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490.32 KB
- 文档页数:34
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
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
“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针对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
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
另外,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
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
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
关于农村网络普及状况调研报告王胜男10150101042011-11-23前言 (3)一、调研课题的提出 (3)二、调研的政策背景和意义 (4)(一)政策背景 (4)(二)调研实施的意义 (5)三、调研地及调研情况 (6)(一)调研地简介 (6)(二)调研实施情况 (7)四、调研实施的目的 (8)(一)调研实施的目的 (8)五、调研地网络现状 (9)(一)我国农村整体网络普及现状 (9)(二)调研地网络使用现状及分析 (10)六、调研地网络使用出现的问题 (15)七、加快我省农村网络普及的建议 (17)(一)政府方面 (17)(二)企业方面 (18)(三)农民自身 (19)(四)学校方面 (19)八、调研总结 (20)附:调查问卷前言近年来,随着网络在整个社会的逐渐普及以及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成为很多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家电下乡从2007年12月1日开始到2011年11月30日截止,这段期间农村网络普及状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村网络建设,科学搭建农村文化传播平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带着这个课题,利用国庆假期,展开关于“农村网络普及”的调研,通过寻求村委会的支持以及乡亲们的帮助,并结合亲身调研的经历,了解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农村作用的发挥,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传播机制。
一、调研课题的提出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自1995年互联网引入中国就开始迅速发展。
中国网民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令中国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50.32%,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人,农村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一个亿。
农村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起作用不容忽视。
网络的不断发展既给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与此同时,网络也给农村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
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也逐渐被互联网所渗透。
为了了解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情况以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农村互联网调查。
一、农村互联网普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70%左右。
这一数字表明,农村地区的居民逐渐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积极融入到数字化社会中。
在农村互联网使用的终端设备方面,手机是最主要的工具。
超过80%的农村居民使用手机上网,而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这一现象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有关,但也与手机的便携性和易用性有关。
二、农村电商的兴起互联网的普及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农村居民已经通过互联网参与了电商活动,其中以购买农产品和生活用品最为常见。
这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购物需求,也为农村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新的渠道。
农村电商的兴起还带动了农村创业的热潮。
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开展自己的小生意,如开设网店、代购等。
这不仅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丰富了农村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农村教育与互联网互联网的普及也对农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调查显示,超过50%的农村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互联网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同时,互联网还为农村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然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的网络环境不够稳定,网络速度较慢,影响了学习效果。
其次,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安全意识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网络欺诈等问题的影响。
因此,加强农村互联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保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农村互联网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调查显示,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了解到城市的发展动态和政策变化,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农村社会建设中。
关于农村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农村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关于农村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篇1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
因此,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十六大进一步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既包括城市信息化也包括农村信息化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
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特别是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仍在扩大的情况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一,这是信息化工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信息化工作的根本指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强薄弱环节,重视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第二,推进农村信息化是抓住机遇、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村城市化要以信息化为前提,首先必须建立畅通发达的信息渠道,以信息流激活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用信息化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是抓住一次重要战略机遇,把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村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c n n i c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目录前言 (5)内容摘要 (6)报告术语界定 (8)第一章农村互联网宏观情况 (9)一、经济发展状况 (9)二、电信发展状况 (9)三、农村互联网发展概况 (10)第二章农村网民构成特征 (14)一、性别结构 (14)二、年龄结构 (14)三、学历结构 (15)四、职业结构 (16)五、收入结构 (17)第三章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 (18)一、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 (18)二、农村网络应用概述 (19)三、农村网民的信息获取情况 (20)四、农村网民的娱乐应用情况 (21)五、农村网民的网络互动情况 (23)六、农村网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26)第四章农村网吧发展状况 (29)一、农村网民的上网地点 (29)二、农村网吧上网现状 (29)三、农村未成年人网吧上网情况 (30)第五章农村手机上网的发展状况 (31)一、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 (31)二、农村手机上网现状 (32)第六章农村互联网发展政策建议 (33)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上网条件 (33)二、加强信息内容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的信息服务能力 (34)三、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提升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技能 (35)四、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6)图目录图 1 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 (9)图 2 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11)图 3 城镇和农村网民增长率对比 (11)图 4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13)图 5城镇和农村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14)图 6城镇和农村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15)图 7城镇和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16)图 8城镇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对比 (17)图 9城镇和农村网民收入结构对比 (17)图 10 2007-2008年城乡网民上网时长对比 (18)图 11城镇和农村网民上网时间对比 (18)图 12城镇和农村网民搜索引擎使用情况对比 (20)图 13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新闻使用情况对比 (21)图 14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游戏使用情况对比 (22)图 15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音乐使用情况对比 (22)图 16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视频使用情况对比 (23)图 17城镇和农村网民即时通信使用情况对比 (24)图 18城镇和农村网民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对比 (25)图 19城镇和农村网民论坛/BBS使用情况对比 (25)图 20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博客使用情况对比 (26)图 21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情况对比 (27)图 22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银行使用情况对比 (27)图 23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支付使用情况对比 (28)图 24城镇和农村网民上网场所对比 (29)图 25 2009年农村网吧网民规模 (30)图 26城镇与农村网民上网设备对比 (31)图 27城镇与农村手机网民规模对比 (32)表目录表 1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情况 (19)前言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
2010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2011年09月06日09:48来源:CNNIC 作者:[ 字号:大中小]打印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较2009年底增长了16.9个百分点。
(一)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目标全面实现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电信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互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在“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年均增长12.7%,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农村与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仍旧较大,整个“十一五”期间,城乡差距没有缩减。
在电信发展方面,2010年我国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目标。
全国范围内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其中98%的乡镇通宽带),9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
此外,已有19个省份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电话,75%的行政村基本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
(二)农村网民规模稳步增长,城乡之间互联网发展差距仍较大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较2009年底增长了16.9个百分点。
对比2005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发展状况,目前,中国城镇和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50.0%,而在农村地区仅为18.5%。
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攀升,城乡互联网差距却在持续拉大。
(三)手机上网是农村网民的重要的上网方式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3.03亿人,城镇手机上网用户2.14亿人,占城镇网民总体的64.5%,农村手机上网用户8826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0.7%,较2009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