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wyc第六讲电影《春风化雨》和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22
文学院文学理论课程讲义简编(一)倪思然(按照知识点和问题点内容的重要性,从最重要到最次要,依次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简要了解、粗略浏览四个层次)第一讲课程导语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粗略浏览):文学理论(也称:文学概论)是有关文学的产生、作家特征、作品内容构成、创作过程、艺术技巧、读者欣赏、批评和文学发展的基本理论的概述和简论。
文学理论亦可称作文学原理,是对文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最简要的概括与说明。
文学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作品,作家如何创作,读者如何阅读,文学批评如何进行,文学如何发展这样几个大问题。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结合课本P5~6,一般掌握,准备大题):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具体而言有以下内容:(1)文学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具有多个环节,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A.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③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评家的评论。
B.文学活动的两个层面: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C.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此处依据马克思的学说: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结合课本P6~9,粗略浏览):(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实践就是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和文学鉴赏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活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文学实践中来,并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2)文学理论的人文性“人文”(humanities, 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 “人”),狭义的“人文”是关于人类价值和文明教化的学科知识。
广义的“人文”是指对于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的基本关怀,即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电影《春风化雨》中的诗歌疗法实践探究电影中,心理医生余秀华通过写诗这种方式,引导犯罪者阿飞拓宽视野、增加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
诗歌疗法在电影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帮助犯罪者从内心深处进行思考和反省,从而实现心灵的自我救赎。
诗歌疗法是一种非常特殊、非常个人化的治疗方式。
它通过选择合适的诗歌作品,让患者在阅读或创作中与诗歌产生共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声。
诗歌疗法的核心理论是“投影”,即将患者的个人情感和经历投射到他人的诗歌作品中,达到情感解脱和情感宣泄的效果。
在电影中,阿飞开始接受余秀华的治疗时,内心世界深受阴影笼罩,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懊悔与自责。
通过诗歌疗法,余秀华给予阿飞了一个表达内心的渠道。
她给阿飞写了一首表达对他犯罪生涯的理解与悲悯的诗歌,激发起他对生活的敏锐感知。
在诗歌的感召下,阿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并试图改变自己的行为。
通过创作诗歌,阿飞开始思考自己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对过去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用诗歌记录下对社会不满和对自己负罪感的情绪,将内心的痛苦表达出来。
这种情感的释放和归整使得阿飞能够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行为,并从内心深处悔过自新。
在电影的结尾,阿飞通过写诗的方式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作出了完整、真实的悔过之词。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愤慨与悲痛,对家人与朋友的愧疚与感激,以及对余秀华的歉意与感激。
这首自白诗的写作对阿飞来说,不仅是一种内心的宣泄,更是一种对过去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明确承诺。
在电影中,诗歌疗法帮助阿飞走出了内心的困境,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
诗歌为他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途径,让他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向往。
电影通过描绘阿飞的变化和成长,表达了诗歌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强大力量和积极作用,展示了诗歌能够为心灵带来治愈和救赎的可能性。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春风化雨》心得体会《春风化雨》心得体会1《春风化雨》是一部反映以退休老师张校长为代表的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为题材的纯粹的教育电影,但它带给了我的思考和体会,还让我想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观全国形势大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但是三农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绝大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是靠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才过上好生活的。
大批农民在外打工,自然就出现了留守儿童问题,而且数量惊人,全国有5800万留守儿童。
以张校长为代表的好心人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不辞劳苦、不计报酬,默默无闻,自发组建了留守儿童中心。
他们不仅照料着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还教育并影响着孩子们如何做人。
更有甚者是影响了孩子的父母及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问题。
创办留守儿童中心,并非易事。
有人说他是为了赚钱,孩子犯错别人也怪他,有的家长把孩子丢下连电话都不打,留守儿童中心场地得不到保障等等。
面临这样的困境,办留守儿童中心需要勇气,需要信心,需要能力。
而张校长则问心无愧:钱!钱!钱!我教书没有发财,要有钱,我给祠堂10万,好让孩子们都留下来啊!我都是活一天少一天的人了,还能有什么呀。
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位退休教师,能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品质多么的高贵啊!我们也是教师,而且是在岗教师,我们更应该向张校长学习,在教好书的同时多关心一下留守儿童,让他们的父母安心在外打工挣钱,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要了解留守儿童的苦衷,他们也不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他们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啊。
九年级学生冯玲、华周琴等留守儿童看到影片里金悦写给妈妈的信,以及蓝金宇受到坏人欺辱后,多次泪流满面。
可想而知留守儿童多么需要父母的呵护啊。
我对他们(她们)的处境非常同情,并表示: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找我好了。
留守儿童也是非常懂事的。
张研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也是留守儿童,可我比她幸福,我拥有好的学习环境,还拥有多不胜数的关爱。
虽然我的父母也不在我身边时时照顾我,刻刻监督我,但当我一次次接到父母的电话,听到的不仅仅是关怀,还有思念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春风化雨》观后感9篇《春风化雨》观后感1 看了《春风化雨》这个片子,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敢于冲破旧权力,做一个有特色的自己。
影片中,基丁老师第一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向学生呼喊“抓紧时间!”,引领学生理解诗是人类传递激情的方式,要感受生命,感受个体的独特存在。
他的课堂是在足球比赛中体验诗句,在练习走路中寻找自己的特色,在腼腆学生面前“发狂”,唤醒了学生的诗兴,让学生体会只有站的高,大脑才不会被别人主宰,最后基丁老师虽然走了,但他身后却站立起一群有个性的人。
基丁老师教育学生要寻找自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总是自然界伟大的奇迹。
这与《羊皮卷》里的一句话“我们都是自然界的伟大奇迹”的思想是一致。
我个人也相当同意这样的思想,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找回自己,我们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当发出与别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
美国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经说过,教育〔爱〕就是将学生领导到回归自我。
而《人性的弱点》也是告诉我们应当保持自我本色。
所有这一切都与电影有着假设隐假设现的联络。
我们是否能看到这样的联络,就在乎我们的思想里是否有着这样的火花,倘假设我们是不存在这样的思想的萌芽的话,我们所发的议论,感想也就是空的,虚的。
只要我们心里存在着这样的想法的话,我们一定可以和基丁老师走在一起、非常同意基丁老师的做法,我们也就会更加同情影片中的所有不幸。
但是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不过,我不知道基丁老师的想法是否和我的有一点联络。
我们都知道,当杠杆的一端有重物时候,要使杠杆平衡,那我们需要在杠杆的另一端放上物体。
这是很根本的知识。
但是假如我们手里只有不太重的物体的时候,我们想使杠杆平衡,我们只能在远离支点的位置上摆放物体,我们这样的做法也许就是和基丁老师的做法相似,基丁老师希望希望凭借他个人之力来平衡早已失衡的教育方向。
因此,他的做法需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要不然是不会引起注意的,更不会引起触动。
但是基丁老师个人总是比不了整个社会,整个社会制度,教育制度。
文学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本章主要讨论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形式和文学批评方法等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结合课程内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具有语言艺术性的创造性文字作品。
文学的定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但总的来说,文学应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
文学不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时期对文学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文学独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都有着共同的认识。
文学的定义涉及到创作、表达和接受三个方面。
创作是指作家以语言为工具,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表达是指作品通过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接受是指读者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作品,产生共鸣和体验。
二、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功能主要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和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是文学作品的根本功能,它包括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唤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享受,达到审美效果。
表达功能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功能,它通过作家的表达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念,传递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社会功能是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它反映社会生活,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产生影响。
文学的功能与文学的价值密切相关。
审美功能反映了文学的艺术价值,表达功能体现了文学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社会功能展示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三、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风格。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形式特点和表现方式。
诗歌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它以鲜明的节奏、韵律和意象为特点;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形式;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学形式。
文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历史和文学作品的风格和语言特色。
文学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会带来新的文学风貌和表现方式,对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春风化雨》影评五篇第一篇:《春风化雨》影评《春风化雨》影评《春风化雨》这部电影反应了上世纪中叶发生在美国佛蒙特州“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一件“传统教育和反传统教育流血碰撞”事件。
这是一部上半场充斥着喜剧元素、下半场弥漫着悲剧色彩的教育片。
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历久弥新,一次次对僵化死板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愤怒的质问。
特别对于正处于课程改革的社会主义中国,一切服务于考试的教育理念已激起了无数学子的愤怒与无奈的情况下,这部影片中基廷先生的教育理念无疑对这些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学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同时对广大课程工作者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在课堂上观看完《春风化雨》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表现原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的空镜头,从未见过这么多鸟在一瞬间飞起,其漫天之势宛如一股挣扎着奋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飞腾,它们扑翅的声响惊起原野广袤的宁静,即使是短暂的,但也让这个世界听到了它们自己的声音。
影片在一片喜庆的开学典礼中拉开了帷幕,作为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预科学校,威尔顿预备学院迎来了又一批“大学生的原材料”,这所拥有着不错升学率的学校一开始就定下了它“保守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传统、纪律、荣誉、卓越作为学校的四大支柱。
新老师基廷的到来把一种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带给了一批出身富裕家庭、前途已经明确的学生,给崇尚古风和传统教育方法的学校带来生气。
在一张已故校友的毕业照前基廷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课:carpe diem(拉丁语,意为抓紧时间,及时行乐),sezie the day,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抓紧时间,让你的生活与众不同)。
基廷老师的课程是不同寻常的,他让学生们撕去了犹如圣经般的教科书上伊凡所写的前言,告诉他们诗歌是美丽的,浪漫的,我们为它而活;让学生们站在课桌上叫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无论这是否看起来愚蠢或者不正确,你必须要尝试;在操场上踢球前每人大声朗诵一句诗;逼迫胆小的托德倾泻出内心真正的诗句……基廷巧妙地教给学生们另外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他启发他们,努力使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最隐秘的愿望充分发展,获得人生的成功。
《春风化雨》观后感1. 引言《春风化雨》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讲述了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
影片以真实生动的手法展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人感慨万千。
本次观后感的写作目的在于分享我在观影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以及对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1.1 电影概述《春风化雨》围绕着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展开,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面临人生困境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鼓励,使他逐渐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揭示了人性的光辉、社会现象的反映以及人生价值观的传达。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此起彼伏。
在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中,他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让他更加珍惜家人和朋友,也让他逐渐认识到生活的真谛。
1.2 观影感受在观影过程中,我深受感动。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贴近生活,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对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敢表示敬佩,同时也为他的成长感到欣慰。
此外,电影中关于家庭关系、教育问题等方面的探讨,也让我深思。
在观看电影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庭和朋友,感慨万分。
这部影片让我认识到,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不如意,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身边的人,总会迎来“春风化雨”的时刻。
2. 电影主题分析2.1 人性的光辉《春风化雨》这部电影在展示人物面对困境时,无处不透露出人性的光辉。
例如,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时,依然坚守善良、无私和勇敢。
他在教育学生时,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更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电影中的其他角色,如主人公的妻子、同事等,也在各自的生活中展现出坚强、包容和关爱。
这些人性光辉的瞬间,让观众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2.2 社会现象的反映电影《春风化雨》不仅讲述了一个人性光辉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一些现象。
首先是教育问题,电影中展示了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改革中所面临的困境。
此外,家庭关系也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