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种类和特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严重的健康影响,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约有4.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我国医学专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一、疾病概述老年2型糖尿病,是指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的2型糖尿病,该群体通常伴随着多种其他慢性疾病和功能障碍。
老年2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通常由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其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视力模糊等。
二、预防措施(一)营养均衡正确饮食是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
具体包括:限制吸糖、饮酒,控制食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合理选择瘦肉、鱼类、禽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二)积极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舞蹈等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坚持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三、诊断与治疗(一)诊断标准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一般2型糖尿病相似,常用的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具体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制定。
(二)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选择应慎重,首选口服降糖药物。
由于老年人常存在多种慢性病和器官功能下降,要避免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代谢状态来决定。
(三)个体化治疗老年人是一特殊人群,他们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因此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需个体化。
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干预等。
四、并发症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并发症。
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内分泌学员: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慢性并发[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主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次,年龄、病程也是影响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分为:1、针对病因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神经修复;(3)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3],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已酮可可碱、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
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3、疼痛管理。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例特点:1.1、病史要点:该患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7.2mmo1/L,餐后血糖未测,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未系统诊治,自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尚可。
13年前于“桦甸市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0+mmo1/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监测血糖控制尚可(具体不详)。
10年前因血糖不理想在“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30IU,晚20IU)降糖泊疗。
9年前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整降糖方案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并继续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自述血糖达标(具体不详)。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种严重危险。
在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对于疾病管理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1. 低血糖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但如果用药剂量不当或者用药时间不合理,可能导致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甚至出现低血糖。
(2) 饮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没有准时进餐或者餐食量过少的情况下,血糖容易出现异常波动。
(3) 运动量过大: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运动量过大而没有适当调整食物摄入,血糖就容易出现降低的情况。
(4) 酗酒:饮酒可以导致血糖下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酗酒会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
(5) 其他疾病的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患有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2. 血糖波动情况分析除了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
血糖的波动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的分析:(1) 日内血糖波动: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血糖在一天之内可能会有显著的波动。
特别是在饭后,血糖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这需要适当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
(2) 不同天血糖波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因为不同天的饮食、运动等情况而有所不同。
一些突发状况,如感冒、情绪不稳定等也可能导致血糖的波动。
(3) 血糖波动与并发症发生: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以期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2型糖尿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
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等。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然而,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和因素。
2.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
同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糖尿病相关指标。
3.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1.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具体来说,较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较低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关。
2.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比较在性别和年龄组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
这可能与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因素有关。
3. 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除了甲状腺激素水平,我们还分析了其他可能与微血管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如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等。
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也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其特点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容易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正常范围,其症状包括头晕、出汗、心跳加快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1.胰岛素或药物用量过大或过频繁: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使用过量或过频繁,可能导致低血糖。
2.饮食和运动不规律: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但是,如果饮食和运动不规律,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可能引起低血糖。
3.感染:感染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同时,感染还可能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从而影响血糖控制。
4.酗酒或喝酒遗留物:酒精会干扰肝脏的糖原合成和释放,从而影响血糖控制。
同时,长期饮酒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从而影响食物的吸收和利用。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也值得关注。
血糖波动的过度或不适当会导致许多慢性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是饮食和运动。
在饮食方面,节食会导致血糖降低,而大餐会导致血糖升高。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应过度节食,而是应该按规定的糖类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摄取食物。
在运动方面,过度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而久坐不动也会导致血糖波动。
应鼓励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医生指令进行适当的运动,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总之,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引起重视。
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引发并发症。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要点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老年(≥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7.3%(2.4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其中20%以上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95%以上是2型糖尿病),45%以上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糖尿病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人体损伤,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控制糖尿病和相关代谢异常,延缓并发症及合并症给老年人健康生存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关乎老年人也是关乎全民进人小康后如何保健康的重要议题。
一、我国老年2型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回顾近40年我国多次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在糖尿病总患病率增加的同时,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也明显增加(表1)。
按2013年全国糖尿病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20.9%,估算2017年2.4亿老年人中老年糖尿病约有5 016万,较2008年3 538万增加近1 500万,今后30年老年糖尿病人数还会增多,成为糖尿病的主要人群。
老年人群中40%~70%患有高血压病,30%~50%患有血脂紊乱,均高于糖尿病的患病率,腹型肥胖比单纯体重指数(BMI)增高在老年患者中更常见。
同时合并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向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的老年人高达30%~40%,而无上述各项者不到10%。
高血压和血脂紊乱是老年人心脑血管死亡最主要的危害因素,约72%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的全国性评估研究,即中国3B研究),三者并存将使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倍。
随着国民寿命的延长,老年期会涉及每个人的20~30个生命年。
按现有资料估计,糖代谢异常将影响我国1亿老年人的晚年健康。
高龄老人也是多种慢性病的高风险人群,如缺少科学的防病治病行为,糖尿病所致危害不仅减少生存年,还会因失明、致残、智能障碍等使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是一份由中国内分泌学会糖尿病专业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整理而成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权威建议。
以下为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诊断标准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非老年人相同,即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对于老年人,还要注意评估肌酐清除率,以排除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二、治疗目标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预防并管理慢性并发症,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
三、非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调整生活方式等。
饮食应遵循适量、均衡、多样化的原则,合理安排主食和副食,减少食物中的糖和脂肪摄入。
四、药物治疗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决定。
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
对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如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
五、并发症的管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管理其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管理慢性并发症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监测,控制血压、血脂和血尿酸的水平,以及积极干预治疗。
六、个体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肾脏功能、心血管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
七、健康教育与管理医生需要给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控制、药物使用、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医生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管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权威且实用的指南,有助于规范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2型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及新的治疗方式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人数在发达国家已经列第3位(心脑血管和癌症之后),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而导致慢性高血糖的代谢疾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
结合临床实践,陈述了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2型糖尿病的形成因素,并根据其病因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症状出现时,往往发病已有较长时间(可达数年~10余年)。
有部份患者始终无症状,在常规体检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诊时才发现。
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有下列典型症状。
口渴、多饮、多尿:症状都较轻,喝水增多较为常见,但增多程度不大,多尿在老年人常被误认为是前列腺病、尿路感染、尿失禁等而被忽视。
食欲改变:进食明显增加的患者,血糖较难控制,已控制者又会明显升高。
老年患者多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可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体重改变和疲乏:2型糖尿病以肥胖多见,但长期和重症患者,可出现明显消瘦。
患者感到疲乏,虚弱无力。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在血糖控制、尿糖消失、进食增加的情况下,体重反而增加。
皮肤瘙痒:外阴瘙痒,是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引起,常见于女阴部。
脱水以后皮肤干燥,也可出现皮肤瘙痒,但较少见。
反应性低血糖:2型糖尿病可在长时间内,以反复低血糖为主要表现,常导致误诊。
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但在餐后4~5小时,因为胰岛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患者有饥饿感、出冷汗、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心跳加快,并可有行为改变,严重时出现昏迷。
2型糖尿病的形成因素分析对于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成因,过去人们所熟知的仅有胰岛β细胞的分泌缺陷、肝糖原输出增加和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这三方面。
我们则认为,事实上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还有更多的组织器官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相关性分析袁琴; 吴加华; 宋微笑; 张楠【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9(025)010【总页数】6页(P1419-1424)【关键词】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中老年【作者】袁琴; 吴加华; 宋微笑; 张楠【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内分泌科浙江杭州31001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浙江杭州3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5; R587.1近年来,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
而骨质疏松被称为“无声的全球性问题”,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强度受损、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都属于慢性疾病,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作用机制,但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脆性骨折风险增加[1-5]。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展,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群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将主要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代谢指标、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各并发症等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发现可以帮助早期筛查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防治管理提供一些新的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中老年T2DM患者(绝经后女性患者及50岁以上男性患者)共228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06例,均已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心肝肾慢性疾病、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等,高血压患者近3个月未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激素、维生素D、钙、双膦酸盐等)。
采用美国GE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型号:Prodigy Advance)测量患者腰椎1~4(L1-L4)BMD,依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T值定义为(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标准差,即T>-1.0 SD)、骨量减少组(-2.5 SD<T值≤-1.0 SD)及骨质疏松组(T值≤-2.5 SD)。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种类和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本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分布特点。
方法20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总结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和特点。
结果206例患者中,以并发高血压和周围神经病变最多,分别为112例(54.37%)和70例(33.98%);此外患者并发脑梗死40例(19.42%);糖尿病肾病38例(18.45%);脑出血12例(5.8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例(4.85%);糖尿病足4例(1.94%)。
206例患者中合并有1种并发疾病30例(14.56%);合并有2种并发疾病105例(50.97%);≥3种并发疾病71例(34.47%)。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多以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等为主,同时多数患者合并有≥2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时应综合考虑其并发症,同时积极预防其并发症的出现,最终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总结分析Analysis of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ications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UANG Zhi-gang,LUO Wen-ting,HONG Jing-an. Department of Cadre Health Care,Kunming 650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ications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There were 206 senil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nd their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ication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Of 206 patients,hypertension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the most common,respectively as 112 cases (54.37%)and 70 cases (33.98%). In addition,there were 40 cases (19.42%)with cerebral infarction,38 cases (18.45%)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12 cases (5.83%)with cerebral hemorrhage,10 cases (4.85%)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and 4 cases (1.94%)with diabetic foot. In 206 cases,there were 30 cases with 1 kind of concurrent disease (14.56%),105 cases with 2 kinds of concurrent diseases (50.97%),and 71 cases with 3 or more kinds of concurrent diseases (34.47%). Conclusion Hypertension,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are the main complications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nd most patients have more than 2 kinds of complications. Therefore,complic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long with actively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ultimately.【Key words】Senile diabetes mellitus;Complications;Clinical summary and analysis當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相应的饮食总量和饮食范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造成了我国糖尿病发生率的逐渐升高[1]。
有研究显示[2],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已经成为了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疾病,而在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关注和研究老年糖尿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糖尿病本身是属于血糖明显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而血糖升高并不可怕,由血糖升高带来的并发症才是主要危害,其对包括眼、心脏、肾脏、血管、神经等的损害尤其严重,这给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和经济带来的极大的负担[3]。
此外老年人群由于身体包括智力和记忆力各项机能的衰退,因此对其并发症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结合本院对20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以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20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资料完整,其中男128例,女78例,年龄>60岁且≤84岁,平均年龄(69.7±4.8)岁;患者病程(从发现日算起)最短2年,最长27年,平均病程(13.6±4.5)年。
1. 2 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用Excel 2010统计录入,之后总结其并发症的特点、种类,并统计计数。
1. 3 血糖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统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特点均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4]进行诊断后并统计分析。
2 结果2. 1 糖尿病并发症类型本次统计的206例患者中,以并发高血压和周围神经病变最多,分别为112例和70例,分别占54.37%和33.98%;此外患者并发脑梗死40例,占19.42%;糖尿病肾病38例,占18.45%;脑出血12例,占5.8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變10例,占4.85%;糖尿病足4例,占1.94%。
2. 2 糖尿病并发症种类206例患者中合并有1种并发疾病30例,占14.56%;合并有2种并发疾病105例,占50.97%;≥3种并发疾病71例,占34.47%。
3 讨论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中晚期)或胰岛素分泌较多但胰岛素受体细胞不敏感(早期)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血糖明显升高,血糖升高涉及到身体的一个复杂代谢紊乱过程,这种代谢紊乱长期浸润细胞或身体会造成整个身体的损害,进而给患者带来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心脑血管病以及酮症酸中毒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和调控不及时,治疗效果不理想均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5,6]。
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并发症损害的主要人群,由于糖尿病在我国较低的知晓率,老年患者一经发现,病程均较长,很多患者甚至超过了10年,此外由于患者自身年龄较大,因此身体各项机能损害率要明显高于年轻人,甚至并发症呈多种共同存在的特点[7-10],因此关注和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对患者今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收集了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并对患者的并发症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统计的20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中,以并发高血压和周围神经病变最多,分别占54.37%和33.98%;此外患者并发脑梗死、糖尿病肾病、脑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足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此外,206例患者中合并有1种并发疾病仅占14.56%,其余均有≥2种并发症。
这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疾病种类较多,同时多数患者合并有≥2种并发症,因此需积极关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
综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较多,这给老年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负担,在今后治疗中对已经患糖尿病但还未发生并发症的老年患者,要积极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积极的调控,以此来保护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而延长其寿命。
参考文献[1] 崔军,纪威,李辉,等. 2006~2014年宁波市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9):1167-1169.[2] 赵彩杰,陈长香,王建辉,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执行功能及影响因素. 中国老年学,2017,37(4):889-890.[3] 王荔华,黄昭穗,黄胜利,等. 10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体脂状态及其与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和健康管理研究.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11-14.[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20(4):54-109.[5] 鹿凯利,徐玉振,赵玉武.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2016,37(15):16-18.[6] 李鑫,傅继华. 2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措施的相关研究. 药学研究,2016,35(3):168-171.[7] 徐永太,尤爱国,韩冰,等. 河南某农村地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现状.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3):398-401.[8] 李伟芳,王鹏,李华,等. 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2015(14):1632-1636.[9] 周小红,张力华,胡军,等. 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208-209.[10] 吴梅琴,孙永猛.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及治疗探究. 医学信息,2013(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