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1)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2)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3)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2.标志重捕法 (1)调查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2)注意事项 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对所调查的动 物生命活动无影响。 (3)误差分析 利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种群密度会偏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在实际情况下,动物在被捕获一次后被重捕的机会会降低。 ②动物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有时会引起标记物的脱落。 3.黑光灯诱捕法 调查对象:趋光性昆虫。
初生 演替
起点 时间和 速度
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速度慢
次生 演替
起点 时间和 速度
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 时间短、速度快
意义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 (1)环境不断变化;(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
的 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
原因 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
意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
义 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十讲 种群和群落
1.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辐射对种群概念的理解、种群数量的变 化、种间、种内关系等知识点。
2.以种群的增长曲线的物理模ຫໍສະໝຸດ 图和表格信息理解种群数量的 变化。
3.以群落的动态变化为线索,涉及群落的演替、演替的类型及人 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一、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解题模型
2.模型解读 (1)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 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