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发展状况2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6.16 MB
- 文档页数:22
简述我国公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公路发展,那可是个传奇的故事啊!从最初的简陋小道,到现在的高速公路,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你想啊,几十年前,很多地方的交通可谓是“水泄不通”,人们出门就像上山打猎,颠簸得厉害。
而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随便一开车,哪儿都能到,简直是“指日可待”。
说起公路建设,相关部门可是下了大功夫的。
投资那是相当的疯狂,听说每年都是几千亿在砸,这可不是小数目呀!建设队伍也是精兵强将,技术过硬,干起活来那真是一气呵成。
你瞧,往常你在乡下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脚下一滑,现在嘛,水泥路修得平平整整,走上去就像踩在云端上,真是让人舒服得不要不要的。
公路不仅是人们出行的必备良品,也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小小的公路,串联起了大大小小的城镇,农产品、工业品,哗哗往外运,简直就像是无形的输送带,让每个角落都能分享发展带来的红利。
试想一下,农民大叔的苹果,不用再愁卖不出去,路一通,直送市场,心里那个美啊,跟喝了蜜似的。
更别提,现代化的公路系统还有那么多智能元素,真的是步步为营。
你看,现在有了路况实时监测、导航系统,一路上都能听到“前方有拥堵,请选择其他路线”,简直像个贴心的小助手。
开车的时候,耳边传来的都是导航小姐姐的声音,给你指点迷津,让你不再走错路。
这感觉就像有个老朋友陪着你,热闹又温暖。
有时候在路上开车,真的是种享受。
你看,窗外的风景变化万千,青山绿水、田野花香,简直是大自然的画卷。
开着车,听着音乐,心情也跟着飞起来,真的可以说是“走哪儿都是风景”。
即便是在城市里,公路也承载着繁忙与喧嚣,但那种生活的气息、热闹的人群,依然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活力。
公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路边的坑坑洼洼、堵车的日子也是时有发生。
但这都没关系啊,毕竟“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也在不断改进中前行。
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维护力度,老百姓的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家都在为这条“生命线”贡献自己的力量,期待着更加顺畅的旅程。
我国的公路发展真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程。
中国公路发展概况中国公路发展概况1. 建国初期,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万公里,技术等级十分低下。
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建设,到1996年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1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22公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15000多公里,四级及四级以下公路87万公里。
全国100%的县城,95% 以上的乡镇的74%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2. 我国公路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1 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
五、六十年代,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和条件,公路建设基本是在原大车道、便道上修补改造进行,也有相当部分是人民解放军在进军途中边行军边施工的“急造公路”。
之后,根据“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略”的要求,公路选线强调“ 隐蔽、迂回、靠山、钻林”等战备国防需要,依靠国家国边防公路建设投资和“民工建勤”等方式,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较快,达到89万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3.7万公里,县乡公路58.6 万公里,企事业单位专用公路6.6万公里,但公路等级普遍很低,与当时国内汽车工业水平相比, 特别是与缓慢的经济发展要求相比,总体上尚能适应。
2.2 从1978年至1985年。
这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较快,交通紧张问题凸现,交通运输系统内结构不合理问题逐渐暴露,国家开始着力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加强以铁路为中心的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公路建设也给予了相应重视。
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交通部联合颁布了国道网规划,确定首都放射线12条、北南纵线28条、东西横线30条共70条国道,并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公路建设,如允许省、市、自治区调整养路费收费费率,增加用于公路的改造,此阶段末期国家开始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修建国际标准高速公路,允许利用贷款、集资修路收取车辆通行费偿还贷款等政策。
至“六五”结束时,公路通车总里程增长到94.24万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22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79.23万公里。
“六五”期间公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1.1万公里。
我国公路交通的现状与发展摘要:一个国家的公路如同一个人的血脉,从哪里经过,哪里就是一方沃土。
本文从我国公路交通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公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就显著,虽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发展迅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路现状发展趋势1.引言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有了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一个国家才能快速的资本输入和输出,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就必须先发展公路交通。
2.中国公路的现状2.1中国公路历史背景中国公路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秦驰道的壮美,到汉丝绸之路的辽远,从唐宋御道的辉煌,到明清官道的璀璨,中国曾以其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早在远古,道路的发展就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祖先的高瞻远瞩。
夏禹“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至商汤“服牛乘马”,远距离经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时代开始了。
夏商之后,周人在都城镐京、东都洛阳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高速路,号称“周道”。
它以洛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筑起等级不同、呈放射状的道路。
“周道”历经千年而不朽,直到今天,仍然是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的基本方向。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战国晚期,中华名族的道路已相当完备。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下令“夷去险阻”,实行“车同轨”,宣示的是与始皇大一统精神相一致的大交通的新思维。
始皇二十七年,秦人又以都城为中心,修筑驰道,辐射全国,其“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掩以金椎,树以青松”,可谓气势磅礴,前古无匹。
中国的道路网,随中国封建帝国的诞生而诞生。
唐有驿站1639所,以30里一驿来估算,唐当时有干线至少有五万里左右。
而宋代对道路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道路交通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因此更加发达。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