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53
中国科技发展成就2018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8年,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从人工智能到互联网,从航天技术到生物科技,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2018年取得的科技发展成就。
一、人工智能技术2018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的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加大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力度。
这些公司不仅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在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互联网技术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如腾讯和阿里巴巴,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
这些公司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便利的购物和支付平台,还开发了许多创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互联网领域加大了监管力度,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三、航天技术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018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高分六号卫星、嫦娥四号卫星和云计算专用卫星。
这些卫星的发射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空间技术水平,还为中国的科研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生物科技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技公司在基因编辑、生物医学和生物制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例如,中国科技公司华大基因成功研发了新型基因测序技术,为基因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
五、新能源技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市场。
中国政府在能源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这些努力使中国成为一个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创新和应用中心。
总之,中国在2018年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发展成就。
从人工智能到互联网,从航天技术到生物科技,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
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科研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还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的读书报告近日,我认真研读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状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进一步地了解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关系,收获良多。
《报告》从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网络接入环境、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对全国互联网络发展成果进行汇总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
据41次-50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4.4%,较2021年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
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8.8%;在网络接入环境方面更加多元化,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较2021年12月提升1.0个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其次为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
这些数据说明互联网普及率之广。
查询相关资料后了解到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数字技术在农村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这也为提升农村网民规模、加快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专家说“在2021年我国现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的基础上,2022年上半年我国又实现了‘县县通5G’。
”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93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较2021年12月提升1.2个百分点。
同时,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加深融合。
由此可见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
这让我也联想到“互联网原住民”这一时代青年标签,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之所以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就是因为我们的成长与网络紧密相伴。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远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
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进步状况统计报告》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进步状况统计报告》,对中国互联网进步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乐观贡献。
依据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9.2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5.2%,互联网用户规模仍在稳步增长。
挪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在不息提升,手机互联网用户规模靠近9亿,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了62.8%。
报告指出,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呈现出多样化和普及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网页浏览和查找功能,挪动支付、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应用也得到了宽广网民的广泛使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息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与此同时,报告也注意到了互联网进步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化,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互联网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络侵扰、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还对互联网经济的进步状况进行了详尽介绍。
依据报告数据,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互联网直接带动了占全国GDP的7.9%的增长。
同时,互联网产业的布局和结构也在不息优化。
在线教育、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不息涌现,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报告还对互联网普及和应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度分析。
报告指出,在东部沿海地区,互联网进步较为成熟和普及,但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依旧存在互联网普及和应用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增进全国范围内互联网的均衡进步。
此外,报告还对将来中国互联网的进步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指出,随着新技术的不息涌现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数字经济、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中国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分析及前景预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数字经济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数字经济市场已经成为了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和前景预测两方面对中国数字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9%,数字经济规模在GDP总量中的比重也从2017年的29.5%增长到了2018年的34.8%。
从数字经济的各个分支来看,数字娱乐、数字教育、数字金融、数字商务等领域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其中,数字金融是当前最为火爆的一大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多种形式,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数据,2018年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达到了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除了数字经济的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随着全球数字化普及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也加速了数字经济市场的发展。
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27亿人,并且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也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市场的扩大。
二、中国数字经济市场前景预测中国数字经济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包括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都将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市场的增长。
未来数字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来也将是数字经济市场持续扩大的重要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数字化转型也将成为企业和品牌普遍实现商业价值的必经之路。
预计到2023年,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1.3万亿人民币。
新媒体产业集群新媒体产业集群——数字时代的创新高地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8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9.6%。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新媒体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媒体产业集群正是数字时代下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新媒体产业集群概念及发展现状新媒体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紧密联系、互通有无,形成一定规模、一定密度、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媒体产业集体,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互助、成本降低、市场拓展、增强整体竞争力的高效举措。
新媒体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发展,是数字时代下新媒体产业走向市场、向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截至目前,新媒体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年度报告,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
在数字经济中的新媒体产业更是沉淀了巨大的创意和价值,囊括了数字内容、数字营销、数字版权、数字出版、数字广告等多个层面。
新媒体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当前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同时也在更多的中小城市展开。
成都高新区的天府新区新媒体产业园区,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创意与文化产业园,广西南宁的数字产业园等新媒体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新媒体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新媒体产业集群的优势分析1、技术创新优势新媒体产业集群的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自身研发技术成果,汇聚各自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从而实现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领域,如漫画制作、游戏开发、广告设计等领域,新媒体产业集群能够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实现技术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
2、市场竞争优势新媒体产业集群内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可以互相合作,互相成就,在创作、制作、推广等流程上形成互动和互补。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主要内容:基础资源保有量稳步增长,资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同比减少9.0%,但“.CN”域名总数实现了1.2%的增长,达到2085万个,在域名总数中占比从2016年底的48.7%提升至54.2%;国际出口带宽实现10.2%的增长,达7,320,180Mbps;此外,光缆、互联网接入端口、移动电话基站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在此基础上,网站、网页、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与APP数量等应用发展迅速,均在2017年实现显著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
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惠及全民取得新进展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1]。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手机网民占比达97.5%,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3.2个百分点,达28.2%;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2018年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整体延续了2017年的下行态势,转型升级从快速发展期步入提质增效的深水期,内部竞争压力和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给行业提出挑战的同时又带来无限的机遇。
截止到2018年12月,全国上网服务行业场所约为13.8万家,全国营业场所中的上网终端保有量达到1280万台,场所数量和终端数量较2017年继续缩减,但终端硬件质量更新换代,性能得到很大提升,朝着大内存、大屏幕、高性能等高配置发展。
总体来看, 2018年上网服务行业经营业态更为丰富,“手游咖”、电子竞技场馆、电竞酒店、自助网咖等模式的兴起加速了行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云技术在行业的落地应用也将给行业注入新的动力,重塑行业生态。
行业规范性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相关标准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和落地为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形象保驾护航。
此外,通过制定上网服务行业团体标准乃至国家标准还将有力推动整体标准化建设工作。
报告运用统计学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进行客观分析,结合国家宏观政策、技术发展及市场导向,梳理行业内部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现我国上网服务行业市场阶段性特点,总结市场发展规律,把握我国上网服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中的数据均以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运营主体、经营者、消费者、行业协会等为统计和调研对象,重点探讨行业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
报告提供和使用的行业数据来自于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以及中娱智库、中娱数字创意产业研究院。
因全国行业协会会根据市场变化对之前行业数据做相应调整,因此所有数据以最新报告为准。
本报告中,除“资料来源”、“数据来源”等标记说明采用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外,其余数据和成果来源均为其他途径,在报告中不再一一标识。
一、行业总体概况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我国上网服务场所实现总营收706亿元,较2017年同比微幅下降0.3%,营收的下滑主要源于2018年场所不断缩减,市场优胜劣汰,客户端游戏热度下滑,网络游戏增速整体放缓。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上)一、总体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61.2%。
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已经突破8亿,占总网民规模的94.7%。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产业链,包括硬件、软件、内容、平台和服务等多个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石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移动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移动支付行业规模也已经达到58.8万亿元。
在移动应用方面,中国的APP数量已经达到449.5万个,其中,移动游戏的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此外,我国移动互联网在流媒体视频、社交媒体和在线购物等方面也表现出极高的活跃度和用户参与度。
三、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区块链技术也在金融、物流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信息安全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大,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数量虽然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高危漏洞和新型攻击手段的出现,依然给信息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此外,个人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亟待进一步完善。
总体而言,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进,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前景仍然广阔。
我国互联网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一、网络消费的不断升级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网络消费的形态也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
例如,我国的网上购物规模已经达到11.76万亿元,占新消费品牌整体市场规模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维持平稳,营销云的不断发展,电商广告保持强劲势头,未来互联网广告蓝海逐渐显现出来一、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回顾1、201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当代广告或网络媒介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和世界广告的国际化趋势,催生出广告传播的多元化时代来临。
网络媒介以其广域性(或超时空性)和双向互动性特征而与广播、电视和报刊三大传统媒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一时期的广告传播方式、广告存在形态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移,由传统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由“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向“传者-受众”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转移,广告传播重点由以诉求产品功能和物质利益特点为主向以塑造品牌形象为主转移。
通过对互联网广告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互联网的时代的广告模式呈现出: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区时代的发展趋势。
而新的广告模式的确立,也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全球互联网广告规模不断增长,占整体广告收入比重超50%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市场发展增速有所放缓。
全部在线广告营收(预估、包括PC和移动广告收入)的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在2012年达到千亿规模,2016年增长18.87%至2081亿美元;突破2千亿规模;2018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6%。
从历史轨迹来看,数字渠道继续促进全球广告增长。
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占整体广告收入市场份额为50.27%。
2018年谷歌仍然是数字广告市场上的领头羊,数字广告收入高达88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高达32.2%;远超排位第二的Facebook,其数字广告收入为544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为19.90%;中国阿里巴巴则排位全球第三;全球前十企业市场占比为75.56%;全球数字广告市场集中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