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系统精讲-泌尿生殖系统-第十八节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1.门诊护士对就诊外阴炎的患者正确的指导是A.前庭大腺囊肿切除术后外阴擦洗每天1次B.局部给予冷敷或理疗护理C.月经期不必停止坐浴D.局部勿使用刺激性的药物或清洗液E.患病期间食物摄入无特殊要求【答案】:D【解析】:考察外阴炎的护理措施。
外阴部炎症护理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尤其在经期、孕期、产褥期,每天清洗外阴,清洗时勿用刺激性肥皂。
局部坐浴时注意溶液浓度、温度及坐浴时间,月经期免做。
老年病人注意水温,防止烫伤。
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和造口术后要引流,每日换药1次;用氯已定棉球擦洗外阴,每日2次;伤口愈合后可用1∶8000呋喃西林溶液坐浴,每日2次。
2.30岁女性,主诉外阴瘙痒就诊,医生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分泌物呈黄白稀薄泡沫状,初步诊断为A.老年性阴道炎B.念珠菌性阴道炎C.滴虫性阴道炎D.婴幼儿性阴道炎E.细菌性阴道炎【答案】:C【解析】:考察滴虫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呈黄白稀薄泡沫状,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合并尿道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甚至血尿。
3.女38岁,阴道分泌物增多,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其主要病因是A.月经中期易发病B.阴道内糖原合成增加C.阴道内pH改变D.阴道内黏膜变薄E.滴虫寄生于阴道【答案】:C【解析】:考察滴虫阴道炎的病因。
滴虫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40℃,pH5.2~6.6,能在3~5℃生存21天,在46℃生存20~60分钟。
月经前后,阴道pH发生变化,经后接近中性,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在月经前后得以繁殖,造成滴虫性阴道炎。
4.30岁女性,主诉外阴瘙痒就诊,诊断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医生妇科检查发现阴道粘膜可见A.散在红色斑点B.边缘不规则的突起溃疡C.小阴唇与阴道粘连D.阴道黏膜无改变E.白色膜状物【答案】:E【解析】:考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辅助检查。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表现:外阴、阴道奇痒,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痛、尿频、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典型特点为干酪样白带或豆渣样白带。
第十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六节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 ~ 4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
一、病因乳汁淤积是最常见原因,细菌入侵主要途径是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二、临床表现多发于产后哺乳期的初产妇。
起病时有全身中毒症状,初期为患侧乳房肿胀、疼痛,体积增大,随着炎症发展,病人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食欲缺乏等。
后期乳房可形成多个脓肿。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升高。
2.诊断性穿刺:诊断性脓肿穿刺抽出脓液。
脓液应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B超:B超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阶段很有价值。
四、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脓肿未形成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引流。
1.一般处理:患乳停止哺乳,排空乳汁外,局部热敷或理疗;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终止乳汁分泌。
2.抗生素:选用青霉素治疗。
3.清热解毒类中药及用如意金黄散或鱼石脂软膏局部外敷。
4.脓肿处理:及时做脓肿切开引流。
切口呈放射状至乳晕处;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
五、护理问题1.疼痛:与乳腺炎症引起胀痛有关。
2.体温过高:与乳腺炎症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哺乳期乳房保健的相关知识。
六、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保证足够液体入量。
2.预防:①关键在于防止乳汁淤积,每次哺乳之后将剩余的乳汁吸空;②防止乳头皲裂破损;③保持乳头清洁,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哺乳后清洗;④妊娠期、哺乳期应纠正乳头凹陷。
3.炎症发生后应注意:①用乳罩托起肿大的乳房以减轻疼痛;②消除乳汁淤积可用吸乳器,或用手、梳子背面沿乳管方向加压按摩,使乳管通畅;③局部热敷;④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并观察用药时不良反应,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⑤引流护理: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库(外科护理部分)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七节肠梗阻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八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九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节痔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一节肛瘘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二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四节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六节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八节胆石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九节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第二十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第二十二节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高云)第九节血气胸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高云)第六章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高云)第一节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高云)第二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高云)第九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高云)第六节尿石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高云)第七节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高云)第九节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高云)第十八节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高云)第十一章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杨浩明)第一节创伤病人的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外科护理)第二节烧伤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四节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三节破伤风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四节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五节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六节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七节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二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杨浩明)第一节腰腿痛和颈肩痛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二节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三节脊柱与脊髓掼伤病入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四节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三章肿瘤病人的护理(翠枝)第一节食管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二节胃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三节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四节胰腺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五节大肠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六节肾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七节膀胱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四节骨肉瘤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五节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六节乳腺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八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第十五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翠枝)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第二节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第三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徐琳)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徐琳)第十一节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一、A1型题1.导致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A.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B.深静脉血栓形成C.动静脉瘘D.下肢运动减少E.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Ⅱ期的典型表现是A.静息痛 B.间歇性跛行C.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D.患肢麻木发凉E.足趾溃疡坏死3.病人平卧抬高下肢,排空静脉血,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若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A.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异常 B.下肢深静脉通畅C.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D.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E.下肢浅静脉通畅4.间歇性跛行常见于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下肢外伤恢复期C.下肢静脉曲张早期 D.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血栓性静脉炎5.Perthes试验阳性提示A.交通静脉瓣膜异常 B.深静脉回流障碍C.小隐静脉瓣膜功能异常 D.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异常E.深静脉通畅6.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指A.浅静脉明显曲张B.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异常C.小隐静脉瓣膜功能异常D.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E.连接于深、浅静脉之间的静脉瓣膜功能异常7.决定下肢静脉曲张能否手术治疗的主要检查是 A.Perthes试验 B.Trendelenburg试验 C.Buerger试验 D.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 E.Pratt试验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是A.患肢局部加温保暖B.要求病人绝对戒烟C.尽量减少止痛剂的应用D.休息时抬高患肢,缓解疼痛E.指导晚期病人做伯尔格运动9.以下不符合肢体血运障碍的临床表现是A.动脉搏动减弱 B.指尖苍白C.肢体肿胀 D.局部麻木刺痛E.指尖温度升高10.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心脏的因素不包括A.胸腔内负压 B.下肢肌收缩C.有深浅静脉与动脉伴行 D.心脏的搏动 E.下肢静脉的单向阀门作用1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为A.久立后有酸胀感B.足背部水肿、色素沉着C.皮肤脱屑、瘙痒D.游走性浅静脉炎E.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1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病变部位是A.上肢的动脉B.上肢的静脉C.下肢的大动脉D.下肢的中小动静脉,以动脉为主E.下肢的中小动静脉,以静脉为主13.病人平卧患肢抬高70°~80°,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苍白或腊黄色者,提示A.Pratt试验阳性 B.Buerger试验阳性C.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 D.Perthes试验阳性E.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阳性14.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目的是A.防止血栓脱落 B.预防出血C.促进静脉回流 D.缓解疼痛E.防止再次血栓形成1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抗凝治疗期问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动脉痉挛 B.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出血 D.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 E.形成再通静脉二、A2型题1.女性,48岁,踝部轻度肿胀,色素沉着,久站后出现酸胀,小腿有迂回的静脉团,诊断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Perthes试验阴性;宜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A.使用弹力绷带包扎B.局部注射硬化剂C.曲张静脉与深静脉吻合D.大隐静脉瓣膜成形术E.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2.男性,42岁,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第二天,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弹力绷带包扎2周后拆除B.鼓励病人下地行走C.卧床时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D.绝对卧床l周E.卧床期间指导病人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3.男性,38岁,右小腿持续剧烈疼痛,不能行走,到医院就诊,检查:右小腿皮肤苍白,肌萎缩,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目前病人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A.组织灌注量改变 B.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C.有外伤出血的危险 D.疼痛E.知识缺乏4.女性,56岁,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期问,测得凝血时间22分钟,有轻度牙龈出血,目前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减少抗凝药物剂量 B.请示医生调整用量C.维持原用药剂量 D.立即停止用药 E.鼓励病人下地活动三、A3型题1.男性,38岁,吸烟15年,每天30支左右,冷库工作8年。
1.病人,女,26岁,一个月前顺产一男婴,一周来乳房肿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应考虑A.乳癌B.急性乳腺炎C.乳房肿块D.乳房纤维腺瘤E.乳管内乳头状瘤【答案】:B【解析】:考察急性乳腺炎的特点。
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后3~4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
2.患者女性,26岁,产后4周出现体温升高、右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有波动感,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A.及时用吸乳器吸净乳汁B.应用抗生素C.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D.中药治疗E.脓肿切开引流【答案】:E【解析】: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
3.患者女性,27岁,顺产一健康女婴,为预防乳腺炎,护士对其健康教育时下列不正确的是A.避免乳头破损或皲裂B.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乳头C.纠正乳头内陷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E.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排尽乳汁【答案】:D【解析】:考察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1)避免乳汁淤积:告知病人这是预防的关键,每次哺乳之后应将剩余的乳汁吸空。
(2)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洁乳头,以保持局部干燥和洁净。
(3)纠正乳头内陷:于妊娠期每天挤捏、提拉乳头。
(4)防治乳头、乳晕破损:可用自身乳汁涂抹,因其有抑菌、滋润、促表皮修复功能。
一旦出现破损,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待愈合后再行哺乳。
(5)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哺乳时让婴儿吸净乳汁,如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汁;避免婴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坏习惯;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
4.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体温升高B.乳房胀痛C.局部皮肤红热D.压痛性肿块E.出现波动【答案】:E【解析】:考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乳腺炎后期脓肿形成,查体有波动感。
5.患者女性,26岁,产后突发急性乳腺炎。
其致病菌最可能是A.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变形杆菌D.溶血性链球菌E.白色葡萄球菌【答案】:B【解析】:考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
---------------------------------------------------------------最新资料推荐------------------------------------------------------104系统精讲-泌尿生殖系统-第十八节急性乳腺炎病人的1. 病人,女, 26 岁,一个月前顺产一男婴,一周来乳房肿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应考虑 A. 乳癌 B. 急性乳腺炎 C. 乳房肿块 D. 乳房纤维腺瘤 E. 乳管内乳头状瘤【答案】 : B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特点。
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后 3~4 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
2. 患者女性, 26 岁,产后 4 周出现体温升高、右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有波动感,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 A. 及时用吸乳器吸净乳汁 B. 应用抗生素 C. 局部用 25%硫酸镁湿热敷 D. 中药治疗 E. 脓肿切开引流【答案】 : E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
3. 患者女性, 27 岁,顺产一健康女婴,为预防乳腺炎,护士对其健康教育时下列不正确的是 A. 避免乳头破损或皲裂 B. 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乳头 C. 纠正乳头内陷 D.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E. 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排尽乳汁【答案】 : D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1)避免乳汁淤积:1/ 7告知病人这是预防的关键,每次哺乳之后应将剩余的乳汁吸空。
(2)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洁乳头,以保持局部干燥和洁净。
(3)纠正乳头内陷:于妊娠期每天挤捏、提拉乳头。
(4)防治乳头、乳晕破损:可用自身乳汁涂抹,因其有抑菌、滋润、促表皮修复功能。
一旦出现破损,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待愈合后再行哺乳。
(5)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哺乳时让婴儿吸净乳汁,如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汁;避免婴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坏习惯;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
4. 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体温升高 B. 乳房胀痛 C. 局部皮肤红热 D. 压痛性肿块 E. 出现波动【答案】 : E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乳腺炎后期脓肿形成,查体有波动感。
5. 患者女性, 26 岁,产后突发急性乳腺炎。
其致病菌最可能是 A. 大肠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变形杆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E. 白色葡萄球菌【答案】 : B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
急性乳腺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最新资料推荐------------------------------------------------------ 6. 患者女性, 27 岁,顺产一健康女婴,为预防乳腺炎,护士对其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 A. 防止乳房皮肤破损 B. 保持乳头清洁 C. 纠正乳头内陷 D. 避免乳汁淤积 E. 尽量采用人工喂养【答案】 : D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
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措施:避免乳汁淤积(告知病人此乃预防的关键),保持乳头清洁,纠正乳头内陷,防止乳房皮肤破损,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
7. 患者女性, 27 岁,顺产一健康女婴,为预防乳腺炎,其最主要的措施是 A. 保持乳头清洁 B. 养成定时哺乳习惯 C. 每次授乳排空乳汁 D. 及时治疗破损乳头 E. 婴儿睡觉时不含乳头【答案】 : C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
急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因是乳汁淤积,因此哺乳妇女每次授乳后都应排空乳房以预防急性乳房炎。
8. 患者女性, 26 岁,产后突发右乳房肿痛、皮肤红热,体温38. 9℃,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应诊断为急性乳腺炎。
其相关护理不正确的是 A. 停止哺乳,人工喂养 B. 用吸乳器吸净乳汁 C. 局部用硫酸镁湿敷 D.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 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定时换药【答案】 : A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患乳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净乳汁,局部热敷等,3/ 7高温者予物理降温等;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9. 患者女性, 28 岁,哺乳期患急性乳腺炎,畏寒发热,右侧乳房肿胀疼痛,表面皮肤红热,扪及触痛的硬块,无波动感,对患乳的护理下列哪项错误 A. 适当休息,注意营养及个人卫生 B. 消除乳汁淤积 C. 托起乳房 D. 有乳瘘时不要断乳 E. 局部热敷【答案】 : D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乳瘘患者要彻底停止哺乳。
10. 女性, 24 岁。
右乳肿痛 8 天,伴高热。
体格检查:右乳外上象限红肿,压痛明显,有波动感,穿刺抽出 2ml 黄白色黏稠脓液,切开引流的最佳切口应是 A. 以乳头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口 B. 在波动明显处做切口 C. 十字形切口 D. 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 E. 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答案】 : A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
病人为小叶间脓肿,为避免手术损伤导管,应该采取放射状切口。
11. 女性, 26 岁。
产后 4 周,右乳红肿疼痛已一周,T38. 5℃,白细胞 14 10怀疑深部脓肿,有效的检查方法是 9/L。
A. X 线检查B. B 超检查C. CT 检查D. 穿刺抽吸E. 查波动感【答案】 : D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辅助检查。
---------------------------------------------------------------最新资料推荐------------------------------------------------------ 在乳房肿块搏动最明显的部分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进行穿刺,抽到脓液表明脓肿已形成,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12. 女性, 27 岁,哺乳期。
左乳房红肿、疼痛 2 天,体温39. 6℃。
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可见 2. 5cm 3cm 2. 5cm 红肿区,表皮温度高,有明显压痛,诊断为急性乳腺炎,下列治疗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 局部热敷、理疗 B. 排空乳汁 C. 应用抗生素 D. 患乳继续哺乳 E. 物理降温【答案】 : D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乳腺炎早期要暂停哺乳,形成乳瘘或症状严重要彻底停止哺乳。
13. 女性病人, 28 岁,产后 24 天出现右侧乳房疼痛,全身畏寒、发热、脉快。
体查:右侧乳房皮肤红肿明显,可扪及一压痛性硬块,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下列处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患乳停止哺乳 B. 局部用硫酸镁溶液湿敷 C. 按医嘱应用抗菌药 D. 局部理疗 E. 局部行切开引流【答案】 : E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
根据临床资料,该病人患急性乳腺炎,但未形成脓肿,故处理措施包括患乳停止哺乳,局部热敷或理疗,水肿明显者可用 25%5/ 7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
但由于脓肿尚未形成,不需行切开引流。
病人,女, 28 岁,产后 4 周体温升高左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有波动感 14. 要确诊首先应做 A. X 线摄片 B. B 超 C. 穿刺 D. CT 检查 E. 细胞学检查【答案】 : C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辅助检查。
在乳房肿块搏动最明显的部分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进行穿刺,抽到脓液表明脓肿已形成,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病人,女, 28 岁,产后 4 周体温升高左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有波动感 15. 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 A. 全身应用抗生素B. 托起患侧乳房 C. 33%硫酸镁湿敷 D. 局部物理疗法 E. 及时切开引流【答案】 : E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
女性, 24 岁。
产后 2 周,左乳房胀痛伴高热39℃。
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明显红肿,触痛,无波动感,考虑为急性乳腺炎 16. 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是 A. 乳汁淤积 B. 乳汁分泌过少 C. 乳头凹陷 D. 乳头皲裂 E. 细菌入侵【答案】 : A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乳汁淤积(乳汁发育不良、乳汁不能完全排空)、细菌入侵。
---------------------------------------------------------------最新资料推荐------------------------------------------------------ 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女性, 24 岁。
产后 2 周,左乳房胀痛伴高热39℃。
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明显红肿,触痛,无波动感,考虑为急性乳腺炎 17. 急性乳腺炎最常见于 A. 妊娠后期妇女 B. 初产哺乳期妇女 C. 长期哺乳期妇女 D. 乳头凹陷的妇女 E. 乳房丰满妇女【答案】 : B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特点。
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后 3~4 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女性, 24 岁。
产后 2 周,左乳房胀痛伴高热39℃。
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明显红肿,触痛,无波动感,考虑为急性乳腺炎 18. 诊断最主要的是要除外 A. 炎性乳腺癌 B. 乳房纤维腺瘤 C. 乳管内乳头状瘤 D. 乳房外伤 E. 乳房囊性增生病【答案】 : A 【解析】 : 考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和炎性乳癌非常相似,所以要除外炎性乳腺癌。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