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化(一)
- 格式:ppt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55
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历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使教师在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前进。
同时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成功”的评价体系,重视务水平的提高。
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已在我校形成。
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具有优良传统,具备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内就形成了以说普通话为荣的风尚。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
在办学过程中,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语言文字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学校力求通过此次开展的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强化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并由此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主要举措㈠组织管理体现常态化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对语言文字工作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整个素质教育工作之中,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
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就语言文字工作举行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工作。
也使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不断健全、日渐完善,现已覆盖全校,各项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岗位都能积极配合专管员开展有效工作。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提高幼儿园语言文字的使用水平,加强师幼交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师生在园内的一切语言文字活动,包括口头交流、书写、教育教学等。
第三条:幼儿园应当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语言文字规范,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师德要求第四条: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榜样,言语文明,表达得体,不使用粗俗、歧视性或侮辱性的语言。
第五条:教师应注重语言修养,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第六条: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应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幼儿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第七条:教师在批评和表扬幼儿时,应注意措辞得体,注重情感沟通,不得使用羞辱、威胁等不当言辞。
第三章:教育教学语言规范第八条: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使用贴近实际、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第九条:教师在进行语言启蒙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十条:教育教学中的书写要求规范,教师应在黑板上书写清晰、工整,避免出现错误,确保幼儿正确学习。
第四章:家园沟通语言规范第十一条:家长在与教师交流时,应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表达意见,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努力。
第十二条:家长在家庭作业批阅中,如发现问题,应以鼓励和建议为主,避免使用严厉或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言辞。
第十三条:家园沟通中,如有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协商解决,不得使用侮辱性、攻击性语言。
第五章:语言文字纠错与规范第十四条:在发现语言文字错误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语言。
第十五条:纠错时,应采用耐心解释的方式,避免产生负面情绪,鼓励幼儿勇于表达,不害怕犯错误。
第十六条:针对常见的语言文字错误,幼儿园应定期组织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
落实常规丰富活动全面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启东市圩角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我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总结如下:一、学习宣传,提高认识我校一直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的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
(一)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来认识推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学校领导身体力行,带头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规范计划总结格式,带头参加各种语言文字活动,为全校师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学校分管领导每年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听取各部门语言文字工作汇报,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工作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形成共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维系国家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象征。
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宣传工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宣传工作纳入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了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宣传。
充分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台、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为“推普”工作在全校的推行、普及和提高营造出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健全机制,落实常规我校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管理,职责明确,取得了一定成效。
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15篇)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精选15篇)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篇1一、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
1.教师备课时书写用字要求:所有备课笔记,教学案例等用字贴合要求不得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
2.教师上课教学用语,必须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3.教师与家长进行交谈时,必须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4.教师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要求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贴合要求。
5.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要使用普通话,在幼儿用书、家园联系册等中写规范字。
6.教师有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本事。
二、幼儿园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本事作为教师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基本资料和条件之一。
三、幼儿园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本事作为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资料。
四、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
五、幼儿园将普通话的应用本事作为对幼儿的管理要求。
六、全体师幼在任何场合要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七、每学年在幼儿园内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并渗透到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八、充分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幼儿普通话应用本事的培养。
九、日常各科教学有机渗透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和普通话教育。
十、师幼积极参加语言文字各类评优、竞赛活动。
十一、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20__年教育部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等文件精神。
十二、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新教师上岗条件。
把语言文字应用本事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资料。
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本事纳入教师业务学习、教师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资料。
十三、把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同全体教师及领导班子成员的业务考核、晋级、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
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小组每学期将以各种形式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
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篇2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校园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规定下列奖惩制度:一、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后,凭证书由学校报销考试报名费。
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的交往。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我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更好的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此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我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提出如下要求:一、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紧密结合。
切实将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1.加大对教职工普通话的培训力度。
开展“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和普通话)的培训和比赛,让每一个教师能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
2.积极搭建舞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每学期举行教师专题培训活动。
例如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通过书画艺术、文学创作、朗诵、演讲方面的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工会组织读书征文活动,使教师在不断历练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3.重视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要求。
我校按区文件精神要求,专任教师全部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取得相应级别证书。
4.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对原有的语言文字工作表彰制度进行修改,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聘任、职评和新进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的一票否决。
并通过推门听课等方式随机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以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5.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本能机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察活动”。
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学的功课进行不规范用字稽察;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汇总后交学校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步伐。
2、将语言文字工作与课堂教学、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
1.把师生自觉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课堂教学评价表”,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予以落实。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准则一、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对于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更是关键时期。
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特制定本准则。
二、目的1. 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2.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3.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交流。
三、基本原则1. 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坚持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3.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
四、具体措施4.1 教育教学活动1. 教学活动:教师应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注重语音、语调、语速的把握,使幼儿能够准确地听懂、学会。
2. 区域活动: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交流、表达。
3. 主题活动:结合节日、季节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2 日常交流1. 教师与幼儿:教师应主动与幼儿交流,关注幼儿的语言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幼儿规范用语。
2. 幼儿之间: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自然、友好的交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3 环境创设1. 物质环境:充分利用墙饰、标识、展板等,营造规范、温馨的语言环境。
2. 精神环境: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4.4 家园合作1. 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共同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
2. 亲子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语言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感受语言的乐趣。
五、培训与评估1. 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2. 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在不同阶段的语言发展水平。
六、总结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保障,本准则旨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化,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
一、文档格式
文档题目字体为二号小标宋。
正文为三号仿宋字体。
二、注意标题序码的格式
第一级标题序码用:一、二、三、……不能写成:一. 二.
三. ……字体为三号黑体。
第二级标题序码用:(一)(二)(三)……不能写成:(一)、(二)、(三)、……如二级标题下还有三级标题时,则字体为楷体加黑。
二级标题下若无三级标题仍为三号仿宋字体。
第三级标题序码用:1.2.3.……不能写成1、2、3、……键入标点“.”时要注意切换成全角。
第四级标题序码用:⑴⑵⑶……不能写成⑴、⑵、⑶、……序码“⑴⑵⑶”从插入菜单的特殊符号项的数字序号处选出键入。
第五级标题序码用:①②③等,不能写成①、②、③、
序码“①②③”从插入菜单的特殊符号项的数字序号处选出键入。
三、几个特殊符号的运用
数字之间用~连接,如2013~2014,不能用—连接。
破折号用占2个字符的—表示,横线中间不能断开。
汉字“零”要用〇表示,如“二〇一四年”,不能用数字“0”表示。
四、页面设置要求
A4页面,装订线在左侧时,页边距为:上2.5厘米,左2.8厘米,右2.4厘米,下2.4厘米。
正文行距一般设置为“单倍行距”,不能留空行。
语言文字知识竞赛试题(一)一、选择填空〔某个题目答案是多项选择〕〔20分〕1.〔 B〕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A.《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B.《中华人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C.《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实施细那么》2.国家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为〔 A 〕。
A.一级甲等B.一级乙等C.二级甲等3.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根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 B 〕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4.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 C 〕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第四周B.第三周C.第二周5.以下表述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国家通用文字是规汉字。
B.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与、逐步提高〞。
C.推广普通话就是要求人们在任何场合都要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D.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时,应该以《汉语拼音正词法根本规那么》为规依据。
6.新作手书招牌或者公共场所题词,应当使用规汉字;已有的题词和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配有〔 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汉字7.不规的汉字指的是〔 ABCD 〕等。
A.繁体字B.异体字C.错字D.别字8.《中华人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汉字C.普通话和简化字9.普通话以〔 B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
A.北方话 B.语音10.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 C 〕。
A.国家推广普通话B.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二、用√或×判断以下词语的用字是否规〔30分〕按装〔×〕渔网〔√〕家具〔√〕再接再厉〔√〕了望〔×〕诵扬〔×〕化装品〔×〕滥竽充数〔√〕布置〔√〕餐厅〔√〕精减〔√〕飘流〔×〕师付〔×〕稀罕〔√〕家俱〔×〕前仆后继〔×〕告诫〔√〕报帐〔×〕装潢〔√〕予付款〔×〕眼花撩乱〔×〕好似〔√〕兰天〔×〕佳宾〔×〕姿式〔×〕既使〔×〕车厢〔√〕记念 ( × )驾御〔×〕埸地〔×〕廣东〔×〕疲塌〔×〕規定〔×〕筹划〔√〕腊烛〔×〕丰富多采〔×〕兰球〔×〕标识〔×〕渡假〔×〕战栗〔√〕钮扣〔×〕义无反顾〔√〕精采〔×〕人材〔×〕三、在括号用“√〞或“×〞判断正误(20分,每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