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建 - 英国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再生的借鉴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9
英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再生的语境转换——以阿尔伯
特船坞地区为例
董一平;侯斌超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作为"缩减的城市"之典型代表,通过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角度保护与推广,利物浦于2004年成为UNESCO世界遗产地和2008年的欧洲文化之都,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则是利物浦城市再生的旗舰项目。
本文通过回顾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历次更新计划及保护运动的历史,在历史的语境中考察其保护过程,并分析其最终成功的机制原因。
【总页数】7页(P34-40)
【作者】董一平;侯斌超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美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语境转换与模式研究——以“高线”铁路为例[J], 董一平;侯斌超
2.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英国经验——以利物浦阿尔伯特船坞为例 [J], 严钧;申玲;李
志军
3.工业遗产对城市再生的影响——英国利兹市城市再生的特点与启示 [J], 张犁
4.美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语境转换与模式研究——以“高线”铁路为例[J], 董一平侯斌超
5.浅谈博物馆与塑造文化记忆的关系——以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为例[J], 孙小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初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工业遗产面临拆除或废弃的命运。
然而,这些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因此,采取有效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
首先,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应以尊重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前提。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代表着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因此,在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尊重其原始设计和功能。
其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历史和文化,更应考虑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将废弃的工厂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此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还应注重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可以增加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共同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例如,组织公众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规划、举办相关展览和讲座等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最后,政府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政策引导。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保护与再利用机制。
综上所述,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是一种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策略。
只有在尊重历史和文化价值、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参与和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希望本文能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利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工业遗址逐渐被淘汰和废弃。
然而,这些工业遗址承载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忆,具有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价值。
因此,保护和更新利用工业遗址对于维护城市记忆,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工业遗址保护可以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
工业遗址见证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经济繁荣时期的具体体现。
通过保护工业遗址,我们可以将这段历史文化传承下来,让后人了解曾经的辉煌和困顿,增强历史文化自觉意识。
比如,英国的伦敦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都是当地的重要工业遗址,它们不仅成为城市的标志,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为城市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效益。
其次,更新利用工业遗址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废弃的工业厂房和工厂空间可以通过创意和创新重新被利用。
比如,将空置的工业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吸引年轻人才流入。
这不仅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
例如,柏林的库尔夫斯特内贝格机库区原本是废弃的机库,通过更新利用成为了著名的艺术和文化区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游客,为城市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效益。
另外,保护和更新利用工业遗址有助于塑造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工业遗址是城市的独特标识和象征。
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址可以赋予城市更加鲜明的形象和个性,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并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中国的广州有着悠久的造船历史,通过保护和更新利用广州的工业遗址,如解放桥码头和宝华码头,可以打造成具有海洋文化和特色的旅游景点,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然而,工业遗址保护与更新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问题是最大的困扰。
保护和更新利用工业遗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修复和改造的费用。
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和创新的方式寻找资金来源,确保保护和更新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也是保护和更新利用工业遗址的重要保障。
工业遗产资源的再利用——工业遗产旅游文献综述摘要:工业遗产是社会遗产的重要内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工业遗产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近年来,我国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也有所开展,但相比较国外的同主题研究,我们仍存在很大差距。
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有关工业遗产旅游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工业遗产研究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道路。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利用引言: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中国的工业遗产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但是我国的工业遗产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全国只有11处工业遗产列入“国保”名单,近代的工业城市中大量工业遗存也所剩无几。
同时,伴随着我国目前城镇化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停产搬迁,工业重心从城市中心退出,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造成大量旧工业区闲置,厂房、机械设备等废置造成大量浪费,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因此工业遗产资源的充分转化和有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带来了契机。
一、国外文献综述工业遗产研究起源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
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在英国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出现。
60年代后,专家们对工业遗产研究的重点从原来的“考古”转移到“保护”上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开始从“保护”转变为“利用”,研究也逐渐涉及工业遗产的保护途径、方法、管理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国家针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主要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一)工业遗产旅游的起源根据论文《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遗留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珍贵的工业遗产。
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探讨【摘要】工业建筑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和再利用这些遗产对于传承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节约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着挑战和困境,如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缺乏投入和资金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促进多方合作,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共同保护和利用工业建筑遗存。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工业遗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存、保护、再利用、历史价值、文化传承、城市发展、空间再利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挑战、困境、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多方合作、社会参与、保护。
1. 引言1.1 工业遗存的重要性工业遗存是工业化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们承载着曾经的工业时代的光辉和辉煌,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劳动成果。
工业遗存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保护和利用工业遗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工业文化,让后人了解和珍惜工业时代的发展历程。
工业遗存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存在不仅能够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保护工业遗存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只有通过保护工业遗存,才能更好地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传承城市的文化血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保护工业遗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1.2 保护工业建筑遗存的必要性保护工业建筑遗存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工业遗存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产业传承记忆。
通过保护工业建筑遗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工业文化,为城市增添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
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利于城市发展与空间再利用。
这些建筑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可以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和艺术氛围,同时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新的空间资源。
保护工业遗存还有助于节约资源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4期现代园艺工业遗址保护及再利用中的景观思考刘思沈守云廖秋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城市工业遗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忆和烙印。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多的城市工业遗址如同是垃圾一样被清理一空,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从工业遗址的符号意义、内涵意义、外延意义三个方面阐述城市工业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点关于工业遗址保护及利用的注意事项,以便抛砖引玉,为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及再利用做得更科学、更完善。
工业遗址;城市特色;利用快的今天,许多城市都试图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打造”城市符号,展开造城运动。
由于观念、视野、角度的局限,往往变成了“模仿秀”,大量出现“克隆现象”,宽阔的马路、开敞的广场、追求建筑高度,刻意模仿国外建筑,似乎这就可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却不知,这不过是别人的翻版,却永远也成不了真品。
结果往往是千城一面,失去了自己最为宝贵的个性和文化特色,成为一个拙劣的复制品。
1.2工业遗址的内涵意义、工业遗产包含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分为三大类,即古迹文物、建筑群、遗址,工业遗址是其中的一种[3]。
在中国,工业遗址是近现代不可移动文物中的一种,或者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类之一。
这些遗址都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是组成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1.3工业遗址的外延意义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还包括工艺流程、传统工艺技能等,这些都是工业遗产的一部分。
那么,在工业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上,这些自然成为了工业遗址的外延,这些内容更加丰富了工业遗址再利用设计当中的设计元素,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机器设备、工艺流程的展示也能拉近市民、参观者与城市文化的距离,让每位市民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也让外来人员能一睹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
2目前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的主要模式2.1“loft ”模式简介目前中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主导模式主要为“Loft ”模式。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案例
嘿,你知道吗?在工业文化遗产的世界里,有好多超精彩的保护利用案例呢!就比如说德国的鲁尔区!那曾经可是工业巨头的聚集地呀,到处都是工厂和烟囱。
但现在呢,人家摇身一变,成了超级有魅力的文化艺术区!哇塞,你能想象吗?原本那些破旧的厂房,现在变成了各种展览馆、艺术工作室,充满了创意和活力!
还有咱们中国的首钢园呢!曾经的钢铁大厂呀,那场面得多壮观。
可随着时代发展,它也面临着转型。
嘿,你瞧,现在的首钢园多厉害呀!有各种运动场地,举办各种活动,好多人都去那里玩耍打卡,再次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这就像是一个年迈的英雄,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再说说英国的利物浦阿尔伯特船坞,那也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呢!以前就是个繁忙的船坞,现在呢,成了旅游胜地,有各种特色小店、餐厅。
走在那里,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的辉煌时代。
这多神奇呀!
这些例子不都在告诉我们,工业文化遗产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老古董呀!它们有着无尽的潜力和价值等待我们去挖掘。
只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去利用,它们就能变成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我们的生活呀!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
不去重视它们呢?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让这些珍贵的遗产继续散发它们的光芒呀!。
浅谈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实践作者:周志杰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6期周志杰(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艺术系山东青岛 266106)摘要:对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建筑遗存的改造和再利用做出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倡导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来促进产业建筑遗存的保护利用和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在对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视与实践在全球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利用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44-01欧美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在对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视与实践在全球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英国最先发起地“工业考古远动”深入挖掘研究工业遗产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以旧建筑及其厂区景观环境的综合体为物质载体,以工业文明发展为文化精神载体,关注工业遗产开发模式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发展的辩证回归。
一句话,我们以何种处理方式对待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类自已文明程度的高低。
1 时尚之源——纽约苏荷区LOFT的内涵是高大而敞开的空间,具有流动性、开发性、透明性、艺术性等特征,在20世纪后期逐渐时髦,演化成为一种时尚的居住与艺术、生活方式,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词汇的最初涵义。
LOFT生活方式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出现在美国纽约苏荷区。
苏荷区是指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岛西南端的三条街道,50年前,这里是一片颓废的工厂区,大量厂房和仓库闲置。
此处曾因拟建造快速路而准备拆除,幸亏居于此地的艺术家极力呼吁,才使得这一社区的独具风格的铸铁建筑保存下来。
现在SOHO一词不仅代表了闻名于世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也演变成一种由最初租用这里的艺术家所引领的全新的职业模式——“Single Office Home Office”,即“独立办公、家庭办公”。
随着这种时髦的工作方式的快速传播,许多地产开发商专门推出发源于SOHO的称之为LOFT的改造建筑。
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被遗弃或者改造,而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也逐渐被忽视。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因为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不仅能够传承历史记忆,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新的机遇。
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性1. 传承历史文化工业遗产不仅仅是建筑和设施,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历史的缩影。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过去的社会和生活,传承历史文化。
2. 培育文化产业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可能性。
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中心等,可以激发地方经济的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3. 推动城市发展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使得城市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再利用工业遗产也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开发和改善,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三、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1. 工业遗产保护不足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工业遗产被拆除或者被遗弃,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重视。
2. 工业遗产再利用存在问题部分工业遗产在再利用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周、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导致再利用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浪费和破坏。
3. 社会对工业遗产的认知不足一些市民对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缺乏积极的参与和支持。
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对策与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针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相关政策,明确保护的范围和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
2. 完善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的工业遗产保护机制,包括评估、保护、修缮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工业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3. 拓展再利用途径国家和地方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引导进行创新性的再利用项目,提升工业遗产的价值和功能。
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工业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和理解,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探讨工业建筑遗存是指工业化时代留下的各类建筑,包括工厂、仓库、矿井、发电厂等。
这些建筑是工业化时代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工业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工业建筑面临拆除或改造的命运,这就使得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展开探讨。
一、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意义工业建筑遗存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工业建筑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
通过工业建筑遗存,我们可以了解工业化时代的发展历程,了解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了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了解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
保护工业建筑遗存对于弘扬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业建筑遗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设计和建造工业建筑时,工程师们往往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但也在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和探索,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建筑。
螺旋形的烟囱、砖混结构的工厂大楼、铁路桥梁等,这些工业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
保护工业建筑遗存对于推动建筑文化多样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有着积极的意义。
工业建筑遗存具有重要的城市发展意义。
许多工业建筑遗存位于城市中心或城市周边,这些建筑所在的区域常常代表着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轨迹。
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工业建筑遗存,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空间的再生和更新,带动周边社区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保护工业建筑遗存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工业建筑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但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工业建筑遗存面临着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在城市化过程中,部分老旧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为新的城市建设提供空间;而在工业化转型中,一些工业建筑因为功能老化而无法继续使用,需要进行改造或重建。
1846年7月30日,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在阿尔伯特船坞(Albert Dock)揭幕典礼上曾大声赞美:“我曾耳闻利物浦的伟大,但亲眼目睹才知道它的伟大有过之而无不及。
”[1] 此后40多年,船坞曾经繁荣一时。
19世纪末由于海上贸易的衰退,船坞经营逐渐走入了低谷,最终逃脱不了被关闭的命运。
但是,1980年代,在英国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开发热潮下,阿尔伯特船坞看到了新的希望。
1980年,随着梅西河海事博物馆的开幕,阿尔伯特船坞重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图1、2)。
1. 历史演变英国建筑历史学家柏瑞克·纽金斯(PatrickNultgens)曾在《建筑的故事》(The Story ofArchitecture)一书中将阿尔伯特船坞誉为“工业建筑的杰作之一”[2,3]。
这足以证明该船坞在世界建筑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孕育了利物浦的梅西河(Mersey)是一条潮汐河,河水涨退落差很大,必须在沿岸修建人工码头来确保通行船舶的安全。
19世纪初,梅西河沿岸修建了大大小小50多个船坞码头。
1839年,船坞工程师杰西·哈特利(Jesse Hartley,1780-1860)提出在原有盐屋船坞的西侧修建一个更为先进的船坞的建议[4]。
于是便有了今天在梅西河上见证了利物浦150多年历史的阿尔伯特船坞(图3)。
1.1. 繁荣阿尔伯特船坞是世界上第一个围合的耐火码头,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水力液压机械开闭船坞门并吊装货物的船坞码头[4]。
码头仓库的容量大概25万t,货物装卸快速,先进的连续通道系统和合理的货物保值系统,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货物的新鲜,这些都让世界各地的商船络绎不绝[4]。
1.2. 衰败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商品贸易和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
阿尔伯特船坞旨在服务小型帆船的入船口和泊位无法停靠大型的有桨汽轮,加上局限的外部空间和无法扩充的仓库容量,使得船坞经营在1890年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工业遗址改造十大经典案例工业遗址改造是指将废弃的工业建筑或者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再利用,以实现城市更新和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被公认为十大经典工业遗址改造案例:1.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London),这座美术馆原是一座发电厂,通过改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馆,成为了伦敦的地标性建筑。
2. 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New York),这条公园原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经过改造成为了一条悬空花园,成为了纽约市的热门旅游景点。
3.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NAC, Barcelona),这座博物馆原是一座国家宫殿,通过改造成为了收藏了大量加泰罗尼亚艺术作品的博物馆。
4. 上海1933老场坊(1933 Old Millfun, Shanghai),这座建筑原是一家肉联厂,经过改造成为了集文化创意、商业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5. 柏林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 Berlin),这片区域曾是一片废弃的工业遗址,经过改造成为了柏林市中心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6. 曼彻斯特博物馆城(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Manchester),这座博物馆改造自一座废弃的火车站和工厂,展示了曼彻斯特的工业历史和科技发展。
7. 巴黎拉维利特艺术中心(La Villette, Paris),这个文化公园是在一个废弃的屠宰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为了巴黎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8. 荷兰埃因霍温博物馆(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这座博物馆原是一座主教宫,后来改造成为了收藏梵高作品的博物馆。
9. 芝加哥米尔顿·杜尚社区艺术中心(Milton D. Dam Community Arts Center, Chicago),这个艺术中心是在一个废弃的公共学校建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当地社区提供了艺术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景观再生设计研究随着时代的推移,工业遗产变成了一个需要被保护的重要文化资产。
许多遗产性建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变迁后,逐渐丧失了它们过去的功能,逐渐遭到了废弃和荒废。
然而,这些遗产性建筑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同时,这些工业遗产也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成为了城市景观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了受人追捧的旅游景点。
因此,如何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进行景观再生设计,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景观再生,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
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如何保护工业遗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使其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需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文化分析,以确立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针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规划设计。
其次,需要根据工业遗产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后续的利用方向和功能,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可持续的商业和投资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其在保护文化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景观再生提供必要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从而能够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需要注重工业遗产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和谐融合,通过景观设计和室内装修等手段,将其变成具有人文氛围和时代特色的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次,需要注重工业遗产建筑功能的转变和更新。
具体可以进行改造、升级等手段,使其适应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并以此推动其更加广泛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
最后,需要注重工业遗产建筑的全方位展示和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传递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增强公众的认同和文化自豪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景观再生设计,需要双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 TU9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4-0025-04 收稿日期 2023-09-14摘 要 遗产的活化更新对于保持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至关重要。
英国巨石阵景观遗产作为世界遗产地的优秀代表,其在活化更新中不断传承发展的遗产管理方式值得借鉴。
该文基于巨石阵景观遗产面临的挑战及活化利用策略,通过系统梳理与研究分析,总结其可持续管理的核心要点,以期为我国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提供参考,并作为我国文化遗产地更新改造的有效借鉴。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景观遗产 活化更新 巨石阵 可持续管理Abstract The revitalization and renewal of heritage are crucial to maintaining the vitality of cultural heritage. 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Stonehenge landscape heritage in the UK is worth learning from its heritage management method of continuou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vitalization and renewal. Based 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Stonehenge landscape heritage and its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e summarize the core points of it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hrough systematic sorting and research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heritage, Revitalization renewal, Stonehenge, Sustainable managementRevitalization and Renewal of Cultural Heritage: References from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British Stonehenge Landscape Heritage蔡静盈 | Cai Jingying近年来,遗产保护作为一种留住过去、让历史走向未来的方式,受到了不同领域的广泛重视。
行了保护与再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英国在逆工业化和区域衰退的过程中,是如何对待和利用工业遗产,将原本为工业化而建造的工业区及工业产品,转变为适应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工业文化景观,这将对我国进行工业基地的改造利用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第一、二作者第三作者
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硕士研究生
150006
y_dragon@sina.com
2008 06 16
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
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
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
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
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 [1]。
英国作为
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和历史上重要的工业基地,留下
了众多在规模、类型和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工业遗产,成为产业生活、技术、人文精神的
生动写照。
1.2 英国的工业遗产构成
从18世纪中叶,英国在煤碳和钢铁资源优势基
础上,逐渐形成了采掘及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建筑、工厂、仓储建筑和行销工业产品的市场,同
时也包括铁路、道路、桥梁、码头、航空港口及运
河以及与工厂配套的办公、居住、宗教等附属建筑
等。
无形的工业遗产包括史料、口传典故、技艺和
技术等。
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中,英国十分注重传
统工业技术、技艺的调查,保护和利用。
如18世纪
英国以蒸汽机、纺织机、机床和火车为主导技术,
特别是蒸汽机技术成就了日不落帝国。
这也是工业
遗产有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关键即工业技术。
1.3 英国的工业遗产价值
①历史文化价值:工业遗产中蕴含着巨大的
文化价值,工业遗产作为钢铁见证,承载着英国工
业文明的辉煌,体现着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发展的历
化,强调运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探讨,使工业文化
遗产内部和外部的结构优化,文化的资源与环境合
理配置,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得到改善,文化的
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实现。
2.2 英国工业遗产的文化生态观
(1)文化生态的系统观
文化系统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的文化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具有
(资料来源:http://
a 局部设备的动态保护
b 设备整体的动态保护
图2 曼彻斯特工业与科学博物馆动力展厅
a 构筑物静态保护
b 旧设备的静态保护
c 博物馆式静态保护
图3 谢菲尔德工业博物馆
a 第一辆火车
b 旗舰博览馆
图5 曼彻斯特市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的情况,也就是文化的效能具有叠加递增性和向度
的多重性。
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延续生态
节点的链接,使之形成叠加之态,就能够增加其效
能”[3]。
工业遗产的先导式的开发模式并不是传统
的工业改造,而是强调将工业遗产作为一种可以增
值的文化因子,将这种具有特色的工业传统基因与
其他产业因子叠加,来激活工业遗产的活力,使其
a 围绕运河而形成的表演信息中心
b 铁架桥
c 新旧结合的步道
a 美术馆内部整体空间
b 历史遗留的大烟囱
图8 伦敦皇家维多利亚码头
图7 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a 广场建筑立面
b 广场空间
图10 伦敦泰晤士霍斯利道广场
方式实现工业街区的保护与经济振兴。
卡斯菲尔德在1830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和第一个铁路客运站,并随着铁路的发展建立砖桥、铸铁桥和高架桥以及运河体系,至今它们仍是卡斯非尔德城镇的重要景观(图4)。
卡斯菲尔德这样鲜明的工业历史和文化背景为旅游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财富和基础。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强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和整治重点建筑,强
化空间及交通节点,审慎地利用如运河、高架桥这些已列入保护建筑名录的文化资本。
此外在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铁路终点站上,一幢建于1830年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图5)被改造成一座小型科学博物馆重新开始运营,博物馆后来扩建成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参观者。
卡斯菲尔德经历了一个引入注目的保护与再生
过程,它通过将工业文化与旅游文化叠加,将昔日
江河日下的工业区改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保持工
业特色的全国性旅游目的地(图6),游客数量从
零增加到一年近200万人。
这种文化的叠加不仅传
播了传统工业文明,激发了工业遗产地区的活力,
还对社会物质资源循环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另一个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开发的实践典范是20
世纪90年代末,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更新项
目。
改造前的美术馆原是伦敦发电厂,位于伦敦市
中心南岸的萨斯沃克区,1947年由小斯科特爵士设
a 鸟瞰图
b 平面图
活了工业遗产的长久活力,体现出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并存,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改造,将一个几乎停用了20年的旧发电厂,再生为一个集休闲、游览观光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空间,工业建筑本身体现出的强调结构逻辑和技术理性的工艺美学,又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审美的内涵。
实现了历史与当下、实用与理想的共融。
此外工业遗产基地本身是最大、最直接的展馆,与工业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和情景,都可以在展馆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伦敦皇家维多利亚码头(图8)正体现了这种工业遗产景观特色。
(2)以生态艺术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
将深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大地艺术,并体现于强调了这些工业结构设施的自然特性,即逐渐腐
蚀而重归自然的性质,使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性
地进行再循环利用,将工业场地转化为具有文化
氛围的城市开放空间,并形成城市特色景观,既
保留了历史的记忆,又恢复了生态环境,并且为
地区更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一种良
性发展的动态生态系统。
伦敦泰晤士河水闸公园是以生态艺术为先导的
开发型模式的典范,原基地是一个化学工厂,位于
银镇湾内泰晤士河北岸,占地9 hm2,也曾做过防洪
闸建设的施工工地,后成为城市褐色废弃地。
伦敦
泰晤士河水闸公园是半个世纪以来泰晤士河畔完成
的第一个公园项目。
这个项目主要是借鉴生态观念
和大地艺术的形式语言(图9)。
以生态美学的有
彩的视觉效果。
两座桥从高处跨越“绿色船坞”,
形成了整个公园的视觉中心。
该公园的建设充分改
变了褐色土地区的形态,重新找回失落的城市生
活,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它确实已成为周围
地区城市更新的一个促进因素。
由此可见,“艺术使现代文化和历史联系了起
来,艺术使这此曾经无人问津的工业遗迹与人们拉
近了距离”。
这些工业遗产诉说着场地上辉煌的工
业历史,记载着一段灿烂的工业文明。
正是它们的
存在,才使得这块工业遗产场地的文脉得以延续。
(3)以居住建设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
工业遗产地的利用不是单纯的保护或复制、
再现工业遗产地,而应是赋予那些工业遗产以新意
与活力。
以居住建设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是由于
b 广场
c 构筑物
e 设施
f 运河中的游船
g 博览中心
图13 伯明翰布林德利地区综合区历史空间节点序列
了开放度和趣味性,强化了转化后的商业、办公和居住功能的特性。
3.3 综合式的保护再生模式
综合式的保护再生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或空间单元中不同使用性质和功能的兼容状态,是不同使用方式的共时性组合。
不同功能的混合布置既能够方便人们的日常使用,减少出行的时间和距离,促进人们的频繁接触,衍生多样的交往行为,增加城市的宜人气氛和安全感,又能够让人们同时利用不同的城市资源,享受多种类型的服务,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高效使用,增进区域的经济活力。
伯明翰市的布林德利地区是全欧洲规模最大的,在工业遗产中运用综合式的保护再生模式进行是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理论研究来看,还是从社会的需求来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都是城市再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进行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再生的实践中,不仅要系统、整体地去看待工业文化景观资源,而且要积极重视优化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文化生态环境,因为文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生态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合作、多元互动的形式来实现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再生的良好态势。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这个大的文化环境,不断吸取新的思想与实践经验,尊重工业文化景观资源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强化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特色,让它所凝聚的工业文明得到传承,延续城市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