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专题05:《狼》(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上海市静安区回民中学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投以骨”是“以骨投之”的倒装和省略形式。
B.“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顾”同义。
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避狼、惧狼和毙狼的全过程。
D.第二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2.(2023•上海市松江区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问题。
【甲】狼(节选)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
张尝逐一母鹿。
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
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
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1)值()(2)或()(3)去()3、说说文中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的意思。
(2分)4、在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分)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和下列链接材料来说明。
(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划对一处即可)2、(1)遇到(2)有的人(3)离开3、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经过多处地方多人之手层层申报(荒情),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4、不经请示皇上,先开仓赈济灾民,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此举使万余百姓活了下来。
5、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二」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昔以色幸者多矣。
高祖有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仁宠最过庸,乃不甚笃。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
嫣者,弓高侯孽孙也。
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
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
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
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
②顾:然而,可是。
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
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这里是活吹。
一、解释加点的词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2.狼自苫中探爪入3.惟有小刀不盈寸4.股直不能屈二、翻译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 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3.满4.大腿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
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
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
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
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
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
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
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
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2011·福建省佛山市)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 屠暴起(暴躁)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 止增笑耳(只有)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狼三则阅读答案狼三则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三则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三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狼三则(其三)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④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俗称“窝棚”。
③顾:然而,可是。
④豕:猪。
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去:___________(2)盈:___________(3)方:___________(4)负: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惟有小刀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波浪线画出屠户面对狼的进攻所采取的反击方法。
4.你认为屠户是怎样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离开(2)满(3)才(4)背2.(1)只有一把小刀不满一寸长。
(2)狼全身胀得像牛,大腿直伸不能弯曲,嘴张着合不上。
(意对即可)3.“捉之,令不可去。
”“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4.机智、勇敢、果断。
5.示例: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
(答案不唯一)狼三则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12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练习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黠.()积薪.()假寐.()少.时()目似瞑.()意暇.甚()屠大窘.()缀.行甚远()苫.蔽()尻.尾()麦场.()2.填空。
(1)《狼》的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叙事部分按其情节可分为四层,即______狼、______狼、______狼、_____狼。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一屠.晚归________________ (2)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__ (5)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6)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 (7)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__(8)眈眈..__________________ ..相向__________________ (9)一狼径去(10)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11)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屠暴.起__________________ (13)又数刀毙.之__________________ (1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 (16)止露尻.尾__________________ (17)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9)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 (20)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4.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4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入示标: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预习共享: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1、《狼》的作者蒲松龄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山市》。
狼节选的阅读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狼节选的阅读答案【原文】狼(节选)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问题】9.课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屠户果断杀死了第一匹狼,是因为他早已明白那狼是以假寐来诱骗他。
B.屠户之所以能战胜狼,原因之一是他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C.狼以打洞的方式想从背后攻击屠户,是因为高高的柴堆可以掩护它。
D.课文生动地表现了狼的奸诈狡猾,以此反衬山屠户的机智勇敢。
【参考答案】9.(2分,每空1分)聊斋志异蒲松龄10.(3分)一匹狼径直离开,另一匹像狗一样地坐在(他)前面。
(关键字:去犬于)11.(3分)A第二篇:《狼》的阅读答案文言文《狼》为蒲松龄所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的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阅读!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专题05:《狼》(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投以.骨《狼》B. 揖西山之.白云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 其.流奔放肆大其.正色邪D. 或异二者之为.乌睹其为.快也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来/介词,把;B.两个“之”都是助词,的;C.代词,代指长江/副词,或许;D.名词,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动词,是;故选B。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人多以.书假余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B. 俟其.欣悦其.真无马邪(《马说》)C. 当余之.从师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 必须自.首至尾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答案】C【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其:代词,他/加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自:介词,从/介词,在;故选C。
【3-202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蒙乃.始就学B. 屠乃.奔倚其下(《狼》)C. 陈胜,吴广乃.谋曰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虚词。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句意: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做间谍劝说秦国。
乃:连词,于是;A.句意: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乃:连词,于是;B.句意: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
乃:连词,于是;C.句意: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
乃:连词,于是;D.句意: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乃:副词,竟然;故选D。
【4-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14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对“其一犬坐于前”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3、解释加点词语。
(2分)
A、恐前后受其敌()
B、屠自后断其股()
14、翻译句子。
(4分)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分)
16、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
12、B
13、 攻击、胁迫‚大腿
14、 骨头已经丢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追赶。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添笑料罢了
15、开始很害怕,丢骨头给狼,后来镇定下来,跑到柴堆下,拿走屠刀,最后坚定下来,用到砍死狼。
16、贪婪、狡诈、凶狠。
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