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263.82 KB
- 文档页数:7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预习提示
1、8世纪前期,宫相进行改革,实行土地分封制。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
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
1、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教会
B.国王
C.大封建主
D.农奴
2、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中,最典型的城市是()
A.伦敦
B.巴黎
C.佛罗伦萨
D.琅城
3、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是()
A.教会
B.国王
C.大封建主
D.农奴
二、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见右图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形成于哪一个国家?
②在这种制度里,上下级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什么为纽带形成的?。
中古欧洲社会
目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通过“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
教学难
旁边,
主。
请学生根据课文谈一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
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也与城市的重新兴起有关。
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
那里既有西罗马帝国
维持政治、
共同对付大贵族。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丹国。
到了奥斯曼在位时宣布独立,扩张领土,占领拜占廷帝国的布鲁萨,定为首都,迅速强。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中古欧洲社会》课程标准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8——33,涵盖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建立、教皇国、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拜占庭帝国灭亡四个问题。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读历史地图,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从中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读资料、看录像等,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 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中古欧洲社会》课程标准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8——33,涵盖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建立、教皇国、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拜占庭帝国灭亡四个问题。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读历史地图,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从中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读资料、看录像等,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 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拜占廷帝国由盛转衰”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
理由: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东西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三、教学策略材料展示,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导学问题学习课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中古西欧集市》以及文字介绍(如下),教师用语言加以渲染,引导学生体味故事。
背景:8世纪中古法兰克南部沿海的一个集贸市上。
两个苏格兰人:嗨!哪一位需要知识,请到我这里来取。
老汉:知识是什么?它到底在哪里?苏格兰人:知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藏在我的心中,比任何东西都值钱。
老汉:哦!原来如此啊。
它对我可一点用处都没有。
【过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视知识无用的现象呢?因为当时许多人都目不识丁,在这片文化荒漠中,只有教会的神职人员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垄断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与教育。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读资料、看录像等,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 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i本世界名著一一《唐•吉可德》,书中描述了主人公唐•吉可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他骑着瘦马、穿着盔甲,手持一根长矛,前后三次外出历险, 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羊群当做军队,到处“行侠仗义”,做了许多可笑之事,吃尽了苦头。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位骑士都以骑士精神作为守则,是英雄的化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骑士的“英雄时代”一一中古欧洲社会。
二、讲授新课:你知道“中古时期”指的是哪段时间吗?指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约从公元476年到1640年之间一千年来的欧洲历史.也就是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教师出示《法兰克王国形成》示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8,明确法兰克王国是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诞生的。
[教师讲述]法兰克人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后来纷纷进入罗马帝国定居。
《中古欧洲社会》课程标准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8——33,涵盖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建立、教皇国、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拜占庭帝国灭亡四个问题。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读历史地图,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从中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读资料、看录像等,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 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基督教。
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
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
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讲授新课】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
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
800年,机会终于来了。
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了查理曼帝国,查理则成了“查理大帝”。
这样,查理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欧洲,教权与王权结成了联盟。
查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下令全国人民信仰基督教,违者一律杀死,从而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查理不仅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恢复和发展西欧的文化教育。
他为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家的人才,积极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带头学文化。
查理的文化教育政策对提高日耳曼人文化和恢复古典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3.西欧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古欧洲》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以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形成、教会的影响力、中古欧洲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中古欧洲的文化成就等。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古欧洲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到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已经对古代欧洲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封建制度、农业生产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中古欧洲的文化成就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掌握中古欧洲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古欧洲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古欧洲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古欧洲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教会的影响力,文化成就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掌握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文化成就。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古欧洲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欧洲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让学生对这一时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灭亡。
掌握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历史教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有哪些特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怎样?西欧市民阶级怎样形成?拜占廷帝国为什么灭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在中古欧洲社会,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与东方不同的封建等级制度、新生的城市与基督教等,人文素养方面: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兴衰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学:展示:播放视频《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生活》教师:刚才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欧洲的点滴风貌。
大家想不想深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全貌呢?现在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走进中世纪的欧洲。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等级森严——西欧的封建社会展示:播放视频《世界历史》中法兰克王国的形成片段思考:结合视频和教材谈谈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史?展示: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式总结,适时出示史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教材29页思考: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欧洲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教师: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突破,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查理马特改革。
展示:视频《查理马特改革》,使学生对查理马特改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查理马特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展示:向学生提供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示意图思考: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与西欧的封建政治制度有何区别?总结:西欧的封建主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初中历史标准教材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edification of sentiments, etc.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
实录)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
的。
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思想品德教育:(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规律。
(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基督教。
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
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
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
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讲授新课】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
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
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
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
8xx年,机会终于来了。
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了查理曼帝国,查理则成了“查理大帝”。
这样,查理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欧洲,教权与王权结
成了联盟。
查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下令全国人民信仰基督教,违者一律杀死,从而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查理不仅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恢复和发展西欧的文化教育。
他为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家的人才,积极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带头学文化。
查理的文化教育政策对提高日耳曼人文化和恢复古典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3.西欧封建社会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正如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则规矩所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同的庄园、农奴武装,形成“封建金字塔”,压在广大农奴
身上。
从国王到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是统治阶级,他们靠共同压迫剥削处在最底层的农奴为生。
二、西欧城市的兴起
几百年过去了,农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改进生产技术、扩大耕地面积,使农作物的产量不断增长,农作物的增长使商业活跃起来;还有不堪忍受封建主奴役的庄园手工业者,被迫逃出庄园,定居在有集市的地方,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后来又成了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
这些地方逐渐成了日趋活跃的商业城市。
城市的兴起,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开始摆脱原始的孤立状态,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的城市遍布欧洲各地。
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它们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辐辏的都市。
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
后来又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作拜占廷,所以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拜占廷帝国继续独立发展, 6世纪,东罗马帝国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
但后来穷兵黩武,国力走向衰微,四分五裂,处于风雨飘摇中。
13世纪末,西亚又出现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的小亚西亚,又逐渐渗入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弱的拜占廷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改圣索非亚教堂为清真寺,至此,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存在了近千年的东罗马帝国也终于灭亡了。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