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306.29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肺心病护理体会【关键词】肺心病;并发症;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62-01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1]。
肺心病能够诱发多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衰等,病程较长,是很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长期伴随的疾病,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烦恼。
肺心病的治疗依据患者病情的危重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重患者往往采取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的方法,早期发病且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通过日常服药、体育锻炼、一般治疗等手段延缓病情的发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肺心病的护理手段依据患者的情况也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和方法。
病重住院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处理,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取吸痰辅助呼吸的手段,无自主呼吸或者自主呼吸较弱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较轻微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协助排痰或雾化吸入利于排痰的胆碱能阻滞剂药物辅助排痰。
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口腔感染的几率。
其次,针对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要进行吸氧治疗,吸氧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体征、调整吸氧设备,保证患者能够完成治疗[3]。
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体征变化,调整输液速度。
如患者有体征变化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辅助主治医生完成相应治疗处理。
肺心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还应该严密关注起各项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处理,并针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患者有心衰、休克的发生应及时用药,并进行心率、心律的检测。
由于肺心病患者长期营养缺乏,其皮肤及粘膜易受感染,需及时处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进行饮食调整。
-——348--——第31卷第6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1N o.6 2010年12月Jour nal of Ji li n M e di cal C ol l eg e D e c.2010收听收视面广、生动形象的特点。
虽然绝大多数广告涉及的口腔专业知识较少,其中很多内容还缺乏准确性、科学性,但其仍不失为一条进行口腔卫生宣传的有效途径。
如果商家、广告制作人具备一定的口腔医学知识,效果将会更好。
另外,口腔医院、门诊在业务工作中所作的广告、宣传,包括通过传媒,道旁广告牌,以及在“9.20”爱牙日和有关活动中散发的传单、宣传画,也是进行El腔卫生宣传的有效形式。
只是这种形式的覆盖面较小。
5网络宣传方式互联网在口腔卫生宣传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传播快捷、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科学性强、生动直观等优点。
各种类型的专业和非专业网站、博客、论坛近几年已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E l腔健康知识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互联网将成为我国大众13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会更为直接而深远。
E l腔疾病以其独有的方式影响危害着人群健康,怎样把这种危害和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是口腔卫生工作者和广大社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口腔预防医学是以龋病、牙周病为主要预防对象的。
实现这一目的,除改善口腔卫生因素,进行必需的常规口腔治疗和保健外,更重要的是向人群提供经常性的口腔卫生服务,而其前提就是口腔卫生宣传工作的有成效的、经常性的开展。
而我国目前口腔卫生宣传工作的现状滞后于现实需要的,亟待加强改善。
(收稿日期:201010—15)文章编号:1673-2995(2010)06-0348-02经验交流矽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李梅(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吉林吉林132011)关键词:矽肺;肺心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矽肺是由于长期大量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空气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自2004年成为吉林市工伤医保定点医院以来,收治大量的I一Ⅱ期矽肺患者,其中以I期矽肺人数最多,由于矽肺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最终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一、概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左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左心衰竭的心脏病。
二、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低氧血症,二氧化氮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粘稠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减退有关。
4、知识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缺乏,与缺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5、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三、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心肺功能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下肢水肿者应抬高下肢;恢复期适度活动,以能耐受为度。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
病情严重者给予半流质或鼻饲饮食。
水肿者,宜限制水和盐的摄人。
3、持续低流量吸氧,使角呼吸机的患者按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和鼓励有效咳嗽和排痰。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病情变化。
患者烦躁不安时,警惕n 乎吸衰竭、电解质紊乱,未建立人工气道者慎用镇静剂,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给予床栏,防坠床。
6、水肿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完整性受损。
7、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者分别按其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8、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多疑、敏感、依赖等心理。
四、健康指导1、指导腹式和缩唇式呼吸训练,改善通气。
2、注意防寒保暖;戒烟酒,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
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01T17:21:16.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18期作者:刘清颖
[导读]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3例的护理经验。
刘清颖塔河县人民医院 1652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3例的护理经验。
结论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增强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当前社会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病具备的特点有:病发率高、情况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多数是由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因此对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实施整体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3例,均为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男28例,女15例,年龄49~79岁。
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1例,支气管哮喘11例,肺结核7例,支气管扩张4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人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动脉血气监测、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治疗。
2.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1.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氧疗:给予患者24h动态心电监护,定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观察患者有无发绀。
氧分压长期低于6.6~7.3kPa,血氧饱和度低于90%t ̄应立即通知医师做相应处理,并进行更加严密的监测。
2.1.2. 观察患者意识、精神变化:电解质紊乱、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均可引起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功能衰竭、二氧化碳潴留、体内缺氧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可出现神志恍惚、嗜睡、失眠、烦躁不安或兴奋等状态。
上述状态出现,应立即向医师报告,以及时处理。
2.2. 氧疗方面对肺心病患者采取氧疗及观察疗效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
氧疗能纠正缺氧、及时抢救患者生命,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一般选择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以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需控制于30%以内,待呼吸稳定后停止。
在治疗期间需向患者讲述治疗的必要性,并时刻观察以防止氧浓度异常而降低疗效。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痰液黏稠、咳嗽反射减弱。
故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堵塞呼吸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程度的加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鼓励患者咳痰,重者可进行翻身、叩背等护理。
并可使用吸痰器定时进行呼吸道的清理,从而改善患者通气状况。
2.3.2. 呼吸方面患者接受氧疗期间,医务人员必须要做好观察,对患者的呼吸情况给予重视,这能够为医生的病情判定提供真实依据。
而呼吸过快或过慢则是诊断早期呼吸衰竭的标准。
护士需对患者在活动及静息状态下的相关指标观察并记录,如:呼吸频率、呼吸音、心率、心律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则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4. 体征方面若患者的肺部感染严重,发生少尿、呼吸频率加快、脉搏加速等情况,则通常会出现右心衰竭、肺性脑病,甚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护理人员需要对血压和尿量给予密切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 咳嗽方面护士在观察中需要结合痰的色、量、性质对肺部疾病变化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来引导患者将痰排出,以维持呼吸畅通。
2.5.1.为患者创造足够的治疗空间,保持室内客气新鲜,保持病室安静。
2.5.2.对痰量、颜色、黏稠度及时监测,可在患者床边放痰杯,每天更换1次,并及时记录出血情况。
2.5.
3.维持呼吸通畅,帮助患者排痰;无力咳出者需定期拍背实施体位引流,或采取雾化吸入;对昏迷患者需运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2.6. 感染方面受到感染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常会出现呼吸功能异常问题。
最显著的问题则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紫钳,且心功能异常。
患者在这一时期,不仅病情加重,且并发症增多,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质量。
对该时期的患者加强护理,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患者在入院后需要接受科学的护理观察,并对呼吸功能及时改进调整。
尽管患者的血气检查结果没有出来,但采取吸氧措施不可缺少。
在吸氧过程中还必须对氧气浓度给予控制,防止出现呼吸抑制等问题。
2.7.加强用药管理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静脉输液的速度.如滴速过快,可加重患者心脏负担,造成肺水肿,以致加重患者病情。
口服药物应注意其半衰期,根据半衰期合理制订给药时间,以使患者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使药物在体内持续发挥药效。
2.8. 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湿度。
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定时翻身、叩背。
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经常受力的部位做好按摩,放置软垫缓解受力点压力,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9.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逐渐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此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悲观、失望、自责、无助等消极的情绪状态,甚至是对于死亡的恐惧阎。
护理人员应注意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不良情绪根源.有针对性地鼓励、安慰患者,尽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以配合医生的治疗,使治疗达到最佳的疗效。
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大多数为老年群体,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危急,极易产生恐惧、烦躁、忧虑、紧张等异常情绪,更有患者放弃治疗。
护理人员要果断采取急救措施并准确熟练地进行操作,指导其保持镇静、乐观的情绪,耐心解释,说明焦虑、烦躁会使全身
细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病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10. 出院方面在患者出院后需要引导其自己护理,主要包括:
2.10.1.防止接触刺激物,避免各种烟雾刺激;
2.10.2.防止肺部损坏,维持良好的锻炼习惯;
2.10.
3.防止呼吸道感染,尽量不要和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避免被感染,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体质。
3.结果
63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0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4.76%。
4. 在慢性肺心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有的比例最高达90%,而引起肺心病急性发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所致。
肺心病患者长时间缺氧后会出现肺血管收缩、痉挛,从而形成肺动脉高压。
慢性缺氧会导致继发性红细胞数量变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变大,从而增加了肺动脉压。
缺氧、感染会造成血小板活化,从而使得血栓出现,使肺心病加重。
尤其是对老年患者而言,常常由于咳痰无力、反应迟钝,痰液难以排出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复杂.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则难以逆转,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医务人员在护理时,需要保持患者正常的坐姿,引导患者在呼吸时保持良好的速度以助于咳嗽,而咳嗽无力的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气管刺激以促进咳嗽。
痰浓稠者需采取雾化吸入,护士需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多饮水,病情严重的患者需采取电动吸痰。
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常常会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增强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刘燕,李兰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7,20(2):176-177.
康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治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5期
白素丽;血府逐瘀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4年06期张琳,方利洲,杨玉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