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40
(80+128+80)m悬臂现浇连续箱梁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施工专项技术方案1 编制说明1.1编制范围本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范围为××跨×××特大桥××~××号墩、××跨××高速特大桥××~××号墩(80+128+80)m悬臂现浇连续箱梁边跨直线段及合拢段的施工,施工计算按照最高墩七里店边墩施工设计计算。
1.2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80+128+80m连续梁》施工设计图及补遗文件;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6).《钢结构》中国铁道出版社1.3编制原则本施工方案编制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招标补遗文件以及国家现行客运专线及其它设计及施工规范、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有关法规为依据及业主关于鹰架施工文件《××铁安质(2011)217号文》,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标段两个大跨度连续梁由于梁高,按照业主要求采用鹰架施工,按照优质、安全、高效的原则编制,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
同时取消满堂支架法施工方案。
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理位置我部两联连续梁分别在××和××两次跨越××高速公路,设计为(80+128+8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地理位置位于××北端和×××北。
既有××高速公路从主跨下通过,公路与线路成144°交角。
桥梁布置图如下:图一、跨××高速特大桥××~××#墩80+128+80m联悬臂现浇连续箱梁立面图2.2 桥梁设计概况本连续梁位于××客运专线DK××+×××~DK××+××段跨××高速特大桥的××#~××#墩之间,梁全长291.2m,一联三孔(80+128+8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挂蓝悬灌施工,地理位置位于北张村北端,运风高速公路从主跨下通过。
合拢段施工方法1、工程概况桥跨布置为40m+56m+40m变截面预应力连续箱梁。
梁顶宽度为12.0m,梁底宽度为6.7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0.4m,底板厚度0.4-0.8m,按直线形变化,腹板厚度0.48m-0.8m,按折线变化。
该梁设计分为31个施工节段,梁高自0#块底部线形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其中0#块长度为9m,高度为4.35m,中跨和边跨的合拢段长度为2m、边跨直线现浇段梁长11.75 m,梁高为3.05m。
2、合拢段施工程序根据设计要求本桥梁合拢顺序为先合拢1986#墩边跨、后合拢1989#墩边跨、再合拢中跨,即先将T构转化为悬臂的简支梁结构再完成桥梁的最终体系转换,由静定的简支悬臂结构转变为超静定的连续梁结构。
合拢段采用挂篮合拢的方法合拢,中跨合拢时用平衡水箱进行平衡,重量为合拢段梁体重量和施工人员重量之和。
边跨合拢后,卸除主墩处临时支墩、边跨现浇段支架以及梁顶的两端挂篮,使梁体处于完全简支状态同时尽量减小中跨合拢前梁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内力。
中跨合拢采用吊架施工,将底模架及内外侧模对称吊在合拢段两端的6’#梁段上进行合拢施工;在中跨合拢时,对待合拢的两悬臂端进行平衡配重。
而后,即可对待合拢两端梁体进行临时锁定施工,临时锁定完成后即可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施工。
边施工边对平衡配重进行调整,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弹性模量达到100%,龄期5天以上进行底板预应力束张拉调整梁体内力完成桥梁体系转换。
3、合拢段施工准备1)T构悬浇施工至4#节段以后对两T构顶底板高程、轴线进行联测,实测数据准确、及时进行监控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实时调整最后3段的现浇预抬值以保证合拢线形精度。
2)对5#(5’#)、6#(6’#)节段砼输送泵车泵送砼速度进行统计,为确定中跨合拢段两端在砼浇筑时配重卸载速度提供参考依据。
4、合拢段模板工程4.1边跨合拢段1)边跨合拢段模板由底模、外侧模、内模等几部分组成。
鲁泰特大桥100m连续梁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施工摘要: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也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桥梁施工方法应用到了施工当中,现浇悬臂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法便是其中一种,并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而连续梁的合拢则为此法中关键工序之一,本文以工程实例并结合部分检算,讲述了边跨现浇及合拢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悬浇挂蓝边跨现浇段合拢0 引言连续梁悬臂现浇的施工方法能很好的应对跨度大、地势险峻、作业面受限等困难,而此作业方法中我们需要着重控制好合拢段的施工,下面结合我局施工的鲁泰特大桥的泰东河段来讲述边跨现浇及边跨合拢方法。
1 连续梁简况鲁泰特大桥泰东河段连续梁为(55+100+55)m双线预应力砼连续梁,跨越航道,施工工艺为挂蓝悬臂对称浇注。
全桥悬浇段共14×2=28对;普通块段及合拢段采用挂篮施工,0#及边跨采用支架现浇施工;合拢段3个,现浇段3个。
2 施工方法2.1 a15块(边跨)施工方案a15块长度为4.7m,节段梁高4.69m。
底板厚度由80cm过渡至120cm,腹板厚度由65cm过渡至105cm,顶板厚度由45cm过渡至85cm。
梁段砼体积为92.56m3,梁段重量为240.7t。
端支点处设置横隔板,厚度1.4m,横隔板设有人孔洞。
2.1.1 地基处理支架利用副墩承台和副墩墩顶做基础,墩顶范围以外支架直接搭设在承台上、搭设前清除承台上部土体,并对周围作业场地进行硬化,同时同步做好相应的排水。
2.1.2 外模及支架①副墩上连续梁侧顶帽边缘到边跨合拢段2.7m范围。
为了提高工效保证安全,结合分部实际,支架直接支撑在副墩承台上,下部采用贝雷钢架、上部采用碗扣脚手架、中间采用i25b工字钢过渡,细微高度通过顶部顶托调节。
贝雷钢架设六层,上面第一层横桥向,靠近主墩侧设三排单层贝雷片,靠经副墩侧设双排单层贝雷片,其余从下到上奇数层順桥向布置五组双排单层贝雷片、长度3m,偶数层横桥向布置三组双排单层贝雷片、长度12m,贝雷顶层上铺设i25b 工字钢,工字钢上焊钢筋头,碗扣脚手钢管插在焊好的钢筋上、上口通过顶托与模板系统连接,碗扣脚手钢管φ48×3.5,底、腹板下立杆间距60cm×30cm、翼缘板下立杆间距60cm×60cm,横杆步距底腹板下60cm、翼缘板下120cm。
合拢段施工方案(补充)本桥先合拢中跨,后合拢边跨,中跨合拢前先对T构端头各施加30t的附加压重(水袋),采用体外劲性骨架,通过千斤顶对两个T构两端施加200t的预推力,顶推时以顶推力和T构水平双控,按设计院的要求同步逐级加载,每加载一级推力均要测量墩顶及中边跨悬臂端位移和高程变化,位移采用全站仪测距或设基准点尺量;同时测量千斤顶活塞行程与位移相校核。
在顶推时配合监控单位观测墩梁结合部及V墩底部变化,防止出现裂缝,按要求顶推力施加到位后锁定体外劲性骨架,然后调整模板,绑扎钢筋浇筑砼,同时进行同步卸载,待砼强度达到90%设计强度时,张拉中跨顶底板钢束,完成后方可拆除中跨合拢段体外劲性骨架并进行孔道压浆。
中跨合拢后,合拢边跨,焊接体外劲性骨架,现浇段在中跨合拢前基本完成,由于中跨顶推引起边跨悬臂高程发生变化,施工时按照设计院和监控单位给出的施工高程进行调整。
合拢时考虑在夜间合拢,保证在全天气温最低时施工。
1、劲性骨架预埋劲性骨架预埋45#H型钢,H型钢宽30,预埋深度25cm。
对型钢分两层,四周打孔,预埋80cmφ16钢筋12根~16根,加强H型钢的锚固力,H型钢在砼外,长度为50cm。
体外劲性骨架采用40#工字钢,与预埋H型钢焊接(具体位置见图)焊接饱满,两根40#工字钢之间用16mm厚钢板75cm×30cm 宽,每40cm一道上下各一块焊接,每个劲性骨架设3道。
在劲性骨架施工过程中,先焊接固定一端,待顶推结束后锁定另一端,同时注意在焊接劲性骨架时防止烧伤砼,要铺土工布湿润。
边跨合拢段劲性骨架施工时要注意在劲性骨架四周立模,便于边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后,可以拆除劲性骨架。
在模板四周要对钢筋进行加强,加强方法参照人孔钢筋绑扎。
2、顶推台座施工在12#块底板向上175cm腹板位置,W12钢束锚锭板上下各预埋一块30×20cm×1.6钢板,用于顶推台座的固定,因腹板宽40cm,因此水平向30cm 长。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2).2.1 工程简介2..2.2 连续梁结构形式..................................... 2.三、施工工艺 (4).3.1 总体施工顺序.......................................4.3.2 合拢段概述:....................................... 6.3.3 施工准备........................................... 6.3.4 边跨合拢段施工..................................... 7.3.5 中跨合拢段施工..................................... 8.3.6 合拢段配重方案..................................... 9.3.7 临时刚接构造1.13.8 解除支座临时约束1.53.9 施加临时预应力1.53.10 钢筋混凝土施工1.63.11 混凝土养生1.73.12 预应力筋的张拉、压浆1.7四、安全保证措施......................................... 1. 74.1 施工风险分析1.74.2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1.84.3 安全管理........................................... 2.04.4 安全保证措施....................................... 2.14.4.1 一般规定 (21)4.4.2 高空作业 (22)4.5 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22)4.5.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4.6 抢险应急救援措施................................... 2.44.6.1 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24)4.6.2 突发性触电、火灾应急抢险措施 (24)4.6.3 高处坠落应急抢险措施 (26)4.7 事故处理程序....................................... 2.94.7.1 现场保护 (29)4.7.2 警报和紧急公告 (29)4.7.3 事态监测 (30)、编制依据(1) 《石家庄至济南客运专线工程 ( 跨工业站特大桥 ) 》(石济客专施变桥 -01)(2) 《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48+80+48)m(直、曲线)(挂篮悬 臂浇筑施工)]》(石济客专通桥(2008)2261A-W )(3) 防止地震落梁措施(连续梁)图号:石济客专桥通 -I -06 ;(4) 铁路常用跨度连续梁球型钢支座 (LXQZ 型)安装图 图号:通桥(2009) 8361-LXQZ ;(5) 连续梁附属设施 图号:石济客专桥通 -I -10;(6) 桥涵变形观测标构造图及安装图 图号:石济客专桥通 -I -08; (7) 双线圆端形实体桥墩(有砟轨道 48+80+48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图号;石济客专桥通-U -09(8)《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铁建设[2009 ] 196号)12)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10]241 号(1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3-2009铁建设[2009]181 号)(14) 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 :通桥 2008 8388A(9) 《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 [2011]156 号)(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010]240 号)(11)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0]240 号)TB10110-2011 铁建设TB10424-2010 铁建设TB10752-2010 铁建设(15)《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京铁师[2012] 755 号)(16)《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90 号)(17)铁总科技(2014)172 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G/01—2014(18)京铁建(2011)144号文件;京铁建(2014)584 号文件等文件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新建石济客专引入石家庄枢纽工程跨工业站特大桥位于石家庄市境内,设计起讫里程为:D2K2+949.89〜D3K12+048.44,全长9098.55m,共计268 跨。
合拢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1、施工工艺流程
1.3、合拢段施工工艺流程
图1.3—1 合拢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2.1.3、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法
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施工可参照墩顶梁段进行施工。
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向合拢口靠拢,并对梁段高程进行监测,使合拢口高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2.1.4、合拢段施工方法
边跨合拢段采用吊架施工,跨中合拢段利用挂篮进行施工。
合拢顺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合拢前要调整中线和高程,同时将两悬臂端间距离按设计合拢温度及预施应力后弹性压缩换算后进行约束锁定。
混凝土浇筑前合拢口两端悬臂预加压重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符合线性控制流程并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撤除;
合拢段混凝土施工选择在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进行。
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混凝土加强养护,将合拢梁段及两悬臂端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
合拢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及时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施工方案图见图2.2.1—2.2.2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表2.2-1 连续梁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表
表2.3-2 连续梁梁体外形允许偏差表。
沙田赣江特大桥35-38#桥墩连续梁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沙田赣江特大桥跨赣江东大堤上部结构为(44+80+44)m连续梁,现浇直线段3.75m,合拢段2.0m。
顶板宽8.94m,底板宽6.4m,梁高3.8m;边跨端顶板由42cm渐变至85cm,底板厚42~80cm,腹板厚40~75cm,梁体在支座处设端隔板,端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以利检查人员通过。
二、施工组织及总体施工方案先在35#、38#墩顶安装支座,再在35#墩与38#墩旁设置钢管型钢支架施工边跨直线段,设置型钢吊架和安装体外劲性骨架施工合拢段。
合拢顺序:先合拢边跨后合拢中跨。
三、边跨直线段施工边跨直线段利用钢管桩支架施工。
支架立柱采用3根Ф529×8mm钢管桩,钢管桩支撑在承台顶面上。
钢管桩之间采用槽钢缀条连接,再用槽钢缀条与边墩预埋件连接,柱底和柱顶焊接600×600×20mm钢板。
内外模采用木板,并采用扣件式支架作支撑架。
其工艺流程为:搭设支架→铺设平台→安装支座→锁定临时支座并设置预偏量→布置墩顶及铺设底模→安装外模及支架→安装底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内顶板模及支架→安装顶板钢筋及横向预应力筋→安装内腹板模及拉杆→安装端隔墙模板及拉杆→安装预埋件及预留孔→检查、调整→浇筑砼、养护。
直线梁段砼采用一次灌筑成型。
(支架计算书见附件三,支架设计图见附图—沙田赣江特大桥35、38号桥墩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
四、合拢段施工先现浇直线段,待悬臂施工至9#节段,拆除边跨端挂篮。
安装吊架、体外劲性骨架进行合拢段的施工。
合拢段施工工艺流程:安装吊架→铺设平台及底模→锁紧吊杆→安装外模→安装底、腹板钢筋及预应力孔道→安装内顶板模及支架→安装顶板钢筋及横向预应力束→安装体外劲性骨架→张拉临时锚固束→浇筑砼养护→等强,拆除体外劲性骨架→张拉临时束至设计值→拆除边跨支架→解除35、38#墩上支座的临时约束→安装中跨合拢段→安装中跨体外劲性骨架→张拉临时锚固束→浇筑中跨合拢段→等强,拆除体外劲性骨架→张拉临时锚固束至设计值→拆除主墩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按设计图顺序张拉剩余钢束。
沪昆客专湖南段罗旧舞水特大桥48+80+80+48m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方案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二有限公司沪昆客专三分部2012年8月26日罗旧舞水特大桥48+80+80+48m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无砟轨道48+80+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图纸(图号:长昆客专(长玉段)桥通—Ⅰ-03);1。
2罗旧舞水特大桥总体施工设计;1。
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1.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1。
5 《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1.6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公司连续梁施工经验.二、编制原则本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施工规范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三、编制范围48+80+80+48m连续梁边跨、中跨合拢段梁体及有关梁面附属工程.四、工程概况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罗旧舞水特大桥0#~4#墩(DK356+765。
88~DK357+023.70)采用(48+80+80+48)m四跨连续箱梁跨越舞水河。
连续梁节段布置:12m(0#段)+2×2.7m+3。
1m+7×3。
5m+2m,边跨现浇段长7.75m,边跨及中跨合拢段长2m。
本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全桥箱梁顶宽12.0m,底宽6.7m,中支点截面中心梁高6.65m,跨中9m直线段及边跨13.25m直线段截面中心梁高为3。
85m,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抛物线方程为y=7χ2/2890。
五、施工方案5.1合拢原则先边跨合拢,再中跨合拢。
5.2合拢总体方案边跨合拢方案:通过外施劲性骨架锁口,并预张拉合拢束,悬吊架法浇筑合拢段砼。
中跨合拢方案:边跨合拢完成后,通过外施劲性骨架锁口中跨合拢段,并预张拉合拢束,悬吊架法浇筑合拢段砼。
具体详见附图一:48+80+80+48m连续梁合拢段施工设计图。
5.3边跨合拢段施工方案介绍5.3.1 施工准备首先完成挂篮悬浇段施工和前后台侧现浇段施工,拆除挂篮及底模,并将侧模滑移到位.由于两边跨地势不同,0#直线段采用满堂支架进行施工,合拢段则用与边跨满堂架相接施工。
新建京石铁路客运专线JS-1标段DK21+070~DK35+560永定河特大桥跨京良路40+64+40m 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二局京石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2010年7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工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合拢段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拢段总体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