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工业文化遗产收集工作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83 KB
- 文档页数:2
成都青白江区扎实做好“三篇文章” 奋力推进木文化传承发
展
张学敏;张心竹
【期刊名称】《绿色天府》
【年(卷),期】2024()1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木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工匠实体表达和精神传承,是人们千年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揭示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以木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为依托,扎实做好保护、传承、发展三篇文章,助力文化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能。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张学敏;张心竹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宣传中心;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三星联创”:做好服务发展奉献三篇文章——南充市致力推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
2.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做好“三落实”推进养老待遇省级平台资格认证
3.扎实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4.湖州:坚持做好三篇文章扎实推进“三个年”生动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业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具有历史、科技、文化价值的遗产,包括工业遗址、工业建筑、工业设备、工业遗物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保护工业遗产,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调查与评估。
首先,应对工业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了解其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以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与评估,可以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修缮与保护。
针对工业遗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修缮与保护方案,对工业遗产进行必要的修缮和保护。
修缮工作应当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尊重历史原貌,保留原始风貌,确保修缮后的工业遗产能够长久保存。
三、利用与开发。
工业遗产保护并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的利用与开发,使工业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可以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旅游景点、文化艺术中心等,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四、宣传与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可以举办工业遗产保护主题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提升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五、监测与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测与管理机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业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全面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促进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
同时,也能够激发社会对工业遗产的热情,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
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7.12.20
•【文号】工信部产业函〔2017〕589号
•【施行日期】2017.12.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
工信部产业函〔2017〕589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根据《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6〕446号)和《关于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产业函〔2017〕455号),在辽宁、浙江、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和陕西等省市开展试点工作。
经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自主申请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相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现予公布。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国家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所属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遗产项目的保护、管理。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确保有效保护工业遗产基础上,探索利用发展新模式,推动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为制造
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一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年12月20日附件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一批)。
附件12019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为构建青白江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促进青白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根据《成都市青白江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青委办发〔2019〕57号)《成都市青白江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青宣发〔2019〕18号),制定本申报指南。
一、申报主体(一)工商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青白江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且承诺5年内不迁离注册及办公地址、不改变在本区的纳税义务、不减少注册资本,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企业或机构。
(二)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合法登记的有关社会组织。
(三)从事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的文化文物单位。
(四)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的其他资助对象。
二、扶持重点和内容列入《关于印发〈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的通知》(成委发〔2018〕7号)《关于印发建设“三城三都”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成委办〔2018〕50号)《关于印发〈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重大功能性、战略性、支撑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通知》(成文改发〔2018〕1号)《关于印发〈青白江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委发〔2018〕28号)并已实施的重大文创项目,纳入市级文创产业园区的已实施的优质文创项目,以及其他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
(一)发展天府文化。
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孵化项目,文艺“攀原登峰”计划中的产业化项目、核心IP转化,重点图书出版、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平台建设,文学与艺术品园区基地建设,获得国家、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的产业化项目。
(二)媒体融合。
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拓展新应用新业态,开展多元融合经营业务,包括媒体平台、网络视听、移动内容业务及影视动画等数字内容原创及三网融合创新业务。
•关键字:风景园林,护城河,规划设计[1][2][3]成都市青白江城厢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悠久,镇内文物古迹众多,据考证,城镇本身形成的历史,应上溯至两汉。
城厢镇通过利用现有的自然、人文优势,发掘历史文化,创造古城新貌,带动城厢镇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城厢镇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通过护城河景观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为城厢镇的标志性景观,必将推动城厢镇的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使城厢镇的人文、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改善,最终使城厢镇的经济水平得到更大的发展。
1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1.1项目概况城厢镇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北部,青白江区内东北部,属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面积约1.16km2。
城厢镇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
该镇居长江流域沱江水系,流经全镇的有茅家河和绣川河等。
城厢镇内无系统的排污管网和垃圾收集站,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河内,临河居民更是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护城河中,严重破坏了的水质,使镇内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1.2现状分析1.2.1与城镇布局的分析城厢镇护城河北临唐巴公路,西向太城路,护城河环绕于老城区外围。
北接茅家河,河水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流入绣川河,全长约3.3公里。
由于古镇布局格局完整,因此,护城河是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在城镇绿地系统中的地位城厢镇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较为迅速,对改善城市景观面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均绿地面积8.40平方米,绿地率11.75%。
城厢镇自然环境朴实、优美,规划结合现状环境条件及水域,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型绿地系统。
(1)绿点:分布在护城河上的街头绿地、广场。
(2)绿线:护城河两侧控制的10-20米不等的古镇绿色屏障;沿保留沟渠两侧控制的10米宽绿化带。
(3)绿面:护城河上的三所公园,彭家珍公园、西街文化公园、绣川河生态公园。
三个公园主题不一,设计思路皆不相同。
工业遗产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工业的历史建筑逐渐被淘汰,被遗忘。
这些工业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工业遗产,同时推动工业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计划举办一场工业遗产展览与文化交流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保护和传承工业遗产,增强公众对工业发展和历史的认知和理解;2. 促进工业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3. 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业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工业遗产展览a. 展览地点:选择城市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工业建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遗迹,如老厂房、工矿企业等,展示其建筑、设备和历史图片。
b. 展览时间:为期一个月,充分展示工业遗产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c. 展品分类:展览按照行业分类,涵盖钢铁、煤炭、纺织、造纸、电力等多个行业,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工业遗产的发展历程。
d. 展览配套:配备专业讲解员,设置互动区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丰富的参与活动。
2. 工业文化讲座与研讨会a. 邀请国内外的工艺美术师、工业设计师、企业家等专业人士,分享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故事。
b. 邀请学者、历史专家等学科交叉的人士,举办工业文化研讨会,从历史、科技、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工业遗产的意义。
3. 工业遗产旅游推广a. 设计工业遗产旅游线路,通过导览和讲解员的讲解,让游客了解工业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b. 制作工业遗产宣传手册、地图等宣传材料,配合各种宣传渠道,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知名度。
4. 工业遗产艺术展演a. 邀请国内外工业主题的艺术家、摄影师、表演艺术家等,通过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形式,将工业遗产与艺术相结合。
b. 举办工业遗产摄影比赛,展示不同角度下的工业遗产美景,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度。
四、活动安排1. 筹备阶段(1个月)a. 策划活动内容和形式;b. 确定展览地点,与相关单位协商合作事宜;c. 寻找赞助商和合作伙伴,争取活动资金支持;d. 宣传活动,吸引参展单位和游客。
工业遗存是城市重要的时代与文化资源。
经过多年的探索,工业遗存已从“被人关注”转变为“被寄予厚望”,其保护和利用也更加重视与城市发展的互融。
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城市发展机遇,整理工业遗产资源,制定在地保护标准,探寻了一套以“使用即是最好的保护”为原则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展示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的主动“共融”,为其他城市尤其是“不以重工业见长”的城市的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发展共融Industrial heritages are important cultural resources of cities.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industrial heritages have changed from being a concern to a high expectation. More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its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with urbandevelopment in the ligh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Chengdu City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ing 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city, the author sorts out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formulates the protection standards of Chengdu City, to explore a set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use is the best protection" principl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other cities, especiallythose cities which are not famous for heavy industry.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6005■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6-0037-09作者信息杨潇于儒海游添茸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规划师,工程师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 杨潇 于儒海 游添茸YANG Xiao ;YU Ruhai ;YOU TianrongFrom Resource Protection to Activating Utilization ,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Cities: A Case Study o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Chengdu City从“拾遗”到“拾趣”,探索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的“共融”之路—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在国内外有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2006年我国首届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召开后,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更是成为全国性的热点课题。
成都U37创意仓库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本文以成都U37创意仓库为例,分析了工业遗产在旅游开发再利用中缺乏可识别性、宣传力度不够、游客互动产品不足等问题。
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工业遗产;U37创意仓库;成都引言随着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随之发生改变,传统工业也逐渐衰落,导致留下大量废弃的工业遗迹。
由于城市规划的需求,政府需拆除废旧工厂推进城市化进程。
如何保护和再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对城市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了政府城市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
工业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工业的兴衰,工业遗产本身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工业时期的实物载体[1]。
最先开始工业遗产研究的是英国。
2003 年在俄罗斯通过了《下塔吉尔宪章》,推动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宪章定义了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2]。
我国对于工业遗产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通过了《无锡建议》,意味着我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进入了新篇章。
工业遗产的建筑或构筑物能作为人感知城市方位的重要因素[3]。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的废旧工业遗存:现在的遗存是未来的遗产。
充分考虑创造和保护未来的工业遗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
因此,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刻不容缓。
本文以成都U37创意仓库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成都市其他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1.U37创意仓库的概况成都U37创意仓库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水碾河南街37号,所以它被称之为U37创意仓库,是一个隐藏在老居民楼里的创意园。
市工业遗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市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实施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制定本方案,旨在加强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全面保护市工业遗产,实现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2. 原则,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科学规划、公众参与。
三、保护和修复。
1. 建立市工业遗产档案库,全面梳理市工业遗产的分布、类型、数量和现状,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保护责任,建立健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制度。
3. 加强市工业遗产的修复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修复方案,保持其原有风貌和历史特色。
四、利用和开发。
1. 挖掘市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体验活动,提升市工业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支持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利用,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机构开发市工业遗产衍生产品,推动市工业遗产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3. 开发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
五、管理和监督。
1. 建立市工业遗产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力范围,加强市工业遗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加强市工业遗产的监督和评估,定期对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形成社会共识,推动市工业遗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经费保障。
1. 增加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财政投入,确保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争取专项资金和项目扶持,推动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3.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社会资本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
七、总结。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04•【字号】天政办发〔2021〕54号•【施行日期】2021.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现将《天水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8月4日天水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关于“生活秀带”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我市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城市更新改造,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探索西北欠发达地区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水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西北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研究和保存价值的工业遗址较多。
天水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大力发展手工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兴办了造纸、电池、焦化、农机、水泥、制药等小型工业企业,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从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洛阳等地迁建的一批工厂,相继在天水建成了开关厂、控制器厂、电工仪器厂、海林轴承厂、风动工具厂、甘肃绒线厂、星火机床厂、锻压机床厂等37户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重型机械、机床电器、风动工具、仪器仪表、轴承锻压、材料改制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为导向的棕地再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遗址和废弃工业用地(棕地)在城市中出现,给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和开发好这些工业遗址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以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为导向,统筹规划棕地再开发,融入现代科技和绿色环保理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遗址保护,是指对具有历史意义、文化遗产和工业记忆的老厂房、工业设施等进行保护和利用。
工业遗址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还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工业遗址保护也可以成为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要加大对工业遗址的保护力度,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工业遗址的价值最大化。
棕地再开发也是当前城市规划的一大重点。
棕地指的是废弃的工业用地,受到环境污染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继续使用。
对于棕地的再开发,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价值的挖掘。
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理念,使棕地重新焕发活力,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产业基地或者绿色生态园区。
在进行棕地再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和多元化。
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选择适合的产业类型进行开发。
对于较为严重的棕地污染,可以进行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发展成为绿色生态园区或者农业用地。
对于一些已经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棕地,可以重新规划用途,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园区或者商业用地。
棕地再开发还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在进行规划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需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规划方案。
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棕地再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
要高度重视棕地再开发的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和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棕地再开发,以竞争机制来激发棕地开发的活力。
青白江规划
青白江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地,是四川省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是成都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加快青白江区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青白江区制定了一系列规划。
首先,青白江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在农业方面,青白江区将致力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同时,青白江区还将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青白江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青白江区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等。
青白江区还将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再次,青白江区要促进产业升级。
青白江区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改进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青白江区还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青白江区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污染治理,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青白江区还将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青白江区将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更
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总之,青白江区的规划旨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努力,青白江区将打造成为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事业 / 公共服务总第208期 / 2019年第2期档案助力特色街区建设近期,为配合红阳街道打造安全巷工业记忆特色街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档案馆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助力此项民生工程建设。
安全巷街区地处青白江区城区红阳街道辖区,主要为著名老工业基地攀成钢和丽雅纤维(原成都化学纤维厂)职工宿舍集中区,以成钢老小区、成钢新小区、215大院等为代表,有着丰富的工业遗风和厚重的时代印记。
安全巷工业特色街区打造,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其企业区域文化,利用现有大型国企建筑和企业生产生活珍贵档案资源,打造一条承载工业时代记忆、一条寄托人文情怀、多元体验的特色街区,成为青白江区一个历史文化会客厅。
青白江区档案馆主动作为、积极服务。
一是更新观念,主动作为。
强化档案文化意识,主动参与安全巷特色文化街区、怡城北居清白文化广场等打造,不断挖掘档案价值,努力把档案文化植入特色街区打造中,共同实现档案文化品牌的社会认知和个性价值,树立档案部门的文化新形象。
二是发挥优势,密切配合。
积极参加红阳街道特色文化街区设计方案推进会、现场会,发挥档案职能优势,借鉴办展先进经验,多次对设计方案提出专业性的修改意见,共同推动安全巷工业记忆特色街区建设。
三是资源支持,丰富内涵。
区档案馆将馆藏工业建区、企业生产生活老照片、建厂批文等大批珍贵档案资料积极提供给建设单位,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丰富展陈内容,极大的增强了特色街区的文化内涵。
同时,对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向企业、社区、民间征集到的部分照片、纸质、实物等档案及时予以进馆,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成都市青白江区档案馆)档案再现乐山与珞珈山的山岳情缘1938年因战局混乱,国立武汉大学一路西迁,几经辗转抵达乐山,自此与乐山人民结下不解之缘。
近日,由乐山市档案局(馆)牵头,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档案馆、乐山市地方志办、乐山市文广新局联合编印的《记忆:一座城与一所大学——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档案文献图集》一书,通过大量珍贵、鲜为人知的档案图文史料,集中展示了漂泊流离的武大人与博大胸怀的乐山,在民族救亡图存的宏阔背景下,八年如一日,患难与共,血脉相连,俨然“一家人”,为抗战积蓄和培植物质与精神的有生力量,共同书写了“珞珈—乐山精神”,缔结了乐山与珞珈山珠联璧合的山岳情缘。
探究成都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的工业遗产保护作者:陈果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11期陈果成都二仙桥地区有着很多老旧的工业园区,其中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都是代表性的工业建筑。
它们是现代工业进程中令人难忘的“红色记忆”,曾经见证了城市的崛起,但也曾被遗忘在城市一隅。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多工业遗产受到了保护,成都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等城市珍贵的记忆也得到了守护与传承。
“工业风”与“创意园”相遇之后成就了当前成都东郊文化创意城。
基于此,笔者结合实地探查以及速写记录,对成都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的工业遗产保护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成都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一)工业美学价值成都二仙桥曾经是著名的工业区,聚集了电子、机电制造业等多个制造产业,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都是保存下来的重要遗产。
虽然这些工业建筑已经败落,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但是仍然具有独特的工业美学价值。
它们具有高大的建筑空间和建筑体量。
成都与上海、哈尔滨、重庆等老工业城市相比,工业建筑遗存的数量比较少,因此,二仙桥的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等工业遗产是非常珍贵的。
它们展现了成都在工业时代的建筑走向和审美特征。
(二)经济价值二仙桥位于成都市区的二环和三环东部,该位置属于成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区位。
当前,成都市的规划已经由过去的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规划,这为土地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的建筑结构比较合理、空间灵活度也比较高,通过对这些建筑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更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社会价值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等工业建筑是工人群体的生活和生产载体,因此蕴含了独特的工人文化内涵,是人们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基础。
对于二仙桥老一代的居民来说,这些工业建筑凝结着他们的青春,有他们过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记忆。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101工厂、禾创药业仓库等工业建筑见证了成都工业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它们为成都市当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可以将成都当前的历史直观地展现出来,提升成都市民的自信感和获得感。
文物收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物的收集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让后人能够了解和珍视历史。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文物收集实施方案,以保护和传承文物。
二、收集目标。
1. 建立完善的文物收集目标,明确收集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民俗文化等。
2. 确定收集的时间范围,包括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等。
三、收集范围。
1. 确定文物收集的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外的文物收集。
2. 确定文物收集的类型,包括实物文物、文献资料等。
四、收集方式。
1. 建立文物收集的渠道和方式,包括购买、捐赠、调查等。
2. 确定文物收集的标准和程序,包括鉴定、评估、登记等。
五、收集管理。
1. 建立文物收集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包括专业人员和志愿者。
2. 建立文物收集的管理制度,包括收集标准、保管、展览等。
六、收集保护。
1. 确定文物收集的保护措施,包括防盗、防火、防潮等。
2. 建立文物收集的修复和保养机制,包括定期检查、保养、修复等。
七、收集宣传。
1. 开展文物收集的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文物收集的了解和支持。
2.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文物收集的宣传,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
八、总结。
文物收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方案,以保护和传承文物。
只有加强文物收集的管理和保护,才能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传承,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视历史文化。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文物收集实施方案,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贡献我们的力量。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成都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10.14
•【字号】成府发[2010]40号
•【施行日期】2010.10.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成都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的通知
(成府发〔2010〕40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4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二○一○年十月十四日成都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4项)
七、传统技艺(共13项)
八、传统医药(共1项)。
成都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成都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一、引言成都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是指对成都市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技和社会意义的现代工业遗产进行认定和保护的名录。
目的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成都市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成都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施、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现代工业遗产。
二、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意义对于成都而言,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工业遗产代表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科技实力,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起到重要作用。
另通过保护现代工业遗产,可以激发社会对于工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
现代工业遗产所蕴含的科技、文化和历史价值,也为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三、成都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的实施情况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经对多个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了认定和保护,并编制了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其中包括了成都机床厂、成都电器工业公司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工业遗产。
通过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这些现代工业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成都市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和设施的保护,更是对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现代工业遗产所蕴含的科技价值、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宝贵资源。
需要通过专业、科学的手段对现代工业遗产进行评估、保护和利用,推动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措施方面,可以通过修缮、保护性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入等手段,使得现代工业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成都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保护现代工业遗产不仅可以传承城市的工业历史,还可以激发城市文化的创新活力。
我认为,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应该注重科技、文化和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遗产的再生,为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字:风景园林,护城河,规划设计[1][2][3]成都市青白江城厢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悠久,镇内文物古迹众多,据考证,城镇本身形成的历史,应上溯至两汉。
城厢镇通过利用现有的自然、人文优势,发掘历史文化,创造古城新貌,带动城厢镇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城厢镇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通过护城河景观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为城厢镇的标志性景观,必将推动城厢镇的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使城厢镇的人文、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改善,最终使城厢镇的经济水平得到更大的发展。
1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1.1项目概况城厢镇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北部,青白江区内东北部,属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面积约1.16km2。
城厢镇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
该镇居长江流域沱江水系,流经全镇的有茅家河和绣川河等。
城厢镇内无系统的排污管网和垃圾收集站,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河内,临河居民更是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护城河中,严重破坏了的水质,使镇内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1.2现状分析1.2.1与城镇布局的分析城厢镇护城河北临唐巴公路,西向太城路,护城河环绕于老城区外围。
北接茅家河,河水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流入绣川河,全长约3.3公里。
由于古镇布局格局完整,因此,护城河是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在城镇绿地系统中的地位城厢镇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较为迅速,对改善城市景观面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均绿地面积8.40平方米,绿地率11.75%。
城厢镇自然环境朴实、优美,规划结合现状环境条件及水域,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型绿地系统。
(1)绿点:分布在护城河上的街头绿地、广场。
(2)绿线:护城河两侧控制的10-20米不等的古镇绿色屏障;沿保留沟渠两侧控制的10米宽绿化带。
(3)绿面:护城河上的三所公园,彭家珍公园、西街文化公园、绣川河生态公园。
三个公园主题不一,设计思路皆不相同。
成都市青白江区文体广新旅游局
“工业记忆”收集整理工作方案
(代拟稿)
一、目的意义
(一)保护工业文化遗产。
(二)保存工业文明记忆。
(三)激发全区干部群众上下同欲、撸起袖子、再创辉煌的热情与信心。
二、工作任务
(一)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全社会,对全区范围内自建国以来与工业生产生活相关的所有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实物、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对部分工业文化遗存纳入区博物馆藏品名录,实施永久收藏、保护。
(其余遗存仍退还企业或相关单位、个人保存。
)
(三)完成《回首灿烂——中国▪青白江工业记忆特展》布展策划工作。
三、工作机构
成立区文体广新旅游局“工业记忆”收集工作小组:
组长:黄春
副组长:刘静、廖羽、俸秋萍、向虹冀
成员:区博物馆2人
区文化馆1人
短期外聘人员2-3人
收集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博物馆,收集物品临时库房设在区文体中心。
四、工作安排
(一)由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广新旅游局、区总工会面向全区机关、乡镇(街道)和社会团体发出收集工业文化遗存的通知;面向社会发出收集公告。
(二)对收集物品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制作标签,妥善保存。
(三)根据收集收藏情况,面向专业展陈策划公司采购布展策划方案。
五、经费预算
(一)收集费
1.收藏证书印制(300本):9000元;
2.收藏奖励:10000元;
3.外聘人员(3人):12000元;
4.其它杂费(宣传资料、交通费、通讯费、误餐等):3000元。
小计:34000元
(二)布展策划:35000元
合计:6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