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综合实验报
- 格式:doc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1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电力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监控、自动控制、自动保护和自动调度等功能。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设备、系统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
3. 熟悉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电力系统自动化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监控、自动控制、自动保护和自动调度等功能。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设备自我诊断、故障预测、自动优化等功能。
(2)集成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将实现设备、系统和业务的集成,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3)网络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将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远程监控和调度。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1)继电保护设备: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设备之一,主要作用是检测、判断和处理电力系统故障,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自动装置:自动装置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继电保护装置等,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保护和调度。
(3)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的关键设备,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1)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
(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
(3)保护系统:保护系统用于检测和处理电力系统故障,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1. 了解并熟悉微电网及控制实验系统;2. 通过摹拟的牵引供电系统,了解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情况;3. 了解西南交通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微网系统是一种相对于配电网规模较小的分散式独立系统,它基于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组合在一起,直接供小型用户使用,它可以被视为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在短期内动作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及负载的需求。
我们所参观的实验室中风电是由发动机摹拟的,其系统由8 个子系统所组成:1) 同步发机电组,容量10kW ,380V;2) 风力直驱发机电组,容量5kW ,380V;3) 双馈风力发机电组,容量10kW ,380V;4) 光伏发电系统,容量2kW,120V;5) 蓄电系统,容量2kW,20AH;6) 负载,容量15kW,功率因数-0.8~1,非线性负载;7) 并网控制器,电流50A/380V;8) 线缆监控系统,线缆长度0~5km;每套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于独立测试台内,便于安装和维护。
但是其抗电磁干扰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
微电网的运行方式有并网和孤岛两种模式:并网模式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电网并网运行,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者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而独立运行,转为孤岛模式运行。
孤岛模式是只至同步发机电建立一个稳定的电压和频率并使之运行在允许范围内,其他子系统更随该电网运行。
控制方式采用主从站控制实现其基本功能,为多代理控制技术奠定基础。
微电网还应有以下几点功能:1) 任意电源接入对系统不造成影响,确保人员电气安全;2) 自主可选择运行点,微电网控制应该做到能够基于本地信息对电网中的事件进行反映,并自动切换至独立运行方式;3) 并网或者脱网平滑;4) 有功无功独立控制;5) 具有校正电压跌落和系统不平衡能力。
图1 系统结构框图1) 通过计算机进行任务的调度及功率的分配,并且显示个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本系统采用自励方式,当拖动变频器拖动同步发电机,同步发机电定子绕组产生感应电压,经过整流提供给励磁绕组励磁。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习纪实报告
实习概述
本次实习是在某电力公司进行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习。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同时也了解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习内容
1. 设备安装:我参与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工作。
根据图纸和技术要求,我和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设备的安装,包括控制器、传感器等。
在安装过程中,我学习了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安装方法,并了解了设备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
2. 调试工作:在设备安装完成后,我参与了设备的调试工作。
通过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们对设备进行了连接和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我学习了设备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如何调整参数和排除故障。
3. 维护工作:除了安装和调试,我还参与了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我学习了设备的保养方法和维修技巧,了解了设备故障排查和
维修的基本流程。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
认识。
我学习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了解了自动化设
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同时,我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
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将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综合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第三章一机中间开关站电压;DU 输电线路的电压降落3、单回路稳态非全相运行实验确定实现非全相运行的接线方式,断开一相时,与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时相同的输送功率下比较其运行状态的变化。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首先按双回路对称运行的接线方式(不含QF5);(2)输送功率按实验1中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的输送功率值一样;(3)微机保护定值整定:动作时间0秒,重合闸时间100秒;(4)在故障单元,选择单相故障相,整定故障时间为0²<t<100²;(5)进行单相短路故障,此时微机保护切除故障相,准备重合闸,这时迅速跳开“QF1”、“QF3”开关,即只有一回线路的两相在运行。
观察此状态下的三相电流、电压值与实验1进行比较;(6)故障100²以后,重合闸成功,系统恢复到实验1状态。
表3-2UAUBUCIAIBICPQS全相运行值2102102100000002102102100000、、1非全相运行值2102102050000002122152000000、100、121522518000、50、750、300、322023017001、221、320、500、52052152100000002122052100000、100、12251902100、350、500、300、32301752151、221、2300、500、5四、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数据,说明单回路送电和双回路送电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2、根据不同运行状态的线路首、末端和中间开关站的实验数据、分析、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运行参数变化的特点和变化范围。
3、比较非全相运行实验的前、后实验数据,分析输电线路输送功率的变化。
五、思考题1、影响简单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因素是哪些?答:由静稳系数SEq=EV/X,所以影响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系统元件电抗,系统电压大小,发电机电势以及扰动的大小。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综合实验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综合实验的内容、目的、原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模拟与控制实验,加深了对电力系统基本原理和自动化技术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一、引言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综合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内容、目的、原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实验内容及目的1.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软件,建立电力系统的模型,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暂态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2)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实验:利用PLC编程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包括发电机电压、频率的调节,负载的自动分配等。
2.实验目的(1)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如电路理论、电机原理等。
(2)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如稳定性、暂态稳定性等。
(3)熟悉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如PLC编程、传感器应用等。
(4)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1.电力系统模拟实验原理电力系统模拟实验主要通过模拟软件建立电力系统的模型,分析其性能指标。
模拟软件根据电力系统的电路原理和电机原理,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从而得出电力系统的性能数据。
2.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实验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实验主要利用PLC编程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
通过编写PLC程序,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电力系统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得到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暂态稳定性等性能数据。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的结构、参数等有关,合理的电力系统结构和参数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践报告概述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报告旨在介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实践应用。
1. 电力系统简介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等组成的能源传输、转换和分配系统。
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网输送到各地,再经由配电网供应给用户。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存在一些挑战,例如人工干预的局限性、故障处理的复杂性以及系统稳定性的维护。
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管理方法所面临的挑战。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通信系统和监控系统,电力系统的运行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和管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3.1 信息通信技术(ICT):ICT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实时传输数据和指令,从而实现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
3.2 SCADA系统: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连接,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并采集和存储数据。
运营人员可以通过SCADA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3.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电力系统中的问题预测、故障诊断和优化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方法。
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的调整建议。
4.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案例4.1 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通过在配电网中引入现代通信和计算技术,实现对电力的精细控制和管理。
通过智能电表和集中式监控系统,运营人员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用电情况,并对电力负荷进行合理调控。
4.2 故障检测与处理: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检测与处理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故障检测更加精确,能够实时定位并迅速处理故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电力专业实践报告内容(8篇)我实习的部门是电力工程部,承担xx电网建设、改造的施工单位,主要承建20xx年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
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
1.1实习目的①为了将自己所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
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③通过实习,了解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
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
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
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实习任务要求①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2.1实习单位简介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xxxx年,是一家专注于xx产品和xxx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xxxx科技创业园,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
1. 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力系统中的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电力系统的认识。
4. 深入了解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电力系统组成: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用户组成。
(2)电力系统工作原理:发电厂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变电站,再通过配电线路分配到用户,用户使用电能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2. 电力系统中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1)发电机:发电机是电力系统的动力源,通过旋转产生电能。
操作方法:启动发电机,调节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稳定运行。
(2)变压器:变压器用于将高压电能降压至低压电能,以满足用户需求。
操作方法:检查变压器油位、温度,调整分接头,使变压器稳定运行。
(3)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用于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变电站。
操作方法:检查输电线路绝缘状况,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4)变电站: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负责将高压电能降压至低压电能,并通过配电线路分配给用户。
操作方法:检查设备运行状况,调整电压、电流,确保变电站稳定运行。
3.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2)熟悉设备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
(3)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掌握触电急救知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 熟悉电力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电力系统中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2. 按照实验要求,依次进行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操作。
3.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均能正常运行,实验数据符合预期。
2. 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力系统中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了解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增强了安全意识。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学院 :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 顾民完成时间 : 2014.5.11目录实验一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实验 (3)实验二典型方式下的同步发电机起励实验 (7)实验三励磁调节器控制方式及其相互切换实验 (9)实验四典型方式下的同步发电机起励实验 (15)实验五励磁调节器的控制方式及其相互切换 (16)实验六跳灭磁开关灭磁和逆变灭磁实验 (21)实验一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二、原理说明在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调整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的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输出的无功功率。
图 3-1-1 为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 3-1-2 为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 3-1-1 调速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装于原动机上的编码器将转速信号以脉冲的形式送入 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该装置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给定电压一起送入 ZKS-15 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采用双闭环来调节原动机的电枢电压,最终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图 3-1-2 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发电机出口的三相电压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 1,三相电流信号经电流互感器也送入电量采集模块 1,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 485 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发电机励磁交流电流部分信号、直流励磁电压信号和直流励磁电流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 2,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485 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微机励磁装置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电压,来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⑴先将实验台的电源插头插入控制柜左侧的大四芯插座(两个大四芯插座可通用)。
电⼒系统及⾃动化综合实验报告电⼒系统及⾃动化综合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电⽓⼯程及其⾃动化姓名:学号:第三章⼀机—⽆穷⼤系统稳态运⾏⽅式实验⼀、实验⽬的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状态与运⾏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的条件;不对称度运⾏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原理与说明电⼒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些重要的“数值概念”。
为⼀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式下,⽤相对值表⽰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于判断运⾏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
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段之⼀。
实验⽤⼀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
图2 ⼀次系统接线图本实验系统是⼀种物理模型。
原动机采⽤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
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
实验系统⽤标准⼩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系统的发电机。
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外加直流电源通过⼿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动调节。
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相似条件。
“⽆穷⼤”母线就直接⽤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穷⼤”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
为了测量发电机转⼦与系统的相对位置⾓(功率⾓),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装置。
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三、实验项⽬和⽅法1.单回路稳态对称运⾏实验在本章实验中,原动机采⽤⼿动模拟⽅式开机,励磁采⽤⼿动励磁⽅式,然后启机、建压、并⽹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原动机功率,使输电系统处于不同的运⾏状态(输送功率的⼤⼩,线路⾸、末端电压的差别等),观察记录线路⾸、末端的测量表计值及线路开关站的电压值,计算、分析、⽐较运⾏状态不同时,运⾏参数变化的特点及数值范围,为电压损耗、电压降落、沿线电压变化、两端⽆功功率的⽅向(根据沿线电压⼤⼩⽐较判断)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报告4一、实验目的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作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运行时对输电线路进行阻抗补偿的功能的验证。
二、实验原理—UPFC串联变换器作SSSC运行的控制策略UPFC的串联变流器可以补偿线路阻抗,增加输电线路的传输容量,这时的串联变流器就是作为SSSC运行的。
当串联变流器作为SSSC运行时,其补偿的阻抗可以是容性阻抗,也可以感性阻抗。
其基本原理是:首先通过锁相环获得输电线路电流的相角,将其作为PARK变换的初相角。
然后对串联变流器注入输电线路电压的d轴分量以及q轴分量进行控制。
其中电压的d轴分量用来平衡串联变流器自身的有功损耗,q轴分量来补偿线路阻抗。
由串联变流器做SSSC运行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其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
U图1UPFC串联变流器做SSSC运行的控制框图PI调节器输出信号产生电压d轴分量的指令信号,线路电流q轴分量与补偿线路阻抗指令值*X相乘得到q轴分量的指令信号。
c三、实验内容建立UPFCC串联变流器做SSSC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参数设定,对UPFC作SSSC运行时对输电线路进行阻抗补偿的功能的验证。
1.UPFC主电路模型的建立由UPFC的结构图可知,UPFC的装置的主电路是由两个共用直流电容的电压源型变流器组成的,并且二者通地两个变压器分别并联、串联接入系统。
shuntIn2Conn 2Conn 3Conn 5Conn 1Conn 4seriesIn1Conn 1Conn 2Conn 4Conn 5Conn 7Conn 8Conn 3Conn 6R=2 Ohm L=25mHA B CA B C R=0.2 Ohm L=2mHA BCA B CCBr VBr _abc & I Br_abcA B C a bc B2 VB 2_abcA B C a b c B1 VB 1_abcA B C a b c 220V/50Hz/15degreeNA B C220V/50Hz/0degree NA BC PWM2PWM 11图2 UPFC 在系统仿真主电路模型由图2可以知道,该模型是由主电路、测量模块、控制电路以及线路连接组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先进的控制、监测和保护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主运行和管理。
本实验旨在探究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原理和实际应用,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目标和步骤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配置和实际操作,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负荷管理、设备监测和故障保护等方面。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实验需求和方案:根据实验要求和设备配置,制定实验方案,包括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测试点的选择和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等。
2. 连接实验设备:根据实验拓扑结构图,连接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包括主变压器、发电机、负荷和保护设备等。
3. 采集数据: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实时采集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负荷管理、设备监测和故障保护等方面。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负荷管理:根据所采集的负荷数据,可以确定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和负荷变化趋势,进而优化电力系统的负荷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2. 设备监测:通过监测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工作情况和性能指标,避免设备故障和损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3. 故障保护:根据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数据和故障保护策略,可以实现快速故障检测和隔离,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原理和实际应用,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评估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现代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训,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力系统概述: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学习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功能、结构和应用。
3.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掌握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保护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了解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5. 电力系统仿真与实验: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训过程1. 电力系统概述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对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我们了解到,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用户等组成。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是:发电机产生电能,通过变压器升压,输电线路传输到电力用户,通过配电线路分配给用户。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对我们后续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在实训的第二阶段,我们学习了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功能、结构和应用。
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触器、继电器、自动调节器等。
这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和控制作用,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我们对这些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在实训的第三阶段,我们学习了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保护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包括: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接地保护等。
这些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并采取措施消除故障,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些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训的第四阶段,我们了解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主要包括: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变压器有载调压控制系统、线路故障切除控制系统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习。
实习的目的是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技巧。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调试,学习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基本过程,熟悉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设施。
2. 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和原理:了解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定义和作用,学习了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 操作自动化设备:学习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遥控、遥信、遥测等功能的操作,掌握了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和调试技巧。
4. 分析和解决故障:学习了自动化设备常见故障的现象和原因,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提高了故障排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了自动化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功能。
2. 提高了操作自动化设备的能力,能够熟练进行遥控、遥信、遥测等功能的操作。
3. 增强了故障排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学会了分析和解决自动化设备常见故障的方法。
4. 加深了对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理解,了解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和展望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认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意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实验报告书实验名称: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专业班级: 114217402学号:姓名:杜文睿联系:实验时间:第15-16周复杂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值变化围。
2.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掌握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概念。
3.加深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容的理解,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原理与说明现代电力系统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系统容量越来越大,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仅用单机对无穷大系统模型来研究电力系统,不能全面反映电力系统物理特性,如网络结构的变化,潮流分布,多台发电机并列运行等等。
“PS-5G型电力系统微机监控实验台”是将五台“WDT-IIC或WDT-III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的发电机组及其控制设备作为各个电源单元组成一个可变环型网络,如图3所示此电力系统主网按500KV电压等级来模拟,MD母线为220KV电压等级,每台发电机按600MW机组来模拟,无穷大电源短路容量为6000MVA。
A站、B站相联通过双回400KM长距离线路将功率送入无穷大系统,也可将母联断开分别输送功率。
在距离100KM的中间站的母线MF经联络变压器与220KV母线MD相联,D站在轻负荷时向系统输送功率,而当重负荷时则从系统吸收功率(当两组大小不同的A,B负荷同时投入时)从而改变潮流方向。
C站,一方面经70KM短距离线路与B站相联,另一方面与E站并联经200KM中距离线路与无穷大母线MG相联,本站还有地方负荷。
此电力网是具有多个节点的环形电力网,通过投切线路,能灵活的改变接线方式,如切除XL C线路,电力网则变成了一个辐射形网络,如切除XL F线路,则C站、E站要经过长距离线路向系统输送功率,如XL C、XL F线路都断开,则电力网变成了T型网络等等。
在不改变网络主结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发电机有功、无功来改变潮流的分布,可以通过投、切负荷改变电力网潮流的分布,也可以将双回路线改为单回路线输送来改变电力网潮流的分布,还可以调整无穷大母线电压来改变电力网潮流的分布。
黑龙江科技学院综合设计性实践报告
实践工程名称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综合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工程实践
实践日期2011.8.29----2011.9.02
班级电气08-3班
学号15号
姓名吕洋志
成绩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践基地
Window2000 操作平台的真正32位集成软件系统。
它完全按照国家电力部的要求设计,并结合本公司的设备作出优化,使其在运行中达到最佳效果。
CAMS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运行系统,前置机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二次开发系统。
G-E
G-A
W-G
KMD
MF MG
G-B
MA
G-D
MB
MC
MD
纯电阻
纯电感
感性负荷
G-C
ME
双回输电线路接线示意图
【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
1.硬件:LH-WDT-III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训装置
2.LH-PS-5G电力系统微机监控实训平台
3.软件:综合自动化组态软件CAMS
实践内容:
【实践技术方案设计】
实践一:选择它励恒Uf控制方式,开机建压不并网,改变机组的转速45Hz-52Hz,
、
实践三图
实践一:当发电机频率改变时,观察发电机电压,励磁电流。
(1)首先检查各电流表,电压表调零,检验仪器是否正常;
(2)同期方式打倒“OFF”,励磁方式为“微机它励”,调速装置中为“手动”,“0”,悬钮打在最小值,手动励磁悬钮在最小值;
(3)打开电源开关、励磁开关、原动机开关;
(4)在调速装置中从左向右缓慢地旋转旋钮以调节发电机的频率;
(5)当频率改变时,记录发电机电压、励磁电压,励磁电流;
实践一数据表:
发电机频率发电机电压励磁电流励磁电压
47Hz 355V 1.1A 25V
48Hz 360V 1A 23V
50Hz 365V 0.9A 21V
51Hz 325V-360V 0.7A 10V-20V 分析:
在发电机频率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不断减小,原因是由于发电机的旋转,在原动机内产生反向磁场,从而减小了原动机的励磁电压,又因为励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