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创造绿色的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8.38 MB
- 文档页数:10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9.创造绿色的生活-人美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绿色生活与环保的意义;2.发现周围的环保素材,在创作中使用;3.尝试使用废旧物品进行美术创作;4.探索环保创作的多种形式。
二、课程内容1. 绿色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何为绿色生活,以及对环境、对生态的意义。
2. 环保素材搜集引导学生以手工或摄影的方式,搜集身边常见的环保素材,如纸张、塑料瓶、废旧纺织物等。
3. 美术创作通过学生搜集的素材启发,将废弃物转化为美术创作原材料,探索多种环保主题的美术创作方式。
三、课堂活动1. 激发探究兴趣•老师出示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短视频或文章,鼓励学生发表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教师导入“绿色生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以小组讨论以及PPT展示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2. 搜集环保素材•指导学生以手工或摄影的方式,搜集身边常见的环保素材,并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加深学生对于废弃物类别的认识。
•老师带领学生发现环保素材的美感,增强学生对于环保素材的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3. 美术创作•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废品变废为宝,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文创设计、街头墙绘、艺术装置等领域。
•老师带领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索,如何以搜集的环保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提倡学生使用丰富的素材,体验从废弃物品到美术创作的转化过程,破除传统的材料概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在美术创作中得到锻炼。
4. 总结展示•老师组织同学把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在班级内,分享他们个人对环保的思考,同时老师通过该形式总结、检验本课程目标的完成度。
•老师可以邀请学习好的、对整个教学过程概括清晰的同学代表展示课堂成果,引导学生解读环保创作的多种形式。
四、教学反思环保素材的创作是以往美术创作的升级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也可以激发其环保意识,开发学生的时尚审美,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美的认知。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的课题,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在生活和美术创作中实践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环保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践。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环保问题,对环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习更多关于环保的知识。
此外,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有利于本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绿色生活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4.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绿色生活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生动有趣的环保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保知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4.绘画教学法:结合绘画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环保案例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绘画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环保案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环保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实践绿色生活的必要性。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的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绿色生活的定义、绿色生活的实践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绿色生活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绿色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勇于实践,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
但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绿色生活的元素,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概念,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绿色元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绿色生活,提高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绿色生活的实践方法。
2.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绿色生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绿色元素。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绿色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实践方法。
3.艺术创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绿色生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绿色生活实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艺术创作的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绿色生活的图片,如绿色植物、环保设施等,引导学生关注绿色生活。
2.呈现(10分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绿色生活实例,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实践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生活中发现绿色元素,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总结绿色生活的实践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制定一份绿色生活计划,并在小组内分享。
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15分钟)利用艺术创作的形式,让学生表现绿色生活。
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了解绿色生活的概念与内涵;3.能够体验绿色生活的乐趣与意义;4.发挥创造力,制作绿色生活相关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绿色生活的意义与方法,绿色生活相关作品制作;2.教学难点:鼓励与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及布置1.知识点讲解。
利用PPT或黑板,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内涵与概念。
2.绿色生活体验。
组织学生前往校园绿化区或市区公园进行园林绿化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身临其境感受绿色生活的意义与乐趣。
3.绿色生活作品制作。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计创意绿色环保标语、制作绿色环保手提袋、DIY设计绿色植物花盆等绿色生活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作品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同学和家长观赏,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及呈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采用PPT或黑板,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内涵与概念。
2.互动式授课法:组织学生前往校园绿化区或市区公园进行园林绿化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身临其境感受绿色生活的意义与乐趣。
3.DIY制作法:让学生设计创意绿色环保标语、制作绿色环保手提袋、DIY设计绿色植物花盆等绿色生活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对绿色生活的讲解,检测学生是否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通过园林绿化观察,检测学生是否了解绿色生活的内涵与概念,是否能够体验绿色生活的乐趣与意义;3.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检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得到发挥,是否能够制作出绿色生活相关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互动式授课法和DIY 制作法。
人美版美术五上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教案[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生态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这些感知体验成了继续探究的源泉,但是绿色生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给人们的生活到底带来多大的好处?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没有思考过,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设计思路]在人和大自然之间,应该以谁为本?如果承认大自然“是一个家庭”的话,那么她不只有人类一个孩子。
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前,我们更倾向于引导学生“以大自然为本”。
在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中,实现“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及健康理念。
我们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所提倡的“开放性”教学原则,精心挑选、设计生活化的、儿童喜爱的教学内容,巧妙借助竞赛这一学习形式,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抽象的“绿色生活”的基本知识。
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性”教学原则。
在学生学习新知后既而让他们通过对部分家庭绿色生活行为的调查、汇报、谈体会,使学生产生行动内驱力,促进参与品质的形成,最后让学生对照“绿色行为参照表”,结合自身行为先自我评价,再与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有利于学生道德环境品质的内化。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些有关家庭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即“绿色生活”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这一绿色理念。
2、能力目标:发展自主探究,参与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美好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为着心中的绿色家园不断努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活动过程]一、绿色自然——“十大魅力城市”之泉州1、同学们,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家乡泉州终于在2006年3月17日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瞧,(播放剪影并简介)2、欣赏完家乡的美丽风光,你想说什么?3、师相机贴上绿树:是呀,今日的泉州犹如一棵春意盎然的绿树,但是我们身边的的确确还存在着破坏环境的生活现象。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创造绿色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相关知识。
并结合造型表现的方法大胆创作绿色文明宣传画作品。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明行为和绿色生活等知识的调查、分析。
结合课堂学习中观察与体验、思考与讨论等学习过程。
最终掌握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
3、情感目标:认识低碳环保的重要性,感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倡导下文明、和谐对人们生活意识的改变。
激发学生对家乡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文明、和谐的广告宣传作品。
难点: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
它是?生:地球(齐答)(这里出示地球动态PPT,为学生营造一个日夜交替地球循环的情景,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师:对,早在46亿年前,地球就已经形成,它每天日夜交替、循环反复,给人类提供空间和资源,让大家可以在这里生息繁衍,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下它的美丽。
(播放自然界的短片)(播放1分30秒的地球与自然的视频,让学生感悟地球的伟大与美丽)二感悟认知:师:地球如此伟大和美丽,可它却遭受着各种侵蚀和破坏。
首先是生命的三大要素空气,水源,土地。
(播放相关污染的图片)大家看本来蓝色的天空被工厂的废气和汽车的尾气染成了灰色,清澈的水流也因为随意的排放污染成了异样的色彩,这些死鱼也让我们触目惊心。
还有这些土地,还能长出绿草么?(先出示生命三大要素空气,水源,土壤受到的污染图片,与上个环节美丽地球形成巨大对比,为下个环节做铺垫)师:同学们,除了这些,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因素正危害着我们的地球呢?(生讨论并发言)师:同学了解的还真不少,(播放其他危害地球的图片)看,这张图片中因为人们不文明的行为而造成堆积如山的各种垃圾,正散发着嗤之以鼻的气味,更可怕的还是垃圾中难以分解的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