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2章
- 格式:pptx
- 大小:191.60 KB
- 文档页数:35
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1876年,龙勃罗梭出版的《犯罪人论》标志着犯罪学的产生。
1879年,法国学者托皮纳尔首次提出犯罪学一词。
1885年,加罗法洛出版的《犯罪学》是第一本以犯罪学命名的著作一、犯罪学的概念,狭义:研究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专门科学。
广义: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防止犯罪的对策的专门科学。
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㈠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最基本的内容,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
包括:(⒈犯罪属性、产生及演进的一般规律;⒉犯罪的基本状况;⒊犯罪的特点;⒋犯罪规律)㈡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的核心内容。
(⒈犯罪根源(各种犯罪因素赖以存在的基础)⒉犯罪原因(引起犯罪动机产生的因素。
有的学者称之为犯罪一般原因。
作用:仅仅可能导致产生犯罪犯罪动机)⒊犯罪条件(犯罪条件是指罪犯实施犯罪所借助的因素。
作用:对犯罪发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必要的。
犯罪条件并不直接导致犯罪,但它对犯罪一般原因起促成或阻碍作用)⒋犯罪的相关因素(犯罪直接原因发生作用的外围辅助条件。
作用:对犯罪的发生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要的,它的有无不决定犯罪的产生或不产生,但它的存在会对犯罪产生提供方便。
)㈢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归宿。
⒈国家政策⒉社会对策⒊个人态度三、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刑事社会科学1、具有综合性;2、具有社会性;3、具有独立性(前犯罪学科);4、属于刑事社会科学。
(二)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原因:人的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2、犯罪分类:分为3类3、犯罪预防:(1)特别注重刑罚的作用(强调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罚的及时性,反对刑讯逼供、刑罚严酷和死刑)(2)完善其他措施(如完善法律、分化权力、昌明道德、改善教育)。
(三)边沁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原因:避苦思乐而理性选择的结果。
自然已将人类置于两个至高无上的主人苦与乐的统治之下。
2、犯罪分类:按罪过为标准划分为五种。
①私人罪过(侵害个人的犯罪)②半公开罪过(侵害某一整个属类的人的犯罪)③内向罪过(侵害自己的犯罪)④公开罪过(侵害国家整体的犯罪)⑤杂式罪过(仅指欺骗罪和背信罪)3、犯罪对策:①通过刑罚的适用防治犯罪,主张刑罚的适当性和多样性。
犯罪学讲义*******************第一章犯罪学第一节什么是犯罪学一、犯罪学的概念(一)关于犯罪学概念的若干观点1、非独立学科说。
不承认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犯罪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在刑法学之中;这种观点主要反映在某些刑法学家的早期著作中。
2、狭义犯罪学说。
狭义的犯罪学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犯罪原因的科学。
这种观点主要是一些欧洲犯罪学家的观点,目前较少采。
3、广义犯罪学说(通说)。
犯罪学是由犯罪原因论,现象论以及对策论三部分构成。
(二)犯罪学概念的合理设定犯罪学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以实证和思辨的方法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
二、犯罪学的特征(一)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二)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三)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表现出犯罪学在内容与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位置三、犯罪学的功能(一)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二)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三)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四、犯罪学与(狭义)刑法学(一)犯罪学与(狭义)刑法学的共同点1、学科地位相同。
2、终极目的相同。
3、研究对象有部分重合。
4、犯罪学可以为刑法指明方向,而刑法为犯罪学框定了有效的研究范围。
(二)犯罪学与(狭义)刑法学的区别1、学科属性不同。
2、学科任务(直接目的)不同。
3、研究对象不同。
4、观察犯罪的角度不同5、逻辑结构不同:6、从学科功能来看7、从研究方法和知识资源的角度进行比较8、从学科开放程度来看9、从影响社会生活的方式来看五、犯罪学的学科地位(一)一级学科说1、从学科地位上看,犯罪学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
2、犯罪学应当成为一级学科还不等于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级学科。
(二)三级学科说(目前的通说)“法学”为一级学科,“刑法学”和“民法学”等学科为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以下的学科被列为研究方向,也称三级学科。
犯罪学就属于“刑法学”之下的三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