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治疗论文:肩周炎治疗的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学年论文题目老年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目录摘要- 3 -正文- 4 -一、肩周炎的概述- 4 -(一)肩周炎的发病与临床表现- 4 -(二)肩周炎的病程- 5 -二、肩周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5 -(一)老年肩周炎患者在疼痛期及冻结期为及早减轻肩关节疼痛, 缓解肩关节活动障碍, 增强生活信心, 需及早采取各种有效治疗方法- 5 -(二)心理康复护理- 5 -(三)加强自我锻炼- 6 -(四)药物治疗- 7 -参考文献- 7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老年人肩周炎的名词译义、发病、临床表现、病程、康复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肩周炎,康复护理与治疗。
正文一、肩周炎的概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又称“冻结肩”“五十肩”“肩疑症”,中国医学认为肩部受风寒所致而称为“漏肩风”。
是老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肩部疾患,特别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尤其妇女多见,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成人的8﹪~12﹪。
特点: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为退行性病变,多数可自愈,但病程较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肩关节正常活动X围,前屈90度,上举150~180度,外展90度,外展上举180度,后伸40~50度,后伸屈肘(摸背实验)可摸到对侧肩胛骨下缘;前屈:可以做大旋转,内旋,外旋。
(一)肩周炎的发病与临床表现一般认为老年易患骨关节炎( 如腰椎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炎及其它关节退行性病变) ,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症, 易发生骨折, 并常伴有韧带及肌肉老化及各种关节疾病, 常易导致运动障碍。
出现各种合并症, 因此在诊断治疗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加强康复护理。
一般认为肩周炎很少有在一个肩关节上重复发病, 其发病年龄常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行性改变的年龄相吻合, 但其真正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
患者一般发病前无明显的外伤史, 病程时间长, 起病较隐蔽, 以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此常给老年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如洗脸、洗头、梳头、洗澡、穿衣等。
肩周炎研究报告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炎症和疼痛。
肩周炎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病因、病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病因方面的研究表明,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肩关节的过度使用、受伤、慢性炎症、肌肉无力和姿势异常等。
此外,遗传因素和年龄也与肩周炎的发生有关。
病程研究显示,肩周炎的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
初期常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进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严重时,可能引起严重疼痛和丧失肩关节功能。
诊断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患者常常出现肩关节疼痛和受限的主诉,并在体格检查中发现肩关节炎症和肌肉无力。
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程度和位置。
治疗方面的研究显示,肩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其目的是减轻炎症和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严重肩关节破损的患者,如肩关节置换手术和关节镜手术等。
综上所述,肩周炎的研究报告主要涵盖病因、病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指导。
未来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探讨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
浅谈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与针灸治疗杨沛荣【摘要】肩周炎是指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文对肩周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医认识、中医辨证论治及针灸治法做全面论述。
对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肩周炎临床表现诊断辨证论治针灸治疗1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1.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普济方》:“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2肩周炎的临床表现:2.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康复治疗论文: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5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30例采用中药熨烫、肩关节松动术、电脑中频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124例只做中药熨烫和电脑中频治疗并根据医嘱自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2例(占32.31%),而对照组痊愈20例(占16.1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肩周炎; 功能锻炼; 综合康复治疗本文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65例肩周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0例,男54例,女76例;年龄48~62岁,平均(50±4.18)岁;病程2~9年,平均(4±0.79)年;左肩54例,右肩72例,双肩4例。
对照组124例,男44例,女80例;年龄49~65岁,平均(50±3.85)岁;病程3~10年,平均(5±1.10)年;左肩46例,右肩72例,双肩6例。
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年龄及病程大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介中国2005年肩关节周围炎诊治指南中所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
②自愿接受各种问卷和调查量表的评估和调查。
排除标准:颈椎病、肩部骨性病变及内脏疾病所致的肩痛。
50例肩周炎针灸推拿治疗及护理体会【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推拿;治疗及护理;体会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好发于五十岁左右中老年人,故有“五十肩”之称,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我科采用针灸治疗、手法推拿、功能锻炼等方法,配合临床护理治疗,取得瞒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20例,女30例,年龄35-70岁,平均45.2岁,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3年,所有患者患病在疾病的早期都有肩部明显的酸痛的表现,疾病严重的患者进行外展、上举等动作时会有受限的表现。
1.2 治疗方法推拿方法:用掌揉、拇揉、滚法等放松肩2-5min,点按肩井、肩髃、肩髎等穴位2-5min;弹拨挛缩肌腱韧带,用掌揉法缓和肩部疼痛。
针灸方法:针致痛点、粘连点,即阿是穴;配穴:循经选用肩髃、肩髎,肩贞、曲池、臂臑、外关等穴位。
康复训练疗法:我们指导病人采用手指爬墙、两手抱头、扩胸分肩、旋摩肩周法等方法治疗肩周炎。
1.3 护理及康复示教方法1.3.1 心理护理①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病室尽量保持整齐清洁,适时在患者的病室中播放轻松的音乐,改善其心情。
②应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增进关系:对患者应以和蔼、热情的心态和其沟通,让其对护理人员有充分地信任,加强沟通可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关系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③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针对性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
1.3.2 对患者饮食方面的干预患者食物应以清淡为主,不可过于油腻、辛辣等,并应进行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应多食用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等食物。
1.3.3 体位护理患者摆放肢体的位置对其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其可避免患者出现挛缩、痉挛的表现,促进疾病好转。
患者可选择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上述体位可轮流交换,此三种体位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1.3.4 治疗①推拿:给予患者进行按摩应要对其各项表情进行观察,并不断询问对按摩有什么感觉,从而调整治疗。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临床综述摘要:肩周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中的疾病,患者年龄多为55岁以上,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临床上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有限,不仅如此,患者肩关节疼痛在夜晚表现尤其明显,影响到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当前关于肩周炎是如何形成的,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病机制,但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了肩周炎患者通常呈现盂肱关节囊增厚,伴有部分挛缩,部分患者可伴有关节囊周围韧带组织弥漫性炎症及纤维化。
由于尚未明确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因此目前医学界尚未研究出肩周炎的治愈方式,当前关于肩周炎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扩大患者肩关节活动方面。
关键词:肩周炎;运动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前言:当前我国中医和西医均对肩周炎的治疗方式开展了相关研究,西医在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口服药物治疗、输液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多种方式,而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则主要有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洗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式,不仅如此,中医和西医在研究过程中均认为针对肩周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减轻肩周炎病症症状,特别是在扩大肩周运动范围方面患者坚持运动治疗能够取得较强的效果。
1、现代西医治疗手段1.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西医在肩周炎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目前已经被普遍应用于临床肩周炎治疗过程中,经过研究表明,肩周炎早期患者主要呈现出肩周疼痛的表现,此时给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感,使其肩周能够正常活动。
1.2注射治疗注射治疗法在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为患者的肩关节腔注射类固醇激素,并在注射完毕后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来进行。
注射治疗对于肩周炎早期患者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对于扩大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具有较强的效果。
1.3手术治疗当前针对肩周炎的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关节镜下松解、神经阻断术、关节囊扩张术等多手段1.4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指通过高频电、激光、超声波等方式作用于患者肩周部位,使得肩周部位在这些物理因子的作用下减轻疼痛。
肩周炎针灸方案论文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臂痛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在肩周炎中的应用,其中包括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以及针灸方案的制定。
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功能的疗法。
它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主要技术包括穴位的选择和刺激方法的应用。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首先,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气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其次,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降低炎性反应,减轻疼痛感。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方案的制定穴位选择针灸方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穴位。
在治疗肩周炎时,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肩髃和偏正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角与脊柱内侧缘连线上,肩髃穴位于肩峰上2寸外侧,偏正穴位于肩峰上1寸外侧。
刺激方法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刺激方法有多种选择。
常见的刺激方法包括手法刺激、电针刺激和温针刺激等。
手法刺激是指通过按压或转动针刺,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电针刺激是指利用电流刺激针刺,增强疗效。
温针刺激是指在针刺前先将针头加热,通过温热刺激穴位。
治疗方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案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早期肩周炎可以采用轻度刺激,每周1-3次,每次20-30分钟。
中期肩周炎可以采用中度刺激,每周2-4次,每次30-40分钟。
晚期肩周炎可以采用重度刺激,每周3-5次,每次40-60分钟。
结论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然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此外,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案制定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以提高疗效。
中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与机制研究摘要: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中。
针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机制进行评估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研究,评估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引言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症等。
该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近年来在肩周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2.1. 临床疗效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通常包括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
现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肩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2. 影像学评估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肩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减少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厚度,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体现了针灸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作用。
3.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研究3.1. 神经调控机制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和肩关节功能,从而起到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变脑区的活动,进而影响肩周炎的症状。
3.2. 炎症调控机制针灸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也与炎症调控有关。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4. 讨论与展望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
今后的研究可以拓宽研究样本范围,采用更为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机制。
《舒痹汤联合肩六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肩周炎是一种以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
其病因复杂,与风、寒、湿等因素有关。
传统医学在应对这类肩部问题时,强调通过综合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功能恢复。
本论文通过探讨舒痹汤联合肩六针在风寒湿型肩周炎中的运用及其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XX家医院符合风寒湿型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XX例,年龄在XX-XX岁之间,且在性别分布上较为均衡。
2. 治疗方法(1)舒痹汤:选用中药材如当归、川芎、白芍等,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2)肩六针:采用中医针灸疗法,选取肩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3)联合治疗:在服用舒痹汤的同时,配合肩六针治疗。
3. 治疗方法评价标准(1)临床疗效:以患者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三、结果1. 临床疗效观察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联合治疗组相比单独使用舒痹汤或肩六针的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
具体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有效率达到XX%,而单独使用舒痹汤或肩六针的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XX%和XX%。
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在联合治疗组中,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且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四、讨论舒痹汤与肩六针在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中具有协同作用。
舒痹汤中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能够缓解肩部疼痛和肌肉紧张;而肩六针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目的。
联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解决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病因和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论本论文通过观察舒痹汤联合肩六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发现,联合治疗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谈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体会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以肩部疼痛, 夜间尤甚为主要症状的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患。
难以耐受的疼痛折磨患者, 终因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功能障碍,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常规给予消炎痛、炎痛喜康等消炎止痛药物对症治疗, 效果不理想, 而传统的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相比较而言优于上述方法且效果显著。
所以。
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对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肩周炎推拿治疗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 是一种起病慢, 病程长, 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
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症状, 常给病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近年来, 在广大医疗同行的共同努力下, 在对于本病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川草乌酊加直流电治疗肩周炎(王丽冰)、刺络拔罐法治疗肩周炎(张艳东)、关节腔液压扩张加推拿治疗肩周炎(唐吉平、何育驹)等方法都有着较好的疗效。
但本人认为推拿疗法只需通过手法操作就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可以说是既简便又有效的一种疗法。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 男性10例, 女性20例;年龄最小37岁, 最大61岁;无明显外伤史25例, 有明显外伤史5例, 病程1年以上18例。
临床检查, X线摄片无特殊病变, 部分患者X线摄片提示, 颈部椎体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但无颈椎病体征。
2治疗方法2.1手法治疗常规手法包括揉、压、抖、牵等, 可治疗各期的肩周炎, 可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解除粘连, 滑利关节,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2.1.1弹拨法:肩关节外展前屈, 弹拨腋前壁肩部附着肌腱。
肩关节外展后伸, 弹拨腋后壁肩部附着肌腱。
在肩关节充分外展前屈位时, 弹拨腋下所能触及到的腱袖附着点及局部肌肉。
2.1.2拔伸牵引法:在拔伸的同时, 肩关节做环转上举运动, 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耐受力为度, 运动幅度可逐渐增大, 切不可蛮干, 应循序渐进。
2.1.3肩关节非生理性被动活动手法:具体操作如下:以右肩为例。
综合治疗肩周炎16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骨科门诊自2008年01月到2009年05月168例肩周炎,随机分成两组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68例患者中,96例采用口服药物加痛点阻滞等综合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72例口服加局部理疗组。
结论:痛点当归注射阻滞同时口服药物,配合局部理疗、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有明显的疗效,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肩周炎;痛点阻滞【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6-01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是一种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性变以及慢性无菌性炎症,可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导致肩关节功能受限和局部疼痛[1],是在骨科门诊中是最常见的、多发的疾病。
我院骨科门诊自2008年01月-2009年05月,应用综合方法治疗肩周炎168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8例中,男性51例,女性117例,右肩136例,左肩32例;年龄在36-40岁21例,41-45岁37例,46-50岁56例,51-55岁43例,56岁以上者11例;病程在一个月内者35例,1-6个月者76例,7个月-1年者28例,1年以上者29例,病史最长者为3年。
随访6个月-1年,复发31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分为两组治疗:甲组:72例、为惧怕局部注射者,口服消炎痛,每日3次,每次50mg,谷维素口服,每日3次,每次20mg,口服维生素b1,每日3次,每次20mg,局部用频谱治疗仪理疗,每日2次,每次30min。
乙组:96例,口服消炎痛,每日3次,每次50mg。
局部痛点阻滞:取成品当归注射液4-8ml(每支2ml,含生药0.1g)常规消毒后,注入患者明显压痛点,深至骨膜周围组织回抽无血后,做浸润注射,逐步退出,针眼消毒,无菌敷料包扎,2日后去除,每周1次,可连用4次。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73例的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79-01【摘要】目的探讨按摩、针刺、中药内服、热敷及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科收入的73例肩周炎患者给予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综合疗法治疗后,73例患者中治愈2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26%。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肩周炎;按摩;针刺;功能锻炼;综合疗法肩周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常因潮湿、外感风寒及肌肉损伤等使肩关节囊、肩袖、滑囊、韧带、肌腱及肌肉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肩部出现针刺样或刀割样的酸痛或钝痛、肩部肌肉萎缩甚至肩关节活动完全受限[1]。
中医将该病称为“肩凝证”、“漏肩风”、“五十肩”等。
现将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73例肩周炎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女性46岁,男性27岁;病程1月~9年,平均年龄为2.7岁;左侧19岁,右侧31岁,双侧23例。
患者肩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活动受限。
1.2 临床诊断患者既往肩部慢性劳损史,筋骨受伤,感受湿邪风寒;年龄多50岁左右,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多慢性发病,女性较男性多,右肩较左肩多;肩周部位出现疼痛,尤以夜间为剧,常由于劳累或天气变化而发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受到限制;肩部肌肉出现萎缩,肩部前面、后面以及外侧均表现出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扛肩”现象;x线检查多阴性,病程长、迁延不愈者可见骨质疏松[2]。
1.3 治疗方法1.3.1 按摩患者坐位,医者站其患侧,取肩髃、肩后、肩中、天宗、肩贞、阿是穴,一手把患肢的腕部握住,另一手推拿患者患侧的肩前、肩后、上臂内侧及肩外侧2min;用搓法从肩外侧至前臂、肩前到肩后,反复搓动直至皮肤发热,约2min;用“一指禅”手法点、弹、按、揉、拨上述各个穴以及压痛点2min;用一手扶住患者病肩,一手握住其腕部,将肩关节作为轴心进行环绕运动,再绕过头顶至患肩,反复环绕3~5次,约2min[3]。
综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关键词】针刺结合推拿疗法;肩关节周围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82-01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疾病,以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常见症状的疾患。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体育锻炼人群的增多,其发病率也逐年增高[1]。
我们通过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配合康复宣教,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
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我们采用推拿针刺配合康复护理治疗肩周炎287例。
患者均为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南门分院门诊及新疆民政康复医院门诊患者,男性139例,女性148例;年龄在38岁-67岁之间,平均50.4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肩关节周围疼痛为主,尤以夜间痛明显,②上举、外展及肩部旋转均感困难;③肩关节前、后、外侧均有压痛;④x线检查多为阴性。
2 治疗方法2.1推拿手法:用拿、捏、按等放松的手法在肩关节周围按摩、松解,每次大约10分钟后,用拉伸手法恢复正常功能位。
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2.2针刺方法:患者经推拿治疗后取足三里、胆囊点两穴位。
取长针灸针至此约5-6cm,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持续3-5min后起针。
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护理3.1康复护理:因用手法松动和肩关节被动训练能松解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减少废用[3]。
有关资料显示,正常关节制动4周,将发生相当程度挛缩,而受伤关节制动2周,就会导致结缔组织纤维融合,关节运动功能丧失[4]。
指导患者完成肩关节的各个方向运动,如前屈外展后伸内外旋等,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肩关节的运动范围,避免出现患者肩关节周围疼痛加剧的情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家居活动,如爬墙活动、背后拉手、双手托天、耸肩环绕、拉滑车等,可以使局部的血液循环通畅,血流增加,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中医辩证综合治疗肩周炎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辩证综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综述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由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并导致肩关节内外粘连的一种疾病;以肩关节渐进性疼痛,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作者近年来从中医辨证综合运用针灸、推拿、火罐、导引和中药内服等疗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显着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0例诊断明确的肩周炎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的中医科针推室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38~50岁5例,50~65岁25例,病程1个月以内2例,1个月以上28例,单侧发病29例,双侧发病1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22例,年龄39~50岁7例,50~68岁23例,病程1个月以内3例,1个月以上27例,单侧发病30例,无一例双侧发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反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②好发年龄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出现功能障碍。
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有广泛性压痛,外展、前屈等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纳入标准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年龄38~68岁;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肩部扭挫伤、骨折、脱位等,神经根型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袖损伤、肩部肿瘤、结核等患者。
小针刀治疗肩周炎50例【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57-01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又称肩凝症、漏肩风、五十肩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关节僵硬和局部肌肉萎缩,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肩周炎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5±7.26岁;病程1月至8年不等;均为单肩发病,其中左肩19例,右肩31例;按病情分急性期12例,粘连期32例,恢复期6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肩部疼痛或肩节功能障碍等主要临床症状。
2、治疗方法2.1 小针刀治疗,患者伏案坐定,放松肩部。
常规消毒,无菌操作。
2.1.1 肩峰上压痛点:刀口线与三角肌纤维方向平行,垂直刺入皮肤达骨面后稍提起,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组织变性或有硬结者可用切开剥离法。
2.1.2 肩部压痛较表浅有条索者:刀口线与三角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刺入皮肤,约1cm左右,纵行疏通剥离,阻力较大者切开剥离。
2.1.3 肩痛部表现部位压痛或有硬结,刀口线与三角肌(和冈上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肤刺入达到硬结内(深约1cm),纵行疏通剥离,横行铲剥与深层肌肉分离。
2.2 手法术后提拿三角肌数次,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沿三角肌的边缘向内翻推几次。
进一步将粘连的肌纤维松解开,提高疗效。
2.3 时间和疗程小针刀治疗,每7天一次,2—3次即可。
3、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制订发行,1997年)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临床上治疗肩周炎手段颇多,如毫针针刺、推拿、温针灸、热敏灸、小针刀、康复训练、中药内服或熏洗等。
上述方法治疗肩周炎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各有其特点。
笔者总结了国内近年来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肩关节为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同时亦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其包括了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和胸锁关节,其中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为盂肱关节[1]。
肩周炎为无菌性炎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年患者多见,及时正确的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的痊愈至关重要。
1. 毫针针刺疗法毫针针刺疗法是治疗肩关节炎最基本的方法。
毫针针刺治疗肩周炎选穴一般为近部局部选穴和远道选穴。
近部局部选穴多取肩三针、阿是穴等,远取常为条口透刺。
除了着眼于穴位的选择,医者往往会对针刺手法在治疗过程中的运用也颇为关注。
王学杰[2]将14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针取肾关、臂合阳穴,对照组70例为传统针灸组。
治疗组对侧取穴,先点揉对侧肾关及臂合阳穴并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后直刺二穴,行针等待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再嘱肩部活动,以患者忍耐为度。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肩髃、肩髎、肩贞、支沟、手三里、手五里,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接近100%,并且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洪凯达[3]经治患者30例,治疗组“巨刺”配合“动针”法,采取三个步骤治疗。
第一步骤为:先针后动。
穴位选取健侧条口穴,消毒后,补法捻转进针,得气后针尖朝承山透刺,并嘱患者活动患侧关节。
第二步骤为:先动后针。
行上述治疗后,嘱咐患者逐步加大动作幅度,在活动过程中引出痛点和(或)压痛点,然后让患侧固定好位置,在痛点和(或)压痛点针刺,泻法运针。
第三步骤为:针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对照组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或加电针、拔罐、温针、TDP 照射等一项疗法,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我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55例。
对照组给予电脑中频疗法和遵医嘱自行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
治疗组在电脑中频治疗的基础上(与对照组中频治疗方法相同)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电脑中频疗法和遵医嘱自行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中频电疗法:采用k8832-t型电脑多功能电疗仪,选择两片电极分别置于肩关节前后,调中频频率在1-10khz,电流的强度以能够耐受为度,20分钟/次,1次/天,10天为一疗程。
治疗组在给予电脑中频治疗的基础上(与对照组中频治疗方法相同)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手法治疗:取坐位,然后两臂自然下垂,使患者肌肉放松,选取肩井、肩贞、肩颞、曲池、手三里等穴位,进行点按,然后在肩关节周围行揉法,在痛点部位侧重施以点、按、揉等手法,按压力度应由轻逐渐增加,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之后掐患肢少海穴,拨动腋窝前后较大的肌腱,结束手法治疗[1]。
肩关节松动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后,通过对盂肱关节进行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等手法先做肩关节的附属运动,再做肩关节的生理运动[2],如果疼痛甚者,应在肩关节活动起始端小范围的松动,每次30分。
1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
肩关节功能锻炼:单手爬墙法,患者以患侧侧立于墙边,距墙距离适宜,患侧手从平肩的高度沿墙缓慢向上爬动,直到达到最大高度为度;双手爬墙法,患者直立,面向墙壁,两手向上举,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直到肩关节上举功能位的最大高度;双手抱颈法,患者两肩部外展,双手十指在颈后交叉,抱住颈项部,然后做肩部内收、外展活动[3]。
2 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肩关节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肩关节前举外展活动范围提高2o-30度,后伸提高5度,内外旋提高10度,基本完成日常活动;有效:患者症状减轻,肩关节前举外展提高10-19度,后伸提高小于5度,内外旋提高5-9度,完成日常活动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改变不明显[4]。
肩周炎治疗论文:肩周炎治疗的发展现状摘要:肩周炎是我们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群都患有肩周炎,目前的临床治疗多为非手术治疗,如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疗法等。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治疗
1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凝肩"或"冻结肩"。
据统计,临床发病率可达20.6%。
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程长达6个月至三年,甚至更长。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2病因病理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
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
中国传统医
学对肩周炎的认识最早有关肩周炎的描述出现于晋代的《针灸甲乙经》认为:"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云门主之。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是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脉筋失于濡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及劳累伤损等因素所致。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肩周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查体无明显异常(除肩关节活动受限外)或x光片无阳性发现者,则属于原发性;若诱因是创伤损害,则属于继发性。
原因有以下方面:炎症因素:1934年condman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肩袖肌腱炎。
depalma曾在42例冻结肩患者手术中发现肩关节周围的一切组织都存在低度炎症性过程,使肌腱滑动受损。
而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的组成部分包括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肱关节囊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炎症的总称。
3肩周炎临床表现:
3.1肩部疼痛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
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3.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3.4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
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
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
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4治疗方法
传统上认为冻结肩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持续12-18个月,无远期的后遗症。
临床上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不断的得到创新和发展,采用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和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疗法等。
4.1关节松动术: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向头侧滑动,为一般松动,主要缓解疼痛;前屈向足部滑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外展运动疗法,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前后向滑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后前向滑动增加后伸和外旋活动范围;外展摆动,当外展超过90度,进一步增加外展活动范围;侧方滑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水平内收摆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后前向转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内旋摆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外旋摆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以上手法根据病情不同选用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30-40min,五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4.2运动疗法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多数会复发。
若患者能坚
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
以下介绍几个肩关节功能锻炼的动作。
(1)前后摆动练习:躯体前屈(即弯腰),上肢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作30~50次。
然后挺直腰,稍作休息。
休息后再做持重物(0.5~2公斤)下垂摆动练习,做同样时间的前后摆动(30~50次),以不产生疼痛或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开始时,所持的重物不宜太重。
可以先用0.5公斤,再逐步添加到1公斤,慢慢再添加到2公斤。
(2)回旋画圈运动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
幅度由小到大,反复作30~50次。
(3)正身双手爬墙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用双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双侧上肢尽量高举,达到最大限度时,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返回原处。
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4)侧身单手爬墙患者侧向墙壁站立,用患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肩内收及外展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
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拉滑车
(7)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作梳头动作。
以上几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
4.3传统中医治疗:
(1)针刺治疗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2)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4.4康复疗法
(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对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悬吊,并对病肩做热敷、理疗或封闭等治疗。
(2)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
这时以功能锻炼和按摩为主,配合理疗进行治疗。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方
法主要是医疗体操。
体操练习:双手握住体操棒,在体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尽量向头后部延伸;在体后,双手握棒,用力向上举。
手指爬墙练习: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侧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慢作爬墙式运动。
患侧手臂上举,反复摸后脑勺;病侧手于体后,上抬摸背部。
如果患侧手臂活动不便,可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上抬。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