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仪与惯性导航共17页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9
当汽车行驶到地下隧道、高层楼群、高速公路等遮掩物而与捕获不到GPS卫星信号时,系统可自动导入自律导航系统,此时由车速传感器检测出汽车的行进速度,通过微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从速度和时间中直接算出前进的距离,陀螺传感器直接检测出前进的方向,陀螺仪还能自动存储各种数据,即使在更换轮胎暂时停车时,系统也可以重新设定。
惯性导航 inertial?navigation???? 通过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惯性),并自动进行积分运算,获得飞行器瞬时速度和瞬时位置数据的技术。
组成惯性导航系统的设备都安装在飞行器内,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是一种自主式导航系统。
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首先应用了惯性导航原理。
1954年惯性导航系统在飞机上试飞成功。
1958年舡鱼号潜艇依靠惯性导航在北极冰下航行21天。
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
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又称惯性导航组合。
3个自由度陀螺仪用来测量飞行器的3个转动运动;3个加速度计用来测量飞行器的3个平移运动的加速度。
计算机根据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计算出飞行器的速度和位置数据。
控制显示器显示各种导航参数。
按照惯性导航组合在飞行器上的安装方式,分为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组合安装在惯性平台的台体上)和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组合直接安装在飞行器上);后者省去平台,所以结构简单、体积小、维护方便,但仪表工作条件不佳(影响精度),计算工作量大。
陀螺仪 gyroscope??? 由一个高速旋转转子和保证转子的旋转轴能在空间自由转动的支承系统组成的仪器。
简称陀螺,又称回转仪(见图)。
陀螺仪是量测载体的方位或角速度的核心元件,利用它的动力学特性制成的各种仪表或装置(见陀螺装置)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的导航系统和稳定装置中。
???? 陀螺仪可根据不同的支承方式分类:由一个或两个框架支承的陀螺仪称为框架陀螺仪;利用静电场或磁场支承的陀螺仪称为静电支承或磁支承陀螺仪;利用液体或气体润滑膜支承的陀螺仪称为液浮或气浮陀螺仪;利用挠性接头支承的陀螺仪称为挠性陀螺仪。
惯性技术与惯性器件简介惯性技术与惯性器件简介●惯性技术简介1.什么是惯性技术2.惯性技术基本概念3.基本惯性器件4.惯性导航特点●陀螺仪简介1.什么是陀螺仪2.陀螺仪的特性3.常用陀螺仪的指标及其意义4.常见陀螺仪的种类及特点●加速度简介1.什么是加速度计2.加速度计的特性3.常用加速度计的指标及其意义4.常见加速度计的种类及特点一惯性技术简介一惯性技术简介1.什么是惯性技术2.惯性技术基本概念3.基本惯性器件4.惯性导航特点什么是惯性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平衡的条件下,维持原有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的特性。
牛顿三大定律(惯性、加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惯性定律成立的空间为惯性空间。
经典力学认为,要选取一个绝对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坐标系来考察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才能成立。
在研究惯性敏感器件和惯性系统的力学问题时,通常将相对恒星所确定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空间,空间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坐标系为惯性参考坐标系。
●宏观、绝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以太●恒星●相对惯性空间稳定●指向惯性空间某点北NS●地磁北●真北●地理北地球坐标系如右图所示。
其原点取在地心;轴沿极轴(地轴)方向;轴在赤道平面与本初子午面的交线上;轴在赤道平面上,与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e e e z y ox e z e x e y e z e x 地球坐标系随地球转动。
载体坐标为经度、纬度、高度。
地球上任意点的地球坐标固定不变,但是地球坐标系相对惯性空间改变。
t t t z y ox e z 地理坐标系随载体一起线运动,不随载体角转动。
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系都不相同。
地理坐标系并不唯一,有东北天、北东地等。
地理坐标系如左图所示。
其原点位于载体所在的点;轴沿当地纬线指东;轴沿当地子午线指北;轴沿当地地理垂线指上,并与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平面为当地水平面。
平面为当地子午面。
t x t y t z t x t y t t y ox t t z oy载体坐标系载体坐标系如右图所示。
惯性导航系统概论惯性导航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是一种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惯性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导出物体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的导航系统。
与传统的基于外部引导信号的导航系统相比,惯性导航具有独立、快速响应和高精度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船舶、火箭、导弹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感器部分是惯性导航系统的输入部分,主要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两种惯性传感器组成。
陀螺仪用于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线加速度。
陀螺仪通常有旋转式陀螺仪和光纤陀螺仪两种类型,光纤陀螺仪具有高精度和长寿命等优点。
加速度计常用的有压电式加速度计和微机械加速度计等。
计算部分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运动方程、数值积分和误差补偿三个模块。
在运动方程模块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建立物体的运动方程。
在数值积分模块中,对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进行积分,得到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在误差补偿模块中,对传感器测量误差进行补偿,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系统首先将初始位置和方向输入,并根据运动方程和数值积分推导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然后,系统利用传感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进行误差补偿,对上一时刻的位置和方向进行更新。
通过不断重复上述步骤,惯性导航系统能够实时更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速度信息。
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惯性导航系统不依赖于外部引导信号,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无GPS信号或其他导航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导航定位。
其次,惯性导航系统响应速度快,能够实时更新导航信息,适用于需要高频率更新的应用场景。
此外,惯性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可以满足精密导航的需求。
然而,惯性导航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传感器测量误差的存在,惯性导航系统会产生导航漂移问题,即导航误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计。
为了解决导航漂移问题,可以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将惯性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如GPS)相结合,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
陀螺仪的原理陀螺仪简介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称为陀螺(top)。
通常所说的陀螺是特指对称陀螺,它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具有轴对称形状的刚体,其几何对称轴就是它的自转轴。
由苍蝇后翅(特化为平衡棒)仿生得来。
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一定的外在力矩作用下,陀螺会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另一个固定的转轴不停地旋转,这就是陀螺的旋进(preces sion),又称为回转效应(gyrosc opiceffect)。
陀螺旋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许多人小时候都玩过的陀螺就是一例。
陀螺仪的原理我们不用一个完整的轮框,我们用四个质点ABCD来表示边上的区域,这个边对于用图来解释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很重要的。
轴的底部被托住静止但是能够各个方向旋转。
当一个倾斜力作用在顶部的轴上的时候,质点A向上运动,质点C则向下运动,如其中的子图1。
因为陀螺仪是顺时针旋转,在旋转90度角之后,质点A将会到达质点B的位置。
CD两个质点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子图2中质点A 当处于如图的90度位置的时候会继续向上运动,质点C也继续向下。
AC质点的组合将导致轴在子图2所示的运动平面内运动。
一个陀螺仪的轴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陀螺仪逆时针旋转,轴将会在运动平面上向左运动。
如果在顺时针的情况中,倾斜力是一个推力而不是拉力的话,运动将会向左发生。
在子图3中,当陀螺仪旋转了另一个90度的时候,质点C在质点A受力之前的位置。
C质点的向下运动现在受到了倾斜力的阻碍并且轴不能在倾斜力平面上运动。
倾斜力推轴的力量越大,当边缘旋转大约180度时,另一侧的边缘推动轴向回运动。
万向节陀螺仪实际上,轴在这个情况下将会在倾斜力的平面上旋转。
轴之所以会旋转是因为质点AC在向上和向下运动的一些能量用尽导致轴在运动平面内运动。
惯性导航仪的工作原理惯性导航仪(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是一种利用惯性力学原理进行导航的设备。
它可以独立地测量和计算飞行器、舰船或者车辆的位置、速度和方向,而无需依赖外部导航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者地面雷达。
惯性导航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性质。
惯性导航仪通过测量和集成三个相互垂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相互垂直的陀螺仪的输出信号来实现导航。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加速度,而陀螺仪用于测量角速度。
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测量加速度。
它包含一个质量块和一个弹簧系统,当加速度作用于质量块时,它会相对于惯性坐标系发生位移,通过测量位移可以确定加速度的大小。
惯性导航仪通常使用三个加速度计,分别测量飞行器在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加速度。
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陀螺效应来测量角速度。
陀螺仪包含一个旋转的转子,当飞行器发生旋转时,转子相对于惯性坐标系会保持不变的方向,通过测量转子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角位移可以确定角速度的大小。
惯性导航仪通常使用三个陀螺仪,分别测量飞行器绕三个坐标轴旋转的角速度。
惯性导航仪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输出信号进行集成和处理,通过积分加速度计的输出信号可以得到速度,再次积分得到位置。
同时,通过陀螺仪的输出信号可以得到飞行器的姿态信息,如俯仰角、横滚角和偏航角。
然而,惯性导航仪存在一定的误差积累问题。
加速度计会受到震动和振动的影响,导致加速度测量的误差。
陀螺仪会受到温度变化和机械振动的影响,导致角速度测量的误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惯性导航仪通常会结合其他导航系统,如GPS,进行误差校正和更新。
总结起来,惯性导航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和集成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输出信号来实现导航。
它可以独立地测量和计算飞行器、舰船或者车辆的位置、速度和方向,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然而,由于误差积累的问题,惯性导航仪通常会与其他导航系统结合使用,以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惯性导航系统与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INS,以下简称惯导)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
其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空中、地面,还可以在水下。
惯导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且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就能够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属于一种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载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位置。
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用来形成一个导航坐标系使加速度计的测量轴稳定在该坐标系中并给出航向和姿态角;加速度计用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经过对时间的一次和分得到速度,速度再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即可得到距离。
惯性导航系统有如下主要优点.(1)由于它是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系统.故隐蔽性好,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2)可全天流全球、全时间地工作于空中、地球表面乃至水下.(3)能提供位置、速度、航向和姿态角数据,所产生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而且噪声低.(4)数据更新率高、短期精度和稳定性好.其缺点是.(1)由于导航信息经过积分而产生,定位误差随时间而增大,长期精度差;(2)每次使用之前需要较长的初始对准时间;(3)设备的价格较昂贵;(4)不能给出时间信息但惯导有固定的漂移率,这样会造成物体运动的误差,因此射程远的武器通常会采用指令、GPS等对惯导进行定时修正,以获取持续准确的位置参数。
惯导系统目前已经发展出挠性惯导、光纤惯导、激光惯导、微固态惯性仪表等多种方式。
陀螺仪由传统的绕线陀螺发展到静电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微机械陀螺等。
激光陀螺测量动态范围宽,线性度好,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在高精度的应用领域中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
由于科技进步,成本较低的光纤陀螺(FOG)和微机械陀螺(MEMS)精度越来越高,是未来陀螺技术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