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74.27 KB
- 文档页数:1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泗泾下塘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方案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5.05
•【字号】沪松府〔2016〕66号
•【施行日期】2016.05.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
正文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泗泾下塘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方案的函
沪松府〔2016〕66号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泗泾下塘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改造工作,经区政府审核同意,特向贵委申报该项目的保护改造方案,请予审核。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泗泾镇下塘地区于2014年,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发文认定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二、此次保护改造将以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资金和安置房建设等问题,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608 亩,预计总投资约为155.5亿元。
三、泗泾下塘历史风貌区的总体定位为:通过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复合居住功能传承、更新、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将泗泾下塘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成为集中体现泗泾镇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休闲服务区,以“活力,千年古镇;魅力,泗泾水乡” 为特色的传统风貌区。
特此专函。
附件:下塘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方案、电视专题汇报片(略)
2016年5月5日。
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也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
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迎博办博工作不动摇、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放松,全力推进办世博、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按照区委提出的“五个确保”的要求,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和任务。
(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提升制造业能级。
确立智能电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先进重大装备四大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智能电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经获得市认定。
强化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漕河泾松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力推进。
提升传统产业能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成为全市首批实践区;启动沪松公路沿线整治和开发,莘莘学子创业园等传统产业区功能提升改造前期准备有序推进。
全年主动调整劣势企业266家,腾出土地2826.5亩;五年内累计已调整820家,腾出土地12012.5亩。
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措施,设立和争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全面加速,全区已有小巨人企业3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0家。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锐奇工具在创业板上市;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56亿元,同比增长67.9%;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12.45亿元,企业融资难得到有效缓解。
加快服务业发展。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经成为市郊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辰山植物园建成开园,西佘山实行免费开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旅游巴士建成运营,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年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同比增长49.6%;实现旅游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52.8%。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08•【字号】沪府〔2019〕23号•【施行日期】2019.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沪府〔2019〕23号市规划资源局、松江区政府:沪规划资源总〔2019〕91号文收悉。
经研究,市政府同意《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松江区总体规划”),具体批复如下:一、松江区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西南门户、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辐射长江三角洲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要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突出公共属性,指导实施建设,推动松江区建设成为“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
二、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管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松江区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不超过1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5.8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松江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86.2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9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2.38万亩。
到2035年,松江区生态空间面积不小于325.6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2.8平方公里,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精神,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充分重视,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
感奋之余,抒发一孔之见。
一、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在本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蕴含着上海之根特有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文化遗产,是千秋万代松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
作为城市记忆、城市生命符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功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韩正市长指出,建设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
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上海城市规划局对来上海的外国友人作过调查,外国朋友对上海记忆犹新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豫园,二是外滩,三是新天地。
上海数以万计的高楼没有给人留下深刻记忆,而这三处作为城市文化的生命符号,谱写出史诗般的城市经典乐章。
在大拆大建之后,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显而易见。
二、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本概况2005年10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其中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三处:一是占地面积66公顷的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二是占地面积30.7公顷的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三是占地面积13.2公顷的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处共计占地面积为109.9公顷,1648.5亩土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
从目前情形来看,上述三处,以松江仓城和泗泾古镇二处相对原汁原味;以历史的、文化的、原始风貌的标准来考量,又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积淀、文物资源、社会影响为先,该区域之中的文物古建筑数量占据松江半壁江山,有一百多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颐园、三、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定位原则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风貌区面积25万平方米,占地约375亩。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44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指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
目前已确定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中心城区12片27平方公里,郊区及浦东新区32片14平方公里。
总计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分别制订了保护规划指导地区建设;在风貌区内划定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总长度超过100公里,分类进行保护;确定了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优秀历史建筑。
一、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虹口区,以外滩历史建筑群、建筑轮廓线以及街道空间为风貌特色。
2.【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近代商业文化娱乐建筑、南京路,人民广场城市空间和里弄建筑为风貌特色。
3.【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传统寺庙、居住、商业、街巷格局为风貌特色。
4.【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区,以花园住宅、里弄、公寓为主要风貌特色。
5.【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乡村别墅为风貌特色。
6.【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革命史迹、花园、里弄住宅为风貌特色。
7.【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杨浦区,以原市政中心历史建筑群和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为风貌特色。
8.【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徐汇区,以烈士陵园和寺庙为风貌特色。
9.【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为风貌特色。
10.【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静安区,以各类住宅和公共建筑为风貌特色。
11.【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长宁、静安区,以花园、里弄住宅和教育建筑为特色。
12.【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花园住宅为风貌特色。
二、上海郊区及浦东新区3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上海市枫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金山区枫泾镇老镇区,320国道以北,朱枫公路以东,市河和新开河两侧区域范围内。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扩大名单的批复
正文:
----------------------------------------------------------------------------------------------------------------------------------------------------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扩大名单的批复
沪府〔2016〕11号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沪规土资风〔2015〕860号文收悉。
经研究,市政府同意将明德里等119处风貌保护街坊和金陵东路(西藏南路-四川南路)等23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扩大名单并予公布,请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规定进行保护管理。
特此批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6年1月23日
——结束——。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一览一、中心城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101公顷范围:黄浦江—延安东路—河南中路—河南北路—天潼路—大名路—闵行路特色风貌:有上海外滩建筑群、上海邮政总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上海金城银行大楼、上海圣三一堂、迦陵大楼等经典建筑。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107公顷范围:浙江中路—九江路—云南中路—延安东路—黄陂北路—大沽路—重庆北路—威海路—成都北路—北京西路—长沙路—凤阳路—六合路—宁波路—贵州路—天津路特色风貌:有国际饭店、先施公司、新新公司、金门大酒店、大光明大戏院等商业文娱建筑。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199公顷范围:中华路—人民路特色风貌:有豫园、城隍庙、大境关帝庙、文庙、书隐楼、龙门村等寺庙建筑和商业建筑。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775公顷范围: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黄陂南路—合肥路—重庆南路—建国中路—建国西路—嘉善路—肇嘉浜路—天平路—广元路—华山路—江苏路—昭化东路—镇宁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特色风貌:有宋庆龄故居、兴国宾馆、丁香花园、衡山宾馆、复兴公园、锦江饭店、国泰电影院、瑞金宾馆等花园住宅、公共建筑、革命史迹。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481公顷范围:古北路—荣华东道—水城南路—延安西路—环西大道—金浜路—哈密路—虹古路特色风貌:有沙逊别墅、虹桥路2310 号住宅、淮阴路姚氏住宅等乡村别墅。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129公顷范围:欧阳路—四达路—宝安路—物华路—四平路—邢家桥北路—长春支路—长春路—海伦西路—宝山路—东江湾路—大连西路特色风貌:有鲁迅故居、中共江苏省委旧址、瞿秋白寓所旧址、溧阳路花园住宅、文华别墅、千爱里等革命史迹、花园住宅、新式里弄。
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458公顷范围:中原路—虬江—黑山路—政通路—国和路—翔殷路—黄兴路—国权路—邯郸路—淞沪路—闸殷路—世界路—嫩江路特色风貌:有原市府大楼、原市博物馆、原市图书馆和原上海市体育场等市政中心建筑群。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开发推进工作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及其他机构
•【公布日期】2010.11.23
•【字号】沪松府[2010]130号
•【施行日期】2010.11.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
开发推进工作小组的通知
(沪松府〔2010〕13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区政府决定成立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开发推进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夏爱军永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刘彦永丰街道办事处主任
蒋永全新松江置业公司董事长
方亚弟新松江置业公司总经理
成员:徐惠勤区财政局副局长
陆洪明区发改委副主任
陆正平区建交委副主任
王振亮区规土局副局长
陈军区规土局副局长、土地储备中心主任
尹军区文广局副局长
沈明永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永丰街道办事处。
由刘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方亚弟、沈明、王惠萍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以上人员如有变动,由所在单位领导自然替补,不再办理调整手续。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2006-05-22 11:53:07总则1. 规划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对“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以下简称“本风貌区” )历史风貌的保护,促进风貌区城市更新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本风貌区的实际情况,编制《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本规划” )。
本规划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为本风貌区内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以及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并指导下一层面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方案的编制。
本规划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2. 主要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年(3)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 年(4)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 年(5) 、《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2003 年3. 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本风貌区保护与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为风貌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本规划对本风貌区的土地使用、建筑保护与更新、建筑建造、道路交通、绿化与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控制性规定,在本风貌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以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时应当遵守本规划的要求。
4. 规划范围本风貌区规划范围根据2003 年批准的《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划示》确定,为黄浦行政区的人民路—中华路以内区域,总用地面积为199.72 公顷。
本规划范围即为本风貌区的范围。
5. 风貌特征本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内整体性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留存有上海700 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蕴藏着各个城市发展时期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遗存,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以后上海的传统城市生活文化。
风貌区边界明确、形态独特,区内街道交错密布、巷弄蜿延曲折、街巷景观多变、建筑类型众多,为典型的自然发展形成的城市格局。
松江老城动迁规划方案1. 引言松江老城,位于上海市郊区松江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松江老城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为了改善松江老城的居住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进行动迁规划来重新规划和改建老城区。
2. 目标和原则动迁规划的目标是通过重新规划和改建老城区,提供更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和传承松江老城的历史和文化。
在制定动迁规划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历史和文化:充分考虑老城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合理规划用地:合理利用和规划老城区的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安全、舒适和现代化的居住设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视社区建设,创造和谐、包容和共享的社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 规划内容根据以上原则,松江老城动迁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基础设施改建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改建是动迁规划的基础。
这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更新。
同时,要充分考虑老城区的特殊条件,例如狭窄的街道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改建方案。
3.2 住宅区规划老城区的住宅区规划是动迁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规划住宅区时,应根据老城区的居民需求以及现代化的居住标准,合理分配居住用地,并设计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3 商业与公共设施规划老城区的商业和公共设施规划要考虑业态的多样化和规模的适宜。
围绕居住区域,规划商业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生活和社区服务。
3.4 文化遗产保护松江老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是动迁规划的重要任务。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同时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为老城区带来经济效益。
松江各大剧院规划方案背景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部,是上海的新兴城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松江的文化和艺术,尤其是剧院文化。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剧院文化的需求,松江区政府决定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剧院,以促进松江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松江各大剧院规划方案,包括剧院建筑设计、场馆规模、功能设置、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内容,为松江区政府和社会公众了解剧院建设计划提供参考。
剧院建筑设计建筑风格松江各大剧院均采用现代化风格,体现时代特色和人文气息。
建筑造型松江各大剧院建筑造型上充分考虑艺术性和实用性,并结合周边建筑环境,形成与环境相应的建筑风貌。
建筑材料松江各大剧院建筑材料采用优质环保材料,以确保建筑质量及绿色生态。
场馆规模松江各大剧院规划建设的场馆总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数在1000人左右。
其中,大型剧院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主剧场可容纳观众数1000人,副剧场可容纳观众数300人。
中小型剧院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包括中剧场和小剧场,分别可容纳观众数500人和200人。
功能设置大型剧院大型剧院主要用于演出大型歌剧、交响乐、舞剧、音乐会等大型文艺演出。
配备多功能舞台、线控吊杆、音响灯光及其他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演出的高质量及节目效果。
中小型剧院中小型剧院可用于演出话剧、小型歌舞、话剧、戏曲、曲艺等多种类型的演出。
配备先进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及相应的舞台设备,体现出团队与演员的独到风采。
技术设备松江各大剧院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LED大屏幕、多媒体投影系统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并配合专业的表演设计师、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运营,以充分体现剧院的高水准和高质量。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松江各大剧院规划方案,包括建筑设计、场馆规模、功能设置、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档,读者可以了解到剧院的建设规划,以及剧院文化发展的前景。
前言PREFACE松江区地处上海西南,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经济富庶,素有“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沪上之巅”的美誉。
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
行政辖区面积604.6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11个镇,境内有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和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松江历来是上海重点建设的郊区新城之一,也是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6年底,松江区常住人口176.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40.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7:52.0:47.3,税收收入386.99亿元,财政收入415.59亿元,主要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郊区前列。
2015年11月27日,松江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自2006年以来,《松江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和《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年)》等规划的批准和实施,有效指导了松江区的城乡建设和城镇发展,规划确定的2020年部分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当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
规划提出上海市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规划思路、理念和方法都有了很大转变和提升,也对松江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松江区委、区政府立足于松江新的发展阶段,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确定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目标定位和奋斗纲领,并把G60科创走廊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三大举措。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启动本次松江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既是落实全市统一部署和区县规划编制计划,更是对松江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和全面探索。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日期】2024.04.24•【字号】沪规划资源乡〔2024〕142号•【施行日期】2024.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的通知沪规划资源乡〔2024〕142号各涉农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相关单位:《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以沪府〔2024〕21号文批复同意,现予印发。
该规划是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是郊野地区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工作的总体指引。
郊野地区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建设行动应全面落实规划的内容安排。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相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要强化总规统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保护好沪派江南文化和特色村落风貌。
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实保护传承上海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赓续农耕文明、沉淀历史记忆,以敬畏之心保护好传承好具有浓郁江南文化水乡特色的自然肌理村落风貌和文化遗产,维护好“滩水林田湖草荡”蓝绿空间基底,在规划建设中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链接点,推动特色村落风貌焕发时代活力、彰显文化价值。
推动特色风貌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抓好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写好江南文化保护传承的上海答卷。
二、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凝聚各方力量,抓好专项规划推进实施。
进一步加强市、区、镇、村协同,做好规划宣传解读和培训工作。
要突出村民主体地位,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健全有别于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特色民居动态活化利用机制,激发村民的家园自豪感与保护自觉。
要鼓励支持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积极构建乡村版“三师联创”工作机制,强化专业技术支撑。
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沪杭铁路以北、乐都路以南、花园浜路以东、西林路以西的区域内。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以松江中山西路老街为中心(永丰古街区)。
这一区域,明清两代皆有仓城之称。
从明朝起,仓城为漕粮重地,是松江府最大漕粮(税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城筑四门,米业兴旺。
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
漕粮启运时,漕舟云集,水运繁忙,江淮卫、兴武卫、镇海卫各漕帮数以百计船只至仓城市河排开,装载起运之场面蔚为壮观。
史载至清代中期,松江府征漕粮41万7千3百余石,半数以上贮于仓城。
明代松江,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风貌区内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共计128处,有颐园、杜氏雕花楼、费骅宅、葆素堂、杜氏宗祠和赵氏宅等历史建筑和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跨市河有云间第一桥、秀野桥为首的三秀桥和大仓桥等。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为一路(中山西路)、一河(市河)、一点(水次仓关帝庙)、一单元(大仓桥北侧)、一区间(风貌区A区)。
拟复建娄县牌楼、古粮仓景观、祭江亭、沿河廊棚、云间龙舟等明清建筑,移建盐铁塘上的五座元明石桥,复原明清风貌。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附近,有清真寺、西林寺等历史遗产。
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松江老城东部,环城路以南、通波塘以东、松汇路以北、方塔路以西的区域内。
保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塔,市文物保护单位明砖刻照壁,以及其他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十余处,区内有历史名校松江二中,文物园林方塔园,历史文物收藏机构松江博物馆等。
反映了松江府城即为唐宋华亭县城的历史渊源。
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
泗泾镇区南部,江川路以东、沪松公路以北、泗泾港两侧的区域内。
集中在泗泾塘的下塘街及中市桥南岸一带,基本保存了传统水乡市镇的河街格局和部分传统建筑。
此外,区内还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史量才故居和马家厅2处,清末民国初名人住宅和民居5处,传统店铺1处,古桥1处。
反映了松江地区传统水乡民居的风貌。
附记:
本资料是本人从网络上收集所得,对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文字加工。
张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