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工业知识点总结(答题模板)和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12章工业与第三产业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原料;(2)燃料(3)水源;(4)土地;(5)环境。
社会经济因素(1)工农业基础(2)市场(3)交通4)劳动力(5)技术(6)政策;(7)其他因素:个人偏好;历史;工业惯性等2.工业惯性的原因工业惯性指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
(1)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2)政府干预的影响;(3)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
3.工业集聚的意义和不利影响意义(1)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3)充分利用基础设施;(4)节约生产建设投资;(5)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影响(1)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资源、能源紧张状况(2)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4.工业分散的区位因素、意义和不利影响区位因素(1)产品“短、小、轻、薄”,便于航空运输(2)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地价低的地区(3)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4)减少环境污染。
意义(1)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2)减少污染。
不利影响(1)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交流与协作;(2)运输成本加大(3)集聚、规模效益低。
5.攀枝花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利(1)接近铁矿产区,原料丰富;(2)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3)水源充沛(4)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5)有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地形崎岖。
6.我国在沿海港I I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优势(1)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2)便于钢材出II,降低出I I钢材的运输成本;(3)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7.海南钢铁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1)能源短缺;(2)开发较晚;(3)技术落后(4)市场狭小。
8.澳大利亚钢铁工业规模偏小的原因(1)煤炭和铁矿的分布不一致,发展钢铁工业的交通运输量大:(2)本国钢铁加工工业规模小,国内对钢铁需求小;(3)大规模发展钢铁工业易导致环境污染;(4)澳大利亚干旱地区广,水资源不足,不利于钢铁工业规模发展。
工业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因素:运输;土地;集聚(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关产业的集聚,可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2. 工业集聚:① 传统工业区: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 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3.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经济条件②出口则强调国际市场。
交通临海或海港(海运便利),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素质高技术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地价 土地租金低产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工业基础好(美国东北+我国辽中南)政策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工业惯性搬迁费用高 社会协作 设施完善 ,写作能力强环境因素 大气 不污染城区大气水远离河流上游或水源地4.5.工业布局类型:①煤铁复合体型(近原料地)。
②临海型(交通)。
③临空型(人才和技术)。
【临海型钢铁产业:中国宝山、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法国马赛】6.分析某工业布局对当地不利影响的思路(1) 要清楚企业的性质:基本无污染的企业有服装厂、精密仪表厂、电子装配厂等,污染水源的企业有各类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化工厂等,污染大气的企业主要有化工厂、火电厂、钢铁厂、酿造厂等,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有钢铁厂、采矿厂、火电厂等,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有家具厂、机械制造厂等。
(2)要清楚企业的布局是否合理。
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不能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地带;污染水源的企业要远离水源地;噪声大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等。
高三工业知识点梳理工业知识点是高三学生必须熟悉的内容,它们是理解工业制造、技术应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三工业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内容。
一、材料科学1. 材料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2. 材料性质:机械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等)、热性能(导热性、膨胀系数等)、电性能(导电性、绝缘性等)、光学性能(透明性、折射率等)等。
3. 材料加工:锻造、压铸、焊接、切削、涂装等。
4. 材料应用:根据材料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制造汽车、电子产品、建筑结构等。
二、机械制造1. 机械零件:齿轮、螺旋传动、轴承等。
2. 机械原理:杠杆原理、轴线传动、运动学、动力学等。
3. 机械加工: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4. 机器设备:数控机床、冲压机、注塑机等。
三、电子技术1. 电子元器件: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
2. 电路基础:串并联、电流、电压、功率等。
3. 电子器件制造:集成电路、电子管、电子元件的组装和焊接等。
4. 器件应用:电视、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和维修。
四、自动化控制1. 控制原理:反馈控制、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等。
2. 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3. 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4. 程序控制:PLC编程、单片机应用等。
以上是高三工业知识点的梳理,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工业制造和技术应用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字数:249)。
高中工业知识点总结一、工业的基本概念工业是指利用原材料、零部件和相关设备设施,经过一定的加工和组装,生产出各种产品和商品的经济活动。
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工业发展的历史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农业时代、手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四个阶段。
手工业时代是工业发展的起点,以手工艺和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工业时代则以机械工业和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工业迅速发展。
信息时代则以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工业生产逐渐转向智能化和自动化。
三、工业的分类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工业可分为农业工业、采矿工业、制造工业和服务工业等四大类。
农业工业主要是利用农产品进行加工和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畜牧养殖等;采矿工业主要是从自然界中开采原材料,如煤矿、石油、铁矿等;制造工业主要是将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各种产品和商品;服务工业主要是为其他工业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如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等。
四、工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业生产经历了输入、加工、产出三个基本过程。
输入阶段主要是投入原材料、零部件和相关设备设施;加工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工艺和技术,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和生产;产出阶段主要是生产出各种产品和商品,并进行销售和分发。
五、工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工业生产中涉及到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包括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自动化技术等。
机械技术主要是指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用于加工和生产;电子技术主要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调控工业生产过程;材料技术主要是指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如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玻璃材料等;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各种自动化设备和工艺,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六、工业生产的管理和运营工业生产需要进行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生产计划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统筹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资源;生产调度主要是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情况,合理调配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生产控制主要是通过监控和调控生产过程,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生产管理主要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证生产效率和品质。
高考工业流程题常考知识点《聊聊高考工业流程题常考知识点那点事儿》嘿,大家!今天咱来唠唠高考工业流程题常考知识点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咱不得不说,这工业流程题啊,那可真是让好多小伙伴又爱又恨。
每次看到那复杂的流程图,就感觉像是进了一个大迷宫,得使劲儿找线索才能走出来。
但一旦攻克了,那成就感也是杠杠的!首先呢,这物质的分离提纯可是“常客”。
什么过滤啦、结晶啦、萃取啦,它们就像是游戏里的关卡,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就像我们要从一堆大杂烩里把宝贝挑出来一样,得知道用啥工具、走啥步骤。
记得有一次我做一道题,那题目里又是沉淀又是滤液的,我就寻思着:嘿,这可真会玩啊,看我怎么把这宝贝给揪出来!还有化学反应原理,那也是必考的。
反应条件啦、方程式的书写啦,就像是游戏里的技能,必须掌握好才能打怪升级。
有时候那些反应条件可刁钻了,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就好像炼丹似的,火候不到练不出好丹,火候过了可能就炸炉啦!再有就是物料守恒、能量守恒这些个守恒定律。
这就像是游戏里的规则,不能乱来。
你得算好每一步的投入产出,不然就容易掉坑里。
我记得有回考试,我不小心就把一个数字算错了,结果后面全乱套了,那叫一个悲催啊!说起来,解这些工业流程题就像是一场冒险。
每个流程图都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们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要带着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去闯荡。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难题,但是别怕,咱就慢慢分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其实啊,只要多做几道题,多总结总结,这些常考知识点也就不那么可怕啦。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熟悉的朋友,虽然有时候会给我们出难题,但那也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总之呢,高考工业流程题常考知识点虽然有点棘手,但也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面对它们,在这场“冒险”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吧!加油哦!。
☆工业生产特点的描述模式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有因有果)「自然因素」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有色矿产资源丰富2.能源:临近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经济因素」1.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或高速公路或航空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3.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丰富;素质:劳动力素质高;价格:劳动力廉价4.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5.经济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基础设施完善6.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7.历史经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8.地价:地广人稀,租金低9.个人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10.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环境因素」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郊外;在季风区,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风向不定的地方,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3.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如鲁尔区):1.调整工业布局,改造传统产业;2.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3.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4.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5.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高考地理答题工业知识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地理学科的考察也日趋重要。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经常会涉及到工业方面的知识点,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高考地理答题工业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工业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和劳动力,将自然资源加工转化为可以使用的产品的一种生产活动。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工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渔业和林业等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第二产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和生产的工业;第三产业则以服务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等。
在答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类型的问题。
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交通条件等。
区位条件是指工业地理位置的优劣程度,包括交通运输是否便利、邻近资源和市场是否充足等。
资源条件是指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所需的资源是否充足,包括能源、原材料和人才资源等。
市场条件是指市场需求是否旺盛、市场规模是否大等因素。
交通条件是指交通设施是否完善,交通网络是否便捷。
在工业类型方面,常常会涉及到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区分。
重工业是指以大型设备和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主要生产重型工业产品,如钢铁、石油化工等。
轻工业则是指运用相对较小型的设备和技术,主要生产轻工业产品,如纺织、食品等。
此外,还会考察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分。
新兴产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兴起来的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传统产业则是指在工业发展比较早期出现并持续发展的产业,如煤炭、钢铁等。
在工业分布方面,常常会遇到集约型工业和分散型工业的问题。
集约型工业是指依靠大规模生产和集中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形式,通常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
分散型工业则是指生产过程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集中生产的工业形式。
工业分布还会受到市场需求、资源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工业化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特区。
工业区位分析〔一〕核心思维1、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降低本钱、提高利润2、劳动力、运输、土地、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四大主要因素①原材料、零部件、燃料需要运进工厂,产品需要运输市场,运输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②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土地的供给情况和地价差异,影响显著③集聚是为了靠近其他经济活动,从而降低生产本钱〔二〕工业的社会经济区位劳市交技、工政历租+能源、原料、工业集聚、社会协作等1、劳动力①考虑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②人口数量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③靠近高等院校,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兴旺(上海〕④劳动力指向型企业〔纺织厂、服装厂、电子装配、玩具、制鞋厂〕a.流水线生产,工序繁琐复杂,需要大量劳动力;b.靠近住宅区或者与住宅区,有交通线相联系2、原料〔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农产品、其他工厂的产品等〕①原料指向型的企业a.果汁厂、罐头厂、葡萄酒厂、水产品加工厂、制糖厂、制盐厂b.特点:原料不适合运输;c.特点:原料消耗多,原料运输本钱很高,产品有高浓缩、压榨型的特点d.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重量/产品重量〔指数约高,对原料的依赖程度越高〕3、市场〔考虑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生活习惯〕①靠近市场一方面有利于产品销售,同时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增强竞争力②市场指向型的企业〔家具厂、印刷厂、啤酒厂、饮料厂、石化等〕a.特点:原料比拟普遍;或者产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易燃、易爆、易碎〕;4、能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动力〕①水电〔水能〕、火电〔煤炭〕、核电、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等②能源指向型的企业: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厂、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不是原料〕5、科技①工业生产技术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态〕②技术指向型的企业a.半导体、互联网、IT、集成电路、精密仪器、卫星b.选择经济兴旺的大城市,或者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园,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兴旺6、交通:写出具体的方通方式,有时要考虑到交通运输的特点7、历史、工业根底、工业集聚、社会协作:如〔老工业区,历史悠久〕工业根底好,根底设施完善,社会协作好,工业集聚获得规模效益8、政策:优惠的政策〔降低税收〕有利于降低本钱9、地租〔二〕工业的自然区位1.自然资源为工业提供能源和原料2.自然环境①水污染:布局在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地〔印刷厂、印染厂、化学化工、造纸厂〕②大气污染:一种盛行风〔下风向〕,两种盛行风〔垂直郊外〕,多种盛行风〔最小风频上风向〕③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感光器材、电子元件,生物制造等④对环境根本无污染的企业,可以小规模的建设在城区:服装、玩具等3.水源:重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需要提供大量的水源4.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发,不适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二、工业区位的变化1、工艺水平的开展〔冶金技术的改良,使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钢铁厂由能源指向变为原料指向2、交通条件变得更加便利、廉价〔巨型运输船〕钢铁厂变为市场指向,或者要靠近交通便捷地区〔降低了对能源、原料的依赖〕Eg 宝山〔上海〕钢铁厂布局的区位条件a.〔市场〕长三角,经济兴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b.〔交通〕港口条件优越,有利于原料的进口,缩短原料的运输距离,降低本钱c.〔交通〕港口条件优越,有利于产品的出口,靠近国际市场d.〔其他〕工业根底雄厚,根底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e.〔不利〕地租昂贵,用地紧张,能源紧张,劳动力价格高3、自动化的开展①劳动力逐渐被机械取代,企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对素质的要求提高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指向型转变为技术指向型③装配企业可能重新回到兴旺国家4、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原料、燃料、交通、劳动力数量〔交通完善便捷廉价+ 可替代的原料能源增多〕5、对工业的影响在加强:科技、劳动力素质、信息〔电子商务的开展,经济全球化〕、市场、环境三、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1、工业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又称为上下游的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自发性的工业地域〕②空间利用上的联系:政府政策的规划和引导,出现产业园区、高新区〔规划性的地域联系〕2、工业集聚的特点①围绕某个产业、或者某几个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活动②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化分工③实现采购本地化,有的甚至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④集群产品一般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规模效益〕3、工业集聚的影响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压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农产品供给〕②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费+ 减少能源、原料消耗= 降低生产本钱,获得规模效益③共同利用根底设施,减少生产建设投资④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高创新的能力⑤集中处理废弃物,减少污染4、工业分散①目的:a.充分的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市场、劳动力、、、、〕b.老工业区的开展趋于饱和+ 地价、工资上涨+ 污染严重+ 资源紧张②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人员、信息、物资流动③根底: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和通讯手段④缺陷:不能共同利用根底设施,投资多+ 运费高⑤企业:a.产品结构复杂,零件繁多的复杂生产〔飞机制造〕b.体积小、质量轻、价格昂贵的零件部生产& 装配企业〔苹果〕1、辽中南工业区〔重工业,钢铁、机械、造船、汽车〕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了能源和原料②老工业区,工业根底雄厚,生产历史悠久③老工业区存在的问题也十清楚显④开展规划a.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b.市场萎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c.污染严重——治理现有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资源枯竭——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e.能源问题——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能源进口渠道2、津京唐工业区〔综合性的工业区〕①优势:丰富的原料、能源+ 政策、交通、劳动力、市场等②劣势:水资源短缺原因:工业、农业〔小麦处于返青生长期〕、生活用水量大a.水资源总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春天有春旱现象b.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c.植被、湿地的破坏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a.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开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滴灌喷灌〕,培育耐旱的品种c.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3、沪宁杭工业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区〕①多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人才集聚②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兴旺,资金充足③地理位置优越,长江的入海口和我国东部沿海,连接了我国内陆与海外,市场广阔④政策支持,对外开放程度高⑤土地紧张,地租昂贵⑥常规能源和原料短缺〔进口、调配、开发利用新能源〕Eg 上海建设核电站的区位条件a.〔需要能源〕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兴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b.〔没有能源〕常规能源短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c.〔核电好处〕核电发电功率大,受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小,清洁无污染,占地面积小d.〔上海优势〕上海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4、珠三角工业〔轻工业〕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临近东南亚,市场广阔;②政策支持,对外开放程度高③华侨众多,吸引外资。
工业生产活动专题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二)工业主导区位分类:
(三)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1.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政策条件历史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举例:
例1: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①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②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③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四)工业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④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意义:①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资源、能源紧张状况;
②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分散区位因素: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②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③减少环境污染。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②环境优美,污染少。
)
●分散有利:①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②减少污染
●不利:①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交流与协作;②运输成本加大;③集聚、规模效益低
(五)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
(六)城市工业布局
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②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
③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
④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⑤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⑥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⑦交通――沿交通线分布;
⑧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⑨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⑩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一、选择题
1.工业生产布局受自然、人文、资源因素的影响。
下列工业布局与其所对应的主导因素不匹配的是()
A.黑龙江木材加工业——森林资源丰富
B.内蒙古呼和浩特乳品业——劳动力密集
C.浙江杭州丝绸业——蚕丝产地,产业历史悠久
D.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聚集
2.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3.如果a、b、c分别表示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市场,
则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是()
A.①B.②
C. ③D.④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
回答5-6
题。
4.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5.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制糖 B.炼铝 C.精密仪表 D.家具制造
6.若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布局一个水泥厂,应选择的位置为()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是某地区合理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当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的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8.下列工厂中,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
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10-11题。
9.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B.c、a、b
C.c、b、a D.b、a、c
10.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5~6题。
1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
位置是(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
势主要体现在( )
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完成11~12题。
13.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①B.②
C.③ D.④
14.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二、综合题
1.下图示意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投资的条件。
(12分)
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
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例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
基础设施齐全,信息交流方便,科技水平高,交通方
便。
”
2.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
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
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凭祥(位置见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6分)
(1)提高原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2分)扩大就业;(2分)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分)把题目改成:“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原因是”就简单多了,此类题目应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方面分析。
(2)(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3分)(我国)市场需求旺盛;(2分)(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3分)(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2
分)
(3)(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2分)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分)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