光照时间短,严重影响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影响设施光环境的主要因素1.散射光的透光率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因气体分子、尘埃、水滴等发生散射并吸收后到达地表的光线称为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阳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温室设计和管理上要考虑充分利用散射光的问题。
2.直射光的透光率依纬度、季节、时间、温室建造方位、单栋或连栋别、屋面角和覆盖材料的种类等而异。
(1)构架率温室由透明覆盖材料和不透明的构架材料组成。
其次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学会推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缘由及其进展变化。
4.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学问点农业区位因素[同学用书P54]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打算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地形平原适宜进展种植业,山地适宜进展林牧业土地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水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行缺少的原料,为动植物生存、生长输送养分物质,还影响到农业地域类型【思考】 1.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
(2)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提示:(1)热量。
(2)土壤。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因素内容劳动力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小麦种植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把握、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方式如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打算着农产品的价格。
(2)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思考】 2.海南是我国有名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则以反季节蔬菜生产有名。
北京从山东与海南运蔬菜各有何优势和不足?提示:从山东调入——优势:距离近,新颖;不足:品种少。
从海南调入——优势:品种多;不足:距离远,保鲜技术要求高,可能会损坏较多。
[图表导读]读教材P61图3-13绿色农业,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绿色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技术因素有哪些?(2)自然因素对绿色农业生产的影响起打算性作用吗?为什么?(3)绿色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1)自然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