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能力训练十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名篇名句默写1.(2017·全国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2.(2017·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2017·全国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诗句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2)从李白《蜀道难》“,,”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
(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2)韩愈《师说》中的“,”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成语词义、使用对象和范围、感情色彩易混、易误、多义、近义成语根据语境选用成语,辨析所用成语的正误注重积累,理解成语的含义,对易混、易误成语强化辨析实词(含短语)近义、同义、反义实词易混实词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实词理解实词的含义,辨析易混实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真题探秘】核心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审题关键①明确题干要求选的是“最恰当的一组”,需仔细辨析。
②读懂语段内容,抓住搭配对象(主语、宾语等)。
③明确词语(成语)使用的语言环境。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词语(成语)的结构特点,把握词语(成语)大意,切忌望文生义;第二,体会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与之相关联的信息。
总之,要正确理解词语(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与搭配情况。
答案 A解析近义词辨析务必结合语境。
①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与“志士仁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的语境相符。
②以身试险:明知有危险,偏要冒险。
语境中无“试险”意。
③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可以激发人民发愤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起来。
与语段中“野火沃土”意思相近,且和“处于艰难之际”的语境相符。
④一言兴邦:语出《论语》,指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语段中无“言语”相关意思。
⑤不屈不挠:形容坚强不屈。
修饰“奋斗史”恰当。
⑥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不能修饰“奋斗史”。
[教师用书专用]1.真题多维细目表年份卷别考查成语考查类型考点考查能力学科素养2017课标全国Ⅰ重整旗鼓、意味深长、层出不穷、守正不阿、踌躇满志、万无一失成语使用正误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表达应用在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过程中,培养考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突出语言积累,构建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文字运用【考点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词语”指包含“一般词语”与“熟语”。
“一般词语”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实词与虚词: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及衍生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等。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不缺跑者,他们不仅爱跑还爱“秀”,点开朋友圈,总能看古猿能演化为人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奔跑。
与现代人相比,猿人的腿更短、胳膊更长、肌肉更发达、身形更像猿。
因此,如果没有通过跑步来优胜劣汰,那么今天的我们恐的终极目标是生存。
人奔跑的起源和目的也首先是生存,之后才会有跑步之于健康、跑步之于职业、跑步之于生意、跑步之于娱乐、跑步之于拯救、跑步之于荣誉,和跑步对女性、对穷人、对体弱者具有的特殊含义,以及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喂——还有人活着吗?还有人活着吗?B.你是喜欢文学,还是喜欢历史?C.今天是什么日子,你难道不知道吗?D.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吗?不!绝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电吹风是常见的居家小电器。
近几年,电吹风产品外形越来越时尚,体积越来越小巧,其中,很多电吹风只需要几十元,甚至十几元就能买到。
然而便宜未必有好风是不应该产生危险的。
国家标准要求,试验期间,器具不应喷射出火焰、熔融金属、达到危险量的有毒性或可点燃的气体,同时产品外壳也不能变形导致漏电。
其实不少电吹风企业还生产没有品牌的产品,行业内叫“中性包装”或“白标”产品,要么自己贴牌,要么批发给其他经营者贴牌,大多拿到电商平台销售,用便宜的价格吸引顾客,质量却难以保证。
一家企业负责人透露,这种产品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数量多的话6元多就可以批发,如果要网页宣传图,就要加9元,还可以提供3C 认证证书。
但是这种白标一般都没有安装温度控制器件。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和文中“白标”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巾帼不让须眉。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以实词为主,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混淆的词语。
2.命题形式2022之前以客观选择题为主,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卷Ⅰ、卷Ⅱ均考查成语填空,采用主观题考查学生词语积累。
综合近几年高考题,以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为主。
3.一改以往词(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词(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强化整体阅读,不只考近义成语的辨析,还考查了一般词语的辨析,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向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卷Ⅰ、卷Ⅱ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成语填空题的语境分析法(1)找出关键句。
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
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分析语境,确定关键信息。
首先对空缺处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句中的信息点,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词语。
(3)结合分析,选出合适成语。
在给定的语境中需要考虑词语使用对象、范围、词义侧重点、感情色彩等,最后选出一个合适的成语填写即可。
考向二辨析近义成语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侧重考查辨析与正确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
其题目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那么,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成语呢?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侧重点不同、词义轻重不同、使用范围大小不同、使用对象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等几个角度上。
答题时要抓住细微差别,巧辨近义成语,并根据前后文语境做出正误判断。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热点。
对词语的考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主要有两种常见题型:一种是根据语境辨析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填空(2022年新高考1卷题型);另一种是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选择题,历年常规题型)。
二题点讲解题点1从三个方面辨析近义词语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二)从用法方面辨析(三)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1.词义的轻重不同(详见课件)[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1)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2)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合作中,中国是值得欧盟的实力伙伴,中欧应携手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3)这位著名导演运用美术中的色彩和构图,表现电影的气氛、意境和思想内涵。
A.称道信赖善于B.称奇信赖擅长C.称奇信任善于D.称道信任擅长小积累: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研究—研讨损坏—破坏固执—顽固希望—期望—渴望轻视—蔑视—藐视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实词有不同的侧重点,近义实词可根据意义侧重点的不同进行辨析。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1)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2)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着一段古潭般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3)校长找到几名同学详细询问,才知道事情的。
原来这些书是一个书贩来推销的,开始同学们都不想买,可是这个书贩说他是大学生,要勤工俭学,大家才买的。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
本节介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
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
2.考查综合性强。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
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的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
虚词考查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
虚词考查主要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
4.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
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09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5.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
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一、实词和虚词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专题14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明目标1.回顾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类试题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熟练掌握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讲明考向◇考向一:成语(熟语)【经典考题回顾】1.【2016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答案】D【解析】感情色彩也不恰当。
C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望文生义,对象不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一考点是山东卷必考考点,题型稳定,仍然是传统的四选一形式,指向明确,难度较低。
从历年高考来看,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巧夺天工”“扣人心弦"“一见如故"“空中楼阁"都有自己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巧夺天工”指人的技艺巧妙,A中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显然不恰当;“扣人心弦”强调的是打动人心的议论或表演,B中用来形容灾情,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也不当;“一见如故”的适用对象是陌生人,C中用来形容老朋友,属于望文生义,也可以理解为对象不当。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
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斜体加粗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
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
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
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
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
专题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考纲解读《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所谓正确使用,是所用熟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及语体色彩等都要与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相协调。
2、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
二、熟语使用不当类型详解(以成语为例)(一)对象使用不当(认清对象,不可张冠李戴)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物,有着特定的“方向性”。
例句: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
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的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呼之欲出:形容画面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的十分生动,对象为文学、绘画,不能说答案)常见的易用错对象的成语:敝帚自珍汗牛充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举案齐眉巧夺天工豆蔻年华车水马龙万人空巷(二)望文生义(掌握含义,不可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有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两个意思,但是在语言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它的本义消失,只保留的引申义(比喻义)。
例句: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唱歌等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的那样自然)例句: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育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耳提面命:应指贴着或附着耳朵叮嘱他,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形容长辈的教导热心恳切。
)常见的望文生义的成语: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15·新课标全国Ⅰ,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2.(2015·新课标全国Ⅱ,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3.(2015·重庆卷,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B.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闪亮。
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专题能力训练十五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2017·全国Ⅱ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2.(2017·全国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德国是希腊最主要的国际债权国之一,经历过两轮失败的救助行动,给病入膏肓....的希腊继续提供资金援助的做法在德国十分不受欢迎。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17·全国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
说:“,,?”
2.(2017·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2017·全国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诗句是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
(2)从李白《蜀道难》“,,”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
(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
(2)韩愈《师说》中的“,”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正面描写了边疆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仓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的名言“,”道出了为人处世的原则: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自己身处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诗句是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乐曲的低沉渐至断绝像被冰冻凝结似的,这两句是
“,”。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描绘了雄阔而又萧条的长江秋景。
(2)《荀子·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句子是
“,”。
(2)庄子在《逍遥游》中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由此并列三类人的句子证明观
点:“,,。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