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6.45 KB
- 文档页数:5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住院病人应遵守住院制度,听从医护人员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养病,确保安全。
一、病人入院时,认真听取入院宣教内容。
二、病人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不在室内吸烟,不在病房内私自使用电器等。
三、请不要随意出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不得翻阅病历,如有需要,请与主管医生联系,履行手续。
四、病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动用医疗、护理设备以及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
五、护士不得私自答应病人外宿,若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必须经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批准同意,并办理请假手续后方可离开。
六、尽量少带物品到病房,暂不用的物品,由家属带回,贵重物品不要带入病房,如有特殊需要,请注意保管,手机等随身携带。
七、请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八、休养期间,不要串房间,不要自行更换床位,如遇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更换房间,请服从值班医务人员的安排。
九、看病要采用实名制。
十、需留陪护者严格按医嘱执行。
十一、请爱护公物,自觉节约水电,尤其是做到室内开空调请关好门窗,开窗通风时请关闭空调。
十二、患者住院期间须留陪护。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住院病人在医疗机构期间的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以下是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1. 人员安全:医疗机构要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确保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2. 设备安全: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设备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药品安全:医疗机构要建立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品的购买、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
4. 环境安全:医疗机构要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住院病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住院病人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管理。
第三条医院住院病人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权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维护医院正常秩序。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住院病人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章住院病人的入院与出院管理第五条住院病人应当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入院证,病人或家属持入院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第六条医院应当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
第七条住院病人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
第八条住院病人出院时,应当由医生开具出院证明,病人或家属持出院证明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
第九条医院应当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情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
第三章住院病人的诊疗管理第十条医生应当根据住院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执行。
第十一条护士应当严格执行医嘱,密切观察住院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确保用药安全。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各项检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章住院病人的生活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当为住院病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保障住院病人的饮食安全,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第五章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防止误诊误治。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住院病人的药品管理,防止药品滥用和误用。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住院病人的防护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第六章住院病人的权益保障第二十二条医院应当尊重住院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住院病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住院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院住院病人的管理。
第三条住院病人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尊重病人权益;(二)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三)科学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四)依法行政,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住院病人入院管理第四条住院病人入院前,应向医院提交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医疗保险等相关证明。
第五条医院应按照入院流程对病人进行初步检查,确保病人符合入院条件。
第六条入院时,病人应签订《住院病人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病人住院期间的权利、义务及注意事项。
第七条医院应设立住院部,负责住院病人的接待、登记、分诊等工作。
第八条住院病人入住病房后,病房护士应立即向病人介绍病房环境、病房规则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住院病人诊疗管理第九条医院应按照诊疗规范,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第十条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确保诊疗质量。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完整、准确、及时。
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章住院病人护理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按照护理规范,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护理。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护理质量。
第五章住院病人安全与权益保障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健全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第十九条医院应设立病人投诉处理机构,及时处理病人投诉。
第二十条医院应保障住院病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病人隐私。
第六章住院病人出院管理第二十一条住院病人出院前,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一、总则为了确保住院病人的医疗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入院管理1. 住院病人需按照医院规定办理入院手续,填写相关资料,接受医护人员询问,配合进行各项检查。
2. 住院病人需遵守医院作息时间,按时休息,不得随意离院。
3. 住院病人应如实告知病情,如有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导致医疗事故或延误治疗,责任自负。
4. 住院病人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活动,不得干扰医护人员正常工作。
三、病房管理1. 住院病人需保持病房整洁,不得在病房内吸烟、饮酒、乱扔垃圾。
2. 住院病人应爱护病房设施,不得损坏或擅自移动。
3. 住院病人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
4. 住院病人需遵守医院探视制度,探视时间、人数、次数等由医院规定。
四、用药管理1. 住院病人需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住院病人如有药物过敏史,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住院病人用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五、费用管理1. 住院病人需按时缴纳医疗费用,如有困难,可向医院财务部门申请援助。
2. 住院病人需如实提供费用报销所需材料,不得虚报冒领。
3. 医院将对住院病人的费用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六、离院管理1. 住院病人需在医生评估病情后,签署离院同意书,方可离院。
2. 住院病人离院前,需将病历、费用结算等手续办理完毕。
3. 住院病人离院后,如病情出现变化,应及时与医院联系。
七、其他1. 住院病人应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医护人员管理。
2. 住院病人如有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药、出院等处理。
3. 住院病人对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医院设立的投诉渠道进行反映。
4.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负责解释。
八、附则1.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一、总则为加强康复科病人管理,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保障病人安全,维护医院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病人入院须知1. 病人入院后,需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检查、治疗和康复训练。
2. 病人应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得在病房内吸烟、饮酒、赌博、打架斗殴等。
3. 病人应保持病房整洁,不乱丢垃圾,不随意摆放私人物品。
4. 病人应尊重医护人员,不得无理取闹、辱骂、威胁医护人员。
5. 病人应按时作息,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
6. 病人应主动向医护人员报告病情变化,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效果评估。
三、康复科病人日常管理1. 病人生活管理(1)病人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保持衣物整洁。
(2)病人应按时起床、睡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病人应遵守医院食堂规定,合理饮食,不得在病房内私自烹饪。
(4)病人应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不得擅自离院。
2. 病人治疗管理(1)病人应按时参加治疗,不得无故缺勤。
(2)病人应遵守治疗规范,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3)病人应主动向医护人员报告治疗过程中的不适,配合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
(4)病人应保持治疗设备整洁,不得随意损坏。
3. 病人康复训练管理(1)病人应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不得擅自调整训练强度和频率。
(2)病人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不得无故拒绝。
(3)病人应遵守康复训练场地规定,不得在训练过程中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4)病人应主动向康复治疗师报告训练过程中的不适,配合调整训练方案。
4. 病人安全管理(1)病人应遵守病房安全规定,不得随意触摸电器、药品等危险物品。
(2)病人应保持病房通道畅通,不得在通道内堆放杂物。
(3)病人应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不得在病房内使用明火、吸烟。
(4)病人应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四、病人出院须知1. 病人出院前,应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出院后注意事项。
2. 病人出院后,应继续遵守康复计划,定期复查。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6篇)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篇1一、责任护士应及时评估病人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压疮、坠床、跌倒等)。
二、针对病人存在的具体不安全因素,提出具体措施。
(一)预防压疮: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皮肤情况(特别是骨突部位的皮肤)、活动能力。
2、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
3、定时更换卧位,防止过度受压,并按摩受压部位。
4、更换卧位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避免损伤皮肤。
(二)预防烫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热水袋、烤灯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热水袋、烤灯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三)预防冻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_袋、_帽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_袋、_帽等降温仪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四)预防坠床、跌倒: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躁动、昏迷、儿童等)。
2、加床档,躁动病人进行保护_约束。
3、进行约束的.病人,要每班定期、定时查看约束带束缚情况,避免束缚过紧,引起皮肤瘀斑或破损。
(五)病人制动1、病情需要,病人需制动,在采取强迫_的同时,注意病人舒适度和预防褥疮。
2、活动可以活动的肌肉,主动或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血栓形成、肺炎等。
3、根据病情,适量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三、护士长每天查看病人,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执行每日重点患者评估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篇21、危重患者初诊或病变时,如医生未到现场,接诊护士应做初步抢救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待医师到达后密切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所有包装,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记医嘱,护士签名。
2、危重护理记录应准确、准时、清晰,记录患者病情、用_、特殊治疗及检查的时间、出入量等,时间记录到时、分,并签署全名。
3、做好各项临床基础护理,如眼、口、皮肤、带奥比安及回到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当患者身上导管较多时,各导管标记应明确、醒目、清晰、衔接正确、牢固避免误用,观察各引流液的_、质、量并准确记录,保持通畅。
一、总则为保障住院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
三、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管理(1)医院应设立病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院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2)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定期接受病人安全教育和培训。
(3)病人及陪护人员应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管理。
2. 病房安全管理(1)病房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烹饪等行为,确保病房环境安全。
(2)病房内禁止携带违禁物品,如管制刀具、电磁炉、毒品等。
(3)病房内的电器设备及线路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挪动或连接其他设备。
(4)病房楼梯、走廊、安全通道不得堆放杂物,保持畅通。
(5)病人及陪护人不得擅自翻阅病历,不准在病房内大声喧哗,保持病区安静、清洁。
3. 医疗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无误。
(2)加强对昏迷、意识不清、老年、小儿等特殊患者的护理,必要时使用床档、约束带等防护措施。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4. 消防安全管理(1)医院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2)医院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并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3)医院应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病人及陪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四、责任追究1. 医院病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
3. 病人及陪护人员违反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注:本制度为通用性制度,各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一、总则为了保障门诊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病人接待(1)门诊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病人,主动询问病情,做好病史采集。
(2)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和护理,确保病人安全。
(3)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
2. 诊疗操作(1)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准确、规范。
(2)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对病人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确保用药安全。
3. 药物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用药合理、安全。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性产生。
4. 诊疗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诊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对诊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水平。
5. 事故处理(1)发生医疗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减少病人损害。
(2)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健康教育(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健康素养。
(2)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普及医学知识。
(3)引导病人合理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职责分工1. 门诊部负责制定门诊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门诊医护人员负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3. 药剂科负责药品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4. 医疗设备科负责诊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5. 健康教育科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门诊部负责解释。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病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对病人的管理,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患者权益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病人指因疾病、伤害需要医疗服务的个人。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人管理制度,对病人进行登记、接待、诊疗、护理、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保护病人的人身权利和健康权益,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对病人的沟通和关怀能力。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违反病人管理制度的行为。
第二章病人接待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人接待中心,为病人提供便捷的接待服务。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为病人提供病案档案管理服务,保护病人隐私。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供病人预约挂号服务。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及时解决病人投诉问题。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人信息管理制度,保障病人信息安全。
第三章病人诊疗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师责任制,提高医疗质量。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规范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急诊医疗制度,保障病人急诊需求。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病情危重病人的监护和治疗。
第四章病人护理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人护理培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护沟通机制,配合医疗工作。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病人康复指导,促进病人康复。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管理机制,确保疾病控制。
第五章病人安全管理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保障病人手术安全。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制度,保护患者知情权。
一、总则为了保障住院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住院病人入院前(1)病人入院前,应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告知住院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并签署《住院病人安全告知书》。
(2)病人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病人信息,确保病人身份正确。
2. 住院病人护理期间(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输血、治疗等操作准确无误。
(2)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人的异常情况,如跌倒、坠床、压疮等。
(3)医护人员应加强病人安全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意外伤害。
(4)病人使用病床、轮椅等设备时,医护人员应做好指导,确保病人安全。
3. 住院病人离院管理(1)病人离院前,医护人员应评估病情,确认病人离院后病情稳定。
(2)病人离院时,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离院后的注意事项,并签署《住院病人离院告知书》。
(3)病人离院后,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病人及家属。
4. 陪护人员管理(1)住院病人陪护人员需遵守医院相关规定,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病人护理。
(2)陪护人员应保持病房整洁,不得在病房内吸烟、乱扔垃圾。
(3)陪护人员应遵守医院门禁制度,不得擅自将无关人员带入病区。
三、责任与奖惩1.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病人伤害的医护人员,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对在病人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病人管理制度
1.病人入院、出院制度
入院制度
1)病人入院须持本院医师签发的住院证,按规定办理入院手续,如病情重应由急诊科护士护送病人至病区。
2)危重病人在护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保暖,保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防止输液或用氧中断,注意外伤者体位,以保证安全。
3)病房护士接到入院处通知,即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手术或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4)病房护士应与护送人员办好病人交接,并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介绍住院制度和病房有关制度,协助病人熟悉环境。
护士须主动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等。
对危重病人除了解病情外要检查病人的皮肤、留置管道及全身状况,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5)通知经治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2)出院制度
1)医师下达病人预出院的医嘱后,护士应通知病人及其家属,以便做好出院准备。
2)病区护士根据医嘱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3)护士取得病人出院结算清单后,协助其整理物品,
清点被服和其他用物,请经(主)治医师将出院服药说明、假单、疾病证明书、门诊病历及出院小结交给病人或家属。
4)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工作,征求病人或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意见。
5)清理病人床单位,传染病人用物需进行终末消毒,注销各种卡片,整理病历。
2.健康教育制度
健康教育组织
由高级责任护士以上的人员负责实施。
、专科指导、个体指导。
健康教育形式
1)个别指导:在护理查房时,由高级责任护士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进行具体
指导。
2)集体讲解:确定主题。
门诊利用病人候诊时间,病房则根据工作情况及病人作息制度选择时间进行集体讲解。
讲解同时可配合幻灯、模型、图片等,以加深印象。
3)文字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图画或诗词等,标题要醒目,内容要通俗易懂。
4)座谈会: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组织病人对主题进行讨论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5)展览:如图片或实物展览,内容应定期更换。
6)视听教材:利用幻灯、投影、录像、广播等视听设备在候诊大厅及住院病人活动区域进行宣教。
健康教育流程
1)评估健康教育对象的学习需要及接受能力。
2)制订相适应的目标。
3)拟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
4)根据教育对象选择健康教育的形式。
5)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6)对健康教育结果进行评价。
7)有针对性派发宣传资料。
3.病人告知制度
1)患者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患者能够明白的语言向患者(家属)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患者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4)告知要在患者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患者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5)当患者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患者和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6)患者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患者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患者或家属,在相关的“护理知情同意单”上经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
8)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
9)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清醒时告知患者)约束的目的,经家属/患者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0)因病情危重致患者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患者时,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后果,并
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1)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患者,做好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患者,护士应熟练各项操
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12)患者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
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程序。
护士
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13)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定具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