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统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章3 统计(1课时)(人教版)]》摘要:折线统计图,第17题:(1)2000年学龄儿童最多,2010年学龄儿童最少,于是李教授用每个回目中47个虚词(之,其,或,呀,吗,咧,罢,可,便,就……)出现的次数,作为《红楼梦》各个回目的数字标志3 统计课时目标导航复习内容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17页“总复习”第4题以及教材第120~121页“练习二十八”第17、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意义,了解其特点并能正确地绘制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
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回顾】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用多条不同的折线表示多组不同数据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
2.绘制折线统计图。
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先根据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结各点,并在各点的旁边标出数量的多少。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4.练习巩固。
(出示教材117页第4题) 2004~2012年某大学理工科在河北省招生分数线统计图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10年月销售统计图 (1)观察这两个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说一说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数据的什么情况。
(2)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
(3)如果你是高考生或者商场经理,你能从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二、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120~121页“练习二十八”第17、18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统计》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扇形统计图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设计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已知的统计图知识与扇形统计图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模板和材料,让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
7.1统计【基础训练】一、填一填1.常用的统计图有()、()和()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和()的关系。
3.某班有40人,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有10人,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后,音乐兴趣小组所在的扇形百分比是()。
4.如图,是某农场饲养三种家禽情况的统计图,这是一个()统计图,用()表示家禽的总数,用()表示各种家禽与总数的关系。
如果三种家禽共有300只,则鸡有()只,鸭有()只,鹅有()只。
5.要反应果园里各种果树的具体数量,最好选择()统计图。
6.要反应股票的涨跌情况,最好选择()统计图。
7.已知西湖公园实际占地120公顷,请根据以下西湖公园占地分布情况统计图填写下表。
占地类型湖面山丘路面其他占地面积面积(公顷)(1)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2)喜欢()节目和()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3)喜欢()节目人数是最少的,喜欢()节目人数是最多的,有()人。
二、选择题1.某小学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如图所示,则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 )。
A 4%B 48%C 92.3%D 52%2.要表示某学校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B 扇形C 折线3.永辉超市共运来水果320千克,其中橘子运来120千克,香蕉60千克,橘子约占运来水果的( )A 37.5%B 18.75%C 42.5%D 11.9%4. 六(5)班有40名学生,选举班长的得票数为:小简20票,小何10票,小邓7票,小李3票,下列四幅图中( )图准确的表示了这一结果。
A B C D5.某校对300名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进行了调查,最喜欢乒乓球的有( )人,喜欢足球的有( )人。
A 90 75B 90 60C 60 75D 75 54三、计算题12%+14%= 200%+150%= 8%+16%=80%—15%= 190%-160%= 11%+22%=43×8= 32÷3= =÷53109四、应用题1.下面是某省地形情况分布图,这个省的总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统计图统计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形式对数据进行表达和展示的方法。
在六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与统计有关的知识点。
通过统计图的形式,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分析这些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对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柱状图柱状图是一种用长方形的长度表示数据大小的统计图。
在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数量相关的知识,比如各科成绩、学生身高、班级人数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柱状图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用柱状图来表示六年级A班和B班各科的平均成绩。
横轴表示科目,纵轴表示成绩。
通过不同颜色的柱子,可以清晰地看出A班和B班在各科的表现。
二、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用折线表示数据变化趋势的统计图。
在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时间或次数相关的知识,比如每天的气温变化、每个月的降雨量、运动员跑步速度等等。
利用折线图,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折线图来表示一周内每天的气温变化。
横轴表示日期,纵轴表示气温。
通过连接各个数据点的折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饼图饼图是一种用扇形区域的大小表示数据比例的统计图。
在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比例和百分数有关的知识点,比如各个班级的男女比例、不同果汁的销售量比例等等。
通过饼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饼图来表示某班级男女生比例。
通过扇形区域的大小,可以清晰地看出男女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
四、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坐标点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图。
在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相关性有关的知识点,比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学习时间与成绩的关系等等。
散点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散点图来表示学生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
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体重。
通过绘制各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坐标点,可以看出身高和体重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章统计》单元测试卷一、填空.(16分)1. 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________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________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统计图表示。
3. 要统计淘气家一年饮食、水电、服装、文化教育等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可以用________统计图;要统计他家一年中各月份的支出变化情况,可以用________统计图;要统计他家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可以用________统计图。
4. 要反映某地2008年来的降水变化情况,应绘制________统计图。
5. 在一个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1厘米长的直条表示30人,那么应该用________厘米长的直条表示120人。
6.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学生参加各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如图所示,根据右图算出:美术组有________人,歌咏组有________人,书法组有________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误的打“×”)(10分)扇形统计图可分为单式扇形统计图和复式扇形统计图。
________.(判断对错)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________.(判断对错)绘制统计图时,要清楚的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________.(判断对错)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________.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________.(判断对错)三、选一选.(10分)小明的爸爸要统计他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他是否进步,应选择()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为了清楚表示出男、女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应绘制()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果园工人选用()来表示梨、苹果、桔子的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
六年级上册《统计》数学教案
主题:六年级上册《统计》
一、教学目标
(这部分应包括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例如理解并应用统计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
(这部分应列出你要教的具体内容,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理解和计算,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
(这部分应说明你打算如何教授这些内容,是通过讲解、讨论、实验还是其他方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游戏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讲授:
a)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c) 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3. 练习与反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然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反馈和指导。
4. 总结与提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统计知识的机会。
五、教学评价
(这部分应说明你将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作业、小测验、项目等)
六、教学反思
(这部分应记录你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教学有何改进的建议)。
第3课时统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
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从报纸、杂志、电视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读懂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3.能利用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统计图在交流和传递数据信息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正确判断折线统计图中数量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一、统计图的种类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生: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生: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扇形统计图又有什么特点呢?生:扇形统计图能表述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三、练习课件出示。
1.星光小学四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统计如下。
四年级参加植树活动人数统计表四年级参加植树活动人数统计图(1)根据统计表完成上面条形统计图。
(2)星光小学四年级4个班共有多少人?2.某校学生一周收集生活塑料袋情况如下表:数量(个) 130 100 200 250 210 300 350(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这位同学一周内平均每天收集多少个塑料袋?(3)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他一年可收集多少个塑料袋?(4)分析这个统计图,你能想到什么?3.红红家去年的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如下:(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最大?(2)红红家去年总支出为6000元,其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有多少元?(3)生活费是教育支出的多少倍?(4)自己提问并解答14.完成教材第97页的第8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详解近年来,统计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统计数据不断地出现。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也加入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以加强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和认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就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分类方式2.掌握常见的数据处理方式,如调查、统计、分析等3.能够根据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结论二、教学内容1.数据的概念和分类数据是指各种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数据,如性别、职业、颜色、形状等。
定量数据则是指具有数值的数据,如身高、体重、价格、时间等。
2.数据的处理方式(1)调查调查是指通过数据收集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的过程,包括目标、对象、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统计统计是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计算出各种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分析分析是指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三、课堂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听到或看到的某一数据,如球场观众数量、运动员成绩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概念和来源。
2.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式,如调查、统计、分析等。
3.活动学生通过设计问题、编写问卷等方式,在班级中实践调查的内容,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4.练习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常见的统计学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本课的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话题,捕捉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参与。
2.实践法通过设计问题、编写问卷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章统计》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1. 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________.2. 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长表示30万元,表示150万元的直条应画________厘米长,一条直条长2.5厘米,它表示________万元。
3. 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
4. 护士记录病人一天的体温应选用________统计图。
5. 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仔细分析统计表、图,回答问题.某小组学生2分钟的跳绳次数情况统计如下表:(1)这个小组学生2分钟的跳绳总成绩是________次。
(2)这个小组跳绳次数是100次的学生有________人。
(3)跳绳次数是100的人数比跳绳次数是85的多________%.(4)这个小组一共有________人。
(5)这个小组跳绳次数最多的人数占全组人数的________%.(6)这个小组跳绳次数是90次与85次的人数比是________.下面是宿州百丽鞋业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统计图。
(1)男工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女工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从图上可以看出________小组人数最多,________小组人数最少。
(2)通过计算,知道第一小组是________人,人数最少;第二小组是________人,人数最多;第三小组是________人。
(3)第一小组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________倍。
(4)第二小组男工人数占女工人数的________..(5)全车间共有工人________人,其中女工________人,占()()(6)第一小组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________%.下面是某超市毛衣、衬衫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1)下半年的毛衣销售量平均每月是多少件?(2)十二月份毛衣的销售量比衬衫的销售量多百分之几?(3)看图描述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量是如何变化的。
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教学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3)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1)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调查;(2)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制作统计图表;(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统计调查的兴趣;(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2.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三、教学难点:1.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2.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统计调查的题目和材料;2.准备短尺及纸、计算器、数学实验箱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关于统计调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都参加过什么样的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问题,并向学生们介绍这节课的主题是《统计》。
第二步:学习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1)了解调查目的:明确自己进行调查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
(2)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内容、调查人群和调查方式等。
(3)进行调查工作:根据计划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4)整理和处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制作统计图表:根据整理和处理好的数据,制作出符合调查目的的统计图表。
(6)分析和解释数据:根据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2.请学生展示几个他们参与过的调查图表,并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第三步:制作统计图表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并逐个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进行制作统计图表的活动:(1)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统计全班同学的家里有几位家人,并制作成条形图。
(2)学生分组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数据,并互相合作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用统计图进行信息描述和分析。
3.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4.能够利用统计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统计的基本概念。
2.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三、教学难点1.利用统计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讲义、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统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复习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的方法。
2.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统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 学习内容1.什么是统计?–统计是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中的规律和信息。
2.统计的基本概念–频数:某个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将数据按照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3.绘制统计图表–直方图:用长方形的高度表示数据的频数。
横轴表示数据,纵轴表示频数。
–条形图:用长条的长度表示数据的频数。
横轴表示频数,纵轴表示数据。
4. 拓展练习1.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直方图和条形图。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统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关于统计的练习。
2.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统计的基本概念•频数、频数分布•绘制直方图和条形图本节课主要对统计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包括频数、频数分布以及绘制直方图和条形图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统计相关的内容,敬请期待!。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章 统计》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 某公司去年1∼12月生产产值统计后,制成________统计图,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各月产值的多少;如果要反映各月产值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制成________统计图。
2. 请你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某机床厂4、5月份生产机床情况统计表:3. 把下面的统计表补充完整。
某连锁店2009年第四季度营业额统计表4. 三(1)班民主选举班委,有8位同学参加竞选(以编号代替姓名),全班48位同学参加了投票选举。
得票如下:(1)得票最多的是________号同学。
(2)得票数超过半数的同学能当选为本届班委。
那么,这次民主选举________位同学竞选成功,光荣地当选为本届班委,当选率为________%.5. 看图填空。
(1)两个城市在________月温差最小,在________月温差最大。
(2)________市________月的平均气温与前一个相比下降最快。
(3)这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是什么?二、选择题.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表现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A.平均值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D.条形统计图要统计某一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疾控中心统计近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病人数的多少,又要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统计表下面的信息资料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A.学校各年级的人数B.四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C.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D.学校教师的人数下面(如图)哪个图是小明测到六月份北京室外温度变化情况()A. B. C.三、综合应用下表是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请将该表补充完整,然后回答下列问题:①五(1)班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几?②五年级人数最多的班比人数最少的班的人数多百分之几?六年级一班的一次数学测验,全班都达到及格线以上,具体统计如图:(1)请在纵轴括号内标出每个刻度表示的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概率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统计与概率的认识》单元,旨在通过活动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和应用。
以下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理解统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掌握进行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
- 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教学内容1. 统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介绍统计的定义和作用。
- 解释常用的统计术语,如数据、频数、频率等。
2. 统计分析的方法- 研究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统计问题,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3. 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介绍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研究如何计算简单的概率。
4. 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探讨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 进行相关的实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活动安排1. 案例分析- 提供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统计问题,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
- 学生通过观察和统计分析,回答相关的问题。
2. 图表绘制- 指导学生使用柱状图、饼图等图表形式展示统计数据。
- 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
3. 概率游戏- 设计一个概率游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的概率原理,并让他们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实际应用探究-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分享解决方法。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和应用,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以上仅为优秀教学设计的简单概述,具体教学过程和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规划。
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试卷题目一:频数统计
1. 某班级的学生身高数据如下,请根据给定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请计算学生身高的众数是多少?
(2)请确定学生身高的中位数是多少?
(3)请计算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
题目二:频率统计
2. 在一次街头调查中,随机询问了60位市民的年龄,调查结果如下:
(1)请计算年龄段为20-30岁的频率是多少?
(2)请确定最多市民分布在哪个年龄段?
(3)请计算市民年龄的众数。
题目三:数据图表分析
3. 下图为某班级学生的体重情况。
参照图表回答以下问题。

(1)请计算体重超过55kg的学生人数。
(2)请确定体重最轻的学生的体重是多少?
(3)请计算体重的平均数。
题目四:概率统计
4. 记录了一周内某同学早上上学时迟到或准时的情况。
根据给定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请计算这一周内迟到的次数。
(2)请计算这一周内准时的概率。
---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试卷,请同学们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祝你们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统计》的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个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扇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了解了有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统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由于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统计图的优劣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再度认识统计图,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方案。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及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了解,我从“四基”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三、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将放手给学生,采用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将从(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与内化提高;(四)课堂收获,(五)作业布置等五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让学生说出这两种统计图的特
点和作用,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联系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一个好的铺垫。
2、多媒体展示与学生生活最密切的画面,即课本10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以下两个小环节展开.
1、引导学生认真读106页的主题图,积极思考,小组交流,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从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的看出来吗?如果不能,该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在一连串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再认真读图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找到解决的办法,即要想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2、让学生读懂课本107页的扇形图,各部分表示什么?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此过程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与内化提高
此过程是为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了照顾到全部学生,我设计了以下几题练习。
1、用多媒体展示课本10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同桌之间相互检查与订正。
2、多媒体展示28届北京奥运会各国所获金牌与金牌总数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从统计图中算出排在前三名国家所获得金牌总数。
此练习设计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让学生同桌之间完成课本109页第3题,比一比哪一桌做得又快又对。
此练习设计既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课堂收获
到这个时候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已经学完,学生也疲劳了,时间也快到了,我让学生畅所欲言,来谈谈自己本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对本课的知识要点再做一次梳理,加深了巩固。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为了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题作业,即完成课本108页的1和2答题。
五、板书设计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另用纸写),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直观与明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识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围绕目标导向--问题导思--活动导思,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扇形统计图
用一个圆来表示整体,圆中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