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18 慈母情深
- 格式:pptx
- 大小:941.28 K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8课,本文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与母亲之间的一些生活片段,表现了母亲对作者的慈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是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对文本的深入学习,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母亲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本文的情感内涵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或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的一些美好时光,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8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尊重、热爱母亲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体会母爱的伟大与艰辛。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含课文背景介绍、生字新词解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练习册或作业本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与母爱相关的课文或故事。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共鸣。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母爱的课文——《慈母情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并标记生词。
3.教师讲解生词新词,学生识记并尝试造句。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小组讨论并分享答案,教师总结并板书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X段):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
•第二部分(第X-Y段):描写母亲给“我”买书的情景,展现母爱的深沉。
•第三部分(第Y-Z段):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并复述。
四、板书设计18 慈母情深一、母亲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二、母亲给“我”买书的情景三、“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五、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尝试造句。
18 慈母情深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4.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时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过程请大家和我一起读一读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要关注这两个方面: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
师:首先让我们静静地欣赏歌曲《游子吟》。
师: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梁晓声写的一篇表现母子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长青树,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母亲》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均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师:《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母亲》。
诗人惠特曼曾说过:“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请同学打开书76页,走进《母亲》吧!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重点字词的认识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3.能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2.朗读课文,理解生词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描述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2.细致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慈母情深》PPT2.描述植物及植物生长图片3.小组讨论指导问题纸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谈谈他们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第二步:朗读课文1.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达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的感情。
第三步:课文理解1.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2.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讨论植物儿子和植物母亲之间的感情。
第四步: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通过问题引导,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关于植物的知识。
六、课堂总结1.强调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之恩。
2.复习课文,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并写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以上为本节课集体备课的教案,希朴各位老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类文阅读-18 慈母情深妈妈的礼物有个孩子,在他出世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命真苦。
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
他独自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
老人并不生气,并关心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哭?”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了,眼睛忽然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的眼睛,让你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世界。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
那是为让你珍惜生命——去热爱这个世界。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2004年11期)1.“意味深长”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2.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改造灵敏观察明亮倾听走遍3.读老人对孩子说的三句话,概括后填空。
妈妈给了你;给了你;还给了你。
4.结合上下文思考:孩子为什么“陷入了沉思”呢?5.你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吗?你平时会为妈妈做什么呢?【参考答案】1.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示例:语重心长2.明亮观察灵敏倾听走遍改造3.全世界健康的身体一颗爱心4.因为孩子听了老人的话,他思考今后自己该怎样做。
5.示例:我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
我平时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会每天给妈妈倒杯水,捶捶背等,还会经常逗她开心。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节选)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6 单元第18 课《慈母情深》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旅程中,我们一同走进了《慈母情深》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
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
一、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当时的人们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物质匮乏,但亲情的力量却在困境中愈发凸显。
2.主题:通过描写母亲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毫不犹豫地支持“我” 买书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深沉。
3.文学体裁:记叙文。
4.作者信息:梁晓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为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5.主要内容:“我” 一直渴望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我” 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看到母亲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工作,挣钱十分不易。
“我” 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
“我”拿着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 一顿,又给了“我”足够的钱去买书。
6.中心思想: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表达了“我” 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魄(pò):左右结构,左边是“白”,右边是“鬼”。
本义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如魂魄。
课文中“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这里的“鼻子一酸” 可以体现出“我” 内心的触动,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和自己的愧疚,这种情感如同强大的精神力量,可理解为一种心灵上的“魄” 力。
●颓(tuí):左右结构,左边是“秃”,右边是“页”。
本义指崩坏、倒塌,如颓垣断壁。
在课文中可形容母亲工作环境的破旧、衰败,表现出生活的艰难。
●纫(rèn):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刃”。
本义指搓绳、捻线。
课文中可联系母亲辛苦劳作的情景,也许有缝纫、纫线等动作,体现母亲的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