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知识点.doc
- 格式:doc
- 大小:79.51 KB
- 文档页数:1
绪论0.1 复习笔记一、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如下:① 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产者,即初级生产者。
② 植物在维持地球上物质循环的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和繁衍后代的场所。
④ 植物在调节气温和水土保持,以及在净化生物圈的大气和水质等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1.林奈的两界系统植物界(Kingdom Plantae)、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
2.海克尔的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植物界、动物界。
3.魏泰克的四界和五界系统(1)四界系统真菌界(Kingdom Fungi)、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2)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4.六界和八界系统(1)六界系统① 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② 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八界系统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5.三域系统古细菌(Arehaebaeteria)、真细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3 个域。
6.本书观点(1)原核生物界(或总界)蓝藻、细菌、古细菌和放线菌等(可把它们各自划分为界)。
(2)真核生物界(或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三、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学习植物生物学的重要意义1.植物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植物生物学(plant biology,biology of plant)是一门具有综合性植物学基础知识的课程,研究对象是整个植物界,其基本任务是在不同层次上认识和揭示植物界各类群植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即从分子、细胞、器官到整体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发育、生理与代谢、遗传与进化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规律。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生理生化知识点1.光补偿点: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2.光周期现象: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某一定时期必须要求有一定的日照(或黑夜)的时数才能成花的现象3.渗透调节:通过主动增加溶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以有效地增强吸水与保水能力,这种调节作用称为渗透调节。
4、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就就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5.春化作用:低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6、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与器官的建成,称为光形态建成,亦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7、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的现象。
极性运输就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消耗生物能。
8、共质体:包括所有细胞的原生质,即所有细胞生活的部分、原生质体之间有胞间连丝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整个根系中的共质体部分就是连续的体系质外体:指没有原生质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中柱内的木质导管9.冻害与冷害: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称做冻害;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称做冷害。
10.氨基酸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11、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12、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
结构域通常都就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13、水势:溶液中水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称为水势。
14、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吸收养的量或放出二氧化碳的量。
15二氧化碳饱与点:当CO2浓度提高到某一值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环境中的CO2浓度被称为CO2饱与点16 代谢库:就是指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部位与器官,主要就是指消耗或积累碳水化合物的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命特征、结构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作为大一生物学课程的一部分,植物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植物世界的机会。
以下是对大一植物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动物细胞不同,它们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特征,它为植物细胞提供了机械支持和形态稳定性。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它发生在植物叶片的叶绿体中,包括光能捕获和利用、光化学反应和碳固定三个阶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氧气生成的重要过程。
三、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包括细胞分裂、细胞扩张、细胞分化以及器官形成。
植物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实现的。
其中,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四、植物繁殖与种子植物结构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主要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生成新的个体,如克隆、扦插、离体培养等;有性繁殖则涉及雌雄配子的结合,如花粉传播、花粉萌发和受精过程。
种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包括胚、种皮和胚乳。
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形态和生态学上的策略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以及土壤养分等。
这些适应性特征可以帮助植物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六、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植物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通过提供氧气、食物和栖息地等资源,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需要的食物、药物和建材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一植物生物学的学习内容涵盖了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繁殖与种子植物结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含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比赛笔录)1.C 植物 C 植物34叶构造无“花环状” 构造,只有一种有“花环状” 构造,常拥有两叶绿体种叶绿体叶绿体维管制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维管制鞘细胞中叶绿体个体叶肉细胞中大无基粒,叶肉中数量少个体小散布典型的温带植物典型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门路只有卡尔文循环在不一样样样空间分步进行C4循环门路和卡尔文循环与二氧化碳亲和力弱强(有 PEP羧化酶)光和效率低高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加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订交替,有核订交替不用然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构造与其功能的适应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拥有复表皮,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地区(气孔窝)。
栅栏组织层数多提升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胞空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
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浸透压。
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批水分,水的耗费少能耐旱。
沉水叶: 1、叶小而薄,叶经常裂成细丝状能够直接汲取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所以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汲取同化组织。
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升光合效率。
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拥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填补气体汲取不足。
4 、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4、比较根和茎的初生构造及其发展初生构造根茎表皮拥有根毛,无气孔,角质层薄不具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皮层有栓质化外皮层,有内皮层,拥有凯外皮层有厚角组织,含叶绿体,无内氏带,具中柱鞘皮层,不具凯氏带,不具中柱鞘维管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摆列,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摆列,木质部形成脊成星芒状,一般不具髓形成一个维管制,一般具髓成熟方式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展木栓形成层发源于中柱鞘(内发源),木栓形成层发源于表皮和外面的皮层皮层、表皮死亡,维管形成层无分化(外发源),皮层保存,存在束中和束间形成层5、单轴分枝 / 合轴分枝枝又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次级侧枝,主轴生长显然据有优势的分时方式。
高三生物植物生物知识点总结1. 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1.1 细胞壁•细胞壁的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维持细胞的形态。
1.2 细胞膜•组成: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
•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 细胞质•组成: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功能: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1.4 细胞核•组成:核膜、染色质、核仁。
•功能: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代谢。
1.5 叶绿体•组成:类囊体薄膜、基质。
•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1.6 线粒体•组成:内外两层膜、基质。
•功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1.7 质体•组成:质膜、基质。
•功能:储存和运输物质。
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1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纺锤体等的变化。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
2.2 细胞分化•概念: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2.3 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表皮细胞。
•营养组织:叶肉细胞、果肉细胞等。
•输导组织:维管束。
•机械组织:木质部、韧皮部等。
2.4 植物的器官•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茎:运输水分和矿物质,支撑植物体。
•叶: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花:繁殖后代。
•果实:保护种子,传播种子。
2.5 植物的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
•功能: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6 植物的激素•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3. 植物的生殖与遗传3.1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2 植物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复制、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分离和自由组合等。
欢迎阅读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665名“cell 1838如果它 1839”,即: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
少数植物细胞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
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2.细胞质⑴质膜:(Ⅰ单位膜: Ⅱ主要功能:⑴质膜:(①磷脂双分子层:两排磷脂分子在膜上形成双分子层,亲水的含磷酸的“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朝向膜的中间。
②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暗带,厚2nm,主要成分蛋白质。
明带,厚3.5nm,主要成分类脂。
暗带⑵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
①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Ⅰ质体的类型: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叶绿体(含叶绿素a 、b 和胡萝卜素、叶黄素)、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
Ⅱ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
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
Ⅲ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
CO2+H2O[CH2O]+O2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
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Ⅳ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1①②(一)原生质体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
高三生物植物有关的知识点生物学中,植物是研究对象之一。
植物因其重要的地位和多样性而成为高三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三生物学课程中与植物有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植物的组织结构、光合作用以及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
一、植物的组织结构1. 细胞结构:植物细胞包含细胞壁、细胞膜、质体、叶绿体等结构。
其中,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2. 组织结构:植物体由根、茎和叶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持植物体并负责营养输送,叶进行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依赖于光能,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依赖光能,利用ATP和NADPH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质。
三、植物生理过程1. 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线粒体中。
2. 蒸腾作用: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在叶片中蒸腾,形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排出。
蒸腾作用可以保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输送。
3.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常见的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4. 开花与结果: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过程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
开花过程中,植物会产生花药和花粉,授粉后形成果实。
以上是高三生物学课程中与植物有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的组织结构、光合作用以及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日后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对于高三生物学学习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对植物生物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植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1、种子的结构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
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其中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
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
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
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中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
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
不同种子其子叶数目不同,在被子植物中分为两类一类具有两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植物。
另一类只具有一片子叶,称之为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它们不仅在子叶数目上有差别,而且在其他器官的形态结构上也不完全相同。
(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
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
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
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
)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很不一致,有2个或2个以上。
组成胚的细胞都具有胚性,这些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小,细胞质浓、核相对比较大,细胞质中没有或仅有小的液泡。
种子萌发时,这些细胞很快分裂,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
种子根据胚乳有无还可分为无胚乳和有胚乳种子。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植物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等方面的学科。
它对于我们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植物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一、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它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为细胞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与运输;高尔基体在细胞壁形成和分泌物加工中发挥作用;液泡储存营养物质和调节细胞内环境。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携带遗传信息。
二、植物组织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植物生长。
保护组织如表皮,覆盖在植物表面,防止水分散失和外界侵害。
薄壁组织储存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和通气等。
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机械组织如纤维和厚壁细胞,提供支持和加固。
三、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根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
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的尖端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成熟区具有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二)茎茎支持着叶、花和果实,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等。
茎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
(三)叶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的形态和结构适应其功能,叶片通常扁平,以增加受光面积。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叶脉为叶提供支持和运输通道。
四、植物的生殖器官(一)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中产生花粉。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
(二)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保护和传播种子。
.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括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竞赛笔记)
1.
C 植物 C 植物
3 4
叶结构无“花环状” 结构,只有一种有“花环状” 结构,常具有两
叶绿体种叶绿体
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个体
叶肉细胞中大无基粒,叶肉中数目少个体
小
分布典型的温带植物典型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二氧化碳固定途径只有卡尔文循环在不同空间分步进行C4循环
途径和卡尔文循环
与二氧化碳亲和力弱强(有 PEP羧化酶)
光和效率低高
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与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相交替,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具有复表皮,气
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气孔窝)。
栅栏组织层数多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
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
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渗透压。
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
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量水分,水的消耗少能耐旱。
沉水叶: 1、叶小而薄,叶常常裂成细丝状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
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因此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吸收同化组织。
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高光合效率。
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具有发达的
通气组织弥补气体吸收不足。
4 、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4、比较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及其发展
初生结构根茎
表皮具有根毛,无气孔,角质层薄不具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皮层有栓质化外皮层,有内皮层,具有凯外皮层有厚角组织,含叶绿体,无内氏带,具中柱鞘皮层,不具凯氏带,不具中柱鞘
维管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排列,木质部形成脊成星芒状,一般不具髓形成一个维管束,一般具髓
成熟方式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发展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内起源),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和外围的皮层皮层、表皮死亡,维管形成层无分化(外起源),皮层保留,存在束中和束
间形成层
5、单轴分枝 / 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轴,侧芽发育形成侧枝,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