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4.99 KB
- 文档页数:5
医院住院病人出院、入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住院病人的管理,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住院病人的出院、入院管理工作。
第三条出院、入院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热情服务、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入院管理第四条病人入院时,必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开具的住院证,并办理入院手续。
危重病人转运必须由医护人员陪同,确保途中安全。
第五条值班护士应及时接待入院病人,通知分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妥善安排病人,避免等待时间过长。
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第六条责任护士要向病人自我介绍,认真核查新入院病人的住院信息,做好入院介绍,包括病房环境、设施、分管医师、病房主任及护士长、作息时间、膳食服务、探视陪护、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
同时,了解病人住院期间的需求,积极解答病人疑问,及时给予帮助。
第七条责任护士负责新入院病人的生命体征测量及入院护理评估,并及时记录。
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皮肤、饮食、睡眠、清洁情况、潜在护理风险及心理、社会状况等。
第八条根据评估情况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清洁、照护和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并及时与医师沟通。
第三章出院管理第九条病人出院应由主管医师根据病人疾病恢复情况制定出院计划。
如果病人有特殊治疗需求,应及早制定出院计划,必要时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第十条主管医师应提前向病人或家属告知拟定出院时间、出院带药、出院后去向等,并根据病人需要提供出院指导,如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随访的时间和次数,患者的自我保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医疗帮助等。
第十一条医师应向每一位出院病人提供出院记录的副本,并根据病人需要开具诊断证明等医疗文书。
第十二条对次日准备出院的病人,医师在当日查房时,根据病情尽可能减少次日的输液量,使病人能及时办理出院手续。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服务管理制度和标准一、入院制度(一)病人住院持门诊、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医疗保险证、医疗保险卡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
急、重、危病人优先收治,无床时护士应加床收治,不得拒收或推诿。
(二)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时,对再次入院患者应明确上次住院费用是否结算完毕。
(三)凡办理入院手续的病人应于当日入科,对未发生费用的患者予以“取消入院”;对已发生费用的患者按出院办理。
(四)危重病人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推送至病房,并于病区医护人员进行床旁病情交接;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主动搀扶、护送至病房.(五)病区护士对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准备好住院病历,并于5分钟内通知医师进行检诊处理,同时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
入院标准:1。
符合本专业收治范围、标准;2。
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诊疗;3。
其他情况。
二、出院制度(一)病人出院须经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交代注意事项。
(二)病人出院需于出院前1日预约出院,如特殊情况需当日出院者,应请科主任批示后方可执行。
(三)出院前,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疗、护理,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认真核查收费项目,避免漏收或多收.(四)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或医务科,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要耐心做工作,必要时通知其所在单位共同做工作。
(五)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换洗消毒。
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征询病人意见。
出院标准:1. 达到临床治愈者;2。
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者;3.其他情况。
三、转科制度(一)病人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
由转出科室医师下达转科医嘱,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整理病历,注销各种治疗、护理、登记卡、床头牌。
(二)转科病人,必须在完成转科手续后,方可将病人送往所转科室。
(三)转出科室须派人陪送病人到转入科室,并向值班人员交清病历资料和病人情况。
患者出院、入院管理制度1.入院管理(1)患者在门诊就诊,医师开具入院证后,由医师或护士将入院手续办理流程、科室具体位置及相关事宜告知患者或家属。
住院科室如果不能及时将患者收住院,须经医师评估患者可以候床后,护士将患者信息和联系方式登记在候床登记本上,向患者说明原因。
(2)住院患者须持入院证在住院处办理患者信息录入和登记,确定住院号。
(3)急诊、危重患者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转运送至住院科室。
科室护士接诊后立即通知主管(或值班)医师,及时测量生命体征,由专人协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4)残障和无近亲属陪伴等行动不便的患者入院时,应有医护人员陪同并用平车或轮椅送至科室。
(5)科室护士对入院患者应热情接待,妥善安排床位,协助患者进行初步卫生处理,通知主管医师诊治。
(6)责任护士详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规则、安全管理措施等。
(7)责任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填写入院护理评估单。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护士应在体温单、患者一览表、床头卡上予以标识。
2.出院管理(1)患者出院需经主管医师同意,并下达医嘱。
(2)主班护士接到出院医嘱后,整理病历,通知患者或家属到医保科及住院收费处办理结账等手续。
(3)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向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目前的病情,出院后用药的剂量、作用及副作用,饮食、活动、复诊时间、预约挂号、联系电话及其他注意事项。
(4)患者出院时,护士长要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5)患者离开病房前,护理人员检查房间,清点床单位物品,帮助患者拿取携带的物品,送至电梯或科室门口。
(6)患者离开病房后,及时进行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及流程出院管理制度:1.出院准备阶段: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出院的时间,并向医务人员和护士长发出出院医嘱,准备出院所需资料。
2.出院文书的准备:医务部门准备患者的病历、门诊病历、报告单等相关文书,并进行归档。
3.住院费用结算:财务部门跟进患者的住院费用结算,提供患者出院所需的结算清单。
4.出院告知和教育: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治疗情况、饮食禁忌、注意事项等,并提供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和注意事项。
入院管理制度:1.患者接诊与登记: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进行接诊和登记,填写住院申请表和个人健康问询表。
2.院前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状况,医务人员提供院前急救措施,并尽快将患者转入急诊科或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3.高低风险分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确定住院级别和病房分配。
4.安排病床与住院费用:医务部门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相应的病床并进行住院费用的收取和结算。
5.入院医嘱和治疗计划: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入院医嘱和治疗计划,并进行护士交班。
6.进行入院检查和治疗: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执行入院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
7.入院教育和管理: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指导,介绍住院期间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8.定期病情讨论和医疗评估: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期召开病情讨论会议,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9.出院评估和规划:医生进行患者的出院评估,确定出院时间,并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
10.出院手续和交接:财务部门进行出院结算,并提供结算单据。
护士长进行病房清洁和消毒,完成病床交接手续。
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实施可以保障患者享有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和声誉。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政策法规对出入院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定制化和优化调整,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患者入院、出院、专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服务流程患者入院、出院、专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是医院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入院、出院、专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轻患者负担,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声誉。
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患者入院流程入院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开始,因此,医院在患者入院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齐全医疗设备和药品、完善医疗服务流程,以及制定患者入院工作制度和标准。
患者入院流程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1. 患者挂号。
患者需要在挂号处登记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病史信息和就诊需求,医院工作人员通过挂号系统分配患者号和就诊卡,并提醒患者如何使用就诊卡。
2. 患者接待。
患者需要到接待处进行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化验检查和拍片等相关检查,在此期间,医生会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在患者同意后进行治疗。
3. 患者检查。
医院需要开展患者各项检查,如血液检测、尿液检测、X光检查等,这些检查需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以确保检查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患者住院。
当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时,在完成所有必要检查后,患者需要进行住院登记和交纳住院费用,医院将为患者安排病房和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二、患者出院流程患者出院流程是指医院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医学要求,做出出院决定,并进行有序的出院处理工作。
患者出院流程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1. 医生讨论。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的评价,然后做出出院决定。
2. 与患者沟通。
医院需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和解释,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出院后的护理要求,提供家庭医疗知识和指导,并帮助患者安排返家和康复护理工作。
3. 办理出院手续。
医院需要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包括结算医疗费用、开具出院证明、退还押金等,并妥善处理患者的病历资料。
4. 推荐后续治疗。
对于需要继续收治的患者,医院需要为其推荐合适的继续治疗方法和途径,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制度及流程1.患者入院制度患者入院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正常进行患者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患者入院制度包括患者入院登记、身份识别、住院须知、住院手续等。
2.患者入院流程(3)住院须知:医院工作人员向患者提供住院须知,介绍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和规定。
(4)住院手续:患者交纳住院押金,填写住院手续,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科室安排床位。
(5)入院检查:患者进行相应的入院检查,包括常规体检、化验、影像学及其他特殊检查。
(6)安排住院: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科室资源安排床位和病区。
1.患者出院制度患者出院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管理患者并保障患者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患者出院制度包括出院申请、医师评估、医嘱整理、费用结算等。
2.患者出院流程(1)出院申请:患者或其家属向医院提出出院申请,由主治医师或责任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2)医师评估:主治医师或责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出院评估和判断。
(3)医嘱整理:医师将出院医嘱整理好,包括用药、康复、复诊等指导。
(4)费用结算:患者或其家属完成住院费用的结算,并领取相关费用明细和医保报销凭证。
(5)办理出院手续:患者或其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包括退还住院押金、归还床位等。
1.患者转科制度患者转科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合理调动医疗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患者转科制度包括转科申请、医师评估、科室安排等。
2.患者转科流程(1)转科申请:患者或其家属向医院提出转科申请,并说明转科原因。
(2)医师评估:主治医师或责任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是否需要转科。
(3)转科安排: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科室资源进行转科安排,安排相应的床位和科室。
(4)转科医嘱:主治医师将患者的转科医嘱编写整理,并进行交接。
(5)转科手续:患者或其家属办理转科手续,包括确认床位、医保报销等。
以上就是患者入院、出院、转科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入院及出院手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的入院及出院手续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医院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接受门诊、急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以及家属和陪护人员。
第三条术语定义1.入院手续:指患者或其代理人在住院前需完成的相关登记、缴费、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手续。
2.出院手续:指患者病愈或治疗结束后,医院为患者办理出院所需的相关手续,包含结算费用、开具医嘱以及供应病案等。
3.患者:指就医并接受医院诊疗的个人。
第二章入院手续管理第四条入院登记1.患者或其代理人应供应真实有效的个人身份证件、社保卡、医保卡等有效的证明料子进行登记,并填写入院登记表。
2.登记时,患者或其代理人应如实告知身体情形、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3.患者或其代理人应供应紧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以便医院在必需时与其取得联系。
第五条检查与评估1.患者依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必需的体格检查和辅佑襄助检查。
2.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确认是否满足住院条件。
3.如需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医生应向患者或其代理人进行说明,并取得同意。
第六条病历登记和知情同意1.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填写完整的病历,并将其归档。
2.患者或其代理人在了解诊断和治疗计划后,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表明已知晓并同意医院的治疗方案和风险。
第七条押金及费用结算1.患者或其代理人应依照医院规定的费用标准缴纳相应的押金。
2.医院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和费用情况,及时向患者或其代理人进行费用预估,并要求其定时结清费用。
3.如患者需要进行异地医保结算,医院将帮助患者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入院须知告知1.医院应向患者或其代理人供应入院须知,包含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患者权益和责任等内容。
2.患者或其代理人应认真阅读入院须知,并在了解后进行确认。
第三章出院手续管理第九条病情讨论和医嘱确认1.医生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和评估,确认出院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管理制度一、入院管理制度(一)患者住院持门诊, 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单, 本人身份证, 病历本, 医保卡(参加医保者)及住院费到入出院处办理住院手续。
急、重、危患者优先收治, 不得拒收或推诿。
(二)病区护士对入院患者应热情接待, 详细介绍住院患者规则, 佩戴手腕带, 如拒绝使用, 应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
并于15分钟内通知医生进行诊治。
(三)重危患者入院时, 应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推送至病房, 并立即通知医生及护士长。
对行走不便的患者应主动搀扶, 护送至病房。
(四)责任护士(值班护士)及时接待患者, 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 并向患者交待床单位配置、物品放置要求, 嘱其妥善保管, 出院时如数交回。
(五)住院患者遵守病房作息时间, 未经医生允许不得私自外出, 否则按自动出院处理, 外出期间如发生病情变化或其他意外一律由患者负责。
(六)新入院患者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置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二、出院管理制度(一)患者常规出院时由主管医师下达医嘱, 护士及时整理病历, 核对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费用, 注销一切治疗, 分别通知住院处、药房、营养科。
(二)当日出院患者于下午到入出院办理处结账, 凭结账单据回病房取出院带药。
次日出院者请在次日上午10: 00之前离院。
(三)病情不宜出院但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者, 医务人员应进行劝阻;劝阻无效者, 由患者或家属在病历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 按“出院”处理。
(四)应出院而不愿出院或不按时出院者, 应做好解释工作, 必要时与其所在单位取得联系, 共同动员患者按时离院。
(五)患者出院前实施出院健康指导, 征询患者意见, 核对患者留下的电话和住址, 以便随访。
(六)患者出院后及时进行床单位终末处理。
三、转科、转院管理制度(一)病人需转科/转院治疗时, 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转院医嘱并与转入科室联系确定床位, 并告知患者或家属。
(二)转出科护士联系转入科室确定转科时间, 根据医嘱通知病人及家属, 做好转科/转院准备并办理手续, 协助病人整理用物。
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及流程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的制度与流程是医院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这些步骤不仅影响患者的体验,也关乎治疗的效果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接下来,我想从这些方面深入探讨一下。
一、留观制度1.1 留观的必要性留观,简单说,就是在医院观察病人的病情。
很多时候,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没有意外。
这就像在考场上,老师会看看学生的表现,是否需要更多的帮助。
留观的时间并不长,通常是24小时到48小时。
在这段时间,护士会定期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一切正常。
1.2 留观的流程进入留观阶段,首先要填写相关的病历表。
接着,医护人员会给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比如,血压、心率、体温等,都是常规项目。
留观期间,医生会和患者沟通,了解病情的变化。
此时,家属的支持也很重要,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二、入院流程2.1 住院的指征一旦病情需要进一步治疗,医生就会建议患者入院。
入院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必须有明确的医学指征。
比如,手术、严重感染等,都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
入院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
2.2 入院手续入院手续一般包括挂号、缴费和检查。
挂号就是预约,缴费则是交纳一定的费用,这个过程有时候让人感觉烦躁。
然后,进行必要的检查,这里可能要抽血、做CT等。
每一步都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治疗。
2.3 入院后的管理入院后,患者会被分配到病房。
护士会给患者介绍病房环境、饮食注意事项等。
医院的气氛有时让人感到压抑,但护理人员会努力让患者感到舒适。
定期的查房和检查是必要的,确保患者的病情在受控之中。
三、出院流程3.1 出院的条件出院并不是随意的,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病情好转、治疗完成、医生同意,都是出院的前提。
医生会进行评估,确保患者能在家中得到适当的照护。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最后的冲刺是最关键的。
3.2 出院手续出院手续通常包括填写出院记录、结算费用和领取药物。
患者需要清楚自己的出院药物,遵循医嘱,确保康复顺利。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入院一、(一)入院制度1.患者住院由本院门急诊医师根据病情决定,凭医师开具住院证,门、急诊病历,医保卡,预交住院费入住,如病情需要应安排医护人员护送。
2.患者住院时应登记其联系人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
传染患者住院必须严格进行卫生处理。
3.病房护士接到住院处通知后,应即准备床位和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病房护士应向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及病房有关制度,协助患者熟悉环境。
护士须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博、呼吸、血压,主动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等。
由护士通知负责医师检查患者并及时执行医嘱。
5.急诊患者住院由急诊科护士,与相关的科室联系床位,病区应优先给予安排,住院手续随到随办;危重患者须住院治疗时,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由急诊科电话通知相关病区或手术室后,直接进入病区(手术室)抢救或治疗后,再补办有关手续。
在患者医疗费用暂时无法落实的情况下,先抢救后收费,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二)入院流程......(三)患者到病房流程(护理)1、病房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
建立并填写住院病历,通知医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
2、带患者或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并做好入院宣教,如:详细、3介绍入院须知,包括病室环境、作息时间、饮食原则、探视陪护制度、医生查房时间、呼叫器的使用、物品保管、防火防盗、住院期间不能外出、病室内不准吸烟等;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等。
4、告知家属所需物品,将多余物品带回,保持病室整洁。
评估入院患者,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认真履行告知程序,、5取得患者配合。
让患者或家属在宣教单上签字。
6、处理并执行医嘱,落实治疗、护理措施。
遵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饮食种类,并在床头作出饮食种类、7标记。
8、按分级护理内容进行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定时填写输液观察卡。
就诊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就诊者在医疗机构中的入院、出院、转科和转院过程,确保顺利进行,并保障就诊者的权益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就诊者,包括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
三、定义1. 入院:指就诊者从门诊或其他医疗机构转入医疗机构住院。
2. 出院:指就诊者治疗完毕、康复出院或者转院离开医疗机构。
3. 转科:指就诊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内由一个科室转至另一个科室继续治疗。
4. 转院:指就诊者从一家医疗机构转至另一家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四、入院管理程序1. 就诊者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相关医疗证明材料前往医疗机构的登记处办理住院手续。
2. 登记处工作人员核对就诊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疗证明材料,并填写入院登记表。
3. 就诊者缴纳相应的住院押金或办理医保相关手续。
4. 就诊者按照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体检和检查,由相关医生做出入院决定。
5. 医疗机构向就诊者提供入院通知书,告知入院时间和住院科室,并安排床位。
五、出院管理程序1. 医疗机构根据医生的评估和治疗进展,决定患者的出院时间。
2. 医疗机构将出院通知书交给就诊者或其监护人,告知出院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
3. 就诊者办理出院手续,包括结算住院费用、取回押金等。
4. 如果就诊者需要继续治疗,医疗机构可以协助安排转科或转院。
六、转科管理程序1. 就诊者经医生评估需要转至其他科室继续治疗时,医疗机构会安排相应的转科手续。
2. 医疗机构将转科通知书交给就诊者或其监护人,告知转科时间、转入科室和相关注意事项。
3. 就诊者办理转科手续,包括住院费用结算、床位调整等。
七、转院管理程序1. 就诊者经医生评估需要转至其他医疗机构继续治疗时,医疗机构会协助办理转院手续。
2. 医疗机构将转院申请和相关资料交给就诊者或其监护人,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3. 就诊者或其监护人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指引和要求办理转院手续。
八、责任和义务1. 医疗机构有责任提供准确的入院、出院、转科和转院信息,并保障就诊者的权益和安全。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入出院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高效地完成住院治疗和出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及流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的入院、住院治疗、出院等环节。
三、入院管理1. 入院流程(1)患者持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2)住院处工作人员核对患者信息,收取相关费用,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
(3)患者携带住院证、押金、身份证等证件,由陪送人员陪同到病区。
(4)病区护士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床单位准备,介绍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
2. 入院评估(1)病区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心理、家庭等情况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四、住院治疗管理1. 住院期间(1)患者住院期间,病区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2)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责任护士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协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2. 出院评估(1)出院前,责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符合出院标准。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院计划,包括出院时间、出院带药、随访时间等。
五、出院管理1. 出院流程(1)责任医师开具出院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2)患者或家属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缴纳相关费用。
(3)病区护士核对出院账单,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4)患者携带出院记录、出院医嘱、出院带药等,离开病区。
2. 出院指导(1)责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出院指导,包括用药、饮食、康复训练、随访等。
(2)病区护士协助患者整理用物,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确保患者安全出院。
六、自动出院管理1. 定义:自动出院是指患者未达到出院标准,但要求出院,经沟通无效,由责任医师签署放弃治疗知情同意书后出院。
2. 管理流程(1)责任医师在病历中记录自动出院原因,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病区护士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提供出院指导。
一医院病人入出院管理制度模板一、入院管理1.病人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入院申请单,办理入院手续。
急、危重人优先收治,不得拒收或推诿。
进病房前做好患者的卫生2.重危病人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推送至病房,并立即通知医师及护士长;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主动搀扶,护送至病房。
3.护送危重病人时误码保证安全,注意保暖,输液病人或用氧气病人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病人应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病人痛苦。
4.传染病人在隔离室按隔离技术进行入院处置后,再送入传染病房,传染病人的衣物须经消毒后存放。
5.病人的衣物可以交家属带回或由病房暂保管,条件允许时家属取回。
6.接入院通知后病房护士应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安置在抢救室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7.病区护士对入院病人应主动、热情接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重等记录于体温单上,并详细介绍入院须知和病区环境、并于15分钟内通知医师进行诊察处理。
8.填写入院病例有关的各项目,将一览卡、床头卡及时插入牌内。
二、出院管理1.病人出院需经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同意。
2.出院医嘱下达后,病人出院前专人负责到财会室取回住院清单元,认真检查收费项目,避免漏收或多收,与病人进行核实,由护士长核实签字后,再让病人到财会室办理出院手续。
3.出院前,办公室护士根据医嘱停止一切治疗、护理、注销各种卡片,将病历按出院病历排列顺序整理好。
4.接到出院结算凭证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清点医院用物。
5.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医师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并由本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
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要耐心做工作,必要时通知其所大量单位共同做工作。
6.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如饮食、休息、服药、定期复查等,并告知注意事项,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
必要时请病人留下电话或住址以便定期随访。
7.清理病床单位,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管理制度(一)患者入院管理制度1. 患者入院必须由医生签发住院证,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医疗保险手续等),按规定办理入院手续。
2. 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及时准备床单位。
3. 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及时通知分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4. 视病情予以个人卫生处置。
5. 对急症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手术抢救准备。
6. 负责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如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了解病情、心理状况及生活习惯等)。
7. 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人员、相关制度,指导相关设备(床头呼叫器、床栏等)的正确使用方法。
8. 及时执行医嘱。
(二)患者出院管理制度1. 患者出院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并下达出院医嘱,护士将出院日期通知患者。
2. 注销各种治疗护理卡,整理病历。
填写出院登记,通知住院结算中心结账。
3.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手续的程序、目前病情、饮食、活动及出院带药的指导(用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等)及指导复诊等。
4. 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5. 协助患者整理物品,热情送患者离开病室。
6. 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料理和消毒工作。
(三)患者转科/转院管理制度1. 医生下达患者转科/转院医嘱后,及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联系(准备床单位,告知转科时间,必要时准备抢救物品)。
2. 患者转科/转院前,责任护士协助主管医生告知患者或家属目前患者病情,转运途中应注意事项等。
3. 执行转科/转院医嘱,完善护理记录,将病历/病情介绍等资料随同转科/转院。
4. 护送转科/转院患者前往所转科室/医院时,注意转运途中安全。
5. 协助妥善安置患者,与接收科室/医院交接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物品,交接双方签名。
6. 注销各种执行卡,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料理和消毒工作。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管理制度和标准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是医院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保证。
以下将详细介绍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一、患者入院管理制度和标准1.患者入院前评估:在患者正式入院之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
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入院的科室、医院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2.办理入院手续:患者入院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社保卡、医保卡等重要证件。
医护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并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患者接受正常的医疗服务。
3.患者住院住宿问题:对于入住的患者,医院应为其安排合适的住宿场所,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良好。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营养、饮食等问题,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4.制定入院护理计划:对于不同病种的患者,需要制定不同的入院护理计划。
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落实到护理计划中,保证患者接受到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二、患者出院管理制度和标准1.患者出院评估:在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等指标。
评估结果是决定患者出院的最终权威依据。
2.办理出院手续:对于需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根据出院医嘱,为其办理出院手续,确保患者能够顺利离院。
同时,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治疗方案等。
3.安排复诊计划:针对有复诊需求的患者,需要制定合理的复诊计划,并告知患者复诊的时间、地点。
确保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4.出院随访:对于出院患者,医院应做好出院随访工作,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患者转科管理制度和标准1.转科评估:在患者需要转科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转科,以及转运方式。
2.转科手续:在患者进行转科时,医务人员需要为其办理转科手续,并做好资料的过户工作,确保病历、检查结果、医嘱及时转达到新科室的责任医生。
患者人院、住院、出院管理制度
(一)接待新患者入院规范
1.医生根据病房床位及患者病情安排并通知新患者人院。
2.患者接到入院通知后,持有效证件、押金及生活必需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3.患者持入院手续到护士站时,办公护士起立,主动热情迎接患者,根据病情及时安排床位,通知责任护士准备床位,并通知主管医生及办理相应手续。
新患者如暂时不能安排床位时,应耐心向患者讲明原因并给予妥善安置。
4.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并安置患者到病床休息,核对患者姓名,将床头卡插置床头牌框内。
病情轻的患者嘱休息,将随身携带物品妥善放置;请患者及家属详细阅读《患者入院须知》。
对重危、急诊患者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并及时记录,需采取的应急措施(如监护、吸氧、输液等)应立即到位。
病情重的患者协助安排卧位,初步检查患者病情;交接皮肤、输液情况及特殊用药。
5.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分管医师和护士及必要的制度(病室环境、作息时间、膳食制度等),告知患者保管好贵重物品和现金,以防偷盗。
6.责任护士为患者测体重、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填写有关护理表格。
7.病情允许,责任护士全面评估病情,提出问题,采取措施,做
好记录。
8.负责处理医嘱并落实护理措施。
9.按分级护理要求,随时观察和评估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协助家属或患者整理物品(脸盆、毛巾、漱口杯、牙膏、牙刷、水怀、饭盒、饭勺、少量水果等),请家属协助将患者暂时不用或多余物品带回,以保持病室环境的整齐清洁。
随时与患者沟通,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11.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要保存好交费收据,以备出院时使用。
(二)接送手术患者规范
1.送手术患者去手术室
(1)检查患者是否已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假牙、发夹、贵重物品(手表、金首饰等)。
(2)按医嘱注射术前用药。
(3)向手术室人员交接患者带至手术室的物品、药品等。
(4)手术室人员接到患者后给予患者适应的心理安慰(拍拍肩、握握手等),以加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2.手术患者术后返回病房
术后患者应由手术麻醉医生或巡回护士护送回病房。
病房护士应携带血压计、听诊器等到床边,查对病区、床号、姓名,与医生、巡回护士一起妥善安置患者至病床上。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后填写于护理记录单上,要求做到:
(1)护士应向麻醉师或巡回护士了解患者在手术中的情况(做
何种手术、麻醉方式、术中出血、尿量、生命体征等情况)及术后需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
(2)护士应认真评估患者术后的基本病情,检查伤口部位、各引流管、输液、受压部位皮肤等情况。
(3)认真仔细接好每一根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如遇到特殊引流管应请教医生共同处理。
若患者烦躁不安,应使用床栏或约束带固定。
(4)向患者家属介绍当班护士姓名,告知如有情况按呼唤铃。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卧位、伤口、引流管情况及疼痛处理方法等。
(三)患者出院规范
1.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其出院时间。
办公护士根据出院医嘱,告知患者或家属,准备办理有关手续。
2.患者出院当日,,医生开出院医嘱,病房办公护士见医嘱后,结清患者住院期问各种费用,出院单据及出院带药单均由外勤人员送至住院处及药房,通知患者或家属到住院收费处结账。
3.做好出院护理评估记录,撤销所有标志及医嘱。
4.做好出院登记,按出院病历排列顺序整理病历。
5.出院前交代患者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如:饮食、锻炼、休息、需要复诊的时间及出院所带药物的服用方法。
征求患者或家属在住院期间对病区工作的意见。
6.患者或家属持出院证明回到病房,责任护士接到出院证明后,帮助患者整理物品,清退押金后,送患者离开病房。
7.患者出院后的床单位进行终末处理。
(四)输液巡视服务规范
1.按病情(或遵医嘱)调节输液滴速,记录更换液体的时间并签名,必要时记录滴速。
2.护士应主动巡视,严密观察输液后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除按常规措施抢救外,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巡视中要注意观察液体有无外漏,如发现局部组织肿胀,及输入药液对皮肤组织有损伤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上级护理人员汇报。
必要时通知医生。
4.及时应对患者的呼叫。
5.对输液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
(五)夜间巡视服务规范
1.夜问熄灯前半小时,巡查督促探视者离开病室,督促协助患者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并检查床周围,整理物品,保证安全。
2.按时关闭各病室电灯、电视机。
3.夜间巡视护士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避免灯光直射患者面部。
及时应对患者的呼叫。
4.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了解并掌握患者夜间病情变化及睡眠情况。
如发现异常,根据轻重缓急,采取措施。
及时报告医生。
5.长期卧床或意识障碍患者,应按需要翻身拍背,拉好床栏或向家属交代安全措施,防止坠床。
6.加强病区管理,严格控制陪伴,保持病区整洁安静。
(六)患者转出规范
1.病房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确定转出患者。
2.办公护士见到转出医嘱后,通知责任护士。
3.责任护士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及家属并协助整理物品。
4.办公护士将转出患者所有病历按转出要求书写、登记、整理。
5.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危重患者需由护士护送。
6.将病历等交于新病区办公护士,交代患者皮肤、输液、引流、用药等情况。
(七)患者转入规范
1.转入病区接到转入通知后,由办公护士通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准备患者床单位。
2.患者转入后,办公护士接病历,检查是否完整,了解患者当日治疗及用药情况。
3.通知本病区主管医生。
4.责任护士接患者到床旁,并协助患者安排好卧位。
5.观察病情、生命体征、输液、引流等;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并详细记录患者情况;特殊问题做好交接班。
6.协助患者整理物品。
7.向患者介绍新病区相关规定、环境,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以更好配合治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