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MSDS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7
氢气(MSDS)
氢气(MSDS)
产品标识
- 产品名称:氢气
- 化学名称:氢
- CAS号:1333-74-0
成分信息
- 氢气(H2)的化学式为H2。
- 氢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分子(H2),纯度为99.999%。
危险性概述
- 氢气是易燃气体,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高浓度的氢气可以导致窒息。
- 氢气是无色、无味且不可闻的气体,不易察觉其存在。
急救措施
- 发现中毒症状或低氧状况时,应立即将受害者移到空气新鲜处。
- 如遇意识不清或呼吸困难,立即给予人工呼吸或吸入氧气。
- 如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防护措施
- 在使用或储存氢气时,应确保通风良好。
- 在处理氢气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 采取防爆措施,避免氢气与可燃物接触。
应急处置
- 如发生氢气泄漏,应迅速远离泄漏源,并通知相关人员。
- 关掉泄漏源,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 如果泄漏无法控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以上为简要概述,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的氢气安全数据表(MSDS)。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嘿,伙计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这可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哦!别看它只是一本小小的手册,但它可是关乎我们生命安全的大事呢!不多说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神奇的小册子吧!
我们来认识一下氢气。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的化学式是H2。
你知道吗?氢气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气体之一,它存在于水分子中,也是火箭燃料的一种。
不过,氢气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气体,如果使用不当,它可是会夺走我们的生命的哦!
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氢气呢?这就需要我们看看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了。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氢气的性质、用途、储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氢气。
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还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定,比如说不可以在没有通风设备的环境下使用氢气,不可以在火源附近使用氢气等等。
除了了解氢气的性质和安全规定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处理氢气泄漏的情况。
万一发生了泄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迅速撤离现场,并尽量避免接触泄漏的氢气。
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工具来检测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还要及时报警,以便专业人员来处理这个问题。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通过学习这本书,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氢气的性质和安全规定,从而确保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能够做到安全第一。
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本书哦!记住了,安全第一!。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制作:审核:批准: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中文名称2:氢气技术说明书编码:K201分子式:H2 分子量:2.01供应商:供应商应急电话: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氢含量:高纯氢〉= 99.999%;纯氢〉=99.99% CAS号:133-74-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度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害爆炸危险: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2.氢气比空气轻得多,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3.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N/A 眼睛接触:N/A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N/A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氢气极易燃烧,燃烧时,其火焰无颜色,肉眼无法看见。
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氢气瓶或氢气储罐内存在压力,当温度升高时,气瓶或储罐内的压力也随着升高,它们在火灾中存在爆裂的可能性。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磷酸铵干粉氢气储罐/氢气瓶出现火灾时的消防措施: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气源。
疏散人员远离火灾区,并往上风处撤离。
对着火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入内。
可能的话,将那些处在火灾区附近、未受火直接影响的氢气瓶转移到安全地段。
如氢气无法切断的话,可让气体燃烧,直到气瓶、储罐内的氢气烧完为止。
注意:这种处理方法是假设火势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采用的,而且,氢气燃烧过程中,应持续用水对气瓶、储罐进行冷却,直到氢气完全烧尽为止,避免气瓶、储罐因过热而发生爆炸事故。
氢气MSDS概述本文档提供了关于氢气的安全数据表(MSDS),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和正确处理氢气。
物理性质- 分子式:H2- 分子量:2.016 g/mol- 外观:无色无味气体- 沸点:-252.87 ℃- 熔点:-259.16 ℃- 密度:0.0899 g/cm³危险性氢气具有以下危险性:1. 易燃: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 压力危险:氢气储存内的高压气体可能导致爆炸或泄漏。
3. 窒息危险:高浓度氢气可导致窒息。
安全措施为了确保氢气的安全使用,请遵循以下安全措施:1. 储存:将氢气储存在适当的中,确保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 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和遵循操作规程。
3. 通风:确保操作区域有充足的通风,以防止氢气积聚。
4. 防火措施:避免氢气与火源接触,确保操作区域没有明火或静电积聚。
5. 泄漏处理:发生氢气泄漏时,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清理和维护。
急救措施在发生氢气事故时,请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呼吸困难: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区域,并提供氧气支持。
2. 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若伤势严重,请尽快就医。
3. 中毒:如果吸入浓度过高的氢气导致中毒症状,请立即就医。
废弃处置当氢气废弃时,请按照当地法规进行正确处置,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1] "Hydrogen MSDS -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来源待确认]。
氢气MSDS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化学品俗名氢气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英文名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应急咨询电话传真技术说明书编号66CAS号133-74-0第二部分化学品名称有害物成分含量CAS号氢气≥98.0 133-74-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中文名称:氢气技术说明书编码:K201分子式:H2 分子量: 2.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度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害爆炸危险: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2.氢气比空气轻得多,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3.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N/A眼睛接触:N/A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N/A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氢气极易燃烧,燃烧时,其火焰无颜色,肉眼无法看见。
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氢气瓶或氢气储罐内存在压力,当温度升高时,气瓶或储罐内的压力也随着升高,它们在火灾中存在爆裂的可能性。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磷酸铵干粉氢气储罐/氢气瓶出现火灾时的消防措施: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气源。
疏散人员远离火灾区,并往上风处撤离。
对着火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入内。
可能的话,将那些处在火灾区附近、未受火直接影响的氢气瓶转移到安全地段。
如氢气无法切断的话,可让气体燃烧,直到气瓶、储罐内的氢气烧完为止。
注意:这种处理方法是假设火势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采用的,而且,氢气燃烧过程中,应持续用水对气瓶、储罐进行冷却,直到氢气完全烧尽为止,避免气瓶、储罐因过热而发生爆炸事故。
如有可能,站在安全位置上进行灭火。
并用水对着火的气瓶/储罐、以及着火区附近的所有压力容器进行冷却,直到它们完全冷却为止。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氢气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CAS号:1333-74-0分子式:H2分子量:2.02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端易燃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易燃气体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0极端易燃气体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P377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安全储存:——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置:——无物理和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皮肤接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
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
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易燃。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迅速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应喷水冷却燃烧容器和临近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防止容器受热爆炸灭火剂:如果引燃了周围物质,应根据着火物质性质选用适当的灭火剂灭火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氢气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的能源,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安全氢气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高压氢气使用、储存和输送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MSDS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是对化学品进行全面安全评估和安全预警的重要法规,对于氢气的安全使用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氢气的安全性氢气是一种具有极高的燃烧性和易爆性的气体,因此对于其安全使用和操作要求极其严格。
首先,操作人员必须熟知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安全规程,并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开展必要的训练,确保其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
此外,在操作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穿戴特定的防护设备,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氢气MSDSMSDS是对氢气进行全面安全评估和安全预警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主要内容涵盖了氢气的性质、物理与化学特性、使用限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反应等方面。
MSDS的编写和更新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法规要求。
同时,MSDS的更新需要根据氢气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技术发展进行适度调整。
三、氢气的物理与化学特性- 氢气的密度很小,在常温下比空气轻,这意味着氢气很容易弥散并集中。
- 氢气具有极高的燃烧性,可以在空气中快速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 氢气与氧气可以进行燃烧反应,生成大量的水蒸气和热量。
四、氢气的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认证,掌握氢气的使用规程和安全规范。
- 在氢气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特定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人身安全。
- 氢气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定和操作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
- 氢气的使用应遵守本地地方政府的法规和规定,并且必须在具备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
五、应急反应措施对于氢气泄露、火灾等应急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具体的措施包括:- 采取紧急措施,将泄漏物质切断、调节和排放。
简介氢气(Hydrogen)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的气体.它的密度非常小,只有空气的1/14,即在标准大气压,0℃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现多用氦气填充).灌好的氢气球,往往过一夜,第二天就飞不起来了.这是因为氢气能钻过橡胶上人眼看不见的小细孔,溜之大吉.不仅如此,在高温、高压下,氢气甚至可以穿过很厚的钢板.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同位素有: H1(氕piē)、H2(氘dāo,重氢)、H3(氚chuān,超重氢)以人工方法合成的同位素有: 氢4、氢5、氢6、氢7别名、英文名氘;Deuterium、Heavy hydrogen.毒性·安全防护重氢无毒,有窒息性.重氢有易燃易爆性,所以对此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它参见氢发现1766年由卡文迪许(H.Cavendish)在英国判明.在化学史上,人们把氢元素的发现与"发现和证明了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而非元素"这两项重大成就,主要归功于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卡文迪许(Cavendish,H.1731-1810).18世纪的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卡文迪许是一位百万富翁,但他生活十分朴素,用自己的钱在家里建立了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实验室,一生从事于科学研究.曾有科学史家说:卡文迪许"是具有学问的人中最富的,也是富人当中最有学问的."他观察事物敏锐,精于实验设计,所做实验的结果都相当准确,而且研究范围很广泛,对于许多化学、力学和电学问题以及地球平均密度等问题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发现.但他笃信燃素说,这使他在化学研究工作中走过一些弯路.他在五十年中只发表过18篇论文,除了一篇是理论性的外,其余全是实验性和观察性的.在他逝世以后,人们才发现他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论文稿,没有公开发表.他的这些文稿是科学研究的宝贵文献,后来分别由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和化学家索普整理出版.在化学史上,有一个与这些论文稿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卡文迪许178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将电火花通过寻常空气和氧气的混合体,想把其中的氮全部氧化掉,产生的二氧化氮用苛性钾吸收.实验做了三个星期,最后残留下一小气泡不能被氧化.他的实验记录保存在留下的文稿中,后面写道:"空气中的浊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氮气),还有一种不与脱燃素空气(氧)化合的浊气,总量不超过全部空气的1/12.一百多年后,189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瑞利(Ragleigh,L.1842-1919)测定氮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得来的氮比从氨氧化分解产生的氮每升重0.0064克,百思不得其解.化学家莱姆塞(Ramsay,W.1852-1916)认为来自空气的氮气里面能含有一种较重的未知气体.这时,化学教授杜瓦(Dewar,J.1842-1923)向他们提到剑桥大学的老前辈卡文迪许的上述实验和小气泡之迷.他们立即把卡文迪许的科学资料借来阅读,瑞利重复了卡文迪许当年的实验,很快得到了小气泡.莱姆塞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除去空气中的水汽、碳酸气、氧和氮后,也得到了这种气体,密度比氮气大,用分光镜检查后,肯定这是一种新的元素,取名氩.这样,卡文迪许当年的工作在1894年元素氩的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故事可看出卡文迪许严谨的科研作风和他对化学的重大贡献.1871年,剑桥大学建立了一座物理实验室,以卡文迪许的名字命名,这就是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它在几十年内,一直是世界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中心.氢的发现和氢的性质的研究在18世纪末以前,曾经有不少人做过制取氢气的实验,所以实际上很难说是谁发现了氢,即使公认对氢的发现和研究有过很大贡献的卡文迪许本人也认为氢的发现不只是他的功劳.早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帕拉塞斯就描述过铁屑与酸接触时有一种气体产生;17世纪时,比利时著名的医疗化学派学者海尔蒙特(van Helmont,J.B.1579-1644)曾偶然接触过这种气体,但没有把它离析、收集起来.波义耳虽偶然收集过这种气体,但并未进行研究.他们只知道它可燃,此外就很少了解.1700年,法国药剂师勒梅里(Lemery,N.1645-1715)在巴黎科学院的《报告》上也提到过它.最早把氢气收集起来,并对它的性质仔细加以研究的是卡文迪许.1766年卡文迪许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人造空气实验》,讲了他用铁、锌等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易燃空气"(即氢气),并用普利斯特里发明的排水集气法把它收集起来,进行研究.他发现一定量的某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各种酸作用,所产生的这种气体的量是固定的,与酸的种类、浓度都无关.他还发现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又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从而认识到这种气体和其它已知的各种气体都不同.但是,由于他是燃素说的虔诚信徒,按照他的理解:这种气体燃烧起来这么猛烈,一定富含燃素;硫磺燃烧后成为硫酸,那么硫酸中是没有燃素的;而按照燃素说金属也是含燃素的.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而不是来自酸中.他设想金属在酸中溶解时,"它们所含的燃素便释放出来,形成了这种可燃空气".他甚至曾一度设想氢气就是燃素,这种推测很快就得以当时的一些杰出化学家舍勒、基尔万(Kirwan,R.1735-1812)等的赞同.由于把氢气充到膀胱气球中,气球便会徐徐上升,这种现象当时曾被一些燃素学说的信奉者们用来作为他们"论证"燃素具有负重量的根据.但卡文迪许究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后来他弄清楚了气球在空气中所受浮力问题,通过精确研究,证明氢气是有重量的,只是比空气轻很多.他是这样做实验的:先把金属和装有酸的烧瓶称重,然后将金属投入酸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并测体积,再称量反应后烧瓶及内装物的总量.这样他确定了氢气的比重只是空气的9%.但这些化学家仍不肯轻易放弃旧说,鉴于氢气燃烧后会产生水,于是他们改说氢气是燃素和水的化合物.水的合成否定了水是元素的错误观念,在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提出,宇宙间只存在火、气、水、土四种元素,它们组成万物.从那时起直到18世纪70年代,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81年,普利斯特里将氢气和空气放在闭口玻璃瓶中,用电火花引爆,发现瓶的内壁有露珠出现.同年卡文迪许也用不同比例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反复进行这项实验,确认这种露滴是纯净的水,表明氢是水的一种成分.这时氧气业已发现,卡文迪许又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试验,不仅证明氢和氧化合成水,而且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氢与1份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发表于1784年).这些实验结果本已毫无疑义地证明了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但卡文迪许却和普利斯特里一样,仍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氧是失去燃素的水,氢则是含有过多燃素的水.他用下式表示"易燃空气"(氢)的燃烧:(水+燃素)+ (水-燃素)—→水易燃空气(氢) 失燃素空气(氧)1782年,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用红热的枪筒分解了水蒸汽,明确提出正确的结论:水不是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纠正了两千多年来把水当做元素的错误概念.1787年,他把过去称作"易燃空气"的这种气体命名为"H-ydrogne"(氢),意思是"产生水的",并确认它是一种元素. 理化性质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比空气轻得多).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另外,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如点燃、加热、使用催化剂等),情况就不同了.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特别是被钯吸附).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总结为:分子式:H2沸点:-252.77℃(20.38K)密度:0.09kg/m3相对分子质量:2.016生产方法:电解、裂解、煤制气等分子量: 4.032三相点: -254.4℃液体密度(平衡状态,-252.8℃): 169kg/m3气体密度(101.325kPa,0℃):0.0899kg/m3比容(101.325kPa,21.2℃): 5.987m3/kg气液容积比(15℃,100kPa): 974L/L压缩系数:压力kPa临界温度: -234.8℃临界压力: 1664.8kPa临界密度: 66.8kg/m3溶化热(-254.5℃)(平衡态):48.84kJ/kg气化热Hv(-249.5℃): 305kJ/kgCv=5.178kJ/(kK·K)比热比(101.325kPa,25℃,气体): Cp/Cv=1.40蒸气压力(正常态,17.703): 10.67kPa(正常态,21.621): 53.33kPa(正常态,24.249K): 119.99kPa粘度(气体,正常态,101.325kPa,0℃):0.010lmPa·S(液体,平衡态,-252.8℃):0.040mPa·s表面张力(平衡态,-252.8℃): 3.72mN/m导热系数(气体101.325kPa,0℃):0.1289w/(m·K)(液体,-252.8℃):' 1264W/(m·K)折射系数nv(101.325kPa,25℃): 1.0001265空气中的燃烧界限: 5%~75%(体积)易燃性级别: 4毒性级别:0易爆性级别: 1重氢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嗅无毒可燃性气体,是普通氢的一种稳定同位素.它在通常水的氢中含0.0139%~0.0157%.其化学性质与普通氢完全相同.但因质量大,反应速度小一些.氢气分类标准工业氢GB/T3634-1995H2≥99.90%(优等品)H2≥99.50%(一等品)H2≥99.00%(合格品)纯氢GB/T7445-1995H2≥99.99%H2≥99.999%超高纯氢GB/T7445-1995H2≥99.9999%氢气的产生由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主要性能高燃烧性,还原剂,液态温度比氮更低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氢气在空气里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2H2+O2=2H2O(点燃)这一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热放出,火焰呈淡蓝色.燃烧时放出热量是相同条件下汽油的三倍.因此可用作高能燃料,在火箭上使用.我国长征3号火箭就用液氢燃料.不纯的H2点燃时会发生爆炸.但有一个极限,当空气中所含氢气的体积占混合体积的4%-74.2%时,点燃都会产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范围叫爆炸极限.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然后用燃着木条放到试管口,如果听到轻微的"噗"声,表明氢气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这时需要重新收集和检验.如用排气法收集,则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可能尚未熄灭的火焰熄灭,然后才能再收集氢气(或另取一试管收集).收集好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看是否有"噗"声,直到试验表明氢气纯净为止.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其装置就是直接在玻璃尖管中点燃,那么我们真的能看到淡蓝色的火焰吗?在玻璃里,含钠离子,而钠离子的焰色却是黄色的,所以,用上述方法只能看到黄色的火焰,却不能看到淡蓝色的火焰.如果要实现淡蓝色的火焰,可采取以下方法:方法一:用石英导管(天价,不适于普通中学的实验室)方法二:用铜管(具有欺骗成分,因为铜元素的焰色为绿色,而且铜能导热,对用橡皮管连接铜管,点燃时会影响气密性)方法三:由于黄色火焰是玻璃中的钠离子造成的,那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用焰色反应检验钾元素一样透过钴玻璃看火焰就可以排除钠的干扰了.b. 还原性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实质是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水,使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金属铜.CuO+H2=Cu+H2O(加热)CO+3H2=CH4+H2O(催化剂)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氧化铜被还原了,即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夺取含氧化物里的氧,使它发生还原反应是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根据氢气所具有的燃烧性质,它可以作为燃料,可以应用与航天、焊接、军事等方面;根据它的还原性,还可以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方面.此外,氢气与有机物的加成反应也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如CH2=CH2+H2→CH3CH31)还原装置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通入氢气的导管应伸入试管底部③试管口不能用橡皮塞塞紧④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实验操作①实验前应先通一会儿纯净的氢气,然后开始加热②实验结束后,先撤走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为止.简记为"两先两后,先通氢后上灯,先移灯后停氢."氢气的生产方法一原始氢气生产方法:原始氢气是宇宙大爆炸由原始粒子形成的氢气,大部分分布在宇宙空间内和大的星球中,是恒星的核燃料,是组成宇宙中各种元素及物质的初始物质.地球上没有原始氢气因为地球的引力束缚不了它.只有它的化合物.二人造氢气生产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⒈工业氢气生产方法:⑴由煤和水生产氢气(生产设备煤气发生设备,变压吸附设备)⑵有裂化石油气生产(生产设备裂化设备,变压吸附设备,脱碳设备)⑷工业废气.⒉民用氢气生产方法:⑴氨分解(生产设备汽化炉,分解炉,变压吸附设备)⑵由活泼金属与酸(生产设备不锈钢或玻璃容器设备)⑵强碱与铝或硅(生产设备充氢气球机设备)一般生产氢气球都用此方法.⒊试验室氢气生产方法:4.其他(2)由液氢低温精镏.氢气的制取方法一、实验室制法1.用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如Zn+H2SO4=ZnSO4+H2↑2.用碱金属与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二、工业制法1.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气,如2NaCl+2H2O=2NaOH+Cl2↑+H2↑2.工业上用水和红热的碳反应3.用铝和氢氧化。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20-4-17 SDS编号:20200417-03 产品名称:氢气版本:MSDS202003-A0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化学品俗名:氢气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企业地址:XXXX邮编:XXXXXX联系电话:0XXXXX企业应急电话:XXXXX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置:——物理化学危险:物理危险性: 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该气体比空气轻。
化学危险性: 加热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
与卤素、氧化材料和油脂急剧地发生反应。
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金属催化剂,如铂和镍,大大加剧这些反应。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皮肤接触:与气体接触会导致冻伤。
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与气体接触会导致冻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吸入:头晕。
头痛。
昏睡。
窒息。
立即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立即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特别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氢[压缩的];氢气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compressed)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氢1333-74-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缺氧性窒息发生后,轻者表现为心悸、气促、头昏、头痛、无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思维判断能力下降等缺氧表现。
重者除表现为上述症状外,很快发生精神错乱、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水。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