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1913172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计数与统计实践活动。
二、统计的发展1、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17世纪)【“有实无名”的统计学】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代表作:《政治算术》——统计学诞生的标志;文中针对英、法、荷兰的国情,利用数字、重量、尺度的方法,并配以朴素的图表(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三国国力的比较,但没有使用“统计学”一词。
2、德国的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18世纪)【“有名无实”的统计学】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康令在大学开设“国势学”课程,以文字技术和比较为主,反映各国的国情国力;阿亨瓦尔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思想,并于1749年首次使用“统计学”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基本制度的学问,但缺乏数字和内容。
3、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代表人物:凯特勒(比利时)(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代表作:《社会物理学》——他将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
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一、统计的三个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成果)和统计学(理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有限的比如人口数、企业数,反之比如大海里的鱼资源数。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注: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1、统计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4.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5.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7. 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 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 准确性3. 每一个单位4. 非全面调查5. 调查单位6.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 调查项目8. 单一表、一览表9. 调查期限10. 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 一次性12. 随机原则、数量上13.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14. 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D3. A4. B5. C6. B7. B8. B9. C 10. D11. D 12. A 13. A 14. C 15. B316. C 17. D 18. C 19. A 20. C21. A 22. B 23. B 24. C 25. A26. D 27. A 28. C 29. B 30. 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旗开得胜1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 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5.分组标志: 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4.统计分组:7.分布数列:旗开得胜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准确性3.每一个单位4.非全面调查5.调查单位6.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调查项目8.单一表、一览表9.调查期限10.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一次性12.随机原则、数量上13.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2旗开得胜14.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3旗开得胜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D3. A4. B5. C6. B7. B8. B9. C 10. D11. D 12. A 13. A 14. C 15. B4旗开得胜16. C 17. D 18. C 19. A 20. C21. A 22. B 23. B 24. C 25. A26. D 27. A 28. C 29. B 30. 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统计”一词,英语为statistics,用作复数名词时,意思是统计资料,作单数名词时,指的是统计学。
一般来说,统计这个词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
原始的统计工作即人们收集数据的原始形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它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从17世纪开始的。
英语中统计学家和统计员是同一个(statistician),但统计学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
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建立、发展和客观条件,统计科学则是统计工作经验、社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融合、提炼、发展而来的一种边缘性学科。
1,关于单词statistics起源于国情调查,最早意为国情学。
十七世纪,在英格兰人们对“政治算术”感兴趣。
1662年,John Graunt发表了他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手稿,《natural and politics observations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分析了生男孩和女孩的比例,发展了现在保险公司所用的那种类型的死亡率表。
英文的statistics大约在十八世纪中叶由德国学者Gottfried Achenwall所创造,是由状态status和德文的政治算术联合推导得出的,第一次由John Sinclair所使用,即1797年出现在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早期还有一个单词publicitics和statistics竞争“统计”这一含义,如果得胜,现在就开始流行publicitical learning了)。
2,关于高斯分布或正态分布1733年,德-莫佛(De Moivre)在给友人分发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正态曲线(这一历史开始被人们忽略)1783年,拉普拉斯建议正态曲线方程适合于表示误差分布的概率。
1809年,高斯发表了他的关于天体运行论的伟大著作,在这一著作的第二卷第三节中,他导出正态曲线适宜于表示误差规律,同时承认拉普拉斯较早的推导。
统计法大事记以下是一些统计学领域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1662年:约翰·格雷厄姆(John Graunt)的《伦敦人口动态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奠基之作,描述了伦敦的人口变化和死亡率。
1790年: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的《数理统计学绪论》提出了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统计的概念。
1835年: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开始使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遗传学。
1840年:阿多尔夫·奥格斯特·罗伯特·奎特利(Adolphe Quetelet)发表了他的《社会物理学》("Essay on Social Physics"),这本书介绍了基本统计概念,如平均值和正态分布。
1893年: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创立了国际统计学研究院(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并成为其首任主席。
1898年:皮尔逊发表了他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很好考察》("On the Criterion that a Given System of Deviations from the Probable in the Case of a Correlated System of Variables is Such that It Can Reasonably Be Supposed to Have Arisen from Random Sampling."),这篇文章里首次提出了相关系数。
1920年:罗纳德·费希尔(Ronald Fisher)发表了他的《学校与生活》("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latives on the Supposition of Mendelian Inheritance"),提出了古典遗传学和统计学的结合。
统计学(第三版)李金昌课后简答题----个人整理版汇总第一篇:统计学(第三版)李金昌课后简答题----个人整理版汇总《统计学》简答题第一章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含义: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
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性质?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型、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统计学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数据各有什么特点?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性数据是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分为定序数据和定类数据。
定量数据是只能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分为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2)按照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
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是表示直接数量标志或总量标志的形式。
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
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
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
体现现象或事物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3)按收集方法,可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观测数据: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
4)按照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可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袁卫《统计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数据与统计学1>.1 复习笔记一、统计数据与统计学1>.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做出正确推断的认识方法论科学。
实际上,它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而不是实质性科学。
2>.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最早的统计是作为国家重要事项的记录,从统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统计学的萌芽时期,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二是统计学的近代时期,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三是统计学的现代期,主要表现为统计学吸收数学营养的程度越来越迅速;统计学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的能力越来越强;统计学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所发挥的功效日益增强。
三、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的内容由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组成。
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四、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称之为第一手数据或直接的数据;或者来源于已有的数据,称之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的数据。
五、统计数据的质量1>.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这种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控制。
2>.非抽样误差是相对于抽样误差而言的,是指除了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非抽样误差特别是其中的系统偏差是可以避免,但如果不注意,这类误差造成的结果对调查质量来说是致命的。
六、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是指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明确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能看图发现、解决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以一当二,制作统计图。
教学难点:分析统计图、表,了解统计的意义,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很高兴又见到大家。
喜欢童老师的请举手?
老师数一数人数:真开心,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我,我也特别喜欢你们。
猜猜我平时喜欢做什么?
童老师平时喜欢看书、看童心撞地球、超级英雄这一类的电视节目,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
一、了解统计过程,探究以一当二
老师课前对你们班38名小朋友进行了“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
课件出示:超级小英雄、超级大头脑、童心撞地球:猜猜这三个节目谁最受小朋友的欢迎?(问二个学生)
师:这是38名同学投票的经过,你能将每个节目所获的票数记录下来吗?
生:能。
师:拿出练习纸1,赶快做好准备,开始。
学生开始记录,老师注意观察。
师:谁能说说你记录的结果?
学生都不做声,师故意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放的太快,我记不下来?
师:你是不是也遇到这样的难题了?
生:是的。
老师:播放的速度太快,一个人记录不下来那怎么办?
学生:找别人帮忙,一个人记录一个节目。
师;他的提议怎么样?(好)
师评价——你是个会想办法的孩子。
奖你一颗智慧星。
现在小组分好工,每人负责记录一个节目,看哪个小组最快分完?
师:这个小组分的最快,你们说说每个人记录什么节目?
师评价——你们合作精神真强!奖励你们一颗合作星。
其他小组也分好了吗?
师:刚才记录时我发现有些同学是画正字,有些是打勾,还有的是直接数的,你觉得在这里那种方法更合适?
生:数。
师:为什么?
师:就采用大家喜欢的方法记录,准备好了吗?开始。
小组合作完成数据的整理。
师:你们这个小组说说每个节目分别获得几票?
师:刚才小组共同努力统计出了每个电视节目的票数,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边的图中涂色吗?
生:能。
师:请在练习纸2上完成。
学生试着完成统计图,发现问题:用一格表示1票,格子不够用?
师:一格表示一票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用自己的方法将喜欢超级小英雄的票数涂出来,有困难小组可以商量?
老师巡视,收集学生的作品。
师:刚才办法你们发现一格表示一票不够,都在积极想办法,老师收集了几个小朋友的作业,请大家停下笔,没画完的等下老师再给时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想的什么办法?
展示学生的方法:
生1、我在上面接着画;师:你一格表示几?随学生的回答把旁边的数字添加好。
生2、在旁边画;师:你一格表示几?随学生的回答把旁边的数字添加好。
生3、用一格表示2个人。
师:他的想法行不行?老师将他的作业放大,我们一起来讨论。
课件演示:一格表示2,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这一格表示2呢?
生:在旁边写上2。
师:说的真好!为了让人一眼看出一格表示2,我们就在统计图的左边写上2,那2格表示几?往上怎么写数字?
当数据较大时,这个小朋友想到了用一格表示2的好办法,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小朋友的确了不起,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美观?
汇报交流,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更合理。
(1、在上面接着画:数据较大时,纸张不够,不整洁美观[课件出示]
2、在旁边画:不能一眼看出,不简洁、美观
3、用一格表示2个人:合理、美观)
师:现在我们用一格表示2的办法将练习纸3上的图完成。
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小朋友都投了票,老师也来投一票,我喜欢看童心撞地球,那么现在童心撞地球应该是几票?怎样在右边的图中涂色呢?
生:涂半格。
师:你怎么想的?
生:一格表示2,半格就是1。
师: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这颗聪明星属于你。
看图回答问题:
每格表示()票
喜欢看()的人数最多
喜欢看超级大头脑比超级小英雄少()人(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学生制作统计图
小朋友,你们一般看电视看多长时间?这是我们班男生。
女生看电视时间统计图,
二(1)班学生看电视时间在20分钟以下的人数是多少呢?你怎么知道的?
如果要知道二(1)班全班学生看电视时间的情况,你能把这两张图合成一张吗?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投影学生作业。
看电视时间在什么范围内的人数最多?看电视时间在什么范围内的人数最少?
你想对看电视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提什么建议吗?
师:长时间用眼,会造成眼睛疲劳,希望你们注意用眼,人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三、说说生活中的统计
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生:统计。
师:就是教材第页的内容。
今天学的统计跟以前的有什么不同?生:今天学的是一格表示2。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当数据较大时,可以用一格表示2,以后遇到更大的数据就可以用一格表示3、4、5、10甚至更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