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生物体
- 格式:docx
- 大小:32.25 KB
- 文档页数:2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
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
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方法。
二、实验法的基本步骤与过程1.发现并提出问题实验法研究步骤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三、设计探究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2.单因子原则: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时要保证其它变量相同。
3.重复性原则:判定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1.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和实验法B.调查法和分类法C.观察法和归纳法D.调查法和实验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法的一般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实施实验中可以通过调查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收集的信息用归纳法归纳,用分类法分类.但并不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2.现在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答案】A【解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上海生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要点精讲1.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是:大气温度、压力、含氧量、淡水和食物。
2.人体的内环境理解3.人体需要恒定的内部环境,以使细胞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体内稳态,即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是由人体的各个系统合作完成的。
组成循环系统的心脏和血管专门向躯体的细胞运送原料和从细胞环境中运走废物。
4.免疫系统以非特异和特异的防御方法保护躯体使之免受外来物质和病原体的侵害。
呼吸系统则向躯体供应氧,并帮助排泄系统排除废物。
5.排泄系统在调控血液中许多必要物质的浓度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恒定的体内温度使化学反应以最适速率进行。
所有上述这些系统都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调。
典型例题【例1】人体的血液成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答案】人体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又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功能,而血小板则释放化学物质使血液凝固。
【解析】考察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例2】正常人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A.固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绝对稳定【答案】B【解析】体需要恒定的内部环境,以使细胞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体内稳态,即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是由人体的各个系统合作完成的。
针对训练1. 人类的生存受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2.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它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3.小肠内表面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其中__________壁和__________血管__________管的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的区别是:正常人尿液中不含__________。
5.肾单位是是肾的__________,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__________两部分,肾小体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组成。
七年级生物初中教案全套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能够描述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3. 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细胞的功能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及试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细胞的结构图,引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二、讲解: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3. 细胞的功能及重要性: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营养摄取、新陈代谢、生长繁殖
等重要功能。
三、示范实验: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细胞的组成部分。
四、练习:
1.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或选择题;
2. 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完成细胞结构图的练习。
五、总结:
通过问答或板书方式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
细胞的组成部分和功能,激发其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四节原生生物界要点精讲原生生物界有三大类:藻类、原生动物和原生菌类。
一、藻类藻类包括好几个相当不同的生物群,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保有在水中生长的原始习性,藻类异於植物之处,在于:(1)单细胞藻类,其本身即可作为配子,(2)一些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 (产生配子的构造) 和孢子囊(产生孢子的构造) 为单细胞构造,(3)其余的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为多细胞构造,但每个细胞都具有生殖能力,各产生一个配子。
藻类主要生长在淡水、咸水或半咸水的水域中,或泥土中,下雨过后的水洼、花盆外侧、墙上,或与菌类 (如地衣)、植物 (如满江红叶部空腔内的念珠藻)、动物共生。
二、原生菌类原生菌类如黏菌和水霉,他们的外表特徵与菌物界的成员相似,且皆为异营,储藏肝醣,细胞壁含纤维素与几丁质,因此有些分类学家仍将黏菌与水霉归在菌物界。
但他们与菌物界的成员的关系并不密切,如他们有游走细胞,具鞭毛 ; 或行变形虫运动,而与菌类不同 ; 黏菌有吞噬作用,吞入固体食物,而菌类则分泌酵素,将食物分解而行吸收。
此外,有些水霉会储藏一种碳水化合物,此物质很像褐藻中的储藏物质,但与菌类、植物、动物者不同。
黏菌和水霉传统上被视为菌类,但经由以上特徵,他们较适合归在原生生物界。
黏菌又分为原生质体黏菌和细胞性黏菌。
水霉又分为单鞭毛可动细胞和双鞭毛可动细胞。
三、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大都为可运动的掠食者或寄生者,可分为下列几类 :(1)具鞭毛的原生动物一如引起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类、感染人类生殖道的滴虫类。
(2)似阿米巴的原生动物一藉伪足移动,如有壳或无壳的变形虫、有孔虫类、太阳虫类和放射虫类。
(3)孢子虫类一能滑行或不能运动,如疟原虫属 (Plasmodium)会引起疟疾。
(4)纤毛虫类 (ciliates) 一利用众多的纤毛来运动和觅食,如草履虫。
典型例题【例1】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是()。
A.动物B.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D.一片叶【答案】B【解析】衣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
苏教版生物8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1节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的产生还需要肌肉的协调作用。
2.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作用(1)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2)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3)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4)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二、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1.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2.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1)爬行:如蜗牛、马、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2)行走:如猫、狗、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3)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3.空中: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1)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2)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三、动物运动的意义:意义:动物可以通过运动捕食,躲避敌害,有利于生存;通过迁徙等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以便繁衍后代。
1.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答案】D【解析】动物运动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2.草履虫的运动方式为()A.行走B.爬行C.游泳D.漂浮【答案】 C【解析】草履虫的运动依靠纤毛的摆动运动,所以属于游泳式运动。
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一、植物体器官的种类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3.器官构成植物体。
二、植物营养器官的功能1.植物体的根、茎、叶与物质的吸收、同化、运输和贮存等营养功能有关,故称为营养器官。
1.根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以吸收和固着为其主要功能的器官。
2.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主干,以输导和支持为主要功能的营养器官。
3.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营养器官。
三、植物的变态发育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引起营养器官结构和形态的显著变化称为变态。
营养器官的变态,是植物长期适应某种特殊的环境条件,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
1.根的变态类型主要有:(1)贮藏根,如萝卜、胡萝卜的肉质根,甘薯、木薯的块根;(2)气生根,如甘蔗、玉米、高粱等近地面节上产生的支持根,常春藤、凌霄等藤本植物的攀缘根,红树等生长在沼泽地带或沿海的一些植物的呼吸根;(3) 寄生根,如菟丝子侵入寄主体内的不定根。
茎的生长方向与根相反,是背地生长。
2.有些茎发生变态,如马铃薯的块茎、洋葱和大蒜等植物的鳞茎、竹和莲等植物的根状茎等都属于地下茎的变态。
而南瓜、葡萄等的卷须,柑橘、山楂的刺,文竹、假叶树和天门冬的叶状茎都属于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四、器官构成高等动物的八大系统1.八大系统构成人体和动物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地、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系统生死、内分泌系统。
五、植物体的三大系统1.通常将功能上密切联系的被子植物的主要组织归并为三大系统,即皮系统、基本系统和维管系统。
1.皮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是覆盖在植物各器官表面的一个连续的保护层2.基本系统主要包括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它们是植物体务器官的基本组成。
3.维管系统是一株植抽体全部维管组织的总和,维管系统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并相互连接成结构扣功能上的完整体系。
4.各个器官和系统在功能上分工协作,使生物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豌豆的叶卷须,刺槐、仙人掌的刺,洋葱鳞茎上的鳞叶,猪笼草的捕虫叶等都属于叶的变态。
苏教版生物7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其中,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
睾丸既是性腺又是性器官,睾丸属于内分泌腺。
(1)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输精管:输送精子(3)前列腺:(4)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其中,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
卵巢既是性腺又是性器官,卵巢属于内分泌腺。
(1)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2)输卵管:受精场所(3)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4)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二、受精过程: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
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2.节育方式:结扎三、胚胎发育:1.卵子受精发育分娩2.精子(输卵管)受精卵(子宫)胎儿(阴道)婴儿3.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
4.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5.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做受精卵。
6.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在输卵管内。
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是输卵管。
7.结扎输卵管和输精管,既可以有效节育,又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8.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9.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约需280天。
10.人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受精卵。
1. 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A. 睾丸B.输精管C.附睾D. 精囊腺和前列腺【答案】A【解析】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等器官构成。
其中,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睾丸,因此,睾丸作为男性的性腺,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选项A正确。
2. 胎儿从母体产出称( )A. 孵化B. 分娩C.羽化D. 出生【答案】B【解析】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胎儿从母体产出,这一过程叫分娩。
选项B正确。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动物的多样性1. 种类按体内有无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按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动物又可分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1.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乌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乌体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五、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例1】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A.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的阻力B.用鳍游泳,用鳃呼吸C.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D.有肝胰脏【答案】D【解析】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的阻力、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和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都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只有D选项不是。
【例2】我国淡水鱼中,被称为“四大家鱼”的是(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B.鳙鱼、鲢鱼、草鱼、青鱼C.鲢鱼、草鱼、鲫鱼、青鱼D.草鱼、青鱼、鲤鱼、鳙鱼【答案】B【解析】基本常识——四大家鱼的考察。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但从受精卵不断地分裂所形成的细胞却是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
一. 组织由受精卵刚刚分化形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
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才形成了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细胞。
这一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在细胞分化的同时,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二.器官 各组织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起来,共同行使一定的功能而构成了器官。
二. 器官各组织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起来,共同行使一定的功能而构成了器官。
二. 系统和器官之间也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也在相互联系着执行同一种或几种功能而构成了系统。
比如:口、咽、食道、胃、肠、肛门以及肝、胰、唾液腺等器官按一定的顺序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而构成了消化系统。
受精卵 器官 人体【例1】组织就是由许多__________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不同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_________________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__________构成的。
【答案】形态 结构 功能 组织 一种或几种 次序【解析】考察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例2】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细胞伸长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D.细胞的分化【答案】D【解析】细胞的分化在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细胞 分裂 组 成 八 大 系 统组 成 协调 配合。
苏教版生物7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认识周围的生物1.自然界的生物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当我们来到户外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植物和动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的种类更多,约有150多万种。
这些生物形态各异,趣味无穷。
除了动物和植物以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的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的共性(1)生物体能够有由小长大。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
三、生命的特征1.生物能生长发育;2.生物能新陈代谢;3.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4.生物的应激性;5.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6.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四、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长发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
2.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这就是俗话说的“种瓜的瓜”。
种瓜总是得瓜,但是一根蔓上的瓜,彼此也有一定的差异。
3.遗传变异:绿色植物的根向地、向水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产生的反应。
生物有趋向有利刺激的行为。
动物有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
4.应激性: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
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环境。
5.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体,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鱼B.青蛙C.蛇D.大熊猫【答案】D【解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而鱼为鱼类,青蛙为两栖类,蛇为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故选:D2.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A.马B.狗C.羊D.老虎【答案】B【解析】根据营养对象的不同把动物分为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营养来源的动物为植食性动物,以其它动物为取食对象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是以动物和植物为营养来源的动物,杂食性动物是生存能力极强的动物.动物的食性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选项中马、羊都是植食性动物,老虎是肉食性动物,狗是杂食性动物.故选:B。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个知识点中,应当明确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是直接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3.生物能进行呼吸应明确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小部分生物呼吸不是这样。
4.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要让学生明确病毒是生物5.对看上去相似(马和驴)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看上去差别明显(马与牛)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我们身边的微生物1.微生物和你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在这本书中你们将读到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此外,你在第十章还将会看到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美妙的前景也是微生物对人类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然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微生物的"残忍"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
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
今天,一种新的瘟疫--艾滋病(AIDS)也正在全球蔓延;癌症也正威胁着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虐疾、霍乱等)也有"卷土重来 "之势。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一课:细胞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3. 能够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分。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有哪些结构。
2. 学习: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
不同类型的细胞。
3. 拓展:学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让学生归纳总结两者的特点。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下细胞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细胞的结构。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细胞
的结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
认识。
但是在学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时,有些学生仍然存在混淆,需要在复习中
加强。
同时,实践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上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细胞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了解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出细胞的概念,并提问: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胞的基本单位。
二、学习细胞的基本单位(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细胞的结构图,并解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2. 带领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让学生能够看到细胞的真实形态。
三、探究细胞的功能(15分钟)1. 讨论细胞的功能,如生长、营养和排泄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加深对细胞功能的理解。
四、学习细胞的分裂和增殖(15分钟)1. 讲解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是如何繁殖的。
2. 展示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
五、练习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检验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生物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下节课前完成。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生物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科学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基本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节生物体
要点精讲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生物体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在基本组成物质中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生物体的结构基础是: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需要依赖于寄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所以生命都需要细胞来表现,病毒等也不例外。
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进行?这种说法不正确,应该是生命活动主要在细胞内进行,也有不在细胞内进行的,如血浆中抗体针对抗原的作用等也属于生命现象。
生物体都有严整的结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病毒等少数种类虽无细胞结构,但也有其组成结构。
病毒的结构是以蛋白质、核酸(DNA或RNA)为主,复杂有序的多分子体系。
如只用单纯的核酸去感染寄主,感染的能力会大大下降。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
通过新陈代谢能实现生物体的不断自我更新,在自我更新中实现生命的存在,活的生物体内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都需要更新:遗传物质——核酸在细胞分裂时合成新的子链,进行更新;其他参与生命活动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生物体内有相应分解的酶等)。
非生物也能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不是实现自我更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根本的特征,其他特征是由这一核心特征产生出来的。
新陈代谢是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基础。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在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根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茎有背地性、向光性;动物趋向有利刺激(如食物),躲避有害刺激(如敌害),从而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区分反射与应激性:反射属于应激性,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应激性属于反射。
不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没有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应激性,均不是反射。
活的草履虫遇到食盐会逃避,死的则不然。
活的盆花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死的则不会。
如果新陈代谢停止,应激性也随之消失。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从代谢角度看,生长是生物体的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
从细胞角度看,生长是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同时通过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因而生物体表现出生长现象。
单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依靠细胞增大及其内含物质量的增加;多细胞生物主要依靠细胞的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目和细胞的生长。
发育是指在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的变化,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生殖是指生物体成熟后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
生殖的意义是保证种族的延续,生殖对一个个体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在自然界中,一生未获得交配机会,没有进行生殖的个体其实是很多的。
铁锈越长越多是不是生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它是越来越多的铁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是由一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而不能像生物体那样得到自我更新。
只有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表现出来的“长”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长与发育怎么区分?①生长是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过程,是一个数量性变化的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发育过程的细胞分化和形态构建过程;②发育是指生物体在生命周期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从生物个体来说,即是基因有序表达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变化的过程。
发育过程有特定顺序,既不可以跳跃,也不可以倒退,只能逐步地发展下去;③生长和发育是不同的概念。
发育是阶段性的“质变”问题,而生长是连续性的“量变”问题;④生长与发育是密切相连的。
生物的生长过程伴随着生物发育的进程,生长的“量变”是产生发育“质变”的基础。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适应性等都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也能影响环境
现存的生物,都是适应了现在的环境而生存下来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所处的环境大体上是相适应的;它们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例如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它们能适应在岩石上生活,同时又能分泌地衣酸使岩石产生裂缝。
典型例题
【例1】简要概述生物体有哪些基本体征?
【答案】第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第二,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第三,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第四,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第五,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第六,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析】考察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例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答案】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级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解析】考察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