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设计理念不断创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成为现今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但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结构设计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1、框架结构设计时正确选取结构参数1.1选定结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中,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首先应当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对于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计算;对于乙类建筑,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1.3条第2款规定: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实际设计中经常发生抗震等级选错的情况,如位于8度地区的某乙类建筑,应按9度由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确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
当8度地区乙类建筑的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采取比一级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1.2地震力振型组合数对于较高层建筑,当不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3;当振型数>3时,宜取为3的倍数,但不能多于层数;当房屋层数≤2时,振型数可取层数,对于不规则建筑,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9;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多取,如结构有转换层,顶部有小塔楼等,振型数>12或更多,但不能多于房屋层数的3倍;只有定义弹性楼板且按总刚分析法分析,有必要时才可以取更多的振型。
1.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实际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作用效应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而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很有必要,但如果折减系数取得过大也是不妥当的。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特色之一。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优良的性能和适应性,已经成为了主流选择。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设计要点和特点。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1.1. 高层建筑的承载力要求高高层建筑一般具有较大的自重和风荷载,同时还需要承受地震和动荷载等多种外部力的作用。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1.2. 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设计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悬挑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对于结构设计和构件设计都有不同的要求。
1.3. 高层建筑的变形和挠度要求严格高层建筑的变形和挠度控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外观效果。
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合理控制建筑的变形和挠度。
1.4. 高层建筑的材料和施工要求高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对材料和施工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选择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材料,并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2.1. 结构稳定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构件布局,合理分配荷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 抗震性能高层建筑通常处于地震频繁的地区,因此抗震性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包括设置剪力墙、增加节点刚度和采用横向抗力系统等,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1. 结构形式选择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常采用框架结构或筒体结构,以满足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要求。
3.2. 支撑系统设计高层建筑的支撑系统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它具有承重能力强、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中。
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要点,包括结构的稳定性、承载能力、抗震性能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的稳定性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否受到保证,如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等。
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需要合理设计结构的外形尺寸、层间布置、构件布置等,并进行必要的稳定性分析。
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确保结构在承受荷载时不会发生严重的屈曲或局部失稳等现象。
二、承载能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是指结构在受力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确保结构在使用阶段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为了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构件的尺寸、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合理布置钢筋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还需要进行承载能力分析,确保结构在受力状态下不会发生过载现象。
三、抗震性能由于我国地处地震带,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增加结构的刚度和韧性、采用抗震构造、合理布置剪力墙等措施。
还需要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确保结构在遇到地震时能够保持稳定,并最大程度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施工工艺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的影响。
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够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设计。
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对结构的影响,如构件的浇筑顺序、钢筋的安装方式等,以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五、材料选择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材料,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需要考虑强度等性能指标,以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框架结构设计要点(供参考)⼀、框架结构的特点、适⽤范围1、框架结构的特点1)建筑平⾯布置灵活,使⽤空间⼤。
2)延性较好。
3)整体侧向刚度较⼩,⽔平⼒作⽤下侧向变形较⼤(呈剪切型)。
所以建筑⾼度受到限制。
4)⾮结构构件破坏⽐较严重。
(这是由于变形过⼤,⾮结构构件会破坏⽐较严重)2、框架结构的适⽤范围1)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施⼯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抗震设计时⽤于多层及⾼层建筑。
抗震设计时⼀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多层及⼩⾼层建筑(7度区以下)。
3)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的框架结构。
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般民⽤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度不宜超过28⽶。
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度不宜超过20⽶。
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框架结构平、⽴⾯布置要点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
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构件,减少地震作⽤下的扭转效应;平⾯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构件的截⾯尺⼨和材料强度宜⾃下⽽上逐渐减⼩(不应在同⼀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尺⼨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突变。
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向的地震作⽤或风荷载。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向为刚架,另⼀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
但在铰接排架⽅向应设置⽀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刚度和稳定。
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单跨框架。
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向设置剪⼒墙。
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剪⼒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墙结构选⽤。
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导言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便于分隔,延性较好等特点。
但若因施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承载能力下降,易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今天我们整理了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一起来看吧。
设计要点基础平面要点(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
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5)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6)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7)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8)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
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9)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
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0)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1)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发表时间:2016-08-18T14:44:55.827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19期作者:钱慧洁[导读] 但设计中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熟练地掌握规范,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概念,才能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适用的优秀作品。
钱慧洁平湖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平湖 314200【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建设设计阶段就显得很重要。
本文对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进行分析,着重提出了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一、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优化设计的方法。
当前,在无成熟的优化设计分析软件的情况下,主要是应用小高层住宅结构分析软件,采用人工分析进行调整,运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对不同的结构选型和布置不断的进行方案分析比较,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构方案,这是在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优选或者说是优化方法。
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所得的方案是较合理、经济的,虽其费工费时、对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这种依靠设计人员经验进行人工优化的方法仍是当前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
对于同一小高层住宅方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包括基础)布置方案;确定了结构布置的小高层住宅物,即使在同种荷载情况下也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材料、荷载的取值也不是唯一的;小高层住宅物细部的处理更是不尽相同等等,这些问题目前计算机是无法完全解决的,都需要设计人员自己做出判断。
而判断只能在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进行,这便是前面所说的概念设计。
因此,概念设计存在于设计师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2、性能分析(1)抗震性能分析。
对结构体系来说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是两个同时需要满足的条件。
结合概念设计的理念,对两种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电算程序可以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
知识归纳整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一、框架结构简况本工程各层框剪(架)结构梁、板钢筋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施工。
二、钢筋砼框剪(架)结构施工方案(一)主要施工程序本工程选用钢筋混凝土框剪(架)结构,是各层建造工程施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由钢管脚手支架(承重架)、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分项工序组合而成,。
(二)钢管承重支架由于本工程各层层高相同,梁断面大小不一,楼板厚度为几种规格,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支架(承重架),作为水平构件模板的支撑柱。
1、材料:⑴采用外径φ48,壁厚3.5mm的无缝钢管。
⑵扣件:是钢管脚手支架连接固定的重要部件,材质为玛钢扣件,按用途以直角扣件为主,备用少量回转扣件和对接扣件(按需搭配使用)。
2、支架(承重架搭设)⑴钢管支架由梁下立杆和楼板下立杆二种。
梁下横向杆距为1m。
(见承重架及梁板模板安装图)。
⑵梁下及板下以满堂架立杆搭设,纵向杆和横向杆间距详见承重架及梁板模板安装图尺寸。
⑶由于层高不同,梁间立杆底脚设一道纵向扫地杆(牵杠)。
以上设纵横二道牵杠,二~三个垂直距。
底距为1.8m左右。
⑷在主次梁下二相对立杆接短横杆,纵向距网立杆,在二立柱间各有6根短横杆。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⑸每根大小梁中间四根短横杆下各加一根斜顶撑,以保持梁中起拱度10~12mm的稳固不变。
⑹各层纵横钢管连接点,用直角扣件固定,斜撑杆用直角扣件或回转扣件固定,依赖二个螺丝拧紧固定。
⑺两层以上建造的上下层顶撑(主要是梁下顶撑),尽可能支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避免压裂下层构件。
3、钢管支架(承重架)的质量与安全操作要点⑴所使用的钢管保持挺直,管壁厚度3.5mm,不用锈蚀严重,壁厚不均的次钢管。
⑵扣件轧头材质优,使用统一规格,每个扣件螺丝完整必须拧紧,防止有裂纹扣件使用。
⑶立杆与纵横向拉杆每个节点均应使用扣件拧紧坚固。
⑷立杆保持挺直,间距罗列应均匀。
⑸纵横水平安装力求平整,统长拉接坚固,使之形成支架整体。
⑹梁底梁侧杆件安装坚固,宜多不宜少,支撑稳固。
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且重要的一部分。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柱、梁和板组成,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性能。
本文将从框架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设计要点以及相关规范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一、框架设计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基于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静力学平衡、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应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进行荷载计算、受力分析和构件尺寸确定,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包括抗侧移、抗风、抗震等设计要求。
二、框架设计的流程1. 确定设计参数: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参数,包括荷载、标准和规范、使用年限以及结构形式等。
2. 进行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用途,进行荷载计算,包括常规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结构的受力路径和受力体系。
4. 设计构件尺寸: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和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方案。
5. 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包括抗侧移、抗风和抗震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6. 编制施工图:根据设计结果,编制施工图和构造图纸等,为施工提供详细的设计和施工信息。
三、框架设计的要点1. 确定适当的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的布置方式和构件的尺寸。
2. 合理配置构件:根据受力分析和结构的设计要求,合理配置构件,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3.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等级和规格,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材料检测。
4. 考虑整体稳定性: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包括抗侧移、抗风和抗震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5. 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相关规范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细则:JGJ 3-20105.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4-2012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按照一定的原理和流程进行。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设计工作展开分析,思考了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对其中的关键点和设计的要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今后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设计;问题前言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设计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把握好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思路,没有采取更好的设计的措施,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设计。
1、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上面是排架结构下面是框架结构或右边是排架结构左边是框架结构的形式构成了框排架的整体结构,在框排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框架结构的必要要求,排架结构的部分也需满足排架结构的必然的要求。
框排架结构是工业厂房的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不论是框架与排架侧向连接组合而成的侧向框排架结构的厂房,或者说是下部为框架而上部顶成为排架的竖向框排架结构的厂房。
框排架结构需进行整体的结构计算,排架需进行排架结构的计算,整体的计算框排架的每个构件都必须满足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要求,不论是侧向还是顶层的排架部分要务必要满足排架结构的抗震性要求。
框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的承重着梁柱组成了骨架,用空心砖或者预制的加气混凝土或陶粒等轻质的板材作为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墙起着围护和隔离的作用,因墙体不能承重,由各种轻质的材料制成。
在框架结构中,有一种带剪力墙的结构,也常被叫做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这种结构吸取了各自的优点,不但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大的使用空间,而且同时具备了良好的抗力性能。
这种结构在建筑行业中是具有很好的抗震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框架结构的应用是较普遍的,所常见的建筑大多都是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由基础、梁、柱、板组成的单层或者多层的建筑,它们间的连接是固接或刚接的。
排架结构是一种主要用于单层厂房的,由屋架、柱子和基础构成横向的平面排架,排架结构是厂房中的承重体系,它通过屋面板、吊车梁、支撑等纵向的构件将平面的排架联结起来,进而构成了整体的空间结构。
浅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要点随着现代建筑科学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逐渐占据城市建设的主体地位,因此,高层建筑中钢筋结构设计尤为关键。
但是目前尚没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细部节点的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法,从而造成在节点钢筋设计时往往会出现配筋率过大、钢筋锚固不够等现象。
设计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时对不同的剪力墙结构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因此,在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剪力墙的合理性、功能性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可以在以后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和建造中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且通过人类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剪力墙的结构和设计。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问题高层混凝土结构方案选型要根据能高效利用材料效率、清晰传力途径来进行,这对配筋指标等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在方案选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构坚向与抗侧力传力途径要明确;第二,要形成空间的整体受力,增强结构与构件的材料使用效率;第三,要尽可能提高结构的均匀性与规则性;第四,形成良好的结构整体性与耗能机制。
在设计时,结构工程师尽量保证建筑的设计理念,结构部分要与建筑部分加强合作,减小没有必要的大空间,减少结构转换工作。
在结构的抗侧力体系选择时,首先要使得结构抗侧力体系和建筑的高度相适应;其次,结构垂直方向沿高度的变化要平缓、连续,强度等级的变化与混凝土墙的厚度变化要错开;最后尽可能使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成整体,要保证体系中所选材料与截面类型与施工期相符合。
另外,在在重力荷载传力方面,要尽量降低结构的自重,楼板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设备、净高、建筑吊顶的做法等各方面因素,可以运用组合楼板和钢梁的形式来降低自重,以缩短施工工期。
如果结构很复杂要注意加强技术的分析工作,选择合理的楼面结构与转换结构,在结构抗侧力体系上要合理设定腰桁架,抗震等级的选择要适当。
2 基础的设计选型问题高层基础设计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部分应该要特别主要的问题,这是由于基础设计的不恰当,会使建筑因承载力不足而造成不均匀沉降,使得建筑物出现开裂或倾斜,引起安全问题;另外,合理的基础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有重要作用。
对现阶段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的设计要点作出了相关的阐述。
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前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主要承重构件组成,由框架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规范允许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建筑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
1 板的结构布置1.1 预制板的布置预制板的布置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因为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320mm (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板缝应 >60mm。
整浇层厚50mm,配双向ø6@250mm。
混凝土c20。
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
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1.2 现浇板板厚一般取120mm、140mm、160mm、180mm四种尺寸或120mm、150mm、180mm三种尺寸。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200(一般跨度(150mm时采用ø10@200;否则用ø8@200。
pmcad 生成的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扳按弹性计算;(2)当厚饭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扳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一、概述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本文就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其中包括了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构件设计、节点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
二、荷载计算1.设计荷载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荷载包括建筑物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其中,永久荷载包括建筑物自重、墙体、楼板、梁、柱等构件的重量,设备、管道等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包括人员活动荷载、设备动态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荷载等。
2.荷载组合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要求,将设计荷载按照不同的组合进行计算。
常用的荷载组合包括基本组合、极限状态组合和耐久性组合。
3.荷载计算根据设计荷载和荷载组合,进行建筑物结构的强度计算。
在计算时,需考虑构件内力的影响,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构件设计1.楼板设计楼板是承载建筑物荷载的重要构件。
在设计楼板时,需考虑其跨度、荷载、受力状态等因素。
通常采用双向板、单向板、薄板等形式设计楼板。
2.梁设计梁是相邻两个柱或墙之间的构件,承受楼板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柱或墙上。
在设计梁时,需考虑其受力状态、断面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常用的梁型有矩形梁、T形梁、I形梁等。
3.柱设计柱是承受楼板和梁荷载的重要构件,其设计需考虑其受力状态、断面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常用的柱型有矩形柱、圆形柱、多边形柱等。
四、节点设计节点是构件之间连接的关键部位,其设计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节点设计应考虑构件的受力状态、节点的刚度、节点的连接方式等因素。
常用的节点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钢筋穿孔连接等。
五、施工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一般包括预制构件制作、现场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在施工过程中,需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六、验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验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验收内容包括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验收前需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试验,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简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是指在建筑房屋结构中应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并采用多层框架结构形式来设计房屋结构的一种建筑设计方式。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具有结构刚度大、抗震性强、施工便利等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主要采用框架结构形式,通过梁柱连接构成框架结构。
在多层结构中,梁柱的尺寸和布置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确定,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材料选用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粉煤灰和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
而钢筋则是一种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常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和增强。
在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混凝土和钢筋材料,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设计要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的关键是梁柱的连接和加固。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框架的尺寸和布置,并且加强框架的连接处。
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尤其是在地震频发地区,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有所加强。
四、施工工艺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施工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每个构件的质量和连接的牢固性。
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加固措施对于老旧建筑的改造或者结构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来改善结构性能。
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加固措施包括增加构件尺寸、加固连接节点、增加钢筋等。
通过这些加固措施,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六、后期检测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检测和维护。
定期对结构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分析作者:郭雪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针对民用建筑较高的质量要求,要正确认识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同时由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遇见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需要我们正视问题,并要根据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还要分别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设计和上部设计上注意相关的问题。
1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出现的问题1.1多层框架的计算简图不合理现在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计算简图不合理,举例来说,由于是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独立基础计算是按照中心受压计算的,另外没有考虑有无地下室等。
这种按照中心受压计算是不合理的。
因为:首先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拉梁不能平衡柱脚的弯矩。
根据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框架结构地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也就是要求这样的多层框架结构应该按照整体进行计算,要将基础层加入计算,要将荷载一起输入计算。
而且当设计拉梁层时,要通过比较得出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拉梁顶面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顶面的截面控制而决定的。
因此,如果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不合理,会影响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多层框架柱配筋调整不合理由于多层框架柱的配筋率普遍较低,并且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可能不按照电算结果来进行构造配筋。
如果发生地震时,框架柱受到的扭转剪力会很大,又会受到双向的弯矩作用,会严重的伤害到横梁以及内柱,特别是对质量不均的框架伤害更大。
另外,由于配筋调配不合理,在进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电算过程中,容易忽略掉温度和基础不均匀的沉降等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风荷载等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
如何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与性能优化,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框架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两个方面,介绍相关内容。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1. 结构荷载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基础是对结构荷载的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合理确定垂直荷载、水平风荷载、地震荷载等的设计值和作用方向。
2. 结构选型根据建筑的用途、高度、跨度等要素,选择合适的框架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平面框架结构、剪力墙-框架结构、核心筒结构等。
3. 结构计算与设计进行结构的计算与设计,包括确定结构的材料参数、截面尺寸、柱网布置、梁板厚度等。
应保证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4. 钢筋布置与连接设计根据结构计算结果,进行钢筋布置和连接设计。
合理的钢筋布置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连接的设计应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 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根据结构设计结果,绘制相应的施工图,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审核和修改。
施工图的设计应明确构造节点细部处理、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等。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优化1. 结构形式优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形式优化,可通过减小墙柱和剪力墙的数量来减少房间面积或增加使用空间。
合理设置拱腹墙、剪力墙等,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工作性能。
2. 结构材料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
可以通过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高强度钢筋,以减小结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3. 结构连接与节点的优化结构连接与节点的优化可以通过采用现浇搭接节点、剪力墙-梁板节点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同时,在实际施工中,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4. 钢筋布置的优化合理的钢筋布置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在布置钢筋时,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在梁、柱、板等部位布置足够的钢筋,并注意钢筋的连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针对民用建筑较高的质量要求,要正确认识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同时由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遇见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需要我们正视问题,并要根据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还要分别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设计和上部设计上注意相关的问题。
1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出现的问题
1.1多层框架的计算简图不合理
现在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计算简图不合理,举例来说,由于是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独立基础计算是按照中心受压计算的,另外没有考虑有无地下室等。
这种按照中心受压计算是不合理的。
因为:首先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拉梁不能平衡柱脚的弯矩。
根据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框架结构地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也就是要求这样的多层框架结构应该按照整体进行计算,要将基础层加入计算,要将荷载一起输入计算。
而且当设计拉梁层时,要通过比较
得出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拉梁顶面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顶面的截面控制而决定的。
因此,如果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不合理,会影响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多层框架柱配筋调整不合理
由于多层框架柱的配筋率普遍较低,并且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可能不按照电算结果来进行构造配筋。
如果发生地震时,框架柱受到的扭转剪力会很大,又会受到双向的弯矩作用,会严重的伤害到横梁以及内柱,特别是对质量不均的框架伤害更大。
另外,由于配筋调配不合理,在进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电算过程中,容易忽略掉温度和基础不均匀的沉降等的影响。
因此,多层框架柱配筋的调整不合理会影响到民用建筑整体框架等。
1.3对框架梁裂缝宽度的忽视
由于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的直径和类型等影响,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和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钢筋直接相关的,而结构工程设计师往往会忽略框架梁的裂缝宽度。
这会严重的影响到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影响民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对于灾害的抵抗性等。
2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我们在针对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要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来保证这些问题的解决,确保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1针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注意事项
2.1.1合理选择截面尺寸和计算简图
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是梁和柱截面尺寸的选择,要满足要求的规范取值,另外还要柱线刚度和梁线刚度比值大于一,保护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这就需要合理选择梁和柱的截面尺寸。
另外框架的计算简图要合理:基础的计算要科学合理,没有地下室的基础要按照层一输入计算;还要考虑地基土的约束能力,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层数输入计算,并要复算,保证计算简图的合理性。
2.1.2调整框架柱的配筋
针对角柱和边柱等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偏心受拉的现象,要保证各种柱中内的纵筋总截面要比计算值增大25%;另外框架柱箍筋的配筋的形式要用井字或者菱形,来增加对混凝土的约束力;对于需要加强的底部和柱的底层,配筋需要进行焊接,来保证底部的稳定性;针对不同的温度和基础土层,要因地制宜,当基础土层分布不均匀时,要根据情况放大框架配筋,并根据情况进行加密箍筋配筋。
2.1.3调整框架梁裂缝宽度和斜截面配筋
首先,结构设计师要重视框梁的裂缝宽度,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要根据影响裂缝宽度的两个因素进行增加梁的配筋,和增加梁的横截面尺寸。
其次,在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建设模型的数据输入时,一定要把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
最后,还要在电算过程中要准确、合理的应用弯矩调幅,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即先将梁端固定弯矩进行调幅之后,然后对力矩
进行分配,或者根据力矩分配的方法计算出的梁端弯矩来乘以调幅的系数。
这样可以合理准确的运用弯矩的调幅。
2.2多层框架民用建筑基础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结构设计师要认真阅读地质报告,在认真把握的基础上,要正确的使用地质报告,并要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考察和判断,这样可以帮助把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民用建筑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其次,在满足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的承载力要求下,应该采用经济性较强的浅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建筑的结构、类型和承载力等来实现经济和稳定的结合。
再者,多层框架的民用建筑要采用独立的基础或者条形的基础,这要考虑基础的承载力来确定基础的面积,然后进行设计电算,另外还要符合相关规定的构造结构。
最后,在处理地基时,要运用合理、科学的地基处理手段,要做到符合力学、物理学等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际的当地工程经验相结合。
2.3多层框架民用建筑上部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抗震设防地区,应注意遵循强柱弱粱、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一项成延性框架。
恰当的运用“强柱弱梁”的原则可以节约费用,做到经济实惠;还可以使楼层的净空高度得到加大;来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
其次,在框架梁的配筋设计上,主要在主梁和次梁之间相交的地方要增加箍筋和吊筋来保证稳定性。
比如,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时,要加大箍筋的最小直径到至少2mm,结构设计师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要根据
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这也不代表在进行框架计算时荷载取值并不是越大越好,要结合各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计算等。
最后,在现浇楼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是:由于楼板通常包括单向板和双向板,在普遍情况下,可以运用次梁把楼板变为双向板的结构,保证整体的受力合理,配筋的均匀等,双向板的厚度一般要薄于单向板。
3结束语
在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师要在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面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计算简图不合理、多层框架柱配筋调配不合理以及对框架梁裂缝宽度的忽视等问题。
需要结构设计师在进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进行问题的改进,另外还要从多层框架的基础设计上以及多层框架的上部设计来进行改进,保证多层框架的民用建筑更加安全、稳定和实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李原.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常用方法和适用范围[j]. 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9,(78):84-86.
[3] 张敬书.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构造的若干问题.建筑结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001.3.
[4] 段建华.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综述[j]. 建筑结构,2010,40 增刊:387-389.
[5] 赵洪波,高晓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改造[j]. 山西建筑,2008,34(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