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9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
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
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
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
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
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
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
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经过大约34 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 .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
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的等电点在为pH3 .0 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
味精的生产工艺味精是一种具有鲜味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风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首先是原料的选择。
味精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和谷蛋白,通常采用转化剂将谷蛋白转化为谷氨酸,然后与淀粉发酵后得到谷氨酸钠。
首先进行淀粉的糊化。
将淀粉和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淀粉糊化成稠糊。
然后将糊化淀粉进行冷凝,使其降温至适宜的发酵温度。
在降温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淀粉过度糊化和消耗过多的淀粉酶。
接下来是谷蛋白的转化。
将谷蛋白加入糊化淀粉中,通过添加适量的转化剂,使谷蛋白转化为谷氨酸。
转化剂一般使用谷氨酸转化酶,通过酶作用,将谷蛋白中的谷氨酸生成。
然后是发酵过程。
将转化好的糖化液放入发酵罐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通常是一种产酸型放线菌,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消耗糖化液中的糖分,产生乳酸和酸化氮素。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控制好温度和发酵时间,以保证微生物充分生长和产酸。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和分离。
利用过滤设备将发酵液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去除,得到澄清的液体。
然后进行再结晶和干燥,将澄清液体中的味精分离出来。
再经过一系列的制粉和包装等工艺,最终得到成品味精。
味精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淀粉糊化、谷蛋白转化、发酵、过滤和分离、再结晶、干燥和制粉包装等几个步骤。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温度、时间和添加剂的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味精的生产工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通过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原料转化成味精。
这样生产出来的味精能够为食品增添鲜味和风味,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味精的使用应该适量,过量的味精摄入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味精的摄入量,合理饮食,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1. 味精的种类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2)作为能源(3)解氨毒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2、发酵法原理: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3、合成法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4、提取法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废糖蜜————→谷氨酸————→味精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三、原料来源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1、淀粉的预处理(1)淀粉的水解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2)淀粉的液化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又称味精钠,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
以下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味精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蛋白或玉米蛋白,以及氢氧化钠和盐酸。
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准备,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氨水萃取:将大豆蛋白与氨水混合并加热,利用氨水的性质将蛋白质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生成氨水蛋白粉。
3. 酸水沉淀:将氨水蛋白粉和盐酸混合,酸水蛋白粉在酸性环境中变成酸性沉淀,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出酸水沉淀物。
4. 晾干:将沉淀物晾干,去除多余的水分。
5. 溶解:将晾干的酸水沉淀物溶解在氢氧化钠中,形成氢氧化钠溶液。
6. 混合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并进行混合反应,生成味精钠。
7. 结晶:通过结晶工艺将生成的味精钠经过洗涤和干燥后,得到成品味精。
8. 包装:将成品味精进行包装,并进行质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以上便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这一系列精细的工序,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味精产品。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1. 味精的种类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 99%、95%、90%、80%四种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2)作为能源(3)解氨毒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2、发酵法原理: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3、合成法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4、提取法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废糖蜜————→谷氨酸————→味精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三、原料来源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1、淀粉的预处理(1)淀粉的水解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2)淀粉的液化在-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味味朝鲜鲜薄料)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多用于烹饪中,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发酵、提取、精制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是选料。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玉米,通过选择优质的玉米进行后续的加工。
所选用的玉米应具有高淀粉含量、低含水率和低杂质含量等优良特性。
接下来是发酵。
将选好的玉米经过研磨成细粉,并添加适量的水和淀粉酶,进行混合制浆。
制浆后将其进行酶解,将淀粉转化为糖,再添加适量的细菌接种液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会转化为味精的前体物质谷氨酸。
然后是提取。
发酵完成后的糊状物会经过过滤、离心和结晶等步骤,将味精的前体物质谷氨酸从液态中提取出来。
提取过程中还会加入适量的酸,以调整酸碱平衡,促进味精的结晶。
接着是精制。
提取到的谷氨酸会进行精制处理,通过蒸馏、结晶、沉淀和离心等工艺,将杂质和水分去除,提高味精的纯度。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保证味精的质量和纯净度,以符合国家标准。
最后是包装。
经过精制的味精会进行分装和包装。
根据市场需求,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容器,如塑料袋、瓶装等。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保存期限。
总的来说,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发酵、提取、精制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将玉米转化为味精,最终获得鲜美的增味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要严格控制品质和卫生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味精工艺流程
味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增鲜和调味效果。
以下是味精的工艺流程:
1. 原料选择:味精的主要原料是谷蛋白,通常使用大豆蛋白或麦蛋白。
原料选择应该保证其品质优良、无杂质。
2. 发酵:将所选的原料酵母菌和特定的细菌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和细菌将谷蛋白分解为氨基酸。
3. 提取:将发酵后的混合物进行榨取,得到含有氨基酸的浓缩液。
这一步骤是通过物理方法来分离味精所需的氨基酸。
4. 酶解:将浓缩液中的残余蛋白进行酶解。
酶解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分解蛋白质,使其转化为氨基酸。
该步骤可以进一步提取味精。
5. 结晶:将酶解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和浓缩,使其冷却结晶。
结晶的过程中,味精会形成晶体。
6. 分离与干燥:将结晶后的味精进行筛选,分离出干净的晶体。
然后将晶体进行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7. 精制:对干燥后的味精进行精制处理。
该步骤有助于提高味精的纯度和品质。
8. 包装:将精制后的味精进行包装。
通常,味精以粉状或颗粒
状出售。
包装的目的是保持味精的新鲜度和品质。
9. 质检:对包装后的味精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味道、颜色、湿度等。
10. 终端销售:将通过质检的味精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通常,味精会用于家庭烹饪、餐馆和食品加工厂。
以上是味精的工艺流程,每一步都非常关键,对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味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其安全、卫生、可靠,并且可以提升食品的风味。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
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
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
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
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
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
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
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经过大约34 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 .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
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的等电点在为pH3 .0 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
味精生产流程味精生产工程设计味精生产流程框图:淀粉、水→调浆(加NaCO3、和淀粉酶)→喷射液化→保温灭菌→过滤→层流罐→贮罐→冷却→糖化(先调pH再加糖化酶)→灭酶→离心过滤→得葡萄糖液→冷却→发酵罐发酵→冷却→等电点中和→谷氨酸晶体→加水溶解→二次中和→得谷氨酸钠溶液→活性炭脱色→过滤→离子交换脱金属离子→浓缩→蒸发结晶→分离出湿味精→干燥→得晶体味精→筛选→分装主要参数:产量:5吨/天糊化糖化工序:糊化工序:调浆时淀粉浓度为35%,调浆罐进入盘管的蒸气温度控制在30℃,用NaCO3调pH6.4。
料液经泵输送和蒸汽一起进行喷射液化,也就是糊化过程,蒸汽的温度为120℃,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为100~105℃,喷射液化时间为1h。
液化好的料液经管道过滤除去大的颗粒后进入缓冲罐,缓冲罐的温度为95~100℃。
这一工序中包括流体输送,传热,过滤,特别说明管道过滤不用计算只是增加阻力。
糖化工序:经高温糊化的淀粉糊有离心泵泵至层流罐,层流罐的温度为95~100℃。
进入糊化罐前料液要求冷却到60℃,用HCl调节pH值至4.0~4.4,采取酶解法糖化,糊化温度60℃,时间48h。
糖化率为90%,即1克淀粉生成0.9克葡萄糖。
糊化好的料液经蒸汽灭酶,灭酶温度为80~85℃,然后离心过滤除去滤渣,得到糖化液。
这一工序中包括流体输送,传热(三次),过滤。
发酵工序:过滤的滤液冷却到32℃,进入发酵罐发酵,用冷却水调温,每隔12小时升温1~2℃,当发酵时间接近34h时,温度升至37℃。
加水使糖化液浓度为14%,发酵时间为34h,发酵菌种的产酸量与葡萄糖量之比为50%。
发酵完的料液进行离心分离后进入谷氨酸提取工序。
这一工序中包括传热,离心分离。
谷氨酸提取工序发酵液进入等电点中和罐,进入罐前使温度降为22℃。
谷氨酸的等电点为pH3.2。
加硫酸调节pH值,该过程要先以较快的速率加酸,将pH先调整至5.0,停止加酸与搅拌1.5h,保证晶体增长。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化学名: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准备淀粉、大豆蛋白、糖蜜等原料。
淀粉通过酶解和糖化,转化为葡萄糖;大豆蛋白通过水解和精制处理,得到氨基酸的水解液。
2. 发酵:将得到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水解液进行发酵。
首先,将葡萄糖进行发酵,得到丙酮酸、苹果酸等化合物。
然后,将氨基酸水解液加入发酵液中,经细菌发酵作用,转化成味精。
3. 激发:将发酵产物进行激发处理,使其中的味精更为纯净。
通常使用醇洗法或醇提法进行激发。
4. 结晶:将激发后的溶液经冷却、结晶处理,产生结晶体。
5. 分离:将结晶体与母液分离,通常使用离心或过滤等方法进行。
6. 干燥:将分离得到的味精结晶体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
7. 粉碎:对干燥后的味精进行破碎、粉碎,使颗粒变得均匀细小。
8. 包装:将粉碎后的味精进行包装,通常使用纸箱或袋装进行。
以上为通常的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过程可能会有所差异,根据不同厂家和工艺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味精,化学名称为味精钠,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剂,也是一种呈梅沙酸钠的白色晶体粉末,味道鲜美,能够增强食品的鲜味。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发酵、提取、结晶、脱色、干燥和包装等环节。
下面详细介绍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1.原料准备:味精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和氨基酸。
在味精的生产中,一般会选择谷物或豆类等淀粉作为原料,通过淀粉水解制备氨基酸。
而氨基酸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常用的氨基酸有谷氨酸和谷氨酰胺。
此外,生产味精所需的其他原料还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2.发酵:在味精的生产中,首先要进行发酵过程。
将淀粉加水稀释形成淀粉糊,然后加入氨基酸和维生素,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微生物会将淀粉糊中的氨基酸转化为谷氨酸,从而制备出谷氨酸溶液。
3.提取:将经过发酵的谷氨酸溶液进行提取过程。
提取原理是利用水溶性离子交换树脂或吸附树脂,将谷氨酸与树脂之间发生吸附作用,再通过洗脱的方式将谷氨酸从树脂上解吸出来形成谷氨酸溶液。
4.结晶:提取得到的谷氨酸溶液,通过结晶工艺进行结晶处理。
将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控制降温速度和搅拌速度,使溶液中的谷氨酸开始结晶,在结晶过程中不断加入搅拌剂和控制结晶速度,最终获得谷氨酸结晶体。
5.脱色:经过结晶得到的谷氨酸结晶体通常呈淡黄色,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将谷氨酸结晶体与活性炭混合,再通过过滤和洗涤等工艺将颜色较深的杂质吸附去除,使味精呈现白色晶体。
6.干燥:将经过脱色处理的味精结晶体进行干燥工艺,将其转变为味精粉末。
通常采用喷雾干燥法或真空干燥法,将味精溶液喷入热空气中蒸发,最终得到味精的粉末状成品。
7.包装:最后一步是将干燥后的味精粉末进行包装。
味精通常以袋装或瓶装形式出售,包装要求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总的来说,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对复杂,需要通过发酵、提取、结晶、脱色、干燥和包装等多个环节精心处理,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味精产品。
同时,生产味精的厂家还需要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1. 味精生产的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成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三大部分:原料→淀粉乳→谷氨酸→谷氨酸钠。
1.1淀粉乳的制备工艺
原料:玉米,湿法粉碎,其工艺流程为:
玉米
↓
清理→杂质→碎玉米
↓
亚硫酸溶液→浸泡→浸泡液→浓缩→玉米浆
↓
破碎
↓
胚芽分离→胚芽洗涤→脱水→干燥→榨油→粗玉米油,胚芽饼
↓
纤维分离→洗涤脱水→混合→干燥→造粒→饲料
↓
蛋白分离→沉淀浓缩→压滤脱水→干燥→蛋白粉
↓
淀粉精制
↓
淀粉乳
1.2谷氨酸的生产工艺简介
淀粉乳
↓
淀粉酶→液化(喷射)
↓
糖化酶→糖化
↓
过滤
↓
贮糖池
↓
浓缩
↓
发酵罐
↓
成熟发酵醪
↓
过滤→去菌体
↓
沉淀罐
↓前流(用于调节沉淀罐的pH)
离心机→中流(直接回收到沉淀罐)
↓后流(用于离交洗柱)
风干→谷氨酸粉末
1.3 味精提取工艺流程:
纯碱+谷氨酸→中和槽←活性炭
↓
一次中和储罐
↓
板框压滤
↓
纯碱,硫化钠→二次中和桶
↓
板框压滤(除去硫化铁沉淀)
↓
离交柱(碳K15,脱色,除铁)
↓
原液
↓
晶种(味精粉末)→动力结晶槽←碳K15离交柱
↓
助晶体槽
↓
离心机→母液→母液中和桶
↓
湿味精
↓
热风振动硫化床干燥机
↓
振动分选筛
↓
颗粒味精→包装(按颗粒大小分档)。
味精工艺流程味精,又称味精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具有提鲜、增味的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是许多食品的必备原料之一。
味精的生产过程经过多道工艺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淀粉,通常使用玉米淀粉或薯类淀粉作为原料。
此外,还需要用到氨基酸和碱液。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淀粉糖化。
首先将淀粉与水混合,形成淀粉糊。
然后将淀粉糊加热至一定温度,加入酶类催化剂,进行糖化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淀粉分子被分解成糖分子。
这一步是味精生产中的关键步骤,糖化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发酵和提取步骤。
3. 发酵。
经过糖化的淀粉糊被送入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氨基酸和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发酵反应。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微生物会利用糖分子进行代谢,产生味精的前体物质。
发酵时间一般需要数天至数周不等,待发酵结束后,味精的前体物质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
4. 提取。
发酵结束后的淀粉糊被送入提取设备中,通过溶剂提取的方法将味精的前体物质从淀粉糊中提取出来。
提取后的溶液中含有味精的前体物质和其他杂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5. 结晶。
提取得到的溶液经过过滤和结晶处理,将味精的前体物质结晶成味精晶体。
这一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味精晶体的纯度和结晶度。
6. 干燥。
经过结晶处理后的味精晶体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将其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味精晶体达到一定的干燥度。
通常采用喷雾干燥或流化床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处理。
7. 包装。
最后,经过干燥处理的味精晶体被送入包装生产线,进行包装和包装密封。
通常采用铝箔袋或塑料袋进行包装,以防止味精受潮和氧化。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原料淀粉被转化为了高品质的味精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道工艺参数,确保味精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味精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将有助于提高味精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学生:张欣舒,指导教师:李永丽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呼和浩特,010051摘要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
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中国自1965年以来已全部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结晶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经脱色、脱铁、蒸发、结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钠结晶。
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的,味精的加工规模、设备等也向着大型化发展.本文论述了味精生产的发展过程、生产设备与生产配料选择等内容.关键词:谷氨酸;发展过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配料选择引言1861年,德国的一位教授从小麦的面筋当中,第一次提取出味精的组成成分谷氨酸。
1908年,日本池田菊苗教授采用水提取和结晶的方法,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制成一种新型的调味品,并将其味道命名为umami(鲜味),即谷氨酸钠,申请了专利并起名“味之素"。
日本的味之素传入中国后,引起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兴趣,买了一瓶来研究,后来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称之为味精。
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1]。
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而且,在提取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
因此,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2]。
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宣布,发现找到了短杆菌。
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
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在232℃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
味精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易溶于水,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品店以香味.在汤、菜中放入少许味精,会使其味道更鲜美。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入肠胃以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由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的一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在人体内能起来改善和保持大脑机能的作用。
谷氨酸钠在100℃时就会被分解破坏,因此,做汤、烧菜时放味精,能够使味精分解,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
这样不但丧失了味精的鲜味,而且所分解出的焦谷氨酸钠还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不要将味精与汤、菜放在一起长时间煎煮,必须在汤、菜做好之后再放。
碱性食品不宜使用味精,因为碱会使味精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
一、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1、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其中含较多的可发酵性糖,总糖含量:甘蔗糖蜜54。
8%,甜菜糖蜜49.4%;总糖中主要是可发酵性糖.
2 糖蜜的处理
目的:降低生物素的含量。
方法:活性炭吸附法:用量为糖蜜的30%—40%
水解活性碳处理法:盐酸+活性碳
树脂处理法:
(1)糖蜜中糖浓度高,必须进行稀释,一般稀释至18~20%.
(2)糖蜜中杂质很多,如黑色素、灰分等,必须进行澄清、过滤。
一般采用加酸静置,加酸调pH 3.0~3。
8,并定时通风,除溶液中的SO2、NO2等有害性挥发成分。
(3)糖蜜中的含氮物质较少,应补充营养盐,如硫酸氨,磷酸钙等物质.
(4)调pH 7.0~7.5。
(5)灭菌:80~90℃。
3 淀粉质原料: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直链淀粉占17%—27%,其余为支链淀粉。
淀粉的水解有多种方法:酸解、酶解,酸酶结合法等,
(1)、酸解法工艺:原料调浆→ 糖化→ 冷却→ 中和脱色→ 过滤除杂→糖液
② 淀粉酸解法工艺要点:糖化条件的控制,淀粉乳浓度:10-110Be
酸种类与用量:盐酸干淀粉的0.6%,
糖化温度和时间:
蒸汽直接加热133℃,25min,138℃,15min
加酸方式:先加1/3,后2/3.
糖化终点判定
酒精法,酸解结束前,将少量酸解液滴入无水酒精中,若无白色沉淀出现,表示淀粉水解完全。
酸解液的中和液碱
酸解液pH 1。
5,调至4.5
酸解液的除杂
活性炭干淀粉量0.2%, 60-70℃,30min
水解糖液的质量要求: 还原糖≥18%;糖液清,呈浅黄绿色,550nm处透光率≥90%;无糊精;糖液新鲜
(2)、目前生产中多采用酶解法、酸酶法、酶酸法
(3)工艺流程
原料→ 粉碎→ 加水→ 液化→ 糖化→ 淀粉水解糖
该工艺优点:
淀粉的液化条件、方法、控制
淀粉糖化水解作用、酶来源、糖化工艺
、常用的生产菌株
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嗜氨小杆菌、硫殖短杆菌等。
北京棒杆菌AS1.299、北京棒杆菌7338、北京棒杆菌D110、棒杆菌S-944、钝齿棒杆菌AS1.542、钝齿棒杆菌HU7251、钝齿棒杆菌9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斜面培养基
2 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培养基
①一级种子培养基。
一级种子培养基应该营养丰富,有利于菌体的生长繁殖。
为了避免培养过程中因产生有机酸引起培养基pH下降而造成菌体老化,所以培养基的含糖量要低,一般在2。
5%左右。
②二级种子培养基
通过一级种子扩大培养后,种量还不能满足发酵用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培养。
二级种子培养基的组成和原料来源应该与发酵培养基相一致,但配比上可有差异,这样就保证二级种子接到发酵罐后能很快适应环境,缩短发酵周期。
3 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不仅提供菌体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而且是形成谷氨酸的物质来源。
因此,这就要求发酵培养基含有足够的碳源和氮源,其量比种子培养基中的含量要高出很多。
三、灭菌
1、无菌室的灭菌方法 2 、使用高压消毒锅的灭菌条件 3 、空罐灭菌 4、实罐灭菌5、尿素的灭菌6 、消泡剂的灭菌7、管路的灭菌8 、空气过滤器的灭菌四、种子扩大培养
工艺流程:保藏菌种→斜面活化→摇瓶种子培养→种子罐→发酵罐
一级种子标准
二级种子标准
1、一级种子培养
通常谷氨酸发酵的接种量为1%。
在1000ml三角瓶中,装入一级种子培养基180~200ml,
摇床上,在30~32℃振荡培养10~12h
2、二级种子培养
二级种子是在种子罐里培养的,培养二级种子时的接种量为0.2%~0。
5%,温度为32~34℃,培养时间为6~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