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电话回访在出院结核病患者治疗指导中的应用目的对结核病已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分析治疗指导在出院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到某院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300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实验组患者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不进行电话回访,随访1年后,用自制遵医行为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结核病复发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遵医情况(合理饮食、作息规律、用药合理、禁烟禁酒、定期复查)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2.37、61.48、36.20、49.71、54.89,P值均为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核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值为23.15,P值为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次分析证明对结核病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可以增强病患的遵医行为,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复发,电话回访治疗指导对患者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标签:结核病;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治疗指导;复发率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约占全世界的12%[1],结核病的防治正面临着这样的严峻形势。
若要防治结核病,必须要从感染源与疫情的传播着手。
除此之外,还要实时掌握结核病患者在出院后的具体状况,而了解结核病患者出院情况的最佳方式便是电话回访。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过治疗的300例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58例男性患者与4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6~76岁,平均年龄(40.21±9.83)岁。
结核病类型包括:浸润型肺结核226例,结核性胸膜炎26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多器官结核10例,纤维性空洞肺结核38例。
166例为初治患者,134例为复治患者。
经药敏试验发现,共有24例患者出现耐药性,继发性耐药16例,原发性耐药8例。
101例患者有合并症,其中糖尿病有20例、支气管扩张有4例,胸腔积液有8例,乙肝有18例,丙肝有10例,肺源性心脏病有32例,高血压有9例。
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关键词回访健康教育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目前在世界上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在发展中国家。
如何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结核患者开展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其遵医行为进行干预,找出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源,降低结核的患病率。
资料与方法2007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复治结核病患者386例,符合下列条件:①初治失败;②规律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复阳;③不规律化疗超过1个月;④丢失追回的涂阳患者。
其中男216例,女170例;年龄2~83岁,40岁以下198例,40~50岁102例,60岁以上86例,以中青年居多;文化程度:文盲86例,小学60例,初中18例,高中以上60例;职业:农民246例,学生60例,工人24例,干部62例;地域:城市142例,农村244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3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治疗方法欠妥、疗程长难坚持、经济困难等4种原因85%,是造成不遵医行为的主要原因。
根据护理社会学,调查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及构成比,见表1。
出院回访方式及时间:观察组采用电话、书信回访及来院复查询问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回访1~2次,随时接听患者的电话咨询,对于有疑问者,根据其具体情况追加回访次数,观察患者是否遵照医嘱执行,时间9个月~1年。
回访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情况、药物的患者情况、目前的精神状况、饮食和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复诊日期、回访护士等。
出院健康指导:两组在出院前均按结核病护理常规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结核病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
①针对每个患者制定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为出院指导,采用口头及书面指导方式,指导患者坚持治疗,合理用药,定期复查,以便随访及咨询。
跟踪式电话回访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发表时间:2014-07-03T10:17:28.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红莲[导读] 电话回访经济、便捷,病人易于接受,按时回访使患者能及时正确地服用抗痨药,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刘红莲(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 411100)【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出院后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7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8例。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采取常规出院指导,6个月后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干预组患者出院后除常规出院指导外,采取跟踪式电话回访,在患者出院后的第2周即进行电话回访,以后每月回访1次,连续6个月;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治疗依从性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电话回访6个月后对比,干预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合理休息、合理饮食、规律服药、情绪控制及按时复查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O.05)。
结论跟踪式电话回访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肺结核跟踪式电话回访遵医行为【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88-02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加之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隔离观念差、服药依从性差,极易造成本病的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1],目前我国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在第二位。
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研究对肺结核出院患者进行跟踪式电话回访,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了复发率,维护和促进了患者健康,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肺结核住院患者176例,按照患者的出院顺序我们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8例,其中干预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60.2岁。
结核七科出院病人回访健康教育为进一步促进医患沟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了解患者对医院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患者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患者出院后还能感受到医院的关爱,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根据医院实际特制定病人回访健康宣教回访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出院患者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休息作息指导,行为作息等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健康防病知识、以及对医院诊疗服务的评价与合理化建议等。
回访的形式以电话回访为主,及时做好详细记录。
对电话回访的情况要记录在案,不能回访的要注明原因;遇到可疑病情、特殊病情要立即向其所住科室负责人汇报。
★1.结核病人用药指导健康教育(1按医嘱坚持全疗程(何时停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胸片,痰菌检查结果而定)(2除吡嗪酰胺分每日三次口服外,其他药物主张一日一次顿服;利福平最好于清晨空腹时服用。
(3服利福平后小便呈桔红色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耳鸣,重听,口周发麻,视觉异常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1用药方面:肺结核病人出院后要按时按量服药,这是疾病治的关键,药物剂量不足或漏服,都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产生耐药和复发,随意增加剂量,可引起严重的药物中毒反应,因此,要严格按医嘱服药。
(2定期复查:在全程、适量、联合用抗结核药的过程中,使用的抗结核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特别肝脏损害,因此,病人必须按医生的要求按时来院复查,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不适、皮肤瘙痒等诸多不适时,应及时回院复查。
★2.结核病人出院饮食指导(1结核病人应减少辛辣、过咸、刺激性食物,减少呼吸道刺激,防止诱发咳嗽。
(2结核病有高热的病人,应鼓励病人多饮水,给高热量半流或流质饮食。
(3结核病合并胸膜炎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
(4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饮水、饮食注意温度不可过高。
★3.休息应注意:(1休息是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之一,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不少肺结核病人就是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使结核病治愈的。
肺结核患者出院随访方案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出院后和家庭,让肺结核患者出院后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能持续得到医院的专业指导和服务,特制订出我院肺结核患者出院随访方案如下:一、患者出院时由其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在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随访登记本上为患者办理随访登记,建立随访档案,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出院时间、出院诊断等内容。
二、所有出院后需在家继续服药、康复和需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三、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等,必要时召回病人。
四、随访的内容:1、患者的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恶心厌食、腹胀腹痛、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失眠、咯血、体重等。
2、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运动、营养、环境、心理调整、遵医行为等3、用药情况:化疗方案及是否按时、足量服用;是否服用其他药物及用法;药物不良反应等。
4、其他相关情况。
五、在充分了解病人以上情况后,根据情况对病人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给予建议,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理。
六、随访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七、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结核病科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
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访内容和处置意见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随访登记本上。
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八、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九、肺结核患者出院随访工作流程。
(见附件)附件:肺结核患者出院随访工作流程。
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摘要】目的:通过电话回访对结核病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方法将24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对实验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
1年后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促进疾病痊愈,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话回访;遵医行为;健康教育;结核病
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不遵医服药,可反复发作且发展为空洞型肺结核,甚至出现大咯血,危及人们的生命。
本研究对肺结核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出院后服药的医从性,降低再入院率及发病次数,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1月,我科收治按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制定诊断标准的肺结核住院患者240例,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实验组男78例子,女42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63.8岁。
对照组男77例、女43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6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文
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不接受出院电话回访。
实验组按照出院电话回访程序进行院外健康教育:(1)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科室内设立电话回访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病人的联系电话、地址,回访内容及相应指导措施。
(2)选择经验丰富,专科知识扎实,交流技巧娴熟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责任护士负责回访。
2结果
2.1组患者遵医情况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表1 2组患者遵医情况
2.2组患者再入院情况比较。
实验组再次入院人数及再入院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22组患者再入院人数及再入院次数比较
3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有关资料报道,结核病化疗失败,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按时、规律、全程服药。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我国结核病疫情显示:高换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青壮年结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hiv/aids的出现加重了结核病控制的难度;由农村转入城市的流动性人口急剧增加,引起城市结核病疫
情的回升。
结核病化疗失败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规律化疗或过早停药因此,要彻底根治结核病,不但需要医生正确诊断与合理的化疗方案,更需要提高结核病患者从医行为,让患者规律用药并完成足够的疗程,这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所在。
从医行为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包括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符合程度。
通过对120例肺结核患者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在按时按量服药,运动适度,控制烟酒,饮食指导,全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等方面的遵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掌握疾病保健知识程度明显提高。
2组患者再入院情况分析:从出院后的一年内,实验组有25例再次入院,且有3例入院3次。
对照组47例再次入院,且有7
例入院3次。
同时,实验组再入院次数为28次,对照组再入院次数为54次,实验组再入院概率明显减少。
实验组再入院患者,多为文化程度低,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差,对这部分患者配合家庭访视,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会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使护理教育从医院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把服务延伸至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得到了全面护理,对疾病的痊愈,减少再次入院及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也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了无形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支持,倍感亲切,温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通过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及交流沟通的技巧,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有助于护理
人员转变服务理念,它是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实用的护理服务形式,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真正得到了护理实惠,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主编实用结核病护理学《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2月。
[2]唐金凤杨晓梅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年11月。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2):70.
[4]曾周艳健康教育提高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