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951.57 KB
- 文档页数:17
北京城市学院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350试题名称: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共3页)适用专业:中药学说明: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1.水蒸气蒸馏法2.苷3.中药制剂4.中成药5.中药鉴定学6.园参7.方胜纹8.粉性9.解表药10.回阳救逆11.炮制12.归经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2小题120分)1.请简答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的方法及其操作(至少回答5个方法)。
2.请回答薄层色谱的概念、操作步骤与操作要点。
3.请列举剂型为胶囊剂的中成药(至少3个),并回答胶囊剂的特点。
4.藿香正气是夏天常用的中成药之一,请列举藿香正气常见的剂型,说明各种剂型的特点。
5.如何从性状特征比较鉴别红花与西红花?6.举例说明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7.写出菊花的来源、功效,并写出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几种类型?分别为什么类型?8.写出枸杞子的道地产地及性状鉴别要点。
9.简述“十八反”的主要内容。
10.三七的功效、应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11.试述何首乌生用和制用的功效与应用。
12.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为何常配行气药?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小题80分)1.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屠呦呦女士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
青蒿素对恶性疟疾、脑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之为“中国神药”。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如此评价发现青蒿素的意义。
北京城市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350 试题名称: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共5页)适用专业:中药学硕士说明: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1.提取具有挥发性的成分最常采用()方法。
2.糖类化合物的薄层色谱检识中,最常用的展开剂是BAW系统,指的是正丁醇、冰醋酸和()。
3.挥发油主成分在低温下析出结晶,这个过程被称为()。
4.强心苷按苷元与糖的连接方式分为()结构。
5.口服给药制剂不得检出()。
6.我国制药工业用筛习惯以目数表示筛号,100目筛对应()号筛。
7.低聚糖是一类由()以上的单糖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8.红丹的主要成分是()。
9.荆芥、防风的共同功效是()。
10.玄参具有的功效是()、泻火解毒、滋阴。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0小题40分)1.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 B.氨基酸 C.苷类 D.油脂 E.蛋白质2.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E.丙酮3.根据操作方法不同,色谱法主要有()A.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B.HPLC和中压液相色谱C.硅胶色谱和聚酰胺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和氧化铝色谱E.反相色谱和正相色谱4.离子交换法分离原理为()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不同分离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分离C.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分离D.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差别分离E.根据物质的解离程度不同分离5.分离碱性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可用()A.简单萃取法 B.酸提取碱沉淀法 C. pH梯度萃取法D.有机溶剂回流法 E.分馏法6.鞣质与下列物质中不能产生沉淀的是()A. 生物碱 B.金属盐 C.蛋白质 D.铅盐 E.铁氰化钾氨溶液7.需经适当加热,方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萜所具有的基团或结构是()A.内酯B.醇羟基C.羧基D.糖基 E.酚羟基8.单萜的代表式是()A.C5H8B.(C5H8)2C.(C5H8)4D.(C5H8)6E.(C5H8)39.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元类型的是()A.α-香树脂烷型 B.β-香树脂烷型 C.达玛烷型 D.羽扇豆烷型 E.齐墩果烷型10.甾体皂苷与三氯乙酸在滤纸上()A.加热至6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B.加热至60℃生成黑色后逐渐退色C.加热至10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D.不加热即有阳性反应E.加热至100℃以上也不显色11.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用于()A.吸附色谱 B.排阻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 D.大孔树脂色谱 E.分配色谱12.和水可以任意混溶,但误食会伤害眼睛为()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13.一种省溶剂. 效率高的连续提取装置,但有提取物受热时间较长的缺点()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法E.沙氏或索氏提取法14.麻黄中主要成分是()A.吡啶类生物碱B.莨菪类生物碱C.异喹啉类生物碱D.吲哚类生物碱E.有机胺类生物碱15.后者比前者的结构差别为,仅一取代基不同,苯环上为羟基,而不是甲氧基()A.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B.汉防己甲素和乙素C.士的宁和马钱子碱D.乌头碱和乌头原碱 E.麻黄碱和伪麻黄碱16.下列化合物属于S-苷的是()A.靛苷B.天麻苷C.黑芥子苷D.巴豆苷E.苦杏仁苷17.下列化合物中,β位是OCH3的化合物是()A.大黄素B.芦荟大黄酚C.大黄素甲醚D.大黄酸E.番泻苷18.黄芩苷和黄芩素的结构属于()A.黄酮B.二氢黄酮C.异黄酮D.黄酮醇E.黄烷-3-醇19.为环烯醚萜醇,具半缩醛及环戊烷特征结构,其C-1连接的OH不稳定,常和糖结合成苷()A.龙胆苦苷B.挥发油C.环烯醚萜类化合物D.紫杉醇E.栀子苷20.分离含羰基的三萜和不含羰基的三萜用()A.三氯乙酸反应B.Molish反应C.中性乙酸铅反应D.IR光谱E.吉拉尔(Girad)试剂21.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制剂规范是()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 E.《黄帝内经》22.炉甘石洗剂处方中炉甘石的粉碎方法是()A.串油法 B.串料法 C.水飞法 D.加液研磨法 E.蒸罐23.)A.含毒剧药酊剂每100 ml相当于原药材10 gB.一般酊剂每100 ml相当于原药材20 gC.D.E.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矫味或着色24.要使药物大部分不经门肝系统,栓剂纳入直肠的部位应距肛门()A.1cm B.2cm C.4cm D.3cm E.6cm25.黑膏药中的细料药,制备时在()工序中加入A.药材提取B.炼油C.下丹成药D.去“火毒”E.摊涂26.宜选作中药静脉注射液增溶剂的是(A.普流罗尼F68 B.新洁尔灭 C.聚山梨酯80 D.司盘80E27.已知空白栓重2g,鞣酸置换值为1.6,制备每粒含鞣酸0.2g的栓剂100粒,基质的用量为(A.200 g B.187.5 g C.168.0 g D.92.0 g E.80 g28.各类片剂压片前均必须加用的辅料为(A.B C D E.润滑剂29.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不包括(A.明胶B C D E.甘油30.一般认为口服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顺序是(A.B.C.D.E.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31.根茎类中药一般的采收时间为()A. 春末夏初B. 秋、冬季节C. 开花前D. 茎叶生长茂盛时E.果实成熟时32.“冒槽”现象用来检测下面哪一味中药()A.麝香B.牛黄C.鹿茸D. 熊胆E. 马宝33.具有羊膻味的药材是()A. 秦皮B. 五加皮C. 白鲜皮D. 地骨皮E. 香加皮34.水浸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的药材是()A. 浙贝B. 川贝C. 黄连D. 秦皮E. 大黄35.灵芝药用部位为()A. 菌核B. 子实体C. 孢子D. 菌肉E. 菌柄36.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 )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37. 具有透疹作用的药组是( )A.蝉蜕、金银花、菊花B.薄荷、葛根、升麻C.紫草、牛蒡子、防风D.桑叶、薄荷、菊花E.荆芥、连翘、升麻38.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药物是( )A.泽泻 B.猪苓 C.茯苓D.车前子 E.香加皮39.蒲黄入汤剂宜( )A.先煎B.后下C.包煎D.烊化E.另煎40.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 )A.先煎B.后下C.另煎D.包煎E.与诸药同煎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5小题10分)1.香豆素2.新药3.粉针剂4.道地药材5.归经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是确定不变的,不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变化。
绝密★北京城市学院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350试题名称: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共4页)适用专业:中药学说明: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1.烊化2.舌下片3.黄酮4.有效期5.山参6.狮子盘头7.当门子8.生物碱9.专属试剂沉淀法10.念珠斑11.相使12.蚯蚓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2小题120分)1.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先煎?2.请简述地黄和山药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3.中药中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经常会同时含有生物活性成分与杂质,请举两例说明生物活性成分与杂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中药制剂的制备是以中药方剂为对象经过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等过程制备浸提物,再选择有关辅料通过成型工艺制备剂型。
浸提中,选择适宜的浸提溶剂和条件保留复方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是制剂发挥疗效的前提。
试阐述影响中药材浸提的因素。
5.人参、党参、黄芪均可发挥补气的作用,试对比此三药补气作用的异同点。
6.请简述酸溶碱沉、碱溶酸沉法的基本原理,并分别说明这两种方法常用于提取哪一类成分?7.请简述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8.请对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进行比较鉴别(要求从来源、性状特征)?9.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如何通过性状鉴别对鸡血藤、大血藤进行识别?10.试述确定中药的剂量应该考虑几方面的因素?11.安全、有效和稳定是中药制剂的基本要求,而稳定性是保持中药制剂安全和有效的前提。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剂处方及制备因素和外界因素,请结合影响因素阐述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措施。
12.银翘解毒方剂出自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剂,2015版药典已收载该方剂开发的中成药剂型5种。
试举出3例该复方不同中成药剂型,并分别阐述各自剂型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小题80分)1.请写出对中药材进行鉴别的常用四大基本鉴别方法,并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鉴别方法详细论述其具体鉴别方法。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为:1.《中药化学》(新世纪第三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药药剂学》(第二版),李范珠李永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第四版),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先说英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环节:单词和真题。
关于单词单词一定要会,不用着急做题,先将单词掌握牢,背单词的方式有很多,我除了用乱序单词,我还偏好使用手机软件,背单词软件有很多,你们挑你们用的最喜欢的就好,我这里就不做分享了。
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是最直观刺激的就是文字信息,所以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讲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利用重复,将这个文字信息与我们大脑之间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这样我们提取的速度也就会达到最快。
北京城市学院2023年《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8小题120分)1.何谓酸碱溶剂法,简述该方法在中药成分分离中如何应用。
2.强心苷的酸水解类型有几种,简述其特点及应用。
3.栓剂按给药途径可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鼻腔栓、耳用栓等,其中常用的是直肠栓、阴道栓。
试阐述直肠给药栓剂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4.包合技术是指一种药物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简述常用包合材料及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5.简述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6.简述薄荷的道地产地及其性状鉴别要点。
7.简述羌活与独活功效、主治的异同点。
8.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的功效,请问你如何理解引火归元?此功效对应的主治证是什么?二、实验方案设计题(每小题20分,共2小题40分)1.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药材中主要含有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等生物碱类成分。
请基于生物碱类成分的性质,设计从苦参中提取分离苦参总生物碱的工艺流程。
(用流程图表示)2.玉屏风为中医名方,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三味中药组成,有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
试将该中医方剂设计一种中成药剂型,并写出所设计中成药的制备工艺流程,阐明设计思路。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小题40分)1.【案例】现有一些党参个子药材,顾客购买前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党参药材不仅颜色鲜亮、干净,而且圆润,分量大增。
由于其外观形象好,销售也快,价格也上涨了不少。
【问题与思考】请根据以上案例分析党参“白富美”的主要原因,并阐述如何对党参的质量优劣进行鉴别?(请利用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加以鉴别)2.【案例】某女,52岁,数月来两胁作痛不舒,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
经医生诊断为其开具汤药服用,处方如下:柴胡9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9g、茯苓12g、甘草6g、香附9g、陈皮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