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 说课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蒸汽时代”到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电气产品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课件1)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电气产品:电灯、电话、电视机、录音机、电脑等。
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电器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刚才咱们说到的这些都是在人们掌握了如何利用蒸汽机和电以后。
也就是咱们今天要讲到的内容,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我们把它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新课讲授】一、蒸汽时代的到来(课件1—12)教师讲述: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也是一次社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了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就是动力问题。
这一时期的动力主要是水力。
水力他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要用水力那工厂就得建在偏僻山谷等地。
还要受季节的限制。
这些地区交通不方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动力问题就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的急迫问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A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B重点与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C教学方法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由于这些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近代以来这三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9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2”号飞船进入轨道后,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二圈后不久,宇航员列昂诺夫打开通向气闸室的内舱盖,让气闸室充气,然后进入气闸室,穿好舱外活动航天服,并对它的密封性能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4)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辟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原因。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教学方式:本课涉及的内容在必修二模块中多有阐述,因此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1)背景: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发展孕育了蒸汽动力技术。
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过程:英国人瓦特对纽克门蒸汽机进行了重大改进(18世纪后期),使蒸汽机的动力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1785年首先用于纺织业,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如: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
(3)意义: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人类生产和生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电力的广泛应用(1)过程: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1867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蒸汽动力之后的一种新能源。
③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他发明了电灯、电话等,对电力的广泛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进,汽车、飞机相继问世;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的发展。
(2)意义:电力提供了便捷而又强大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影响1、网络技术的发展:(1)1946年,美国人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1969年,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建成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
(3)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互联网的特点: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唇枪舌剑吗?
情境三:经过抢修,
十点钟晚宴开始,总
统先生首先宣布了
一个好消息:刚果、
加蓬、乍得和中非已
合并为法属赤道非
洲。
宴会上,坐在
你旁边是美国石油
大王洛克菲勒,你们
聊起了电气革命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问
题,言谈甚欢。
三、信息时代的到来
教师展示幻灯片
探究1:辩题:青少
年上网的利与弊
接着展示三组与科
技有关的图片,引导
学生全方位、多角度
的进行思考讨论,进
而师生一起解决科
技发展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四、本课小结
展示幻灯片
把它缩小到青少年
上网的影响,并采
用抽签辩论的方式
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本课的难点,辩论过
程中,教师予以引导,合
理理由肯定,不合理的答
案说明理由。
辩论结束后,
教师根据得分评出优胜
方,肯定鼓励。
在此基础
上再引导学生来理解信息
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
影响,从而把复杂问题简
单化。
在学生热烈的分析
讨论中,不仅培养了学生
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
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科
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
断的认识,从而坚定了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
心,同时也认识到合理利
用科技趋利避害的必要
性,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如
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的
能力。
这样以来既加深了
对本课重点内容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
时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
育,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
获得了很好的落实。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教案】【三维目】1、知识与能力(1)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的诞生与发展。
(2)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的必然性,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运用:探究思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生运用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2)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成果的观念;(3)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技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人类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这节课的内容既属于近代以世界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生进行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
【重点难点】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第二次工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教过程】导入新课:知识检测: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革命的成果?一、“蒸汽时代”的到(1)纽可门蒸汽机问世,瓦特改良蒸汽机(2)工场手工特别是工革命发展的需要2、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1)解决了工发展中的动力问题(2)促使工革命轰轰烈烈展开(3)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意义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城市:推动了欧美国家工进程,形成了许多工城市。
(蒸汽机→工厂→工城市)③世界市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铁路和汽船)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背景(1)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3)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1)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2)各种电器的广泛使用3、影响(1)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2)工:电气工迅速发展,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3)新能、动力: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很快工发展的主要动力(4)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5)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欧美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表现(1)1946年,第一台电脑问世(2)20世纪60年代,互联产生(3)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展2、影响(1)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2)生产、工作: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更多的便利(3)世界经济:加快了经济全球的步伐(4)消极:带一定的负面影响四、【合作探究】三次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1、技经济关系: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蒸汽机、电气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课和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8《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密切,但不同的是处理的角度不一样。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掌握的是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本课则注重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知识整合、自我探究、合作探究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五、学情分析在学习了必修二的《工业革命》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科技革命发展历程。
本课所讲的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对系统条理便于掌握,所以讲解时主要采取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教材分析《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近现代西方的科技》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课的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此来说明科技发展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及其区域分布,引导学生理解时空观念,关注历史核心素养;通过设置大量的学生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分析科学技术的影响,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同时,通过内容的讲述,利弊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人类服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难点:如何感受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纽约客》最新一期杂志封面根据漫画,教师设问:画面中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参考答案:第三次科技革命。
老师:好,那我们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哪几次科技革命呢?带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新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讲授新课】一、概览——科技发展的历程合作探究一时空坐标下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电气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依托教材开展教学,我说课的第二部分是教材分析。
我将从教学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来分析教材:
1、教材地位简析
本节课讲述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巨大进步,每一种科技发明都离不开当时政治和经济的推动,本课是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在第四单元中,本课内容是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它有助于学生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原因及脉络,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巨大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方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对本课内容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掌握三次革命的影响。
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不同发明之间的关系。
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阅读材料、观看影片等方法了解蒸汽机、电灯、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创造。
学会收集和运用相关历史学习资料,进行判断分析,说明科技发明对历史进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只有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理解本课难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以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传播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我说课的第三方面是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也有一定的认知感悟能力。
但他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帮助他们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一次科技革命,认识到科技影响人们生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这突出了教师主导作用,说课的第四部分是教学方法。
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史料教学法、设问质疑法开展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十分重要,我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情景体验、成果展示
下面进行重中之重第五部分教学设计的讲解,第一步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世博会的演进”思考三次世博会出现了哪三种影响巨大的发明?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步:新课讲授
依据本课内容条理清晰、知识易理解的特点,我将本课的讲授分为以下几步
(一)【理清发展脉络】(5分钟)
基于教材对三次变革的发展脉络有清楚地说明,且学生易于把握的特点,我拟用表格归纳的方式开展这一环节的教学。
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填写教师展示的表格。
学生填写完毕后,教师出示表格校对完善。
(二)【探究思考】
探究一:蒸汽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均依据教师提供的四则材料进行讨论,分析蒸汽时代的到来在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生产组织形式、城市面貌
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上带来的影响。
讨论过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各组成果,并说明结论的得出依据。
教师进行总结并完善答案。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概括材料内容,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升历史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
而后进行成果展示(每小组展示3分钟,共计9分钟)在此预设成果展示图片。
通过成果展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二:电气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依据蒸汽机时代的到来产生的影响,类比归纳出电气时代的到来产生的影响。
此处结论的得出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并在学生得出结论后点评与完善。
探究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于此问题的探究我将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授课。
让学生化身为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场景。
请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说出互联网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随后教师对互联网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三)班级辩论赛(5分钟)
学生通过课下查找的资料对互联网的利弊进行正反两方的辩论,阐述各自观点。
教师进行总结:不论是蒸汽机、电灯还是互联网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网络安全等社会问题。
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究竟是利?还是弊?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积极影响一直占据主流,科技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也推动着一个个大国的崛起,我们应树立科学精神与科学意识,积极推进科教兴国。
第三步、课堂小结(2分钟)
由蒸汽机时代到电气时代,由电气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是利是弊还要依靠我们的把握。
第四步、巩固新知(2分钟)以恰当的问题巩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高考历年真题中选择题目,可以将平时教学与高考进行链接。
第六步:课后作业
以“互联网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主题,撰写一篇800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
这一设计一则反映了本课所包含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互联网时代三大内容,并展示出他们的发展关系。
二则,三中变革都是由人发动的,且最终都作用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