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 2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2
示X课: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读图。
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旋转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地球某某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那为什么我们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生答:(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3、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4、在东西半球图上,南北半球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5、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归纳小结)1、教师出示课本P22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得出陆地占29%,海洋占71%。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但不管那个半球,还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4、出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然后再出示南北半球空白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的一节课。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说一说地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世界海陆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说一说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4.运用世界地图说出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课前预习】1.读课本28页“图2-25、2-27、2-28以及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2)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3)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洋和陆地是否彼此相连?(4)北半球和东半球是以陆地为主吗?2.根据课本28页活动题1,思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3. 阅读课本29页第一自然段正文,找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4.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并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大洲。
5. 读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
6. 完成课本29页“活动”第1题—读图2-27、图2-28,说一说,北美注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7. 阅读课本30页的图片、地图资料或录像资料,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8. 阅读课本31页正文第三自然段,看一下“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9.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洋,找出几个比较大的海,找出几个海峡。
10. 读世界地图,了解四大洋分布在什么地方?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征?【课堂突破】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地图,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认识和逐步熟悉大洲、大洋的分布及其相对位置。
记某个大洲时,一般同时要关注它周围的大洋有哪些,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如按顺时针方向记;记大洋的时候则要关注它周围的大陆有哪些;记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时,一般可先看比例尺小的地图,如东西半球图或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到洲界线后,再去查看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大洲图或包含洲界的某个区域地图,这样由粗到细地查看就比较容易掌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后,对世界地理的一个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球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但是,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和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从而掌握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规律。
2.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和规律。
2.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从而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世界海陆分布图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PPT4.教学素材(如海洋和陆地的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海洋和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世界的海陆分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本节主要介绍世界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它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他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本节是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不久后学习的,学生对一切新知识还感到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十分有利。
另外,本节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形成七大洲的空间分布特征。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阅读教材P28图2-25至2-27,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 阅读教材P29图2-28,掌握各大洲的面积及轮廓特点。
3. 阅读教材P30图2-29至2-34,掌握相邻大洲的分界线。
4. 通过开展教材P29~30活动和P32活动,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1. 通过观察海陆分布图,明确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与联系。
2. 从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大小等方面,熟练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3. 根据四大洋的位置,记住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空间记忆、空间推理的基本观念。
教学建议通过读图,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分析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动手绘制简单的大洲几何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识图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人新课(屏幕播放嫦娥二号卫星发射视频。
)同学们,2010年10月1日我国长三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开始了我们的探月之旅。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视频,并思考视频中提到的两个星球分别是哪两个?观察卫星发射图片,图中灰色星球是?蔚蓝色星球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这个蔚蓝色星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展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回答:(地球、月球)出示宇航员加加林的照片由嫦娥二号卫星探月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同时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组织辩论(出示地球的卫星照片)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的名字吗? 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
”但是古人却给我们的星球起名为“地球”。
1.提出问题:对于地球的名字“地球”?“水球?你持哪种观念?2.小组讨论3.教师总结:不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匀的,根据计算得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以宇航员加加林关于为地球起错名字的感叹来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地球空间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观察总结过渡:想象一下我们用一把大刀将地球拦腰砍断,会分成哪两个半球?1.(课件展示南北半球)提问:观察北半球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南半球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对比南北半球相比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过渡:在想象一下,我们纵向切一刀会分成哪两个半球?2.(再展示:“东西半球”图)观察东半球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西半球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学生回答:南北半球学生回答:1.海洋多2.海洋多3.海洋集中在南半球,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学生回答:东西半球学生回答1.海洋多2.海洋多3.海洋集中在西半球,陆地集中在东半球通过课件和地球仪展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一方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地图,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世界的海陆分布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2)主备人教学目标1.运用世界地图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地理分布,记住各大洲之间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读图绘图,了解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对位置关系。
3.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及其分布。
难点七大洲四大洋及其分布。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9——P.31,查找以下内容,并完成画记。
(一)七大洲1.阅读课本P.29, 找到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2.结合P.29的图2-28,识记地球上七大洲的名称与轮廓,并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记住。
3.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什么?(二)四大洋4.阅读课本P.31,地球上四大洋的名称是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大小顺序吗?地球上的四大洋各有什么特点?5.找出洋、海、海峡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专题一: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西半球东半球赤道1.填图: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洲,跨经度最广的是洲;四大洋中,全部在北半球、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被、、三大洲所包围。
专题二:大洲的分界线(结合教材P.30 和地图册P.1~P.2完成)1.大洲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山- 河- 山- 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运河。
思考: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2.完成课本31页“活动”的第③题。
三、展示提升四、总结归纳世界的海陆分布(2)(一)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海峡亚洲和非洲:运河亚洲和北美洲: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运河(二)四大洋:洋、大西洋、印度洋、洋五、训练巩固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11、12页。
附:知识链接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群岛、大洋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大洋洲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世界上最小的大洋:北冰洋教学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二、学习课时:共2课时三、学习过程:自学导入学习目标一:了解、熟悉本节的主干知识点【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8—32,回答下列各题:1、面积广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
2、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主要由洲和洲的大陆部分组成。
3、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海峡,南、北美洲以为界。
4、七大洲中最大的是,四大洋中最大的是。
【教师活动】点评。
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出主要知识点。
目标导学学习目标二:说出世界海陆分布的比例以及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读文P28,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海陆分布比例:海洋占,陆地占29%,即“海洋,陆地”。
从南北半球图上看,北极地区以为主,南极地区以为主。
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有人却把地球称为“水球”,其理由是,。
3、读图2-26、2-27,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半球更合适;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面积更大的是半球。
【教师活动】点评,补充讲解半球上的经纬线。
【配套练习】1、有人说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以下依据正确的是()A、简单的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B、人类有史以来都居住在陆地上C、简单的说,地球上三分海洋,七分陆地D、地球上海陆面积比是5.1:4.92、从地球仪和卫星图片上看,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A、人类和生物的分布B、陆地和海洋的分布C、河流和湖泊的分布D、山地和平原的分布学习目标三:区分大陆、岛屿、大洲三个概念,记住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地理分布及各洲的分界线。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P29-30,思考:1、在书本内找出大陆、岛屿、大洲三个概念,并由大到小排列:。
2、结合图2-27,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和,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是。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班级学生姓名评价学习目标: 1.根据地图,说出海陆比例。
2.根据地图找到并识记大洲的基本轮廓,指认相互位置关系。
3.通过训练,能绘制简易大洲(或大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图。
重点七大洲及其分布知识一海洋与陆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P.31,完成以下内容。
1.海陆比例:。
2.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半球。
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半球。
知识二七大洲【自主学习】1.七大洲阅读课本P.29, 找到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岛屿是指:。
大陆是指。
大洲是指。
2.结合P.29的图2-28,识记地球上七大洲的名称与轮廓,并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记住。
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
【牛刀小试】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大洲:ABCDEFG【合作探究】世界最大的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世界最大的群岛4.结合课本28页图2-26,2-27以及地图册,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当堂达标】1.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原因是()A.地球表面有在面积的森林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C.地球上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地球表面大部分是陆地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是()A.非洲和欧洲 B.北美洲和南美洲C.亚洲和大洋洲D.亚洲和南极洲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A.北美洲、亚洲B. 亚洲、欧洲B.北美洲、欧洲 D. 欧洲、大洋洲4.下列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A.亚洲B. 非洲C. 南极洲D. 欧洲4.阅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西半球:A. 半球 B. 半球(2)大洲:①,② ___,③,④,⑤,⑥,⑦。
(3)我们居住在洲,主要分布在半球,分布在此半球的还有洲。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概况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积、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3、区分海洋、海峡三个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分布特征。
要求学生将复杂的地图用几何简图勾画出来,培养学生处理知识划难为易得能力教学重点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教学难点1、查找各州之间的分界线2、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陆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新课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广阔的胸怀。
你想知道天空又多大,海洋有多广吗?一、海洋与陆地1、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地球仪上的兰色代表了什么?兰色以外的颜色又代表了什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谁占的面积大?2、学生阅读图回答:世界海陆分布的具体比例3、讨论P28活动1、2,得出结论: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呢?二、七大洲(总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看书思考回答:a 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根据定义,在地球仪上指出大陆、岛屿、大洲。
教师讲述半岛的含义并在地球仪上指出。
(提问)全球可分为哪几个大洲?学生先熟悉图2-27,(讨论)怎样快速的记住七大洲的轮廓?能给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吗?。
展示单独的大洲轮廓图,学生抢答。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而后上台指出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讨论下述问题: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穿过的大陆有哪些?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拿些?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打洲有哪些?学生对照地球仪,上台指答展示“东西半球挂图”,学生识记七大洲的位置,口答P23活动题提问:我们所在的大洲是哪个/亚洲的西面是哪个洲?西南面又是哪个洲?引入洲界的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图2-23,找出洲界符号,观察讨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亚非洲界、南北美洲各以什么为分界?学生回答,教师在挂图上指出其具体位置。
设计者审定者肖鸿编号七〔上〕-09 课题课型新授课课型学习目标1.掌握各大洲的洲界限。
2.了解大洋、海、海峡等根本概念。
3.掌握四大洋的位置和特征。
子目标&实施目标T 方法&策略改良&反思一、各大洲的分界限1、亚欧分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非分界限:苏伊士运河3、欧洲和非洲分界限:直布罗陀海峡4、亚洲与北美:白令海峡5、北美与南美:巴拿马运河6、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限:德雷克海峡7、两条重要的运河:①苏伊士运河②巴拿马运河5、培养学生读图和总结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1′4′〔5′〕8′〔13′〕4′〔17′〕5′〔22′〕●新课引入:复习地球海陆之比、七大洲的名称及位置,课前检测复习效果,完成?前测?第1题。
[K1~2]●合作学习:①学生回忆图例中的洲界限;②阅读教材30页,仔细观察图2-31,找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限。
③学生阅读地图册,按照找亚欧分界限的方法,找出亚洲与非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限[K3]。
完成?前测?第2、3题。
④先同桌交互答案,再4人小组完善答案。
⑤小组呈现。
⑥教师再一次利用世界地图对各大洲的洲界限进展落实、强化。
[K4]●教师归纳总结:①不同大洲之间一般用什么做分界限?〔一般以运河、海峡、山脉和河流、湖泊作为分界限〕。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0-31页的活动题。
[K5~6]②学生阅读教材32页,了解海陆轮廓略图的绘制,教师补充:绘图中注意经纬度位置和各大洲的形状。
[K7~8]③学生完成?中测?第1-4题。
二、四大洋1、根本概念:海、洋、海峡等2、四大洋名称及面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四大洋的根本特征太平洋: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大西洋:第二大,呈S形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北冰洋:纬度最高、最冷、最小、最浅、跨经度最多的大洋5、培养学生阅读图和绘图及地理分析能力10′〔32′〕6′〔38′〕2′〔40′〕●探究学习:①学生阅读教材31页相关内容,了解有关海洋的根本概念,完成?前测?第4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并用地图表示出来。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大陆、大洲、半岛的基本概念及海陆分布概况,明确大洲大洋位置。
2.通过合作探究,运用地图及资料,能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能绘制简易大洲(或大陆)轮
廓及相对位置图的方法。
3.初步养成细致缜密的思维习惯;全力以赴,做学习的主人。
[自学导航]看课本上图、勾画重点并完成活动题P25.2、P26活动题
一、海洋与陆地
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占%;海洋占%。
即分陆地,分海洋。
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地球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
即北半球的陆地面积于南半球,北半球的海洋面积于南半球。
但从海陆分布看,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含义
名称概念举例
最大最小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口诀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世界有块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它是地球上
最大的一块大陆,占陆地总面积的1/3。
另外有大陆、大陆、
大陆、大陆和大陆,最小的是大陆。
中国位于____洲。
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______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3.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从南北半球看,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
..位于半球;大洋洲、
南美洲和南极洲主要
..在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
..分布在
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
..分布于半球。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沟通_____洋和_____洋(___海和____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沟通______和______)。
三、四大洋
1.洋、海、海峡、海湾的概念:
名称概念举例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
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
海峡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
2.四大洋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口诀:太大印北)
3.四大洋的特点:
⑴ 太平洋:跨南北半球,在四大洋中最、最,表面水温最,岛屿最。
⑵ 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形,面积第、深度第二,表面水温第三。
⑶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半球,面积第,深度第三,表面水温第二。
⑷ 北冰洋:全部在半球,大致以为中心,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面积最、深度最、水温最的大洋。
【合作探究】
1、绘制海陆分布轮廓简图并在图上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对照简图总结七个大洲的位置分布情况
3、对照简图总结四大洋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