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与社会-西藏自治区左贡县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分享暑期的经历,学生能够熟知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2.通过探究与分享,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责任意识)3.通过绘制“关系网”及讨论,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
(健全人格)教材分析: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
难点: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享问题:暑期做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或者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通过展示教师暑期生活的照片以及教师印象深刻的事,引导学生交流分享。
二、讲授新课感受社会生活1.展示河北暴雨、台风、大运会、学生帮父母看店、体验田间劳作的图片。
问题:这些事情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与我们息息相关,而有些则发生在千里之外,我们是如何了解社会生活的呢?通过将学生回答的途径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引出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媒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旅游、日常观察、体验生活等等。
知识点①: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补充知识点)2.通过总结上一环节暑假生活的分享以及阅读书本p3,引导学生得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知识点②: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p33.通过将“幼儿与父母玩闹”的图片以及“学生打篮球”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感受社会生活个人层面的意义。
通过提出问题“回想自己孩提时期是否关注如垃圾分类、社区规范停车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社会层面的意义。
通过展示金砖国家峰会、大运会首金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此刻自己是体会到了国家荣誉感、是否比曾经的自己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国家层面的意义。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导学设计年级八年级班级班学生姓名科目道德与法治制作人1.我与社会一、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行为,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方式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
3.知道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引导学生会了解不同的社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积极融入社会。
二、课前自学了解不同的社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而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课堂互学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课本3页)2.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课本5页)3.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几种?(课本5页)4.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课本4页)四、课堂展学1.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涵的人生道理是(A )A、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D、人生的追求是成功者的精神动力2.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这是因为( D )A.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社会活动B.学习书本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C.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D.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是认识社会的一种方式第 1 页共2 页五、课堂评学1.本节课你给哪位同学做了精彩的点评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2.本节课谁给了你精彩的点评呢?请你把它记录下来。
3.除了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你还学到哪些知识呢?第 2 页共2 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与社会导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亲近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与社会的密切关系1.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第二课时:亲近社会1. 热爱生活,亲近社会。
2. 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表现。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亲近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热爱生活、亲近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
4. 案例分析:分析违反社会规则、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后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2. 制定自己的亲近社会计划,如何热爱生活、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与社会导学设计第一章:了解社会,认识自我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作用,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2. 教学内容:社会的概念、社会的组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社会的概念和组成:讲解社会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
c. 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d.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遵守社会规则,做合格公民2. 教学内容:社会规则的概念、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a. 讲解社会规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b. 强调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c. 学习如何遵守社会规则:让学生了解遵守社会规则的具体做法。
d.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分享经验和感悟。
第三章:尊重他人,和谐相处2. 教学内容:尊重他人的概念、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如何尊重他人。
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角色扮演法。
4. 教学步骤:a. 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b. 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c.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d.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第四章: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概念、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a. 讲解社会责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意义。
b. 强调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感受社会生活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3.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知识点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6.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感受社会生活1.2017年春季开学后,中学生小海对同学说,他感受到今年春节合肥市粮、油、肉、蛋、禽、菜、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十分充足,各种商品与前两年相比更加多样。
他的这种感受是通过获得的。
(C) A.走进农村 B.来到工厂C.步入商场D.参观博物馆2.一年365天,被称为“国旗卫士”的国旗护卫队每天都会比太阳早起一个小时,让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和太阳一同升起。
观看下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能使我们感受到(A)A.身为中国人的自豪B.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知识点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3.正像一只离开了人的躯体的脚再也不能称其为脚一样,人如果与社会脱离,也不能称其为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D)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D.个人离开社会,也能生存和发展【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
1.1 我与社会【教师寄语】新学年,新自我!加油!一、前置测评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我们对社会生活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的原因有哪些?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二、学习目标清单展示1.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2.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重点: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三、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晒晒老师的暑期生活:我的暑期生活分享:第一张图片:朋友圈截图:游大汶河湿地公园,感受安丘美好的景色和优美的风景。
第二张图片:暑假外出培训的图片,体会在学习中成长的快乐。
第三张图片:观看影片《厉害了我的国》,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第四张照片:关注时事新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提问:这是我的暑假生活,你感觉怎么样?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去融入社会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与社会》.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探究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走进社会生活,感受育人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运用教师自己的暑期生活为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教师暑期的生活,初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下面分享自己的暑期生活作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暑假里印象深社会生活。
你的暑假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思维聚合:1.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对于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融入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导案
第一框我与社会
一、课程要求
了解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正确认识置身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同时正确的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理解‘社会化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太乐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Z。
X。
X。
K]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与父母、老师、社会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预习设计
1.社会关系的形成?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来源: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注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社会关系是如何组成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拼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1·c·n·j·y
3.如何确定人的身份?(人的身份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五、学习过程
探究一: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
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答案提示:此活动两问,可以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案不统一。
探究二:教材P2探究与分享
说说暑假里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并谈谈对这件事的感受
答案提示:此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进一步感知社会。
知识模块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探究三:自主学习,问题探究
1、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与社会有关系?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
有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选样的?
答案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于生存的社会。
探究四:教材P5探究与分享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答案提示:问题1: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问题2让学生理解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21·世探究五:教材P6拓展空间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
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提示: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进一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六、知识拓展
在社会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答: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3、答:会使我们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会使我们的社会交往更加丰富多彩。
七、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几种关系中不属于社会关系的
是( D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人情关系
2.(多项)我们了解社会的途径有( ABC)
A、到休闲农庄体验农村生活
B、到老年公寓帮助老年人
C、看电视新闻读报纸
D、坐在沙发上遐想
3.(多项)在学校开展的助残活动中,
请多同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性格内向
的变得开朗了,冷漠的变热情了。
这说
明( ABD)www-2-1-cnjy-com
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的成长
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
C、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