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负离子详解

负离子详解

负离子详解
负离子详解

负离子简介

根据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国际联盟大气联合委员会采用的理论,空气负离子的分子式是O2-(H2O)n,,或OH-(H2O)n,或CO4-(H2O)n。这里所说具有环保功能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指前两种小分子负离子。简单的说是指带负电荷的氧离子,无色无味。空气是由无数分子、原子组成的。

当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便形成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带正电荷的叫正离子,带负电荷的叫负离子。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空气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因而,常常把空气负离子统称为“负氧离子”。

自然界空气负离子产生

大气受紫外线

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

瀑布冲击

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物质分子形态转换过程。

光电效应

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地壳岩石

部分地壳岩石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负离子。

发现

负离子发现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第一个国际学术会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有功效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浦莱昂纳博士,他认为地球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负离子最多的地方是瀑布周围。

作用

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远红外辐射材料,适宜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最佳波长为9.6μm,而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远红外线的波长在2-18μm范围内,且辐射功率发射密度为0.04w/cm2略高,以上数据可充分证实,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协调很好,可被人体全部吸收。对于每个正负离子而言,它的寿命是

短暂的,一般只存在几十分钟。空气中负离子的多少,受地理条件特殊性影响而含量不同。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因此,当人们进入上述场地的时候,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和爽快。进入吵杂拥挤的人群,或进入空调房内,则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等。

一般而言,人每天需要约130亿个负离子,而我们的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环境,只能提供约1——20亿个。这种供求之间的巨大反差,往往容易导致肺炎,气管炎的呼吸疾病。集中采暖以及冷气设备的空调系统,负离子常被驱除。合成纤维、地毯带有正电荷易吸收负离子。钢筋、纤维板都吸收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氧自由基)、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而在空调房间,因空气中负离子经过一系列空调净化处理和漫长通风管道后几乎全部消失,人们在其中长期停留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下降,被称之为“空调综合症”。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负离子在医学界被称为是“空气维生素”。

作用表现

其主要的作用表现在: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负离子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据学者观察,负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恢复。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研究证实,负离子有使血液凝聚流速变慢、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

这是因为负离子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有人曾经试验,在玻璃面罩中吸入空气负离子30分钟,可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20%,而排出二氧化碳量可增加14.5%,故负离子有改善和增加肺功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空气负离子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如果我们每天吸入适量的负离子,持之以恒,对健康大有裨益:使人精力旺盛,消除疲劳和倦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消除神经衰弱。降低疾病发病率,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在负离子作用下,可使骨骼的兴奋性增加,运动时值降低,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特别是对一些需迅速反应的项目,如短跑、游泳等。

大气中离子的含量一般为1立方厘米内含400—700对,离地面愈高,大气中的离子也愈多。空气中离子的多少,还受地理条件、地壤放射性物质的活动、气象(风、雨、雷、湿度、云彩等)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据测定,住房中每1立方厘米空气中的离子含量为25—450个,城市街道上为70—500个,公园里为170—600个,在山顶上为240—1100个,在霸王岭林区可以达到每1立方厘米6000-8000对,是天安门广场200倍以上。

环境负离子浓度(个/cm3)作用

室内冷暖空调房间0—20 引发“空调病”症状

都市住宅封闭区40—50 诱发呼吸道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过敏性疾病等

街道绿化区100—200 诱发生理障碍边缘

都市公园1000—2000 维持健康基本需求

高山、海边50000—100000 杀菌、减少疾病传染

森林、瀑布区10000—30000 具有自然痊愈能力负离子粉体负离子与健康

补充负离子作用

现代疾病之所以难以治愈,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正离子的作用,即使非常先进的现代医学,也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治好疾病,其结果往往是药物的副作用加速了生物体细胞组织的老化。而负离子疗法能够使酸性的生物体组织及血液、体液由酸性变成弱碱性,促使机体生理作用旺盛,新陈代谢加快。当生物体的各项机能恢复平衡时,体内不断产生的活性氧就被中和成水,氧化物质可迅速得到还原,机体的自然治愈力也随之恢复、增强。各种各样的实验已证明了赋予生命能量的负离子,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惊人疗效:

1、使各组织细胞活化、增强免疫力,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作用;

2、使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提高其自然治愈力,防止细胞老化、创造年轻的身心;

3、使体内蓄积的废物或毒素及造成神经、肌肉疼痛等原因的物质----弱酸被迅速分解掉,从而消除疼痛及疲劳;

4、中和正离子并使其还原,能够消除肌肉紧张、减轻精神压力,对于失眠症具有超乎寻常的效果;

5、恢复血管的弹性,促进毛细血管微循环的顺畅,改善肢端冷感症;

6、使细胞活化、改善过敏体质、强化身体的抵抗力、根治异位性皮肤炎;

7、及时排除皮肤内的废物,促进皮肤细胞活化,对于美容具有超群的疗效;

8、使酸性化的生物体变成弱碱性,促进细胞组织的胶原蛋白生成,并分解、燃烧糖,因此对于糖尿病具有惊人的效果。

参考自《离子医学》堀口升创立

负离子

治疗疾病机理

1、提高抵御癌细胞活性的自然杀手NK细胞的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成与变异;

2、抑制血清胆固醇的生成,净化血液,使巨噬细胞活化,防止脂质沉积于血管壁;

3、抑制无色三烯的生成,使机体不易引起过敏或发炎症状;

4、抑制肾上腺素的产生,使末梢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维持血压的稳定;

5、防止引起动脉硬化或肝脏功能障碍的首要因素----过氧化脂的产生。

人造负离子的开发及应用

当人类确认负离子对人有功效作用时,为了改善环境促进健康,各种负离子发生器大量被发明出来,主要采用两个途径,一种是利用高压电产生电离使空气产生负离子,另一种利用天然矿物质,经科原加工而成,能释放负离子材料地球上很多,通常指能量石,有各种矿石,海藻类海底石和含有蛋白的轻质页岩,利用此种材料采用高科技技术加工成细粉体,与高分子材料相配全,可研究出很多产品,应用在纺织工业,塑料产品、纸制品等,形成各种负离子功能产品,这些产品负离子释放数量每立方厘米可达1200 ——5000 个,不亚于人类在郊外,田野的自然环境中。相关知识:电气石是永久性释放负离子的天然矿物材料,与人工获得负离子的方法相比,电气石释放负离子不耗能,不产生臭氧和活性氧,制成软装潢纺织品,可改善室内小环境的空气质量,是理想的绿色环保材料。电气石永久释放负离子的机理目前有几种解释,其中之一是归因于电气石对水的电解作用:4H2O电解OH-+H+,氢离子由电气石电极之间的微弱电流中得到电子;2H++2e→H2↑,氢氧根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空气负离子;OH-+nH2O→OH-(H2O)n根据这种理论,电气石释放负离子的浓度与其自发极化效应强弱有关,必要条件是空气中的水分

负离子行业现状

市场已出现很多负离子相关产品,例如负离子粉,负离子灯,负离子球,负离子衣物,负离子床等产品,说明现在的人对负离子的认识越来越高,对生活品味也越来越讲究。的确负离子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

负离子技术的发展

目前,处于世界领先的负离子技术是"负离子第一人"“离子医学研究第一人”的日本科学家堀口升医学博士全球首创发明的“离子变换器”技术,是利用地球天然资源制造出等同于自然界负离子的专利技术。据了解自今年起与这一重要发明相关的产品与技术已通过堀口升医学博士创立的国际著名品牌“SERUMI赛路美”引进中国。经它制造出来的空气负离子与大自然产生的并无分别,非常适合调节人体机能,对改善体质和维持健康有重大作用。

运用离子变换器技术发明的医疗器械“还原离子治疗仪”能把“离子变换器”产生的,与自然界的大气负离子(离子团)相等同的负离子通过导子极板导入人体,进入人体内的负离子因具有很大的抗氧化效果和还原力,所以,堀口升博士将此命名为“还原电子”。还原电子在人体内可使体液PH值转向弱碱性,消除活性氧,激活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植物神经功能,调整内分泌,提高免疫力,以此来提高自然治愈能力,引导身体达到健康水平。因此,还原电子疗法可使人体碱性化作用(抗酸性化作用或酸中毒抑制作用),还具有还原化作用(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清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疾病的自然治愈力。

负离子产品判断标准

负离子产品好坏的衡量标准有三个:

产生的量

5000/立方厘米以上可以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菌病毒性疾病的传播。200000每立方厘米以上对一些慢性疾病有治疗效果。

传播距离

负离子有活性才会对身体健康有较明显的改善。通常市面上的负离子产品传播距离都小于一米。这种负离子即使达到很高的量也其实对健康的改善效果不错。由“负离子第一人”、“离子医学第一人”堀口升博士研发的专利卡技术离子变换器产生的负离子能够再无米远处达到森林水平,才是比较有活性的健康负离子。

是否产生臭氧

市面上的大多数概念产品都无法很好的控制这个问题。产生的臭氧量远远超过国家标准0.05ppm。超过0.03ppm的臭氧对人体的伤害就很大了,长期呼吸这么高浓度的臭氧,会形成海绵肺,被强氧化所致。

是否产生静电

正的离子,普通的高压电子发生器,产生电子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正离子。正

离子正是人体酸性化、老化的罪魁祸首。

负离子产品简单的判别方法

1、改善酸碱性。可以利用的实验是能不能把若酸性水变成弱碱性水

2、看能不能消除静电。有静电检测仪高压静电发生器配合实验。让人体带上静电,看“所谓的负离子空调”能否很快消除正的静电,而使人体带少量负的电荷。

3、负离子有降血压的效果,用血压计测试一下使用前后对比血压是否下降?

4、负离子能改善血液活性,可用医用显微镜查看血压状态。

除以上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者概念负离子的厂家产生负离子的技术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高压电子发生器,产生电子的同时还会产生臭氧和正电荷(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国家这一块有标准的。

因此,可能他们产生的负离子不光没有用,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臭氧等副作用。

负离子与空气净化

通常空气中的污染物包含三种:

1、固体粉尘颗粒(阳光下很容易看到)

2、细菌病毒(比如感冒病毒就是借助空气传播,不容易看到)

3、化学污染物(大多是液态,带着气味,对人体有伤害)

负离子能够净化空气的原因是,因为环境污染的加重,空气中的污染物(固体颗粒、细菌病毒、化学气雾)等大都带有正的离子。当负离子和其结合时会改变其结构,同时发生的电位(能量)转移能够降低其活性。使空气中的污染物能够降落到地面上,失去活性。

负离子治疗疾病的实质

负离子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人体由于环境污染,快节奏生活的压力等大多都带有很多的正离子。表现为酸性体质、容易衰老。当人体补充负离子之后可以改善体质,还原被氧化的人体内环境。

环境好了,细胞活性就会增强,人体免疫力、自愈能力也就能够增强。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并不是说负离子能够治疗疾病,而是负离子能够提高改善酸性体质、提高自愈力

才治疗好疾病的。

所以可以说,不同于传统的医学,负离子是从根本上解决人调理身体,解决健康

问题。正因为这个原因,堀口升历时三十余年创立的《离子医学》才会被誉为“二十

一世纪最伟大的生命科学,人类重新找回健康的唯一途径”。

负离子的基本知识

负离子概念 空气是由氧、氮、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在正常情况下,气体分子不带电(显中性),但在射线受热及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失去一些电子,即所谓空气电离,这些失去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它又会与其它中性分子相结合,而得到电子的气体分子带负电,称为空气负离子。空气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获得,形成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在带有正电颗粒离子的污秽空气中发生中和作用,从面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另外,负氧离子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调节机能平衡,令人心旷神怡,被喻为“空气维生素”。空气的正、负离子,按其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离子迁移率大于 0.14平方厘米/伏特×秒为小离子,而只有小离子、或称之为小离子团才能进入生物体,而其中的小负氧离子、或称之为小负氧离子团,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吸入人体的多是以负氧离子团的水合物和碳酸根氧离子团的结合物为主。 负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科研人员研究了小的负氧离子团对人体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肺部呼吸的三个途径: (1) 局部的可加速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 (2) 体液的进入血液后,放出电荷,作用于细胞、蛋白质,进而氧化、抑制血液中的5-羟色胺; (3) 反射的刺激内感受器官、神经系统传导、而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其电荷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直到影响神经功能。 因此,负氧离子在医疗上,对早期高血压,闭锁性、痉挛性血管病变、神经衰弱、慢性胃炎、上呼吸道炎症、气管哮喘、萎缩性鼻炎、烧伤、阿夫他口腔炎等,均有疗效。并实验证明空气负离子可降低血中5-羟色胺含量,增强神经抑制过程;有镇静、催眠、降低血压作用,使脑电波频率加快,运动感觉时值加快,血沉变慢,使血液粘稠性降低、血浆蛋白、红细胞血色素增加,使肾、肝、脑等组织氧化过程增强,使肺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功能增加,减少血糖及肌肉中的乳酸,提高网状内皮层系统的功能,促进体内合成和储存维生素,提高基础代谢,促进蛋白质代谢,加强免疫系统,对保健、促进生物生长、发育有好的功效。空气离子用于治疗的临床经验表明,负离子对某些疾病有比较明显疗效。例如对过敏性枯草热(花粉热),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粘膜炎,溃疡性口腔炎,萎缩性鼻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偏头痛,失眠以及烧伤等,均能起到缓解轻症状及治愈效果。 例如,西德1962年用负离子治疗3000名支气管哮喘病人,在小于20岁年龄组中,83%治愈,15%显着好转,在40~60岁组中,53%治愈,44.6%大有好转:治疗800名儿童百日咳,全部痊愈。在苏联用负离子治疗支气管哮喘,治愈率达55%,症状显着改者达35%。我国用以治疗高血压84例,单一治疗有效率达到52.4%。几乎所有报道表明,用负离子直接作用于伤患处,能使分泌量和感染数显着少,恶臭控制,疼痛制止,加速痊愈,非一般药物治疗所能相比。 负氧离子对工业卫生环境的影响 由于小的空气正、负离子与荷电及未荷电的污染物相互作用、复合、扩散而影响着污染物的变化,或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改变痕量气体的毒性,尤其对小至0.01祄微粒,在工业上难以除去的飘尘、亦有明显的沉降去除的效果。一些皮毛制作车间、控制空气负离子浓度为 1.5×105pcs/cm3时,尘埃可由0.42mg/m3降至0.05mg/cm3。其中一些小于10祄的飘尘,几乎是永久性悬浮于大气中的微粒,对人们危害最大、而在数量上又是占大气悬浮总粒子90%的这些微粒(这些粒子不受呼吸器官的纤毛阻挡,可穿过肺泡,直到血液及至全身而带来毒害),它们在空气离子的电荷作用下容易吸附、沉降,使得空气得到很好的净化。 负氧离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人造空气负离子的环境中,可明显见到设备、场地上飘尘的沉降,经测定空气的霉菌、细菌数可降低90%以上,据国外报道空气负离子能预防“新城疫”(鸡瘟病毒)的传播,对肉鸡饲养、增重、产蛋、孵化率均有显着增加,并可降低饲料用量,对牛、猪疾病预防、生长、发育亦有促进作用。章太戊等对小鼠S-180肉瘤影响观察结果,空气负离子有抑制生长作用,对小鼠吸入105~107/cm3浓度的空气负离子2天,每天2次,每次3小时,在水中运动耐力试验结果,死亡时间由209分钟延长至460分钟,水中耐受

中国市场专业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产品调研报告出炉

中国市场专业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产品调研报告出炉 近日,中国空气负离子研究学会和零点市场研究公司联合发布中国市场专业空气负离子产品调研报告,对目前国内市场专业空气负离子产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摸牌。 此次调研由中国空气负离子研究学会联合零点市场研究公司2015年历时3个月完成,综合运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回访产品购买客户、电话随访、组织家电卖场负责人及购买者会议调查、采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专业评测、负离子研究学会专家研讨投票等多种调查形式,对国内市场上的20多家专业负离子产品,从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产品质量、产品性价比及投诉率等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十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定,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各项调研内容的前15名品牌进行了排名,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了专业、权威的参考。 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高,国产品牌在崛起 鉴于国内空气负离子产品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上对国际品牌的空气负离子产品认知度普遍较高,排名前五的品牌中,有三家来自欧洲,分别是瑞典莱特艾尔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法国TEQOYA得康氧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德国VIIYI薇伊生态级空气负离子生成机等。 注:此项调查通过网络问卷、组织家电卖场负责人会议、电话随机抽查等方式得出 但国内品牌也在不断崛起,特别是2010年之后,部分国内品牌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南京中脉科技生产的中脉颐净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和山东新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森肽基生态级负氧离子生成机成功杀入三甲,为国产空气负离子产品提振了士气。 外资企业更具规模优势 在关于专业空气负离子产品企业规模的评比中,进口品牌更具优势,澳大利亚、法国和瑞士的企业在注册资金、研发实力、销售网络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本土品牌。 中国市场专业空气负离子产品企业规模排名 第1名澳大利亚Elanra Medical Ioniser负离子发生器 第2名台湾威加国际负离子

负离子的发展史

负离子的发展史 18 世纪,物理学家库仑实验发现,绝缘的金属导体所带的电荷会在大气中消失。物理学家伦琴和贝克勒尔研究发现,电解质溶液中的气体带有正极性或负极性的电荷微粒,由于这些带电微粒的存在,使气体具有导电的性能。物理学家艾斯特尔、盖特勒和威尔逊也用大气导电性的理论对库仑的实验结果作出解释。这种空气中的导电微粒,被物理学家法拉第称为“离子”,“空气离子”因而得名。 经历100多年后,J .Thomson第一个以公式方法来表达离子的特性,同时建立了正、负离子的模型,接着Eiseer和Geieel两人证明了离子的存在,即带有正、负电荷的粒子,其粒径略大于分子的直径。1905年Langerin在大气中发现了第二种离子称为Langerin离子或大直径带电粒子,又称为重离子。到1909年A.Pouer发现了第三种离子即中等直径的离子,称之为中离子。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Dessauer开创了大气正、负离子生物的研究。他首先使用了电晕离子发生器,从此形成了关于负离子生物效应的第一次研究高潮,有数以百计的论文,研究和实验报告,证明了负离子对人体有明显的有益作用,而正离子则相反,特别对人的血压和新陈代谢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这些研究由于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终止。美国加州大学的 ALbeter Pani Kragan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创了离子生物效应的微观研究与实验,把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推向了第二次开发与使用的高潮。 Kragan教授做了大量的动植物和人体试验,从人体的内分泌和机体内部循环及各种酶的生成反应等方面去论证负离子是如何影响人体和动植物的,是如何产生各种生物效应的。世界各国许多研究者也在他们各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上的试验,认为负氧离子有明显的生物效应。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不少新型负离子发生器以供实验研究与在空调房间和医疗卫生领域中使用。 从 1889年德国科学家Elster和Gertel发现了空气负离子的存在,德国物理学家Philip Leonard博士第一个在学术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的功效,到1902年Asamas等肯定了空气离子存在的生物意义.1903年俄罗斯学者发表了用空气负离子治疗疾病的论文,相继1932年美国RCA公司Hams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半个世纪以来,空气负离子研究在欧、美、日各国已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应用阶段。我国自1978年由伊朗的沙啥瓦特博士引进一台电子仪器——生物滤器(biological filter),即我国负离子发生器的前身,至今我国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已经历了80年代初、90年代初两个发展高潮。近代生物医学进展、动物试验研究结果、环境意识的深化及空气离子测试仪器的完善,推动着空气负离子作用机理的研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生产、应用。负氧离子在医疗上已成为一种辅助医疗手段,在旅游生态环境评价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已列为衡量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要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空气负离子存在的效应已带给人们揭开一个新的认识水平。 我国多省的气象台每天有负离子浓度预报,每个地方受地理条件特殊性影响而含量不同。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因此,当人们进入上述场地的时候,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和爽快。进入嘈杂拥挤的人群,或进入空调房内,则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等,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

皮肤才是负离子发生器的最好鉴别师

皮肤才是负离子发生器的最好鉴别师 摘要:让皮肤吸收负离子才是充分发挥其功效的最大屏障,负离子发生器在人工生成小粒径负离子技术得以突破后,正式摆脱了在净化空气时的低效以及在人体疗养时的无为,在居室中营造出与大自然同样的负离子森林浴环境,让空气更适合畅快呼吸,让慢性疾病患者无论站坐躺卧,都能得到标本兼顾的疗养。 很多人在使用中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负离子发生器,我的牌子比别人的更好,钱也多花了几千,为什么无论是净化空气还是疗养人体,效果都不及别人的十分之一? 乱象丛生的负离子产品市场 从负离子被关注那一刻起,它的潜在价值就被很多人看好,于是,在没有行业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大量的生产厂家涌入。厂商的鱼龙混杂意味着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在如此混乱的环境中,“资历”就成了最简单粗暴的判断标准,于是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负离子发生器运转时有风机产生的噪音,有些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干脆将负离子释放尖端外置……这一切绞尽脑汁的努力都只为了让人们在离机身较远的地方也能检测到负离子。在科学领域,“勤能补拙”的前提是不要将上限掩盖。传统负离子产品生成的是大粒径负离子,在净化除尘方面效果尚可,但由于只能靠呼吸进入人体,因而无法对人体产生彻底的疗养效果,这样的负离子发生器,价格再高、品牌再大,其对健康的贡献也只能如此而已。 生态负离子的80%是靠皮肤吸收 我们通常说的“吸天地之精华”,其实并非仅指呼吸,负离子同样如此。自然界中天然形态的负离子之所以能对人体的呼吸道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周身各个系统产生充分的疗养功效,是因为它们多数是小粒径负离子,更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被人体吸收。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对负离子的吸收作用80%是靠皮肤来实现,而其余20%才是呼吸进入人体的。所以,皮肤对负离子的挑剔,让它成为了负离子发生器能否增益人体健康的最终评审。传统负离子设备被皮肤拒之门外,而只有小粒径负离子才能更顺利进入人体,参与人体循环,20%和100%之间,效果相去甚远。 负离子发生器在人工生成小粒径负离子技术得以突破后,正式摆脱了在净化空气时的低效以及在人体疗养时的无为,在居室中营造出与大自然同样的负离子森林浴环境,让空气更适合畅快呼吸,让慢性疾病患者无论站坐躺卧,都能得到标本兼顾的疗养。那么,你的负离子发生器能不能通过皮肤的验收呢?

负离子的产生

负离子的产生 由于近年个地方再补报空气质量是都会提到负氧离子浓度,因此负氧离子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那么负氧离子如何产生的呢?读了这篇文章应该可以使您基本了解到负氧离子的产生方法。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电离的情况下会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呈离子状态。森林大气中负氧离子产生的主要机理如下所述。 1、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风暴及空气和山地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物质等因素诱导而发生电离,生成负氧离子。 2、水的喷筒电效应(也叫勒纳德效应)森林中溪涧的跌失、瀑布的冲击等使水滴破碎,水分子破解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而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捕获这些电子而成为负氧离子。这种效应被称为喷筒电效应或瀑布效应。睡得流速越大,其喷筒电效应越强。 3、许多植物的茎、皮、叶等器官或组织分化成针状结构,着种曲率较小的针状结构,会发生“尖端放电”作用为诱导产生负氧离子;另外,一些树木和花草所分泌出的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能促使空气电离产生丰富的负氧离子。 人为方法产生负氧离子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 (1)紫外线照射法从石英汞灯产生的紫外线可以电离空气,其电子通过光电效应在附近的金属或灰尘粒子上产生,由附着形成产生了负离子。这种紫外线同时还产生臭氧。 (2)热离子发射法当金属等某些材料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会发射出电子,发射的电子数由热离子发射特性和温度决定。这些被发射出的电子通过对氧和小灰尘粒子的附着产生离子。用这种方法产生的负离子大多数是大的带电离子,只有小部分是对人的生理能起活化作用的小离子。 (3)放射性物质辐射法放射性物质可用来产生空气负离子。其中放射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最有效的离子发生器,如钋210的一个α粒子,可以产生约150000个离子对,它可以把氮和氧的电子排除出来。在所得的离子中,负氧离子占绝对优势。 (4)电荷分离法当细微的灰尘粒子被吹经空气管道时,便会发生电荷分离现象。进入空气管道的灰尘粒子与管壁接触,失掉一个电子,电子附着到其他粒子上便形成了空气负离子。 (5)电晕放电法是指在两个电极间加有较高的电位差,其中一个电极是直径很小的尖针,环绕该针状电极的高电场会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如果尖针状电极是负极,正离子则很快被吸收,负离子被排斥到相反的电极,产生了电晕放电的空气负离子。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负离子发生器大多数是采用电晕法产生负离子的。电极为双极性的,一般负极采用针尖状的,正极采用圆环形的。此类技术还停留在早期的研究基础上,创新不大,负离子浓度一般不高,扩展性能差,而臭氧浓度较高。

1-丁烯生产工艺进展 鲁红辉

1-丁烯生产工艺进展鲁红辉 摘要:1-丁烯产品主要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了1-丁烯的来源及国内外生产工艺现状,通过对1-丁烯工艺方案的对比并结合我国1-丁烯生产情况对炼油厂建设1-丁烯装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1一丁烯;碳四;生产技术; 1-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来源于乙烯装置及炼厂催化裂解装置副产碳四馏分和乙烯二聚。目前,碳四烃的利用包括燃料和化工两个方面。我国碳四烃的化工利用率不足3%,1-丁烯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1-丁烯的深加工对化工厂原料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发展前景的是1-丁烯齐聚和均聚产品,包括聚1-丁烯、异辛烯及十二碳烯。另外,1-丁烯脱氢生产丁二烯、异构生产异丁烯及氧化制顺酐是其他应用的重要途径[1]。 1 1-丁烯的来源 1-丁烯没有天然的来源,可通过多种烃加工工艺而获得。目前工业生产中的1-丁烯主要来自于混合碳四分离方法、化学合成方法和异构化及分离技术。 1.1 混合碳四分离方法 目前各生产装置普遍利用萃取或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混合碳四中的丁二烯、异丁烯脱除,再利用超精密精馏将1-丁烯之外的碳四馏分分离掉,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故1-丁烯分离技术路线的选择是生产高纯度1-丁烯产品关键。 1.2 化学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方法即乙烯二聚法,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在Zegler-Netta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裂解乙烯通过二聚反应制备1-丁烯,此种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主反应:C2H4 + C2H4 ——C4H8 副反应:C4H8 + C2H4 ——C6H12 1.3 异构化及分离技术 目前比较成熟的将2-丁烯转化为1-丁烯的技术有美国Lummus公司开发的共聚单体生产技术(CPT)、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碳四异构化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 美国Lummus公司共聚单体生产技术可以生产1-丁烯,其工艺原理如下:煤基混合碳四中的2-丁烯通过异构化及分离技术生产1-丁烯。 Lummus公司共聚单体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混合碳四首先脱除二甲醚和碳五重组分,吸附脱除氧化物,再通过选择性加氢去除1,3-丁二烯,送入催化精馏单元脱除异丁烯和异丁烷;脱除后的物料送入丁烯精馏系统,在丁烯精馏系统中分离出1-丁烯(聚合级)、2-丁烯和丁烷;2-丁烯送入异构化单元,通过异构化转化为1-丁烯,再送回丁烯精馏系统分离出1-丁烯。 2 国内外1-丁烯分离工艺 2.1 德国Kruup Uhde技术 该技术以吗啉和N-甲基吗啡混合物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其特点是对丁烯的选择性高,溶解性较好,产品收率可达到95%。目前,已在国内3套甲乙酮装置中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流程简单,设备台数少,有热油作加热介质,空冷器作冷却设备,能耗较低。 2.2 日本瑞翁(Zeon)工艺 又称GPD工艺。该工艺处理的原料通常指从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物碳四分馏

四种主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四种主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LiCoO2 锂离子从LiCoO2中可逆脱嵌量最多为0.5单元.Li1-xCoO2在x=0.5附近发生可逆相变,从三方对称性转变为单斜对称性。该转变是由于锂离子在离散的晶体位置发生有序化而产生的,并伴随晶体常数的细微变化。但是,也有人在x=0.5附近没有观察到这种可逆相变。当x>0.5时,Li1-x CoO2在有机溶剂中不稳定,会发生释氧反应;同时CoO2不稳定,容量发生衰减,并伴随钴的损失。该损失是由于钴从其所在的平面迁移到锂所在的平面,导致结构不稳定,使钴离子通过锂离子所在的平面迁移到电解质中。因此x的范围为0≤x≤0.5,理论容量为156mA·h/g。在此范围内电压表现为4V左右的平台。当LiCoO2进行过充电时,会生成新的结构 当校子处于纳米范围时,经过多次循环将产生阳离子无序,部分O3相转变为立方尖晶石相结构,导致容量衰减。粒子小时,由于锂离子的扩散路径短,形成的SEI膜较粒子大的稳定,因此循环性能好。例如,70nm的粒子好于300nm 的粒子。粒子大小对自放电也具有明显影响。例如粒子小,自放电速率快。粒径分布窄,粒子的球形性越好,电化学性能越佳。最佳粒子大小取决于电池的要求。 尽管LiCoO 与其它正极材料相比,循环性能比较优越,但是仍会发生衰减, 2 对于长寿命需求的空间探索而言,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循环性能。同时。研究过经过长时期的循环后,从层状结构转变为立方尖晶石结构,特别程发现,LiCoO 2 是位于表面的粒子;另外,降低氧化钴锂的成本,提高在较高温度(<65℃)下的循环性能和增加可逆容量也是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掺杂和包覆。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锂钴氧化物能够大电流放电,并且放电电压高,放电平稳,循环寿命长。.因此成为最早用于商品化的锉离子蓄电池的正极材料,亦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的正极材料。LiCoO2具有a-NaFeO2型二维层状结构,适宜于锂离子在层间的嵌人和脱出,理论容量为274 mA·h/g。在实际应用中,该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好,且初次循环不可逆容量小。实际可逆容量约为120~150 mA·h/g,即可逆嵌人/脱出晶格的锂离子摩尔百分数接近55 %。 在过充电条件下,由于锂含量的减少和金属离子氧化水平的升高,降低了材料的稳定性。另外由于Co原料的稀有,使得LiCoO2的成本较高。 LiCoO2生产工艺相对较为简单,其传统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合成法和低温固相合成法。 高沮固相合成法通常以Li2CO3和CoCO3为原料,按Li/Co的摩尔比为1:1配制,在700~900℃下,空气氛围中灼烧而成。也有采用复合成型反应生成LiCoO2前驱物,然后在350~450℃下进行预热处理,再在空气中于700~850℃下加热合成,所得产品的放电容量可达150 mA·h/g。唐致远等以计量比的钴化合物、锂化合物为合成原料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的作用下研磨混合均匀,先在450℃的温度下处理6h.,待冷却后取出研磨,然后再在6~10 MPa压力下压成块状,最后在900℃的温度下合成12~36 h而制得。日本的川内晶介等用Co3O4和Li2 CO3做原料,按化学计量配合在650℃灼烧10h制的温定的活性物质。章福平等按计量将分析纯LiNO3和Co(NO3)2·6H2O混匀,加适量酒石酸,用氨水调

负离子是如何产生的

负离子如何产生的 物理学中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其旋转的电子组成,得到电子时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时显正电性,我们把正负电子运动现象称为:离子现象。自然状态下,空气分子的极性呈中性,即:不带电荷。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微量元素辐射、雷击闪电等作用下,空气分子会失去部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最外层电子,使空气发生电离,逃逸原子核束缚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当自由电子与其它中性气体分子结合后,就形成带负电荷的空气负离子。以上是自然现象中产生的负离子。随着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据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目前人工产生的负离子已达生态级负离子时代,可产生易于进入人体的小粒径负离子。 广西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存在让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得到了最好证明,研究发现,巴马地区人口百岁率之所以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负离子浓度高,可达3万/cm3。在巴马,几乎找不出一个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患者,大部分老人无疾而终,而糖尿病患者在此地居住月余,就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打胰岛素。巴马负离子最高的百魔洞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7万/cm3,很多得了癌症的病人付费在这里呼吸负离子。基于负离子的作用,它又有“空气维生素”之称。无数临床研究发现,负离子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失眠,通畅心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失眠、哮喘,缓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顽疾具有显著疗效,相关研究在陈景藻主编的《现代物理治疗学》以及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主编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等著作中都有详细阐释。 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氮占78%,氧占21%,二氧化碳占0.03%,氮对电子无亲和力,只有氧和二氧化碳对电子有亲和力,但氧含量是二氧化碳含量的700倍,因此,空气中生成的负离子绝大多数是空气负氧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负离子具有极佳的净化除尘,减少二手烟危害、改善预防呼吸道疾病、改善睡眠、抗氧化、防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效果,在医学界享有“维他氧”“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空气维他命”等美称。 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小粒径负离子具有迁移距离远,活性高的特点,空气负离子按其迁移距离和粒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对人有益的是小离子,也就是小粒径负离子。目前,人工生成生态级小粒径负离子主要依赖两项技术,负离子转换器技术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这两项国际领先的技术突破了负离子行业发展的瓶颈,使人工生成小粒径负离子成为可能。 大自然中的空气负离子之所以造就众多长寿村,是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比例高,小粒径的负离子由于活性高、迁移距离远从而在长寿地区上空形成负离子浴环境,目前很多负离子家电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采用传统负离子生成技术很难生成小粒径的生态负离子。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一般,只有除尘降尘作用,一般用在空气净化领域较多。

负离子发生器的主要作用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负离子发生器的主要作用 自然现象的启示,人们开始用人工的方法产生负离子,利用脉冲、振荡电器将低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利用碳毛刷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并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形成负离子,负离子在强大的负电场作用下,迅速向周围空间扩散,正离子则被高压负电场所吸引而中和下沉。在电离过程中,负离子迅速向正极移动,带动了附近空气流通,形成一种所谓“离子风”,在极针的周围形成一个负电压,使未被电离的空气不断涌入,离子化的空气就不断地向外扩散。它的工作原理与自然现象“打雷闪电”时产生负离子的现象相一致。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净化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这种用人工产生空气负离子的设备就称为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或负离子发生器。 负离子发生器的主要作用:(1)改善睡眠:经负氧离子作用,可使人精神振奋,工作效率提高,还可改善睡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2)制造活性氧:负氧离子能有效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使其更加活跃而更易被人体所吸收,有效预防“空调病”。(3)改善肺功能:人体吸入携氧负离子后,肺可增加吸收氧气20%,而多排出15%的二氧化碳。(4)促进新陈代谢:激活肌体多种酶,促进新陈代谢。(5)增强抗病能力:可改变肌体反应能力,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增强肌体免疫力。(6)杀菌功能:负离子发生器在产生大量负离子的同时会产生微量臭氧,二者合一更易吸附各种病毒、细菌,使其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其死亡。除尘灭菌,减轻二手烟危害更有效。环保健康看得见。(7)清新空气、消烟除尘:带负电荷的负离子与漂浮在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烟雾粉尘进行电极中和,使其自然沉积。(8)保护作用:中和电视、电脑的高压静电,在其前面形成一层负离子保护层有效减少电视、电脑产生的高压静电对眼睛的伤害,有效预防近视,同时减少灰尘对电视、电脑的损害。(9)负离子可以加强头发的保湿度,一般情况下头发表面呈散开的鱼鳞状,负离子可以使头发表面散开的鱼鳞状收复从而使头发看上去更具光泽,同时可以中和头发之间存在的静电防止头发开叉。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负离子生成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研发,产生了更加先进的产品,如森肽基负离子生成机拥有两大专利技术,克服了其他产品有臭氧等杂志产生、作用范围小、浓度达不到起作用的标准等缺陷。

空气负离子治疗仪

空气负离子治疗仪 作者:生态级负离子生成技术发明人济南新活电器有限公司工程师王鹏 空气负离子治疗仪简介 空气负离子治疗仪是一种通过生成空气负离子,应用产生的空气离子治疗和康复的负离子健康设备,空气离子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外界物理因素。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不完全是以分子方式存在,其中一部分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空气负离子就象食物中的维生素一样,对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又称空气维生素,由于空气中天然存在的离子数量易受地理和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广泛加以利用,所以研究出多种人工的空气负离子生成技术,并制成各种类型的空气离子生成机,广泛用以治疗和预防疾病。据光明日报和新华社报道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已经达到生态级,是一种应用负离子转换器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的负氧离子生成机,可以生成等同于大自然的生态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治疗仪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一)机器分类 目前所用的人工空气负离子生成机种类很多,按其发生原理分类如下: 1生态级负氧离子生成机 由单极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转换器、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构成,能生成小粒径、高活性、迁移距离远的生态级负氧离子,能形成负离子森林浴环境(生成的负离子能够不用风机就可以覆盖4-5米的距离);生成的负氧离子纯度高、没有臭氧等衍生物产生。此种类型的负离子生成机是目前技术最为领先负离子生成设备,该技术产品由济南新活电器有限公司开发。专利号:2,已被光明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争相报道。 2传统无声放电型空气负离子生成机 由高压直流电使空气分子电离,在阳极处即可聚集较多的空气负离子,在阴极处即可聚集较多数量的空气正负离子,电极制成多极针状,以增加空气电离的数量,形成的正负离子被装置中的高压电场负极部分所吸附中和,形成的负离子被风扇吹出供治疗应用。 3.喷雾型空气负离子生成机 此型机器是根据Lenard效应(喷筒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Lenard效应是指液体在气体中喷散成雾状时本身可变为一种带电小滴的过程。研究发现,水滴是一个带电系统,常形成内

正丁烯的开发与利用

正丁烯的开发与利用 1、前言 我国有近2 Mt/a的C4资源,其中来自炼油厂的约有1.3 Mt/a。炼油厂的C4馏分主要山正丁‘烯(丁烯一1,顺丁‘烯一2、反丁‘烯一2)、异丁烯、正丁烷、异丁烷和丁二烯等组成。其中,1,3- 丁二烯可以用抽提的方法分离出来,用作合成橡胶的原料,剩余C4统称为混合C4)馏分中的异丁烯可以通过醚化装置与甲醇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而得到有效利用。而醚化后的C4馏分中的正丁烯有很多利用方向,自从德国的德士占公司Deuscho Texaco)开发成功正丁烯水合法生产甲乙酮的工艺后,解决了过去硫酸水合法生产甲乙酮带来的设备腐蚀问题,使甲乙酮的产量和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使正丁烯得到了有效合理的利用。 正丁烯的工业利用可分燃料和化工利用两个方而。在化工利用方而,美国、西欧与日木用于生产仲丁醇和!甲乙酮的正丁烯占正丁烯消费比例的60 %左右。在美国处于第2和第3位的利用是生产聚丁烯一1, 丁烯一1和庚烯;在西欧和日木,处于第2位的利用是生产顺丁烯二酸酐(顺酐)。正丁烯及混合丁烯作为燃料,目前,在美国及西欧占有很大的比例。美国烷基化油的总生产量约占原有处理量的6.2 %,催化裂化C4绝大部分用于制造烷基化油。 目前,我国对正丁烯的化工利用,主要是脱氢制丁二烯。我国正丁烯的化工利用率还很低,丁烯衍生物不仅品种少,产量低,而且工艺技术落后。特别是当前国外正丁烯化工利用的主要产品,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异戊橡胶、丁基橡胶、甲乙酮等产品还得依靠进口。 2、燃料方面的利用 我国炼厂C4烯烃的利用以正丁烯与烷基化反应制烷基化汽友为主。烷基化油辛烷值高、敏感性(研究法辛烷值与马达法辛烷值之差)小,具有理想的挥发性和清洁的燃烧性,是航空汽油和车用汽油的理想调合组分。烷基化工艺具有充分利用炼厂气体资源的优点,是炼油厂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气体加工过程。烷基化工艺有硫酸法烷基化和氢氟酸法烷基化两种,目前我国有硫酸法烷基化生产装置7套,总生产能力为443 kt/a,氢氟酸法烷基化装置12套,总生产能力为820 kt/a。 3、正丁烯的化工应用 3.1正丁烯的分离 从混合C4馏分中分离回收正丁‘烯的技术关键在于脱除丁二烯和异丁烯,由于采用技术的不同,生产正丁烯的质量、能耗、投资和成木差别很大。 从混合C4馏分中分离异丁烯的主要方法有硫酸法、树脂水合法、醚化法等。硫酸法工艺陈旧,设备腐蚀严重,维修费用高、能耗高,产品质量较差,国内在70年代先后建成的二套硫酸法装置,到80年代均因设备腐蚀问题被淘汰。树脂水合法的缺点是异丁烯单程转化率低(45 %~50 %)、能耗高,不适于生产聚合级正丁烯时对异丁烯含量的要求。醚化法通过甲醇与异丁烯在催化剂作用生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 ,因异丁烯转化率较高,从而达到分离异]丁烯的目的。醚化法具有能耗低,异丁烯转化率高最高可达99.8 %、技术成熟等特点,而日MTBE在催化剂存在下裂解可制得高纯度的异丁烯。 齐鲁石化研究院近年来开发的混相床反应(简称MPR)和混相反应精馏(简称MRD)技术,其设备结构简单、能耗低,不同于国外的催化精馏。目前采用这一技术在国内己建成10余套生产装置。 兰州化学工业公司采用齐鲁石化研究院开发的混相床反应精馏技术,于1997年建成一套1.5 kt/aMTBE装置和8kt/a正丁烯装置。该装置以抽提丁二烯后的抽余C4为原料,在国产S 型的大孔磺酸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合成MTBE,工艺流程短、能耗低,异丁烯转化率高达99.8 %一99.9 %,醚化后剩余C4中异丁烯含量0.18 %。在混相反应精馏后,得

各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析

锂离子电池现使用的正极材料有如下几种: 1、钴酸锂 钴酸锂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钴产生3.9V(vs. Li)的电势平 台,对钴酸锂而言,对应于其理论容量,高达274mAh/g,实际容量可达155mAh/g,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主要应用于便携电池领域:如手机,PDA;移动DVD; MP3/MP4、笔记本电脑。 1)结构缺陷 对钴酸锂(LixCoO2,00.55 时,材料的容量发生严重的退化,其层状结构倾向于塌陷,使得实际可利用的容量不超过155mAh/g,为了能够更多的利用LiCoO2 中的锂离子,人们采用掺杂、包覆等办法对其改性。目前,有多种元素应用于LiCoO2 掺杂,但只有Mn 和Al 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在Li 过分脱出时(E>4.2V 时),LiCoO2 发生严重的过充现象,化学键发生断 裂而释出O2,导致体系的不稳定,甚至有使电池爆炸的危险。 2)资源缺乏 钴在我国属于稀缺资源,我国钴矿矿床规模较小,矿区储量大于2 万吨的只 有甘肃金川和青海德尔尼两处,矿区储量大于1 万吨的有河北、四川、海南、新 疆4 省。截至2006 年底,我国探明钴储量47.1 万吨。由于连年开采,我国钴储 量逐年减少。我国钴产量应该在4900 吨左右。2002 年我国钴消费量为4845 吨,比2001 年增加了22%。从2002 年起,电池行业已超过硬质合金行业,成为我国 钴消费的第一大行业。由于目前我国未发现大规模有开采价值的钴矿,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用钴酸锂的生产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钴原料。 2、镍酸锂 Ni4+/Ni3+电对能产生3.75V 的电势平台。它能可逆的嵌脱0.7Li,具有接 近200mAh/g 的循环容量,但在实际中,很难得到这个结果。首先在高温下,由于Li 的挥发,很难合成化学计量比LiNiO2,高温时六方相的LiNiO2 很容易向立方相的LiNiO2 转变,这种锂镍置换的立方相的没有电化学活性,而且这个反应的逆过程很慢并且不完全。此外在充放电过程中,LiNiO2 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构变化,而导致嵌锂容量的损失。实际上镍酸锂无太大实用价值。 3、镍钴二元材料和多元复合材料 LiCoO2 价格昂贵,LiNiO2 合成困难,如果能够结合二者的优点,用价格相 对低廉的Ni 替代部分Co,合成具有LiCoO2 一样优良电化学性能地电极材料,那么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半径相近,Ni 和Co 几乎可以以任何比例形成 固溶体。近几年来,多元混合掺杂的层状氧化物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不同金属原子比例的镍钴锰多元材料得到了研究,但是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只有在足够高的电势下(大于4.5V)才能获得180mAh/g 的容量,此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钴系材料的特点。 4、尖晶石锰酸锂 尖晶石锰酸锂能够产生4.0 V 的电压平台,与钴酸锂相当,理论容量 148mAh/g,实际容量120mAh/g 左右,比现在所用的钴酸锂稍低。早在上世纪80

百度百科——负离子

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按照迁移率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小粒径的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广西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存在让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得到了最好证明,研究发现,巴马地区人口百岁率之所以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负离子浓度高,可达3万/cm3。在巴马,几乎找不出一个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患者,大部分老人无疾而终,而糖尿病患者在此地居住月余,就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打胰岛素。巴马负离子最高的百魔洞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7万/cm3,很多得了癌症的病人付费在这里呼吸负离子。基于负离子的作用,它又有“空气维生素”之称。无数临床研究发现,负离子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失眠,通畅心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失眠、哮喘,缓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顽疾具有显著疗。 清华大学博导、中科院专家林金明教授所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如下定义:空气的正、负离子,按其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离子迁移率大于0.4 cm2/(V`s)为小离子,小于0.04 cm2/(V`s)为大离子,介于s两者之间则为中离子。接近分子大小的荷电原子团或分子团,都属于小的空气离子。这些小的空气离子具有高的运动速度,在大气中互相碰撞,又不断聚集,形成大离子或中离子。 只有小离子、或称之为小离子团才能进入生物体。而其中的小负氧离子、或称之为小负氧离子团,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负离子的产生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自然界的负离子(也就是在身体内起好的作用和还原作用的负离子)有很大的抗氧化效果与还原力。 2.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物质分子形态转换过程。 3.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4.部分地壳岩石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负离子。 5.通过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产生生态级小粒径空气负离子,模拟自然界雷电高压电离空气产生负电子,以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作为载体传播。 对于每个正负离子而言,它的寿命是短暂的,一般只存在几十分钟。空气中负离子的多少,受地理条件特殊性影响而含量不同。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因此,当人们进入上述场地的时候,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和爽快。进入嘈杂拥挤的人群,或进入空调房内,则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等。一般而言,人每天需要约130亿个负离子,而我们的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环境,只能提供约1——20亿个。这种供求之间的巨大反差,往往容易导致肺炎,气管炎的呼吸疾病。集中采暖以及冷气设备的空调系统,负离子常被驱除。合成纤维、地毯带有正电荷易吸收负离子。钢筋、纤维板都吸收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氧自由基)、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

空气负离子的基本概念

空气负离子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负离子? 1、空气离子的基本概念: 空气中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微粒(如氧分子)称为空气离子(如氧离子)。一个负氧离子所带的电荷与一个电子的电荷相等。 元素的原子由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和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中的质子呈正极性,中子呈中性,电子呈负极性。在通常情况下,电子的负电荷和质子的正电荷相等,两者平衡使原子的总电荷量为0。 在某些外界能量的作用下,原子外层的电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时,会逸出轨道与其他中性原子结合,这一原子“俘获”电子之后负电荷量增加,呈现负极性,我们称之为“负离子”。而失去电荷的原子负电荷量减少,呈现正极性,我们称之为“正离子”。 2、空气负离子的标准定义: 长久待在都市密闭房间内,人们会觉得头昏脑涨,当来到森林海边、瀑布等地方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空气负离子的作用。空气负离子也叫负氧离子,是指获得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在医学界享有“维他氧”、“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空气维他命”等美称。 二、负离子与自然环境: 1、自然界中的负离子---生态级负离子 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清新,就是由于负氧离子的含量高。生态级负离子是指自然界中产生的、或者是通

过模拟自然原理而生成的等同于大自然的、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易于进入生物体的负氧离子。是一种颗粒较小的小粒径负氧离子,也叫轻离子或小离子,具有活性高、自然扩散距离远的特点。以国际著名的广西巴马长寿村为例,巴马当地的空气负离子大多是由针叶植物的叶子在光电效应作用下,发生尖端放电而产生。针叶植物的叶子做为空气负离子的发生尖端,源源不断向外释放空气负离子,但产生的负氧离子并未局限于针叶尖端周围1-2米的范围,而是在巴马上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负氧离子浴环境。由此造就了世界知名的长寿村。 2、自然界正负离子的平衡: 负离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存在的“寿命”不等。在洁净空气中,负离子的寿命有几分钟,而在灰尘多的环境中仅有几秒钟。在特定的环境下,小的空气离子在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减,而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正、负离子数字的比例亦维持在一个平衡常数。 根据国外某文献资料报告,二十世纪初期,地球大气中正负离子的比例为1:1.2 ,而现代地球大气中正负离子的比例为1.2:1。仅仅相隔一个世纪,地球大气的正负离子平衡状态发生了逆转的变化,现在的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被浓厚的正离子团团围住。我们必须在现代社会活动中遏制和预防正离子的发生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大气环境中的负离子的比例,使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3、自然环境的负离子浓度: 大气环境中空气离子浓度受地球环境的物理特性、气候、季节、时间变化及大气中污染物变化所影响。空气离子的浓度、极性、大小是评价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程度、天气好坏以及对人类带来哪些影响的重要标尺。 由于各种自然条件和居住环境中激发空气电离的能量不同,大气温度、湿度与气压的不断变化,在各种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数值有很大的差异。

万吨年烯烃项目2万吨年MTBE丁烯装置工艺手册

万吨年烯烃项目2万吨年MTBE 丁烯装置工艺手册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焦化60万吨/年烯烃项目2万吨/年MTBE/丁烯-1装置 工艺手册

目录 第一章工艺说明 (4) 1.1 工艺原理、工艺特点 (4) 1.2 操作变量分析 (5) 第二章正常操作程序 (7) 2.1 醚化单元 (7) 2.2 催化蒸馏单元 (7) 2.3 甲醇回收单元 (8) 第三章开车准备 (10) 3.1 R-4101A、R-4101B及SR-4101AB内部除锈和催化剂安装 (10) 3.2 T-4101塔的安装方法 (10) 3.3 T-4102、T-4103塔的安装 (11) 3.4 投料前催化剂的脱水 (11) 3.5 T-4103甲醇回收塔操作 (12) 第四章装置的开工过程和开工方法 (13) 4.1 醚化系统开车 (13) 4.2 催化蒸馏系统开车 (13) 4.3 甲醇回收系统开车 (14) 第五章装置的停工过程和停工方法 (17) 5.1 计划停工次序 (17) 5.2 长期停工方法 (17) 第六章事故处理原则 (19) 6.1 反应器R-4101A/B的临时停工方法 (19) 6.2 催化蒸馏塔T-4101的临时停工方法 (19)

6.3 甲醇萃取塔T-4102、甲醇回收塔T-4103的临时停工方法 (20) 第七章分析 (21) 第八章工艺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22) 8.1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影响 (22) 8.2 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及治理 (23) 第九章环境保护 (25) 9.1 建议采用的标准规范 (25) 9.2 污染物的排放及处理 (25) 9.3 噪声控制 (26) 9.4 环境监测机构及设施 (27) 第十章设备检查与维护 (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