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计数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40
大肠菌群是经常用来衡量食品卫生情况的重要指标,绝大部分食品都会要求检测的项目。
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检测频次应该是最高的,但检测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问题困扰着大家,以下来讲解一下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的注意事项。
方法选择相比于MPN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更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的食品。
但大肠菌群多少算是含量较高呢国标里没有明确规定,但通常认为,产品大肠菌群以100CFU/g(mL)为界,超过这个含量一般认为是含量较高。
但具体什么时候选用平板计数法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测,大部分情况还是要看你的产品执行的标准。
假如产品标准要求大肠菌群含量的单位为CFU/g(mL),那必须选用平板计数法。
若是/g(mL)或者MPN/100g(mL),就应选择MPN计数法,MPN法具体选用哪版国标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自己产品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
培养基的要求平板计数法使用的培养基为结晶紫中性胆盐琼脂培养基,简称VRBA。
无论是国标,还是培养基的使用说明中都明确表示,VRBA是不需要进行灭菌的,煮沸2min即可使用。
特地点出这一点是因为很多朋友都在问VRBA的灭菌条件,对不灭菌的培养基不信任,害怕出现检测异常,那是因为这些小伙伴们对其中的原理不清楚。
大肠菌群的定义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够在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因此大肠菌群是不能形成芽孢的,在VRBA培养基煮沸的过程中,即使有大肠菌群存在也会被杀灭,所以从培养基带入污染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当然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是需要进行灭菌的,以免容器引入污染。
另外,VRBA是一种选择性的培养基,含有的结晶紫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几乎没有作用,而且平板培养产生的菌落还需要进行复发酵的验证,因此VRBA培养基就不需要进行灭菌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VRBA需要现配现用,配制出的培养基应当在3h之内使用完毕。
稀释度的确定国标中要求选择2-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
大肠菌裙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和食品中是否存在大肠菌裙,从而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大肠菌裙检测中,平板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下面将介绍大肠菌裙检测中平板计数法的主要操作要领。
1.准备工作在进行大肠菌裙检测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培养基。
实验器材包括平板计数仪、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培养基一般选择大肠埃希氏菌(EC)培养基。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取适量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适当的稀释。
这一步要确保样品的稀释倍数适中,以保证后续的计数结果准确。
3.接种和培养取一定量的处理过的样品,在无菌工作台上均匀涂抹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然后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一般为37摄氏度,培养时间为24小时。
培养后会形成菌落,这些菌落代表了原始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4.计数和记录在培养后,利用平板计数仪对菌落进行计数。
计数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重复计数同一菌落,保证计数准确。
需要记录计数结果,包括菌落数量和相应的单位。
5.结果分析根据计数结果,可以对原始样品中的大肠菌裙数量进行估算。
可以通过对对照组和样品组的比较来判断样品中大肠菌裙的数量是否合格。
大肠菌裙检测中平板计数法的主要操作要领就是以上几点。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要领进行操作,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还需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
希望大家在进行大肠菌裙检测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要领进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大肠菌裙检测中的平板计数法是一种经典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它主要用于测定食品、饮用水、环境等样品中大肠菌裙的数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环节,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准备工作环节,我们需要保证实验器材和培养基的质量。
实验器材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以免外来细菌的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培养基的选用也尤为重要,要选择与待测细菌的生长要求相适应的培养基,以保证细菌在培养基上的正常生长。
大肠菌群计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大肠菌群是一群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本实验旨在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计数,以评估样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二、实验原理大肠菌群在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会生长并表现出特定的生化特征。
通常使用乳糖胆盐发酵管进行初发酵,若产酸产气,则表明可能存在大肠菌群。
随后将初发酵阳性的样品转接至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
最后通过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确认大肠菌群的存在,并根据阳性管数采用相应的计数方法得出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样品:_____2、培养基和试剂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平板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沙黄染液)生理盐水3、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无菌移液管(1ml、10ml)无菌培养皿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称取或吸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制成 1:10 的均匀稀释液。
根据样品的污染程度,进行适当的梯度稀释。
2、初发酵试验用无菌移液管吸取 1ml 稀释液,分别注入到 3 支乳糖胆盐发酵管中。
置于 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2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
3、分离培养对初发酵阳性的发酵管,用接种环挑取培养物,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
置于 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h~24h。
4、复发酵试验挑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可疑的大肠菌群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革兰氏染色:将菌落涂片、固定,经过结晶紫染色、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和革兰氏染色反应。
证实试验:将可疑菌落接种到乳糖发酵管中,置于 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2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
5、结果计算根据初发酵阳性管数和复发酵证实的阳性管数,查阅相应的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检索表,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 MPN 值。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一、操作步骤1.样品的稀释2.选取2个~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无菌平皿,每皿1 mL。
同时取1mL 生理盐水加入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3.及时将15 mL~20 mL冷至46 ℃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约倾注于每个平皿中。
小心旋转平皿,将培养基与样液充分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再加3 mL~4 mLVRBA覆盖平板表层。
翻转平板,置于36 ℃±1 ℃培养18 h~24 h。
4.平板菌落数的选择选取菌落数在15 CFU~150 CFU 之间的平板,分别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和可疑大肠菌群菌落。
典型菌落为紫红色,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菌落直径为0.5 mm 或更大。
5.证实试验从VRBA 平板上挑取10 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分别移种于BGLB 肉汤管内,36 ℃±1 ℃培养24 h~48 h,观察产气情况。
凡BGLB 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6.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报告经最后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试管比例乘以8.3中计数的平板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g(mL)样品中大肠菌群数。
例:10-4样品稀释液1mL,在VRBA平板上有100个典型和可疑菌落,挑取其中10个接种BGLB肉汤管,证实有6个阳性管,则该样品的大肠菌群数为:100×6/10×104/g(mL)=6.0×105CFU/g(mL)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大肠菌群MPN计数【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的方法。
【实验原理】大肠菌群,即在一定培养条件下(37℃、24h之内)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盐杆菌和副大肠杆菌。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分辨,但是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分析难度大,对分析者也有危害,大肠菌群在水中生存时间与病原菌基本相同,而且在粪便中数量最多,检出技术上也较为方便,最适合充当水污染的卫生指标。
目前检测大肠菌群的标准分析方法是多管发酵法,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来表示检测结果。
MPN是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计数法。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1L不能超过3个。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恒温培养箱:36℃±1℃冰箱:2℃~5℃天平:感量0.1g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菌锥形瓶:容量500mL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菌落计数器【培养基和试剂】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auryl Sulfate Tryptose,LST)肉汤:见附录A 中A.1煌绿乳糖胆盐(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BGLB)肉汤:见附录A 中A.2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 中A.3无菌1 mol/L NaOH:见附录A 中A.4无菌1 mol/L HCl:见附录A 中A.5【检验程序】【操作步骤】1 样品的稀释1.1 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置盛有225 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2 样品匀液的pH值应在6.5~7.5之间,必要时分别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调节。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1. 引言大肠菌群是一类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其计数可以作为评估肠道菌群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为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制定一份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设定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限量,以减少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3. 定义3.1 大肠菌群:指在大肠中常见的一类细菌菌群。
3.2 平板计数:采用平板培养方法,通过计数可成满足一定生长条件的菌落形成单位,来确定大肠菌群数量。
4.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4.1 食品中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4.1.1 食品类别 |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单位:CFU/g)鲜肉类食品| ≤100熟肉或熟制品| ≤10生鲜水果蔬菜| ≤100加工水果蔬菜| ≤10食品类加工品| ≤104.1.2 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采用标准的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为37°C,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4.2 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4.2.1 饮用水类别 |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单位:CFU/mL)自来水| ≤10包装饮用水| ≤104.2.2 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采用标准的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为37°C,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5. 检测与监管5.1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检测应由具备相应技术与资质的实验室进行。
5.2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食品和饮用水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检测,确保其符合本标准要求。
5.3 如超出限量标准,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立即终止生产、销售或使用,并进行卫生处理等。
6. 结论本标准制定了食品和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限量标准,旨在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相关部门和实验室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监管和检测,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注:CFU -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
大肠菌群计数1 目的规范大肠菌群的检测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范围2.1 本标准中第一法为大肠菌群MPN计数法,单位MPN/g(mL),适用样品如:设备清洁程度,员工手部工作服清洁程度,原材料中的黄原胶、蜂蜜等;第二法为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单位CFU/g(mL),适用样品如:腐乳成品,蚝油,黄豆酱等。
具体方法选择以对应样品的内控标准或验收标准为准。
2.2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
3 依据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T 4789.2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4 定义和原理4.1 定义:大肠菌群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4.3第二法: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大肠菌群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
5 培养基和试剂5.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5.2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5.31mol/L盐酸(HCl)、20%~30%碳酸钠(Na2CO3)、5.4磷酸盐缓冲液、5.5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以上培养基和试剂配置方法见瓶子上的说明和《微生物检验用试剂的配制》)6 设备和材料6.1均质器6.2电子天平(0.1g)6.3灭菌吸管10mL,具0.1mL刻度;6.4生化培养箱、恒温培养箱(36℃±1℃,46℃±1℃)6.5 PH计、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6.6超净工作台、冰箱4℃~8℃7 第一法:大肠菌群MPN计数法7.1 检验程序36℃±1℃ 48h ±2h36℃±1℃ 48h ±2h7.2 操作步骤7.2.1样品的稀释步骤参照《大肠菌群测定(GB/T 4789.3-2003乳糖胆盐检测法)》执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菌群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大肠菌群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品卫生质量的判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在37℃经24小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因此常被用作粪便污染指标,用于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以每100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近似数表示。
本实验采用MPN(Most Probable Number)计数法,通过多次稀释样品,将稀释液接种于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合MPN检索表,估算原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1. 样品:乳、肉、禽蛋制品、饮料、糕点、发酵调味品或其他食品。
2. 菌种: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
3. 培养基及试剂: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革兰氏染色液、蛋白陈水、靛基质试剂、麦康凯(MA)。
4. 其他设备和材料: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箱、天平、无菌操作台、移液器、试管、吸管、镊子、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10倍系列稀释。
2. 接种: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分别接种于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
3. 培养:将接种后的发酵管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结果:观察发酵管中是否出现产酸产气现象,并记录结果。
5. 计算MPN值:根据发酵管中产酸产气的情况,结合MPN检索表,估算原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各稀释度发酵管均出现产酸产气现象,说明样品中存在大肠菌群。
2. 根据MPN检索表,计算得到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为10^2 CFU/g。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检测到样品中存在大肠菌群,说明样品可能存在粪便污染。
2. 根据大肠菌群的数量,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卫生质量。
3.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大肠菌群的检验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食品卫生质量的判别能力。
大肠菌群的计数标准目录一、引言 (1)二、大肠菌群的重要性 (1)2.1 指示作用 (1)2.2 法规要求 (2)三、常用的检测方法 (2)3.1 平板计数法 (2)3.2 MPN法 (3)3.3 其他快速检测方法 (3)四、计数标准 (3)4.1 适用范围 (3)4.2 计算公式 (4)4.3 结果解释 (4)五、质量控制 (4)六、案例分析 (4)6.1 食品行业 (4)6.2 饮用水安全 (5)一、引言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在37℃条件下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
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并且在自然环境中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由于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密切相关,因此被用作指示微生物来评估食品、饮用水及其他环境样本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肠菌群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计数标准。
二、大肠菌群的重要性2.1 指示作用•卫生指标:大肠菌群的存在通常表明样品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这不仅意味着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还反映了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风险评估:通过监测大肠菌群的数量可以间接判断其他潜在致病菌的存在概率,从而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2 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关于食品及饮用水中大肠菌群限量的规定。
例如,在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3-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就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食品的大肠菌群限值。
三、常用的检测方法3.1 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是一种基于培养基上形成可见菌落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常用培养基包括麦康凯琼脂 (MacConkey Agar)和伊红美蓝琼脂 (Eosin Methylene Blue Agar, EMB)。
该方法操作简便但耗时较长,一般需要48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全部步骤。
3.1.1 麦康凯琼脂法•原理:利用麦康凯琼脂的选择性和鉴别性,使大肠菌群生长并呈现红色或粉红色菌落。
大肠菌群检测知识及MPN法检测的注意要点一、大肠菌群的定义:1、指一群在36。
C条件下培养48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2、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食品的卫生状况,推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
3、大肠菌群不是细菌学上分类命名,而是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这群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
4、生化特征及血清学反应并非完全一致。
5、典型大肠杆菌的IMVIC与硫化氢试验结果:++--。
二.分布:1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
2、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三.卫生学意义:1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菌评价样品中是否受到粪便的污染。
2、大肠菌群计数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样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
3、表示对人体健康是否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理想的粪便污染的指标菌4、是人类和温血动物肠道菌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5、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其存活时间应与肠道致病菌大致相似或稍长。
6、检验方法简便,易于检出与计数。
7、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应不低于肠道致病菌。
四、大肠菌群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形态:1大场菌群在1ST培养基里阳性结果2、大场菌群在BG1B培养基里阳性结果3、大场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上的菌落特征4、大场菌群在去氧胆酸钠盐琼脂上的菌落特征5、大场菌群在伊红美蓝琼脂上的菌落特征6、大场菌群在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五、大肠菌群检验MPN法接种量剖析:接种量问题,GB4789.3-2016中7.2初发酵试验规定〃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1ST肉汤,每管接种Im1(如超过Im1,则用双料1ST)〃。
这里所说的接种量Im1并非Im1样品接种量(即MPN检索表中的Im1样品接种量),而是接种的稀释液的体积V=Im1(为了区分,本文中用V表示),那么实际的接种量m(为了区分,本文中用m来表示)为mχp(p为稀释液浓度)。
版本:A/1 日期:2012-05-25页数: Page 1 of 12标题: 大肠菌群计数方法文件修改记录分发号 : ______(仅适用于控制文件) (仅盖有红色印章的文件才有效)版本 修订次数 修订日期 修 订 内 容0 0 2011-02-14 A 1 2012-05-25 修订版本:A/1日期:2012-05-25页数: Page 2 of 12标题:大肠菌群计数方法1.0目的规定大肠杆菌计数的方法。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加多宝凉茶、浓缩汁或原辅材料中的大肠杆菌群的计数。
3.0术语3.1大肠菌群: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格兰仕隐形无芽孢杆菌。
3.2MPN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计数方法。
4.0职责4.1质检部:负责按此方法对加多宝来凉茶、浓缩汁或原辅材料中大肠菌群进行计数。
5.0流程图见附录A、附录B。
6.0内容及要求6.1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它设备和材料如下:6.1.1恒温培养箱:36℃±1℃6.1.2冰箱:2℃-5℃6.1.3恒温水浴箱:46℃±1℃6.1.4天平:感量0.1g6.1.5振荡器6.1.6无菌吸管:1ml(具0.01刻度)、10ml(具0.1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6.1.7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6.1.8无菌试管:18×200ml6.1.9小导管6.1.10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6.1.11菌落计数器6.2培养基和试剂6.2.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6.2.2煌绿乳糖胆盐(BGLG)肉汤版本:A/1日期:2012-05-25页数: Page 3 of 12标题:大肠菌群计数方法6.2.3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LBB)6.2.4乳糖蛋白胨培养基(LPB)6.2.5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EMB)6.2.6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6.2.775%乙醇溶液6.2.8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6.3大肠菌群MPN计数法6.3.1加多宝凉茶、浓缩汁等产品及原辅材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6.3.1.1样品稀释a、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g样品置于盛有225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大肠杆菌及大肠菌群计数方法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计数方法Enume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 coliform章节内容:传统检测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方法LST-MUG法检测冷藏和冷冻食品中的大肠杆菌(除双壳类软体动物制品外)瓶装水检测方法贝类和贝类肉制品检测方法柑桔类水果汁中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计数的其他方法参考文件大肠埃希氏菌,以前常称大肠杆菌,于1885年由德国儿科医生Theodor Escherich 发现,广泛存在于人类和温血动物的肠道中,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需氧性共生菌的优势菌群,维持宿主健康部分生理功能必需的肠道菌。
大肠埃希氏菌属肠杆菌科,肠杆菌科包括许多种细菌,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耶尔森氏菌。
虽然大多数的大肠埃希氏菌为非致病菌,但是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侵入肠道的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
某些血清型可产生毒素,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引起人类腹泻。
1892年,Shardinger建议把大肠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由于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而在其他地方少见。
再者,大肠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以后改为为乳糖)产生气体。
与已知的非产气致病菌容易区别开来。
因此,大肠杆菌的检测已成为水和食品的近期粪便污染指标,表明可能含有致病菌。
肠道中柠檬酸盐菌,克雷伯氏菌和肠杆菌能发酵乳糖,与大肠杆菌的生物型非常相似,使得把大肠杆菌作为健康威胁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很复杂。
于是,大肠菌群这个术语用来描述这类肠道菌,大肠菌群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定义,而是一个工作定义,指的是一群在35℃培养48h,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的芽孢杆菌。
1914年,每国公共健康协会把大肠菌群作为一个重要的卫生标准。
虽然大肠菌群很容易检测到,但不一定与粪便污染有关系,因为在自然环境样品中也常存在。
于是,粪大肠菌群就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首先由Eijkman提出,指的是在高温下发酵乳糖,是总大肠菌群的亚群,同时也称为耐热大肠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