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7
最新文学概论网核第八章章节测评答案题目1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中的形象感受与语言阅读是有区别的,但又有联系,其联系就在于,感受是在()基础上的情感表达。
选择一项:A. 内容呈现B. 意蕴体味C. 情感共鸣D. 语言阅读反馈正确答案是:语言阅读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2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中读者受到道德洗涤和人格提纯的情形是()。
选择一项:A. 共鸣B. 领悟C. 净化D. 欣赏反馈正确答案是:净化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3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选择一项:A. 文学阅读B. 消费导引C. 媒体宣传D. 商业炒作反馈正确答案是:文学阅读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4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这说明文学阅读具有()功能。
选择一项:A. 消费B. 评价C. 认知D. 鉴赏反馈正确答案是:鉴赏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5正确获得0.20分中的0.20分未标记题干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的。
选择一项:A. 克罗齐B. 韦勒克C. 泰纳D. 伊瑟尔反馈正确答案是:伊瑟尔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具有认知功能,它与科学认识过程是有差别的,科学认识中的认知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由感性到理性B. 由现象到本质C. 由理性到感性D. 由本质到现象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由现象到本质, 由感性到理性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7不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00分未标记题干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物质消费不同的是,它()。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不发生损耗B. 不会消失C. 可以继续其生命D. 有排他性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不发生损耗, 不会消失, 可以继续其生命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未标记题干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看待文艺时,把文艺作为特殊的生产来认识,称之为()。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2.文学的倾向性3.文学的实践性4、文学的情感性5.文学的形象性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审美性D.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马克思D.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X)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V)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X)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X)四.简答题1.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2.如何理解文学的认识性?3.如何理解文学的倾向性?4.如何理解文学的实践性?五、论述题1.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的特点?六、材料题: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请分析该段材料蕴含的观点。
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3、文学认识功能4、文学的教育功能二、选择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第八章文学接受笫一节 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三个知识点一、 消费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二、 文学的消费与传播三、 文学消费的主动与受动•文学消费:【1510名词解释-2010考期】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 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文学活动全部过程包括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文学流通领域包括发行、宣传、传播、反馈,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文学信息的桥梁第一节 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1、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1710简答】(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消费,为了消费,并以消费为中心与终极目标。
离开文学消费这一最后环节,文学生产变得毫无意义,文学传播失去了对象,文学产品也不成其为真正的现实的文学作品。
(2)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文学消费区别于物质产品消费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就在于它不仅是对产品单纯的享用,同时也是对产品价值与意义的再生产、再创造。
(3) 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不仅对生产起调节作用,而且它本身即是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
消费产生了生产的动机与需要,从而制约着文学生产的规模与方式。
第一节 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1410论述题】1、 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2、 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宙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第八章名词解释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文学生产: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
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
文学接受:指审美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
前理解的心理状态。
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受作品基本特质激发而产生的特殊情绪。
前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
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
召唤结构:作品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合理误读:在一定的限度内,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心灵共鸣: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
文学的社会交往: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文学批评:以文学接受为基础,以一定理论与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印象性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
注释式批评:解释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
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批评。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
倡导细读法。
精神分析批评:强调泛性欲论,用俄底浦斯情结来解释创作动机,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将作品放到某个文学原型中去研究,提倡远古神话与现代作品相联系,不同民族文学相比较。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重点知识点归纳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
真、善、美即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1、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定时代的“人性心理”真实○2假定性的真实:第一,假定性情境的多样性(浪漫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象征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现实型:“虚构而看不出虚构”)。
第二,“假中见真”的条件(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亚氏“把谎话说得圆”。
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2、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与诗艺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主观倾向性(自然情境的主观性,生活情境的主观性)诗艺的真实:形式审美性(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辨析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
“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
区别:(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
(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联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八章练习题(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一、填空题1、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155)2、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
(156)3、追求历史理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表现生活内蕴,是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品格。
(158)4、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161)5、“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66)6、文学创造能否以高尚的情感态度裁判社会生活,最终取决于创造主体的人格。
(167)7、因为文学的价值追求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高尔其把文学称为人学。
(171)8、人文关怀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
(172)二、解释题1、鲁迅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解释:作品的艺术效应与创造主体的人格之间虽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但其情感评价的高品位来源于作家的以尚善为特征的人格力量,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168)2、宗白华说:“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
”解释: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形式创造对文学的审美价值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174-175)三、名词解释1、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162)2、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170)四、简答题1、艺术真实在什么特征?答: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156-161)2、艺术真实是如何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的?答:艺术真实是通过艺术概括来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的。
最新自考本科《文学概论第八章》考霸笔记(一)客观题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文学流通领域包括发行、宣传、传播、反馈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胡适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
口头传播:面对面的直接传播、随时调整传播的内容、通过视、听调整传播的内容、传播内容的流动性。
电子传播:主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必备条件与初级状态,文学接受是文学消费的现实延伸与高级状态接受者的审美心态——“静观说”叔本华;“距离说”布洛高雅文学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姚斯。
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人是英加登。
预备情绪的三个特征审美性朦胧性期望性审美心里结构个人层面显示了独特性和偏爱性。
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伊瑟尔。
伊瑟尔强调召唤结构中有许多“空白”。
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写出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是文本中已写出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揭示的东西,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填补与充实。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印象性批评——“道可道,非常道”充满灵气——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或三言二语、点到即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比喻表达感受。
诠释式批评《诗经》鲁、齐、韩、毛评点式批评脂肪斋《红楼梦》金圣叹《水浒传》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1)英美新批评派批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单选](2)精神分析批评——弗洛伊德基于心理学的研究(3)神话原型批评——集大成者:弗莱[单选](4)结构主义批评——文学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批评目的是探求作品抽象结构[单选](5)接受美学批评——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单选](6)女性主义批评——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单选](7)后结构主义批评(批判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
文学概论各章重点及要点问题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的属性: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教材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解释语言属性。
通过这样的诗领会文学属性可以说它对文学属性的概念解释比较清楚,大家还可以用别的作品领会文学属性的解释。
我们不妨借助这首诗去领会文学的属性。
(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
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属性。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
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
“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
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角。
第三,文学指向生存体验。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文学在以语言蕴藉去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时,总是注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个体生存体验所得以生成的社会境遇。
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与学习途径:1.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文学理论无限地开放,可以灵活自如地伸展向各个学科、领域,从而似乎具有强大的普遍适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普遍适用性又往往缺乏一种公认的统一的普遍性范式去支撑,从而常常不得不面对难以概括的个别的、零散的现象,无法寻到原来信仰的有机整体。
这样,文学理论既要求普遍适用性又不得不面对普遍性范式的失落,既追求整体又面对无法还原为整体的个别,从而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状况。
尽管文学理论领域存在着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但每种文学理论却毕竟可以努力寻求自身的特殊立足点、相对连贯性和有序性,以及个人的独特见解或结论等,从而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文学理论的独特特点。
2.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索问题、亲自实践。
第二章文学文本1、高雅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目录:第一章 原始型二言诗和四言诗第二章 楚辞第三章 赋体第四章 乐府体诗第五章 古体诗( 五、七言诗)第六章 骈体文第七章 近体律诗第八章 古代诗歌的其他体类第一节 三言 六言 杂言第二节 杂句 杂体 杂名体第三节 唱和诗 联句诗 集句诗第九章 词第十章 曲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02-12-17 9:57:12 一诗歌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名词解释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对艺术概括的理解:1从个别到一般(类型化)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论述:试论述艺术真实的特征一首先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一)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形象尽管荒诞,然而其遭际却是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生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发现。
(二)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和虚拟性,艺术情景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外部特征。
如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最讲究艺术情景的假定性。
浪漫型和理想型的艺术情景假定性显而易见。
现实型作品虽然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景也是虚构的、假定的。
但无论怎样假定必须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做到合情合理。
三与科学真实的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一)主观的真实。
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和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虽然与科学真实相去甚远,却表达了普通人的真、真实的生活体验。
(二)诗艺性的真实。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的出发点不是使读者相信白发真的有三千丈,而只是表现其真实的愁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