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 格式:doc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发表时间:2019-05-20T11:09:36.2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吴锐丁航宇[导读] 这本经典的图解参考书有助于学生和执业建筑师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在建成环境中检验秩序化的形式和空间。
黄山学院安徽省黄山市 245021 摘要: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建筑不能仅仅满足设计任务书中纯功能上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建筑物质上的表现适应顺从人类生活的,然而,空间和形式上的安排和组合则决定建筑物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引起反响以及表达某种含义。
建筑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去塑造一个建筑,可以用不同的审美去打量一个建筑。
一个建筑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寓意,建筑被建筑师在脑海中勾勒出来的同时建筑就被赋予了灵魂。
关键词: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是建筑设计基础语汇的经典入门书,初版三十多年来一直广受好评,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
众多建筑专业师生、设计师皆从《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中获得重要启发与设计灵感。
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和设计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
这本经典的图解参考书有助于学生和执业建筑师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在建成环境中检验秩序化的形式和空间。
书中大致从以下几点向我们介绍建筑——基本要素、形式、形式与空间、组合、交通、比例和尺度、原理。
基本要素书中描述的基本要素呢,是通过对点、线、面、体逐层介绍,让我们对组成建筑的元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通过对基本要素的一一解答来让建筑变得简单。
作为形式的基本生成要素:点、线、面、体。
从点到一堆的线,从线到二维的面,从面到三维的体。
书中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对现实生活中已经建成的建筑为例,将点、线、面、体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时给人的意义、作用和感觉是不同的,四者各承担这不同的职责。
以书中所写过的线为例,书中通过对四个伊斯兰尖塔勾勒出一空间区域,赛利姆清真寺屋顶在这一区域的升起起到了给人看着有种壮观的感觉,线要素在这个景观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实例的分析,表现出线要素在空间中起到类似于穿越整个空间的作用。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09级建筑通过对《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的读阅,我对建筑有了更多的新认识。
建筑原来不是之前我想象的和我所了解的那样简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塑造一个建筑,可以用不同的审美方式去观察群建筑,一个建筑放在不同的位置,处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效果。
在我们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所谓的建筑手段和方式,把建筑玩弄得更加精彩有意思。
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建筑的词汇和语言了解的都很少,读后开拓和丰富建筑词汇,对以后自己在设计方案中有着很大的帮助,对语言的表达,对形式的表现更准确。
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说到:“朴素的、几乎是方形的外部,围绕着复杂的内部组合,通过建筑上的洞口和顶部的凸起,内部的复杂性隐约可见······其内部秩序符合一所住宅的多样性功能,家庭的尺度以及在某种意义上私密性所固有的神秘感。
其外部秩序,以平和易懂的尺度表达了住宅构思的整体性,与其所处的绿地非常和谐,并且,有朝一日该建筑也许仍会与所在的城市和谐相处。
”这本书作者通过一些作品给大家呈现了作为一种审视、理解和梳理形式与空间的方法,而形式与空间恰恰是建筑中的关键要素。
作者还以图解加以说明,我们更能理解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准则和概念提供清晰而简捷的方法;还利用各个时期和各种文化形态中可比较的实例,强调图解建筑概念和建筑组合,而且将话题延伸到更广泛、更值得关注的读者群体。
这部作品不仅传授了知识给我,而且启发了我在未来的实践中取得最大的成功。
这本书的历史跨越了时间和文化的界限。
虽然有些时候,某些风格的看来可能是唐突的,但书中各种各样的实例都作者是精心挑选的。
把各种因素集合在一起,作为读者的我们在看似不同的建筑中寻找相似点,并把目光聚焦于那些最为本制的不同点上,因为这些不同点反映了建造的年代和建造的场所。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这本书值得买一本第三版中的排版要清晰一些里面的所有插图都是铅笔是手绘不说里面的理论是不是实用单就为了这些手绘收藏一本也是应该的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的版本区别第二版有英文,第三版没有英文的。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是建筑设计基础语汇的经典入门书,初版三十多年来一直广受好评,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
众多建筑专业师生、设计师皆从《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中获得重要启发与设计灵感。
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和设计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
这本经典的图解参考书有助于学生和执业建筑师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在建成环境中检验秩序化的形式和空间。
室内设计读书笔记室内设计读书笔记概念按照人们对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及精神要求,作如下定义:室内设计乃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心理,人的生理,使用者心情愉快,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设计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建筑、装饰构件的设计、室内家具与陈设的设计、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室内设计的风格:后现代主义、高技派、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极少主义。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
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
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浅谈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摘要】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建着建筑空间的特质与魅力。
形式与秩序既是抽象的概念,又在建筑设计中具体体现。
形式体现着建筑的外观特征和美学风格,而秩序则是建筑内部结构和组织的规律。
它们共同影响着建筑空间的体验,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秩序之美和形式之美。
形式与秩序也代表着建筑的文化内涵,传达着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追求。
在功能性方面,形式与秩序对建筑空间的使用和布局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相互促进,共同打造出独特而有意义的建筑体验。
【关键词】建筑空间、形式、秩序、建筑设计、体验、文化内涵、功能、相互促进1. 引言1.1 介绍建筑空间中形式与秩序的关系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建筑的外观和内在结构。
形式是建筑的外在表现,是建筑师通过材料、结构、比例等元素所打造出来的视觉形象;而秩序则是建筑内在的组织原则,是建筑空间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有序排列。
形式与秩序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形式的呈现需要良好的秩序支撑,而秩序也需要形式的展现来加以体现。
在建筑空间中,形式与秩序的和谐统一可以给人带来舒适感和美感,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使用体验。
了解和掌握建筑空间中形式与秩序的关系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在形式与秩序相互配合下,才能打造出具有功能性、美学性和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
2. 正文2.1 形式与秩序的概念及其关系形式与秩序是建筑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形式是指建筑的外部和内部形态,包括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而秩序则是指建筑空间中的组织结构和规律,包括空间的层次、节奏和比例等。
形式与秩序之间密切相关,形式通过秩序得以表达和实现,而秩序则为形式提供了有序的组织框架。
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相互作用,形式的差异会影响秩序的构建,而秩序的存在也会影响形式的表现。
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打破秩序的单一性,形式的统一性又可以加强秩序的稳定性。
形式、空间和秩序:基础而永恒的建筑语言——读《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三版早就听老师说过,《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建筑百科全书,但是初见这本大部头,还是被吓了一跳。
当我一头扎进这本书的时候,书上简练精准概括的语言和精美绝伦的插图把我深深的吸引了,从各种实例里中体现和诠释了建筑中最基本的设计要素和设计原则,帮我们初学者建立了新的思考体系、建筑关系和空间秩序,并指引我们建立自己的一套建筑语言,是一本不可多得建筑入门指导书。
在绪论里,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可不可以打一个比喻,在构成单词和扩展词汇之前,人们必须先学字母;在造句之前,人们必须学会句法和语法;在写文章、小说之类的东西之前,必须懂得作文原理,一旦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点,人们便可以尖锐泼辣或气势磅礴地书写文章,可以呼吁和平,亦可以煽动暴动,可以评议生活琐事,亦可以发表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演说。
同样,在表达更为重要的建筑意义之前,必须首先认识形式与空间的基本要素,理解在某一设计构思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运用和组织这些要素。
作者用非常精炼和恰当的语言总结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建筑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的设计原则以及形式与空间形成的秩序表达。
第一章讲解了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中的点,是整个建筑的中心点和制高点,也是构成建筑空间轴线的两端;建筑中的线,是西方常用的三大柱式,是横亘江河的桥梁,是建筑群美丽的曲线,也是繁华的轴线街道;建筑中的面,是一系列平行线不断重复的舞蹈,是遮风挡雨的屋顶平面或者构成闭合房间上表面的天花板,也踏实厚重或者作为楼板平面的基面;建筑中的体,是面无序或有序组合的集合,也是由墙体、地板、顶棚或屋面而组成和限定的建筑体量。
本章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叙述逻辑,从点的排列到线,从线的重复到面,从面的组合到体,由二维逐渐过渡到三维,由平面逐渐形成立体,学过基本要素以后在读者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空间的概念,能够将要素简单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一基本要素一个点延伸变成一条线,其特征如下,长度,方向,位置一条线展开变成一个面,其特征如下,长度和宽度。
形状,表面,方位,位置一个面张开变成一个体,其特征如下,长度宽度和深度,形势和空间,表面,方位,位置作为形势语汇中的基本要素,点可以标识以下内容,1一条线的两端2两条线的交点3面或体角部线条的相交处4一个范围的中心1点一个点没有量度。
点在空间里或在地平面上如果要明显的标出位置,必须把点投影成一个垂直的线要素。
具有点的视觉特征的其他派生形式是圆,圆柱体,球体。
两点连起来的线可以被认为是一条无限长轴上的一个线段;也可以从视觉上暗示一条垂直于此线的轴线,并且与之相对称。
由于这条周线可能是无限长的,所以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比这所连成的直线更居于主导地位。
但是在两种情况下所连成的直线和垂直轴线,在视觉上要比在每个个别点上可能通过的无限多的直线更居于主导地位。
有空间上的柱体要素或集中式要素所连成的两个点,可以限定一条轴线,这是历史上管用的成法,用来组合建筑形式和空间。
在平面中,两个点可以暗示一条门道,这两个点升起来可以限定入口的面,并垂直于他的引道。
2线用来描述一个点的运动轨迹,能够在视觉上表现出方向,运动和生长。
他可以用来1连接,联系,支撑,包围和贯穿其他视觉要素。
2描述面的轮廓,并给面以形状。
3表达平面的外观。
一条线的特征取决于我们对长宽比,外轮廓及其程度的感知。
一条线的方向影响着他在视觉构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条垂直线可以表达一种与重力平衡的状态,表现人的状况,或者标识出空间得一个位置。
斜线可以看成垂直线正在倾倒或水平线正在升起。
斜线都是动态的,是视觉上的活跃因素,因为他处于不平衡锝状态。
垂直的线要素用来纪念重大事件并在空间中建立起特定的点。
垂直的线要素也可以限定一个明晰的空间形状。
拥有必要的材料强度的线要素能够发挥结构的作用,线要素具有1表现穿越空间的运动2为顶面提供支撑3形成三度的结构框架以包容建筑空间柱与梁具有抗弯强度,从而能够跨越支撑体之间的空间并承担横向荷载。
空间·它时刻包围着我们,在它限定的容积内我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光影、聆听风雨。
空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像石头、树木、家具一样,然而,它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
它的视觉形式、量度与尺度、光线特征——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当这一切被某个形体要素所捕获、围合、重塑的时候建筑便产生了。
在建筑中,每个空间的形式和维护物不是影响着周围空间就是被周围空间所影响。
例如,音乐厅、体育场由于功能的要求而限定了其它空间的形式。
而像一些公共空间如门厅等。
由于其形式是灵活与自由的。
所以可能被其它空间自由分割或界定。
形式·建筑形式是建筑体量与空间的结合点。
它与建筑材料、质感、颜色、光线等组成了建筑空间的品质或精神。
而形式又具有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如形状、尺寸、色彩、质感等。
基本形状有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基本形状通过展开和旋转可以形成及衍生出立方体、球体、圆柱体或者圆锥体等多种最基本的形式。
由于这些形式是最基本的,对我们而言也是最鲜明的、实在的、毫不含糊的,所以它们是最美的形式。
就单个形式而言可以通过量度的变化、削减的变化、增加式的变化形成丰富的内部空间。
而两个空间可以通过穿插、邻接、包含、连接等多种形式进行关联。
对于多个形式的组合则可以通过集中式、线式、放射式、组团式和网格式将它们联系起来。
当然不同的空间组合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于不同的建筑性质和环境关系。
比例与尺度·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比例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比例寻求的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一种合乎逻辑的、和谐的关系,是相对的概念。
然而,构成和谐的比例关系的因素是复杂的,功能要求、结构限制、材料性能和审美差异等。
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凡是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事物比例肯定是和谐的,但是试图通过固定的比例来限定美的事物将会导致形而上学。
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尺寸之间的关系。
影响尺度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房间表面的形状、色彩和图案。
浅谈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建筑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矛盾而又复杂的过程。
但其发展过程又有着一定的规律:功能要和内容相结合;要满足人们对它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结构的需要。
讲到空间,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子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里讲到的是建筑不是围合的墙壁,而是围合而成的空间。
当然围合需要适当的材料,建造又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
一、从功能角度看建筑,首先得满足功能的需求。
虽说结构和形式美也是每个建筑组成的条件,功能依然无可厚非地是它的第一要求。
建筑形式满足于功能,学校不同于建筑厂房,音乐厅不同于操场,图书馆不同于办公楼,就连一般的居室也有不同的功能。
厨房因功能需求可以窄而长,客厅因为会客要大而方,卧室因私密空间不宜过大,卫生间可满足一两人的使用空间即可。
使用功能的不同导致了房屋的形式有所不同,教室太长座位远的学生听不到,太宽则两侧的学生看不清,所以一般设计成6*4或5*5比例的房型;幼儿园因为要满足小朋友玩耍以及老师要照顾周全的要求,设计成正方形为宜;音乐厅因音响等效果要求,需设计成扇形的结构……同样,居室、教师、观众厅、大会堂等的面积也不是相同的。
这是针对不同人数来加以衡量的。
对于一个空间来说,采光、通风、日照条件是基本的要求。
比如阅览室要求很高,开窗面积很大;而居室则要求南面开窗或者是转角窗;博物馆陈列室对光要求又要光线均匀柔和;教室则是大面积的单侧或者双侧开窗通风;工业厂房也是如此。
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的建筑形式,但这种形式也不是不变的。
如果按古代皇宫贵族或者欧洲别墅级别的要求,如今的建筑空间与形式无疑是不能够接受的。
这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带动着人们的精神需求。
如今的建筑形式同样也不是完美的,社会在发展,审美在变化,新的建筑风格来临,旧的建筑形式就会被取代,这也无可厚非。
建筑要求推进着新的建筑形式,而新的建筑形式又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内容对于形式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但是形式对于内容也是有反作用的。
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一)丰富的内容“通过对形式与空间要素的介绍,本书主要关注的是,这些要素的物质实体在建筑中的视觉效果。
点,在空间移动确定了线,线确定面,面则确定了形式和空间的容积。
由于相互间的关系和组合的性质,这些要素除具有视觉方面的作用外,还表达了领域与场所、入口与运动轨迹、等级与秩序等概念。
这些都体现为建筑形式与空间所表达的朴实而特殊的意义。
”上面是作者在结束语中作的精炼小结,但被喻为“建筑专业的圣经”,《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清楚全面的。
下面我就大致总结一下。
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形式和空间,以及怎样把它们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应用于建筑环境中的原则。
1、基本要素——从点到一维的线,从线到二维的面,从面到三维的体,以此生成顺序详细介绍了点线面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在建筑设计语汇中的视觉特点、效果、作用等。
比如点,表示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它是静态的、集中性的而且是无方向的。
书中结合了大量的建筑图形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一点在整本书中都用到——充分展示了这些要素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中的各种特征和分量。
2、形式——介绍了形状和形式的不同概念,和各种基本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基本形状(如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建筑空间中变化、组合而成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效果。
后面还介绍了形式接合的边和转角、表面的处理等方法要素。
3、形式与空间——阐述了两者的对立的统一,各种水平和垂直的形式要素及其构成的图形所限定的空间关系,在建筑中的应用、视觉效果等以及各种开洞、围合、光、景观等如何限制空间的视觉性质的。
4、组合——讲述了各种空间关系和空间的组合方式,主要是如何将一个建筑的各个空间彼此联系并组合成连贯的形式和空间的图案。
5、交通——介绍了通向建筑物的道路、入口、路径等交通要素的特点及与空间的关系和各种交通空间的形式所表示的含义、效果。
6、比例和尺度——分别介绍了材料、结构、制作等的比例和各种比例系统,如黄金分割、控制线、古典柱式、模度尺、人体比例等,以及视觉尺度、人体尺度和尺度的比较。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后感【中英文版】**English Version:**"Reflections on "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 by Francis D.K.Ching is not merely a book, but a comprehensive journey throug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As I turned each page, I found myself immersed in a world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space is intricately explored, and the concept of order is weaved into the very fabric of design.The book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line, plane, volume, and mass –and how these elements interact to create spaces that are both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It delves into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components can be manipulated to evoke certain emotions or responses from the viewer or occupant of a space.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book is the idea that architecture is more than just the creation of buildings.It is about creating environments that are in harmony with their surroundings and that serve a larger social and cultural purpose.The concept of order, as presented by Ching, is not just about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but also about the spatial hierarchy that gives a sense of coherence andmeaning to a building or a group of buildings.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am left with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power of architecture to shape our experienc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world.It has encouraged me to look beyond the surface of structures and to consider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that guide their creation.The clarity with which Ching communicates complex ideas has not only enriched my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but has also inspired me to explore and experiment with these concepts in my own work.**中文版本:**《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后感弗朗西斯·D·K·郑的《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对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一次全面探索之旅。
学以致用——读《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一)丰硕的内容“通过对形式与空间要素的介绍,本书主要关注的是,这些要素的物质实体在建筑中的视觉效果。
点,在空间移动肯定了线,线肯定面,面则肯定了形式和空间的容积。
由于彼其间的关系和组合的性质,这些要素除具有视觉方面的作用外,还表达了领域与场所、入口与运动轨迹、品级与秩序等概念。
这些都体现为建筑形式与空间所表达的朴实而特殊的意义。
”上面是作者在结束语中作的精炼小结,但被喻为“建筑专业的圣经”,《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归纳得清楚全面的。
下面我就大致总结一下。
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形式和空间,和如何把它们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应用于建筑环境中的原则。
一、大体要素——从点到一维的线,从线到二维的面,从面到三维的体,以此生成顺序详细介绍了点线面的概念、形成进程及在建筑设计语汇中的视觉特点、效果、作用等。
比如点,表示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它是静态的、集中性的而且是无方向的。
书中结合了大量的建筑图形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一点在整本书中都用到——充分展示了这些要素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中的各类特征和分量。
二、形式——介绍了形状和形式的不同概念,和各类大体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体形状(如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建筑空间中转变、组合而成的各类表现形式和效果。
后面还介绍了形式接合的边和转角、表面的处置等方式要素。
3、形式与空间——论述了二者的对立的统一,各类水平和垂直的形式要素及其组成的图形所限定的空间关系,在建筑中的应用、视觉效果等和各类开洞、围合、光、景观等如何限制空间的视觉性质的。
4、组合——讲述了各类空间关系和空间的组合方式,主如果如何将一个建筑的各个空间彼此联系并组合成连贯的形式和空间的图案。
五、交通——介绍了通向建筑物的道路、入口、路径等交通要素的特点及与空间的关系和各类交通空间的形式所表示的含义、效果。
六、比例和尺度——别离介绍了材料、结构、制作等的比例和各类比例系统,如黄金分割、控制线、古典柱式、模度尺、人体比例等,和视觉尺度、人体尺度和尺度的比较。
建筑读书笔记大全【篇一:建筑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名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造型艺术之一。
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
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
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院、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
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
”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
学以致用
——读《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一)丰富的内容
“通过对形式与空间要素的介绍,本书主要关注的是,这些要素的物质实体在建筑中的视觉效果。
点,在空间移动确定了线,线确定面,面则确定了形式和空间的容积。
由于相互间的关系和组合的性质,这些要素除具有视觉方面的作用外,还表达了领域与场所、入口与运动轨迹、等级与秩序等概念。
这些都体现为建筑形式与空间所表达的朴实而特殊的意义。
”
上面是作者在结束语中作的精炼小结,但被喻为“建筑专业的圣经”,《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清楚全面的。
下面我就大致总结一下。
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形式和空间,以及怎样把它们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应用于建筑环境中的原则。
1、基本要素——从点到一维的线,从线到二维的面,从面到三维的体,以此生成顺序详细介绍了点线面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在建筑设计语汇中的视觉特点、效果、作用等。
比如点,表示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它是静态的、集中性的而且是无方向的。
书中结合了大量的建筑图形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一点在整本书中都用到——充分展示了这些要素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中的各种特征和分量。
2、形式——介绍了形状和形式的不同概念,和各种基本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基本形状(如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建筑空间中变化、组合而成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效果。
后面还介绍了形式接合的边和转角、表面的处理等方法要素。
3、形式与空间——阐述了两者的对立的统一,各种水平和垂直的形式要素及其构成的图形所限定的空间关系,在建筑中的应用、视觉效果等以及各种开洞、围合、光、景观等如何限制空间的视觉性质的。
4、组合——讲述了各种空间关系和空间的组合方式,主要是如何将一个建筑的各个空间彼此联系并组合成连贯的形式和空间的图案。
5、交通——介绍了通向建筑物的道路、入口、路径等交通要素的特点及与空间的关系和各种交通空间的形式所表示的含义、效果。
6、比例和尺度——分别介绍了材料、结构、制作等的比例和各种比例系统,如黄金分割、控制线、古典柱式、模度尺、人体比例等,以及视觉尺度、
人体尺度和尺度的比较。
形式和空间中,各种比例和尺度的大小相互映衬相互影响,科学合理地控制着各种氛围的空间关系。
7、原理——讲述了轴线、对称、等级、韵律、基准和变换等秩序原理,及这些视觉手段如何使建筑物中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空间,在感性和概念上,共存于一个有秩序的、统一的、和谐的整体之中。
(二)严密的逻辑
这本书从最基本的要素讲起,接着讲由基本要素构成的各种形式和空间及其组合关系,再到交通空间的连接,形式空间的比例和尺度,最后是所有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秩序原理——这些内容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叙述逻辑相当严密。
就像建造一栋建筑一样,从最根本的基础而起,不断向上构建,再进行各种装饰空间要素的布局……这是比较明显的叙述线索。
另外,我觉得书中还有一条暗线,就是观念上的,或者说知觉上的,人对于各种形式和空间要素的认知、理解和反应。
从开始只有一个位置的点,到后面不仅有位置、方位、长度、宽度、深度和表面,还有形式和空间的体量,再到它们之间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形式的组合,以及由此产生的恰当的比例和尺度——这其中暗含着的深意正是人们对于建筑的实际的认知与感觉。
再者,书中不断出现“视觉重量”“视觉效果”“连续性”等词汇,把各种形式要素与建筑空间实际的联系起来,突出地体现了形式与空间要素的物质实体在建筑中按一定秩序组合产生的视觉效果和实际作用,很好地表达了书本的主要思想。
(三)亮点与不足
初次看这本书,若是略略翻看一下就想了解梗概是很难的。
正如上面所说,这本书的叙述是环环相扣的,要理解透这本书的话是很有必要从头开始看起的。
这也是我后来认真从头看完后的最初感受,不过现在我仍不敢断言自己已经看懂了,还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
我觉得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若是没有详细的描述或者各种图表、数字加以解释的话,是很难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的。
而此书正是需要阐述说明许多形式和空间要素的概念、意义和视觉效果等,因此,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建筑实例及各种简图来辅助说明。
这些简图一目了然,将概念性的问题形式化、简单化,同时增强了读者的视觉感受与对相应要素的感知程度。
而建筑实例跨越了时间与文化的界限,古今中外各有所取,并且都恰当地表现出了所要描述的东西。
同时,这些丰富的建筑实例也增加了读者对一些著名建筑的了解,还可能培养读者对各种建筑的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本书的排版与色彩十分恰当合理。
不仅物质实体的形式与空间需要有比例有秩序的组合,一本书中的排版也是很有讲究的。
图片多而不乱,恰当地与文字相结合,页面布局清晰美观,有许多合适的留白。
特别是引用的建筑和一些
标题性文字,中英文结合,不仅有美观醒目的作用,还表示出对原建筑师或设计者的敬重。
同时,各种图仅用线条和黑白的素描来表示,蕴含了丰富的素描关系,很好地表达出建筑形式与空间的朴实而特殊的意义。
当然,即使是“建筑专业的圣经”,此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我觉得它的概念很多,而且有些比较抽象。
特别是比例与尺度那一章,若是只看这本书而不看一下其它文献资料的话,是不容易理解的。
当然不是因为它介绍不清,而是我在想,我们在观察或者设计一个建筑或区域时,会想到这么多概念性的东西吗?要如何恰当地联系起来呢?而且书中并没有具体对某一个建筑作全面具体的分析,让人觉得似乎深度不够。
(四)有效的利用
综合以上的归纳分析,我觉得此书的用途有诸多方面。
首先,可以作为建筑或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读物。
此书为初学者架起了一个桥梁,引领初学者进入建筑的形式和空间的变换丰富的世界,能够拓展和丰富学者的建筑词汇,增强其对形式和空间的兴趣、敏感性和洞察力,为以后分析和设计建筑等方面打下基础。
其次,可以用作参考书。
本书讨论的许多概念、原则都很基本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现实中所体验的建筑、在文献里碰到的建筑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所想象的建筑。
再次,可以作为广大学者拓展知识与培养建筑审美情趣的读物。
书中的实例贯穿古今中外,可以让读者了解到风格各异的建筑;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素描画面也能够提高读者的视觉观察力与敏锐性,让读者不由地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书中的和生活中的形式与空间。
同时,书中展现的从建筑中提取出来的主要轮廓或者重点要素,也会引导读者善于用一种抽象的或者想象的思维去观察事物,懂得抓住要点,汲取所需。
(五)案例分析
我将分析的是位于爱尔兰都柏林的塑料住宅(The Plastic House),它是由爱尔兰本土的建筑公司Architecture Republic改造设计的。
塑料住宅是在一个老式房屋的基础上改造的。
原来的房屋是一个一面临街、后附花园的简单一层平房,面积有限(仅67平方
米)、空间高度有限,如何尽可能地增加使用面积、
合理安排空间秩序呢?设计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
案,即在形式和空间上的设计是十分出色的。
设计先拆除了原建筑的延展部分、内部墙体和
地面,将整体房屋降低了一些高度,由此让住宅内
部拥有了双层高度,空间顿时开阔了不少,同时也让更多自然
光线进入了室内。
整个住宅是一个连续而又分化的建筑,只有洗手间是全封闭式的,插入的建筑形成了一系列连通和重叠的空间,让整个建筑空间以合适的比例组合起来,视觉范围比较开阔。
从住宅中插入的一个十字结构来放射式展开。
这是一个从地基延伸出来的树型建筑家具。
“树干”内设有厨房、厕所、储藏室和楼梯井,为住户提供生活空间和用餐空间。
靠近街道和隔壁住宅的墙壁划分出适当的空间区域,作为起居室和用餐区的书架使用,既节省了空间,在上面摆放书籍和工艺品又有装饰的效果。
镶嵌在树干中的楼梯引领我们到达位于空间一层高度上的十字结构顶部。
中间的方形平台延伸出四根“枝干”,它们没有与外墙全部相接,漏空部分增强了一楼的顶部空间的连续性,视线更加开阔。
这种放射形式的分支,在视觉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功能分区。
延伸至侧墙的两根“枝干”分
别为更衣室和储藏室;延伸到前部的一个“枝干”既
是简易书房,又是一个室内阳台。
第四根“枝干”穿过
后面墙体,延伸出2m的空间,挑空于花园之上,作为
一个浴室使用。
这个空间的延伸非常巧妙,不增加占地面
积而有效地增加了空间范围。
浴室顶部的天花板由玻璃制
成,在沐浴时也可以看得见天空,增加了空间的连续性和
浪漫的视觉效果。
除了原有的窗洞、门洞,在靠近后花园的墙面上还设计了一面玻璃墙,不仅获得了良好的自然光线,而且也增加了视觉上的稳定性与开阔感,使内部空间在视觉效果上不断延伸。
综上所述,各种形式要素的巧妙组合和空间的有效连续以及美观舒适的视觉效果,再加上使用的新颖有效的材料(聚碳酸酯和钢铁,这种轻质结构是晚上主要的光源,因为其半透明的表面能够发光),也不怪乎这个小小的建筑能够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