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复述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运用支架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文本复述能力的策略【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利用支架教学能够为训练学生复述文本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问题支架、图表支架等方式,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文本复述时加以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本复述能力。
【关键词】:问题支架;图表支架;文本复述一、引言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6年级结束时,学生在说的技能方面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
(2)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教育部,2012)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进行大量科学而有效的文本复述训练,从而达到课标要求。
同时,教师也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辅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按照要求进行文本复述,逐步提升学生复述文本的能力。
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持与辅助,教师应该在充分测评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根据文本的类型等搭建不同的教学支架,帮助学生进行文本重构。
二、搭建问题支架,帮助学生提炼文本信息在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提炼文本信息往往是许多学生会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特别是在碰到信息量大、杂的原文时,许多学生都会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课本或课外文本资源,训练学生提炼文本信息的能力,进而为辅助学生进行文本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搭建问题支架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利用问题支架时,应该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必须紧扣文本关键信息,形成逻辑分明、条理清晰的问题链。
学生要能够通过正确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提炼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能够按照文本顺序进行信息重组和文本重构,从而进行有效的文本复述训练。
例如:教师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下同)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 的Story time部分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在呈现环节将这篇对话式的文本分为两个部分,为辅助学生提炼第一部分的关键信息,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What does Mike’s father do? (2)What does Mike’s mother do?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性的信息,划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为接下来的复述做好铺垫。
学前儿童复述故事教案【学前儿童复述故事教案】引言: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点是理解,而复述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适合学前儿童复述故事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帮助他们培养听力、记忆、表达和创造力等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听力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故事情节的记忆力;2. 培养学前儿童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用简单语言准确、连贯地复述故事的能力;3.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想象和创作。
二、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绘本故事书籍;2. 准备一段简短而有趣的故事,并进行分段;3. 准备一些辅助教具,例如图片、卡片或手偶等;4. 整理教案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 选择一种适合学前儿童的故事导入方式,例如用图片、动作或音乐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根据故事的主题和情节,与学前儿童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故事复述- 进行第一次阅读,向学前儿童展示故事的图片或使用手偶等辅助教具,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逐段进行复述,鼓励学前儿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可以使用问题引导他们回忆故事细节;- 引导学前儿童使用自己的话语重新复述故事,注意提醒他们时态、词语和逻辑上的准确性;- 帮助学前儿童进行情感表达和对故事的个人理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3. 反馈与扩展- 鼓励学前儿童对故事进行评价,提供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 进行故事情节的延伸活动,例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想象;- 在故事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故事延展,例如改编故事、编写故事续集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前儿童在复述故事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运用、语法准确性和语句连贯性等;2. 观察学前儿童对故事情节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3. 观察学前儿童在故事延展活动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统编教材创造性复述的单元解读与教学策略作者:赵霞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年第11期统编语文教材依据小学生言语能力发展规律,组织学生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复述的能力。
创造性复述是阅读理解、积累内化、重组表达的一项言语综合性实践活动。
民间故事具有“悬念巧”“幻想奇”“口口相传”“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特点,适宜采用讲述的方式。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利用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一、解读创造性复述的单元内容1.注重“融新”“融新”就是融合、创新。
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单元导语中。
单元导语展现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统编语文教材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统一整合单元文本,合理规划知识讲解点、理解运用点、迁移训练点。
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进行复述的梯度训练。
该单元“语文园地”的训练系列化:“词句段运用”提出:“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日积月累”是唐代诗人林杰的古诗《乞巧》,是一首有关牛郎织女的唐诗;“快乐读书吧”列举民间故事的顶针句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学生知道前一句话末尾的词是后一句话开头的词,以此联想到老牛的语言特点“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
此外,还引导学生由共读民间故事《田螺姑娘》,至自主阅读整本书《中国民间故事》,进而自由阅读《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和《非洲民间故事》。
该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是在课内、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民间故事会。
2.注重“整合”加强单元整合是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单元导语展现了单元的整体结构。
该单元的导语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了解主要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该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列举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可以换一种人称讲,如讲《猎人海力布》,用海力布的口吻来讲,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浅谈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策略——以小学语文二年级童话故事为例摘要:复述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发展复述能力,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效果。
童话故事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文本,教育者要在教学中利用童话故事的特点,让初次接触复述课文的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并发展提高其复述能力,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文章以小学语文中童话故事文本为例,谈基于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复述策略童话故事二年级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一个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在学生的复述中,不能完全照搬课文内容,要想象和归纳等,把故事变得更生动、更丰富,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这样一来,复述课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加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课标要求,教师二年级时开始在教学中渗透“复述”这一语言训练点。
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都有这样的“借助提示讲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等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故事复述出来。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较弱,无法把握长篇的童话故事,无法完整地讲情节或是故事内容复述出来。
或是在讲述的过程中,会有学生完完全全把课文“念”出来、背出来,没有经过自己语言的加工,无法将故事讲得生动。
如何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以下将以小学二年级童话故事为例,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策略:1.创设情景,激发复述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润物细无声的传授学生知识,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备课过程中都要思考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复述课文这一训练点,如若直接在教学环节中呈现,或是以课后练习的题目出现,这种类似于“考试”的形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枯燥,不符合其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复述阅读复述是指通过反复阅读一篇文章,并将其中的内容加以概括和重述,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对小学生而言,进行有效的阅读复述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复述的方法。
一、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
可以从学校图书馆或教师推荐的书籍中选取适合自己年龄和兴趣的读物。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绘本或故事书,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二、建立阅读目标在开始阅读之前,小学生应该明确阅读的目的,并建立合适的阅读目标。
目标可以是了解故事情节、获取新知识、感受作者的情感等等。
通过明确阅读目标,小学生可以更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提高复述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三、注重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文章的意思来进行复述。
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关注文章的主题、关键词和重要细节,来确保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理解。
也可以将文章分段进行阅读,每读完一段就进行复述,并及时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四、积累复述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可以通过积累一些复述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复述更加准确且有条理。
比如,可以采用整体复述法,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或者采用局部复述法,选择一些重要的细节进行复述。
还可以运用问题复述法,将文章中的问题提取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这些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复述方式。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复述至关重要。
小学生应该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
同时,建议使用读书笔记来记录感兴趣的内容和重要的信息,以便复述时参考。
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可以提高复述效果,并逐渐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六、多样化复述练习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复述能力,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复述练习。
比如,可以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复述,并邀请家人或朋友担任听众,进行朗读和复述。
2018南平教师招聘教育考试—学习策略的分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策略是考试的侧重考查点之一,考查方式主要以单选题和判断题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内容是学习策略的分类。
今天中公讲师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学习策略的分类,帮助各位同学理解记忆。
一、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
常见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圈点2、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的特点是用学习者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常常会增加新的内容来帮助理解。
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1)记忆术。
包括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联系实际生活(6)利用背景知识3、组织策略:组织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组织策略的特点是将无序的知识变得有顺序。
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1)列提纲(2)利用图形(3)表格(4)归类策略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等。
2、监视策略:监视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小学语文复述训练策略小学语文复述训练策略是指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复述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
复述是指在理解他人所说或所写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
通过复述,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小学语文复述训练策略。
一、听故事复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教师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复述出来。
教师可以简化故事情节,保留一些重要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二、阅读文章复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中年级学生。
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复述出来。
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文章的细节和要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讲解复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讲解一个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将知识点进行复述。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当众复述,也可以在课后将复述内容写成一篇短文。
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和扩展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情景模拟复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复述。
例如,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购物的场景,要求学生根据一份购物清单进行复述,包括购买物品的种类、数量和价格等。
在复述时,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表达。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思维能力。
五、合作复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并进行讨论和复述。
小学语文复述方法的运用策略语文学习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复述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复述,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正确地进行语文复述,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复述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理解文章内容在进行语文复述之前,学生首先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要抓住细节,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
在进行语文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言之有物,表达得准确、清晰、有条理。
针对这一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理解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文章材料在进行语文复述时,学生应当将文章中的材料整合起来,不断地梳理自己的思路。
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方面的顺序进行复述,使得复述的内容既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又不重复其次。
在整合文章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或写提纲等方式,理清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重点,使得复述更加有条理、清晰。
针对这一点,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学生整合文章材料,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提高学生的整合文章材料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复述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在进行语文复述时,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文章的内容,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必不可少。
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与准确,还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针对这一点,老师可以通过阅读范例文章、积累写作经验、注重训练口语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
1.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
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
学前儿童一般是不会采用复述策略的,直到进入小学以后,儿童才逐渐有效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在此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弗拉维尔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1966),主试给幼儿园的儿童和二年级、五年级的小学生呈现一组图片,并要求他们在15秒钟之后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回忆。
主试观察并记录了被试在这5秒钟的准备时间里的唇动次数,以此作为被试复述量的指标。
结果发现,随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复述量及回忆量均有所增加。
85%的五年级小学生具有自觉的复述行为,60%的三年级小学生表现出复述行为,仅有10%的幼儿园的儿童有复述行为。
因此研究者认为,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
研究还发现,在同一年龄组内,复述次数较多的被试的信息回忆量也相应较大。
这个结果说明,使用复述策略的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主体对刺激信息的回忆量与其对信息复述的频率成正比。
第二,随年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有人进行了一项有关复述策略的研究。
具体做法是,主试给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呈现一组词,并要求他们过一会儿对这些词进行回忆,而且要求被试在主试每呈现完一个词后至少对这个新近呈现的词复述一次,如果被试愿意也可以对其他词进行复述。
上述这种要求使得复述成为每一个被试必须做的事情。
结果发现,在这种实验条件下,三个年级组的被试在复述的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复述的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采取的复述方式是被动的复述模式,表现为在每次复述时只是提到在所呈现的词列中的最后那个词;相反,年龄较大的被试采取的复述方式是主动的或积累型的复述模式,即在每次复述时能将已呈现的词列中的若干个不同的词一一列出。
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复述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复述的技能日趋熟练。
这必然带来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这种灵活性水平还很低。
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记住20个字,并把它们回忆出来。
这20个字可以归为4类,按随机顺序呈现。
记忆这种材料的有效办法是把同一类的5个字放在一起进行复述。
结果发现,8岁儿童从不采用这种策略,10岁儿童也很少采用这种策略,但13岁儿童却始终如一地使用这种策略(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155、15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复述的灵活性也在提高。
2.复述策略的掌握对小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
复述策略对学生的回忆成绩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研究表明:
(1)复述可以提高各年龄阶段个体的记忆成绩;
(2)只要采取复述策略,学生的记忆成绩就比没有采取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记忆成绩好;
(3)通过对不会使用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其记忆成绩;
(4)对只会采取较简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较高级的培训,可进一步提高记忆成绩;
(5)通过对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有关复述策略的训练和大量练习,可以使回忆量达到没有经过训练的、具有中等IQ的成人的水平(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155、15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我国心理学家左梦兰等人的研究(1990)也证实了训练对儿童的分类复述有促进作用。
而且他们认为,9.5岁儿童进入了训练的最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