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治疗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 162 -suppor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an evidence update[J].J Thorac Dis,2019,11(Suppl 17):S2230-S2237.[66] TABATABAEIZADEH S A,FAZELI M,MESHKAT Z,et al.The effects of high doses of vitamin D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of adolescent girls[J].Clin Nutr ESPEN,2020,35:103-108.[67] WALSH M E,BHATTACHARYA A,SATARANATARAJAN K,et al.Th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butyrate improves metabolism and reduces muscle atrophy during aging[J].Aging Cell,2015,14(6):957-970.[68] DEN BESTEN G,GERDING A,VAN DIJK T H,et al.Protection against the metabolic syndrome by guar gum-derivedshort-chain fatty acids depends 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J/OL].PLoS One,2015,10(8):e136364.https:///26292284/.[69] ENGELEN M P,WOUTERS E F,DEUTZ N E,et al.Factorscontributing to alterations in skeletal muscle and plasma amino acid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Clin Nutr,2000,72(6):1480-1487.[70] YONEDA T,YOSHIKAWA M,FU A,et al.Plasma levelsof amino acids and hyper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utrition,2001,17(2):95-99.(收稿日期:2023-05-18) (本文编辑:何玉勤)①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②甘肃省中医院整复骨科 甘肃 兰州 730050通信作者:董林中医外治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魏孟奇① 董林② 【摘要】 肩周炎是一种导致关节囊增厚、纤维化、关节挛缩和关节体积减小的疾病。
护理肩周炎的研究进展摘要】肩周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多种护理治疗方法。
文章中通过中医护理技术辅助治疗肩周炎,如艾灸、拔罐、中药热奄包、刮痧、穴位注射等,采用传统中医技术配合物理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肩周炎;护理;中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01-02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1]。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发病年龄,又可称为“五十肩”,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男性发病率逐渐与女性持平,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
1.肩周炎的中医护理和物理治疗方法1.1 中医护理技术1.1.1艾灸采用循经取穴隔姜灸法以散寒通结,活血舒筋,穴位选取:肩贞、肩井、肩前压痛点[2]。
具体方法:每次将厚0.2~0.3cm的鲜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再将艾炷在姜片点燃施灸,当艾灸燃尽,再换炷施灸,灸完所规定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每穴灸3~5壮,以上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艾灸主要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的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透诸经而除百病,祛寒理气,温中逐湿,活血舒筋。
1.1.2火罐火罐疗法是指用排除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的方法,造成局部皮肤充血淤血而产生刺激[3],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其具有疏通经络,驱邪祛瘀,清热解毒,调和气血和内治脏腑的作用,同时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等特点。
用闪火法将罐于吸附皮肤上,治疗部位以大椎至脊中,大椎至患侧肩髃,患侧肩胛,患侧肩关节前侧为主,或拔罐主要在患侧压痛点和肩周围处,根据部位大小,选用火罐,每次拔罐10分钟左右。
1.1.3中药热奄包草乌、赤芍、川牛膝、当归、独活、海桐皮、红花、羌活、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以袋装之,装入毛巾,用水煮沸后,把毛巾拧干,湿度以不滴水为宜,用药水煮过的毛巾直接贴在皮肤上,敷30min,中药热敷效果明显,在局部热疗时,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皮肤,通过皮肤的吸收,穿透表皮作用于患处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与营养,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增强抗炎能力,解除组织粘连,逐渐改善运动功能。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临床综述摘要:肩周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中的疾病,患者年龄多为55岁以上,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临床上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有限,不仅如此,患者肩关节疼痛在夜晚表现尤其明显,影响到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当前关于肩周炎是如何形成的,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病机制,但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了肩周炎患者通常呈现盂肱关节囊增厚,伴有部分挛缩,部分患者可伴有关节囊周围韧带组织弥漫性炎症及纤维化。
由于尚未明确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因此目前医学界尚未研究出肩周炎的治愈方式,当前关于肩周炎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扩大患者肩关节活动方面。
关键词:肩周炎;运动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前言:当前我国中医和西医均对肩周炎的治疗方式开展了相关研究,西医在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口服药物治疗、输液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多种方式,而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则主要有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洗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式,不仅如此,中医和西医在研究过程中均认为针对肩周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减轻肩周炎病症症状,特别是在扩大肩周运动范围方面患者坚持运动治疗能够取得较强的效果。
1、现代西医治疗手段1.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西医在肩周炎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目前已经被普遍应用于临床肩周炎治疗过程中,经过研究表明,肩周炎早期患者主要呈现出肩周疼痛的表现,此时给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感,使其肩周能够正常活动。
1.2注射治疗注射治疗法在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为患者的肩关节腔注射类固醇激素,并在注射完毕后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来进行。
注射治疗对于肩周炎早期患者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对于扩大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具有较强的效果。
1.3手术治疗当前针对肩周炎的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关节镜下松解、神经阻断术、关节囊扩张术等多手段1.4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指通过高频电、激光、超声波等方式作用于患者肩周部位,使得肩周部位在这些物理因子的作用下减轻疼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肩周炎的分析评价总结篇一:肩周炎诊疗方案定期分析20XX肩周炎诊疗方案定期分析、总结、优化及疗效评定(20XX)会议主持人:王世友参加人员:王世友、章新玲、裴学满、周正宝、江旭、钱明华、韩菲、杜若地点:针灸科办公室时间:20XX年3月25日16:00记录人:章新玲(一)一般资料本年度收治肩周炎41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体格检查、x片及颈椎cT检查证实,诊断符合诊断标准。
20XX 年我们在肩周炎诊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20XX年度腰痛病诊疗情况做一些回顾性分析、总结及疗效评定。
(二)诊疗规范执行情况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邵福元邵华磊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关于肩周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所有病例均按照诊疗常规,根据临床辨证分型,进行规范化治疗,规范执行率100%。
(三)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功能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四)诊疗结果分析:显效率27例,占65.9%;有效10例,占24.4%;无效4例,占9.7%。
(五)总结评估A中医临床分期(1)急性期:病期1—3月。
患者的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尤其是夜间),并由于疼痛引起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而致其关节活动受限。
(2)粘连期:病期3—6月。
疼痛明显缓解减轻。
临床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肩关节因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活动范围小,做外展及前屈运动时,出现耸肩现象。
(3)缓解期:6一12月。
本期患者随疼痛的消减,肩关节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而恢复较多的活动,但也有个别患者肩肱关节完全强直。
b中医治疗1、普通针刺治疗主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肩井、天宗;风寒痹阻加曲池、合谷、列缺;气滞血瘀加外关、阳陵泉、肩前俞;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膈俞、内关;急性疼痛发作期针用泻法以消炎止痛、祛风散寒,疼痛缓解后针用平补平泻以疏经通络,最后针用补法为主以调和气血,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加TDp照射。
中频电疗法对肩周炎恢复期的治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摘要:回顾十年来相关文献,熟悉中频电疗法对肩部周围性关节炎患者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肩周炎的多数方法,为以后的研究进展奠定基础。
探讨发现电疗法已以多种类型广泛应用于肩周炎治疗,以中频电疗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频电疗法;肩周炎;康复治疗;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俗称“冻结肩”“五十肩”症状主要是表现为肩关节广泛的疼痛,严重的还会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而且伴随有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受限[1]。
目前临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许多,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最为普遍,但药物治疗持续性不佳;手术治疗会留下创伤[2-3]。
本文讨论了电疗法对肩周炎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期望为今后研究提供基础,现报道如下。
1了解肩关节周围炎1.1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原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早期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是外伤引起的肩峰下滑囊炎,但之后不断出现新的见解,如神经炎、风湿症、冈上肌腱断裂、,乃至本世纪所谓钙化性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二头肌腱滑膜炎、肩部滑囊炎、冈上肌腱炎与肩手综合征等,曾相继提出60多种病名,如冻结肩、五十肩[4]。
目前一般认为是滑膜炎和关节囊纤维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出现肩关节周围粘连、僵硬,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2肩关节周围炎的分期肩周炎的临床分期可以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复期[5]。
疼痛期,病期为一到三个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其关节活动受限,是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所致,因此肩关节尚能有一定范围的活动度。
二、僵硬期,病期为两到三个月,本期患者的疼痛已明显减轻,临床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因为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活动范围极小,做外展及前屈运动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耸肩现象。
三、恢复期,为本症的治愈过程,本期的患者随疼痛消减,肩关节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而恢复较多的活动,也有个别患者肩关节完全强直。
综合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0-02-05T16:54:40.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张业贵[导读] 肩周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俗称“五十肩”。
张业贵(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淮安 223001)【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261-02肩周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俗称“五十肩”。
由于其临床表现以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故又称“冻结肩”。
我科采用中医推拿与中频电疗、磁振热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3~2008年来我科就诊的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肩周炎患者80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周酸痛,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均低于正常活动度30°以上。
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在治疗前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没有疼痛;10分:剧烈疼痛。
用量角器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进行测量。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活动受限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推拿与物理疗法(中频电、磁振热)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磁振热疗法。
推拿早期以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代谢,加强肌腱韧带之功能以消炎止痛,晚期以解除关节粘连为主。
①用指针手法点、按、揉风池、肩井、肩髎、肩髃、曲池、天宗、合谷等穴各0.5mm,至肩臂热胀为度,以通肩壁经脉、经筋之气血,缓急止痛;②再施以滚、推、揉法,从颈部至肩前部及肩内侧,反复做5~10min,并分别拿、捏斜方肌、肩三角肌、肱二头肌、胸大肌、岗上肌、岗下肌3~5min,以酸胀为度,疏通经络,行气止痛;③手握患者腕部并使其外展,施以摇法,同时另一手施以拿捏法、滚法在患者前部、外侧、肩后侧周围施术,反复操作3~5遍,充分放松肩周软组织,以松解关节粘连;④最后拉患者前臂,医者握住患者腕部作快速抖动,频率要快,幅度要小,3~5遍,结束治疗。
•肩周炎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并发症与预防措施目录•药物治疗与进展•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肩周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发病机制多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膛、滑囊等受冷冻、外伤、感染所致。
不少患者是由风湿病引起的。
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
流行病学及危害流行病学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
危害肩周炎不仅会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肩周炎的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疼痛可逐渐加重,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肩周炎可分为急性期、粘连期和缓解期。
不同阶段的肩周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诊断与鉴别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观察肩部外形,检查肩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及压痛情况。
X 线平片可显示肩关节骨质结构,MRI 对软组织病变显示更佳。
030201诊断依据及方法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颈椎病可引起肩部疼痛,但多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X线平片及MRI可鉴别。
肩袖损伤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无力,被动活动正常,MRI可明确诊断。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压痛位于结节间沟,抗阻力屈肘试验阳性。
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X 线平片可排除骨折、脱位等病变,MRI 对软组织病变显示更佳,可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关节穿刺抽液检查、关节镜检查等,可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
特殊检查辅助检查与评估治疗原则与方法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封闭等缓解疼痛和炎症。
如热敷、冷敷、超声波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通过专业医师的手法操作,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
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临床上治疗肩周炎手段颇多,如毫针针刺、推拿、温针灸、热敏灸、小针刀、康复训练、中药内服或熏洗等。
上述方法治疗肩周炎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各有其特点。
笔者总结了国内近年来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肩关节为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同时亦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其包括了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和胸锁关节,其中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为盂肱关节[1]。
肩周炎为无菌性炎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年患者多见,及时正确的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的痊愈至关重要。
1. 毫针针刺疗法毫针针刺疗法是治疗肩关节炎最基本的方法。
毫针针刺治疗肩周炎选穴一般为近部局部选穴和远道选穴。
近部局部选穴多取肩三针、阿是穴等,远取常为条口透刺。
除了着眼于穴位的选择,医者往往会对针刺手法在治疗过程中的运用也颇为关注。
王学杰[2]将14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针取肾关、臂合阳穴,对照组70例为传统针灸组。
治疗组对侧取穴,先点揉对侧肾关及臂合阳穴并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后直刺二穴,行针等待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再嘱肩部活动,以患者忍耐为度。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肩髃、肩髎、肩贞、支沟、手三里、手五里,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接近100%,并且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洪凯达[3]经治患者30例,治疗组“巨刺”配合“动针”法,采取三个步骤治疗。
第一步骤为:先针后动。
穴位选取健侧条口穴,消毒后,补法捻转进针,得气后针尖朝承山透刺,并嘱患者活动患侧关节。
第二步骤为:先动后针。
行上述治疗后,嘱咐患者逐步加大动作幅度,在活动过程中引出痛点和(或)压痛点,然后让患侧固定好位置,在痛点和(或)压痛点针刺,泻法运针。
第三步骤为:针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对照组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或加电针、拔罐、温针、TDP 照射等一项疗法,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肩周炎疾病总结报告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和病变的一种疾病。
它多发生在40-6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常常由于长时间重复使用肩关节造成肌肉、肌腱、滑囊和韧带的损伤和炎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肌力减弱等症状。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肩关节过度使用、长时间单一姿势的工作、不当的运动和力量训练、肩部受伤或创伤、肩关节骨刺、肩袖损伤等。
此外,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会增加患肩周炎的风险。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肩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常在夜间和活动时加重,疼痛的程度和范围各不相同;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往往无法抬高手臂或旋转肩关节;肌力减弱,患者的力量常常减弱,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夜间疼痛和睡眠障碍,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较差;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压痛,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等炎症表现。
肩周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病史询问患者的疼痛发作方式、活动史和疾病史等;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肩关节的变形、活动受限和压痛点的确定等;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X线、超声波、MRI等方式观察到肩关节软组织的病变和损伤。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包括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恢复和预防复发等方面。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按摩、冷热疗法和功能训练等。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病例,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肩关节镜手术、肩袖修复术和关节置换术等。
预防肩周炎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和姿势。
此外,加强肩部的力量训练、注重肌肉的平衡发展、控制体重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是预防肩周炎的重要措施。
总之,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它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步研究。
参考文献:[1] 王永炎.治血管性痴呆“通”“调”并举[J ].老年健康,2006,6(7):13-14[2] 刘兴山,王静慧.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657-659[3] 赵南刚,况时祥.试述肝阳亢盛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3):174-175[4] 陈俊琦,洪若熙,陈曦,等.“通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 ]1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00-301[5] 王重新.醒脑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789-790[6] 李佩芳,於先贵,王涛.刺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 ]1针灸临床杂志,2008,24(5):8-9[7] 潘德祥,张京兰,金海涛.醒脑开窍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84-28[8] 孙远征.针药接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研究[J ]1中国针灸,2004,24(4):241[9] 李岩,赵桂君,赵军,等.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9,26(2):78-79[10] 刘清国.针刺治疗多发脑梗塞性痴呆46例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81-85[11] 伦新.头颅CT 定位围针治疗多发脑梗塞性痴呆的近期疗效分析[J ].中国针灸,2003,23(1):31[12] 贾士奇,王军,曹金梅,等.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AchE 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4):650-652[13] 吴越,过婷,叶智存.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09,19(1):36[14] 陈振虎,赖新生,江钢辉.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23例临床观察[J ].江西中医药,2006,37(1):46[15] 丁新华,韩肖华,温新仪,等.电针不同穴位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损害认知障碍[J ].中国康复,2007,22:29-30[16] 颞志华.靳三针治疗脑血管痴呆的疗效观察[J ]1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5-6[17] 宫洪涛,郭可红,王宝亮,等.淫羊藿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2003,44(2):103[18] 包烨华,冯伟民,朱国祥,等.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04,24(2):81[19] 王东岩,孙忠人,孙远征,等.原络通经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与思考[J ].中医药信息,2003,20(3):31[20] 赵惠,孙忠人,孙远征,等.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4,24(8):525[21] 陈琪,黄宏敏,许玉皎,等.耳穴贴压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对照观察[J ].中国针灸,2009,29(2):95-97[22] 王恩龙.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55[23] 江红.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33[24] 张跃青,郭立柱,张婧.针刺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J ].北京中医,2000,18(4):43[25] 刘克英,秦培森,刘秀梅,等.电针阳明经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J ].中国针灸,2000,20(12):735[26] 莫飞智,李建强,雷立屏,等.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0,25(3):170-174[27] 赵怀彦,李丽琴,周宁,等.老年血管性痴呆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J ].放射免疫学杂志,1999,12(6):334收稿日期:2009-10-09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的现状梁兴森,温优良,林 吕,赖炽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317)摘 要:通过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相关文章,主要就其穴位选取作一回顾,介绍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位,如“肩三针”、条口、肩痛穴等,以期找出科学合理的穴位处方,从而用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并且提出一些查阅文献时发现临床中存在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64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1 针灸治疗此方法为目前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常见方法,手少阳经,手阳明经,手太阳经,手太阴经均循行于肩部,通过辨证于上述四经以及局部压痛点取穴针刺以达到疏经通络,缓急止痛的功效。
吴明娟等通过针灸治疗法治疗肩周炎40例,治疗方法以针刺肩井、肩前、肩贞、髃肩等穴位为主。
两周为一个疗程,通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后,痊愈28例(占70%);显效6例(占15%);好转6例(占15%)。
总有效率100%。
2 中药治疗陈飞雄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
孙艳春将90例肩周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法,所用中药:羌活25g,生姜20g,元胡20g,当归15g,续断15g,牛膝15g,红花15g,川芎20g,防己25g,五加皮20g,白芷20g,威灵仙20g,乳香25g,没药25g,透骨草30g,每天熏蒸1次,每次时长45分钟。
对照组则采用超短波与电脑中频电疗仪进行治疗,以2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治疗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显效率仅有42.23%,差异非常显著(P<0.01)。
3 小针刀治疗陈寿松采用小针刀加手法按摩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55例,每个疗程采用小针刀术1次,手法按摩于小针刀松解术后第2天进行,按摩每天1次,持续10天。
病情较轻者治疗1-2个疗程,严重者3-4个疗程。
结果本组病例随访5-12个月,显效51例(92.7%),有效4例(7.3%),总有效率100%。
袁明春采用小针刀和电针辅助功能锻炼的方法联合治疗肩周炎150例;3周为1个疗程。
治愈120例(80.0%),显效19例(12.7%),有效10例(6.7%),无效1例(0.67%);门诊随访1年内复发12例(8.0%)。
4 物理治疗物理疗法的方法较多,其治疗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改善血液循环和消炎镇痛是最为明显的效果。
龙春尧等对12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超短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则用超短波配合针灸治疗,1-4天后对比疗效。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10-15T10:43:25.05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作者:王慧钢[导读]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限,痛苦较天津津南济安门诊部科室中医科 300353摘要: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限,痛苦较大。
近些年来,中医对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法均有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对肩周炎的治疗情况予以简单综述,为完善中医治疗作出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肩周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肩周炎因肩关节周围滑囊、韧带、肌腱、肌肉及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为主[1]。
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的女性,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同时受到外伤、劳损等情况,影响肩周组织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使肩周组织、关节囊等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导致肩周组织渗出、水肿,关节囊下方粘连,进而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症状。
肩关节是肩关节在中医学上属于“痹症”范畴,对其治疗多根据手法、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现对其治疗方法予以综述如下。
1 肩周炎中医概述在《灵枢·经脉》[2]中,就对肩周炎提出一定见解:“肩臑肘臂外皆痛”,在《医林改错·瘫痿论》[3]中记载:“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
在《素问·举痛论》[4]对痹症发病原因有一定认识:“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而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因此机体素体虚弱,肝肾两虚,劳伤精血,再外感风、寒、湿邪,致痰湿阻滞气血、经脉,或长期劳作,使经筋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因此中医认为对肩周炎的治疗,宜活血化瘀、补肝益肾等原则。
2 中药治疗2.1 中药内服在肩周炎急性期患者内服中药时,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在王刚[5]学者研究中,对9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中药活血通痹方结合肩部慢速功能锻炼)及对照组45例(单纯肩部慢速功能锻炼),治疗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87.50%,复发率12.18%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肩周炎治疗的发展现状
摘要:肩周炎是我们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群都患有肩周炎,目前的临床治疗多为非手术治疗,如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疗法等。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治疗
1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凝肩”或”冻结肩”。
据统计,临床发病率可达20.6%。
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程长达6个月至三年,甚至更长。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2病因病理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
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
中国传统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最早有关肩周炎的描述出现于晋代的《针灸甲乙经》认为:”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云门主之。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是由于年老体衰,肝
肾亏损,气血不足,脉筋失于濡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及劳累伤损等因素所致。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肩周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查体无明显异常(除肩关节活动受限外)或x光片无阳性发现者,则属于原发性;若诱因是创伤损害,则属于继发性。
原因有以下方面:炎症因素:1934年condman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肩袖肌腱炎。
depalma曾在42例冻结肩患者手术中发现肩关节周围的一切组织都存在低度炎症性过程,使肌腱滑动受损。
而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的组成部分包括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肱关节囊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炎症的总称。
3肩周炎临床表现:
3.1肩部疼痛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3.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
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3.4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
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
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4治疗方法
传统上认为冻结肩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持续12-18个月,无远期的后遗症。
临床上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不断的得到创新和发展,采用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和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疗法等。
4.1关节松动术: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向头侧滑动,为一般松动,主要缓解疼痛;前屈向足部滑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外展运动疗法,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前后向滑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后前向滑动增加后伸和外旋活动范围;外展摆动,当外展超过90度,进一步增加外展活动范围;侧方滑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水平内收摆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后前向转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内旋摆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外旋摆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以上手法根据病情不同选用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30-40min,五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4.2运动疗法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多数会复发。
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
以下介绍几个肩关节功能锻炼的动作。
(1)前后摆动练习:躯体前屈(即弯腰),上肢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作30~50次。
然后挺直腰,稍作休息。
休息后再做持重物(0.5~2公斤)下垂摆动练习,做同样时间的前后摆动(30~50次),以不产生疼痛或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开始时,所持的重物不宜太重。
可以先用0.5公斤,再逐步添加到1公斤,慢慢再添加到2公斤。
(2)回旋画圈运动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
幅度由小到大,反复作30~50次。
(3)正身双手爬墙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
用双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双侧上肢尽量高举,达到最大限度时,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返回原处。
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4)侧身单手爬墙患者侧向墙壁站立,用患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肩内收及外展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拉滑车
(7)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作梳头动作。
以上几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
4.3传统中医治疗:
(1)针刺治疗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2)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4.4康复疗法
(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对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以
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悬吊,并对病肩做热敷、理疗或封闭等治疗。
(2)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
这时以功能锻炼和按摩为主,配合理疗进行治疗。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医疗体操。
体操练习:双手握住体操棒,在体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尽量向头后部延伸;在体后,双手握棒,用力向上举。
手指爬墙练习: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侧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慢作爬墙式运动。
患侧手臂上举,反复摸后脑勺;病侧手于体后,上抬摸背部。
如果患侧手臂活动不便,可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上抬。
5总结
肩周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所以对此病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
以上介绍了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如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和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疗法治疗,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如神经阻滞疗法,现代中医疗法等,这些对肩周炎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胡腾(1986-)女河南周口人,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损伤与康复。
上官婷(1984-)女浙江丽水人,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损伤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