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爱的爱情婚姻观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简介《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主人公简·爱为切入点,描述了一个强大而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1. 自我实现与追求独立引言: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压迫和束缚。
然而,《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却展示了她对于自我实现和追求独立的渴望。
1.1 爱的教育经历及对她的影响•充实内心:由于在寄宿学校度过的童年时光,简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优秀素养。
•自律自强:她通过努力学习并取得成功,在教师职位上展现了优秀能力。
•拒绝依附:她在罗沃德府操持生活,并拒绝成为他人附属品。
1.2 巴黎期间对女性地位的思考•自由与平等:在巴黎期间,简遇到了一些女性主义者,发现她们追求独立和自由。
•反抗男权制度:简开始意识到自身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并开始反抗这种对女性的束缚。
2. 爱情观与婚姻观的批判引言:女性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批判上。
在《简爱》中,女主角对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提出了质疑。
2.1 对罗切斯特的挣扎•年龄差异:简担心自己与罗切斯特之间存在年龄不同带来的不平等。
•社会地位与财富:她认为社会地位和财富并不应该是决定两人关系的因素,更加重视感情的平等。
•爱情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简坚持认为任何关系都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2.2 推翻传统婚姻模式•拒绝接受婚姻的依附性质:简清楚地表达出她不愿意成为一个男人的附属品。
•独立与事业:她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追求,并且决心要过着一个独立自由的生活。
3. 自我认同与自主选择引言: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利,包括自我认同和自主选择。
在《简爱》中,简·爱展现了这种思想。
3.1 追求真实的自我•拒绝伪装:简坚持保持真实的形象,在面对社会审视时也毫不掩饰自己。
•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她坚守原则,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进行控制,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选择。
简析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简爱》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被誉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最伟大的一部作品之一。
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爱为线索,通过她的生活经历,描绘了一个纯真、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探讨了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话题。
简爱的爱情观:简爱的爱情观主要是表现在她的对待爱情方面。
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情信仰,即父母的身份、财富、地位并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真正的爱情要建立在心灵相通的基础上。
在小说中,简爱倾心于罗切斯特先生,是因为他有一颗真实的心,表现出对简爱真实的爱和关怀。
简爱的爱情观可以从其与罗切斯特先生的互动中得到体现。
罗切斯特先生和简爱不因阶级差异、形象差异等曲折感情变化,两者之爱建立在平等和互助的基础上,这表现出简爱的思想品质。
简爱的婚姻观:简爱的婚姻观可以从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中得到体现。
她一直是对婚姻持谨慎的态度,在婚姻中,她必须保留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为自主性。
在小说中,她拒绝了sSt. John Rivers的求婚,因为她意识到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而是一个建立在安全保障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婚姻。
简爱的婚姻观不同于她的当时的社会,这时期的英国婚姻观是基于社会等级和金钱财富的联姻婚姻,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被削弱,完全成为了丈夫的家庭财产。
而简爱对于婚姻具有忠诚和责任感,婚姻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建立在自由和平等之上的。
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性别观念。
在重新定义婚姻的意义方面,简爱在文学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体现出她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并为当时和今天的女性,提供了一个自我敬重和尊严的样本和目标。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观点《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一部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观点,勃朗特成功地传达了她对女性地位和自由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简爱》中的女性主义观点,展示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如何在男权社会中追求自由和尊严。
一、家庭和婚姻观念的转变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的地位受到极大限制,被视为男性的附庸和财产。
然而,《简爱》中的简·爱却不甘于被动接受这种现状,她追求自己的独立和幸福。
简从小丧失了双亲,在过去的贫苦生活中受尽了折磨和虐待。
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决心不再屈从于男性的支配。
她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出于权力或经济考虑。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体现了作者对女性权利的认可和支持。
二、简对教育和知识的渴望《简爱》中的简·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女性角色。
她选择在路德学校接受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教师。
这种追求知识的渴望反映了她的独立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简相信,通过教育,女性可以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三、自尊和尊严的重要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弱者,缺乏自主权和尊严。
然而,简·爱通过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展现了女性追求尊严和自由的勇气。
她独立地生活,拒绝成为男性的附庸,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
简所表达的女性主义观点,强调女性应该被当作独立的个体被尊重,而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品。
四、性别和社会地位的反思《简爱》中的女性主义观点还涉及到对性别和社会地位的质疑。
简意识到,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期望是不公正的。
她拒绝接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层级,坚持相信每个人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其性别、身份或地位。
她通过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关系,展示了女性在争取平等权利和争议的过程中的勇气和决心。
总之,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充满了女性主义的观点。
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孩简·爱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的故事。
在小说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一、爱情观在《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物质利益的婚姻观,另一种则是基于真爱的婚姻观。
首先是基于物质利益的婚姻观。
小说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是一个富有的绅士,但却因为家族的阴影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第一任妻子疯狂地爱着他的财富和地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而他对简的感情也是基于她的才智和美貌,以及她能够给他带来的社交地位和财富。
这种婚姻观忽视了真正的感情和人性,只注重物质利益的交换。
另一种则是基于真爱的婚姻观。
简·爱和斯图尔特先生就是这种观念的代表。
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因为对方的财富或地位。
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交换。
这种婚姻观强调了人性和感情的重要性,是一种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爱情观。
二、婚姻观在《简爱》中,人们的婚姻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婚姻观,另一种则是现代的婚姻观。
传统的婚姻观主要是指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小说中,罗切斯特先生的婚姻观就是传统的。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而嫁给他的,而他对简的感情也是基于她能够给他带来的社交地位和财富。
这种婚姻观忽视了个人的感情和幸福,只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现代的婚姻观则是强调个人的感情和幸福,而不是为了家族和社会的利益而婚姻。
在小说中,简·爱和斯图尔特先生的婚姻观就是现代的。
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交换。
这种婚姻观强调了个人的感情和幸福的重要性,是一种更加自由和平等的婚姻观。
总之,在《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传统的婚姻观和基于物质利益的爱情观已经逐渐被现代的婚姻观和基于真爱的爱情观所取代。
解读《简·爱》中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作者:陈鹤天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
本文在这部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下,着重分析作品中简·爱的性格、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关键词:《简·爱》婚姻观女性独立一.《简·爱》中女主人公性格及婚姻观简幼时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便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舅父去世后,简受尽舅母和表哥的虐待,在这个过程中简慢慢地由逆来顺受变成一个勇于反抗的女孩。
后来她被送进一家条件恶劣的慈善学校,在那里简受尽不公平的待遇和欺侮,她反抗命运的意识逐渐增强。
后来,为了追求经济独立,简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庄园主罗切斯特的女儿的家庭教师。
罗切斯特的平等待人和简的朴实、勇敢、自尊使他们慢慢爱上了彼此。
然而,当简认为罗切斯特在玩弄她的感情时,她勇敢地捍卫了女性的尊严,面对罗切斯特,义正辞严地呐喊:“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跟前……我们是平等的!”简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她留下陪他的要求,毅然离开。
最后他们历尽磨难,终于平等地站在了一起,彼此达到了灵魂上的共鸣,获得美满的婚姻。
二.简·爱的婚姻观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一)女性不应该甘做弱者。
虽然女性解放的道路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但是今天的女性仍然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我们女性不应该屈服命运和社会,应该为了自己的权利努力地抗争,争取获得地位、经济上的平等。
(二)女性不论漂亮与否,都有获得完美爱情的权利。
简是一个地位卑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但她面对庄园主罗切斯特时,不卑不亢,努力表现自己,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今天的很多女性由于自己外表的原因,不敢追求自己爱慕的对象,更有不少女性为了赢得自己爱人的心,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承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去整容。
简析《简爱》中简爱的爱情观作者:李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试通过描述和回顾《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和感情经历,简析她和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出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主张,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面对地位悬殊的爱情,不卑不亢且不离不弃,敢于表达和向往光明、美好和平等的爱情观。
希望当代女性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不要因为金钱和地位迷失了自己的爱情。
关键词:独立;平等;爱情观作者简介:李云(1989.10-),海南儋州人,现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8英语专业,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一、简爱的成长经历《简爱》这部作品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来塑造一个出生低微,成长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孤女,出身低微,身材矮小,其貌不扬。
她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唾弃;表姐的蔑视和冷漠;表哥的侮辱和毒打。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十八岁之前的简爱,成长的每一步都要经历欺辱和磨难,相信她一定会埋怨命运的不公。
试问,一个满心怨恨他人的人怎么可能会去尊重、相信并爱别人呢?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唯一幸运的是在洛伍德学校遇到了伙伴海伦和老师谭波尔小姐。
正是因为在绝望中被给予爱、尊重、信任、鼓励和平等,简爱才能在遭遇不幸和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出淤泥而不染”,学会如何去爱和宽恕。
随着伙伴海伦的离世和老师谭波尔小姐的出嫁,使她决心摆脱受了八年压抑的地方。
而后作为桑菲尔德府家庭教师的她,自尊、自信且自重,最后赢得桑菲尔德府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
并且在罗切斯特残疾失明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回到其身边,从此过上她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简•爱》爱情婚姻观的现实意义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散发着炫目光彩的文学作品。
它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时代背景,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及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虽出身低微,但却不屈于世俗压力、勇敢追求合乎道德、自由美好爱情并最终收获自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这部小说的灵魂,爱情则是灵魂的灵魂,即使穿越了一个多世纪却仍为今天的人们所讴歌、借鉴和学习,汲取爱的芬芳。
一. 树立正确爱情婚姻观在《简•爱》这部小说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简爱的爱情。
她那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恋爱关系,重在精神上的和谐与共鸣,而非物质享受的爱情婚姻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她爱罗切斯特,与财产门第无关;她并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钱财家世而动心,也没有因为他后来的一无所有身体残缺而抛弃他。
她追求的不是爱情以外的物质或外貌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相通,是自由平等纯粹的爱情。
她说:我不需要任何陌生人与我毫无共同语言、格格不入的外人,我需要的是与我同类型的人,我与他在一起可以得到感情上的完全共鸣。
她的这种完美的爱情婚姻观念,为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的女性们,在面对着各种金钱名利的诱惑时,如何明确自己的恋爱婚姻目的,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做出了榜样和楷模,值得去借鉴和学习。
同时,也告诫了那些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抱着渴望通过爱情和婚姻来实现经济的独立,渴望像寄生虫一样生活在另一半的养活下的新女性,贪恋对方的钱财或外貌而进行恋爱的爱情和婚姻是不会得到长久的幸福的,最终只会成为第二个罗切斯特和英格拉姆。
其次,简爱追求的是合法合德、以爱情为基础的健康的婚姻关系。
她并没有因为对罗切斯特深深的爱及对他遭遇的同情而答应做他的情妇过同居生活,也没有因为圣约翰对她的救命之恩就答应他的求婚。
她不能接受无爱的婚姻,不想成为他人完成理想的工具。
在简爱看来,婚姻的结合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现代的女性,无疑也应像简爱那样,本着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爱情和婚姻,追求这种合德合法的、以爱情为基础的恋爱婚姻观。
简介《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故事,深入探讨了自我价值观和婚姻观在个人成长和幸福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详细分析《简爱》中主人公的自我价值观和婚姻观,并讨论相关主题。
1. 主人公简·爱的自我价值观1.1 对自己的认知与追求简·爱年少失去双亲,被送到雷德利庄园,她独立、坚强,并一直不断追求真实的自我。
她对待自己的认知是平实且客观的,在面对生活的困苦与挫折时,她从不放弃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1.2 简·爱对婚姻与爱情态度在面对与罗切斯特先生的感情时,简·爱展现了她独立思考并保持坚定原则的特质。
虽然她深深地爱着罗切斯特先生,但她拒绝成为一个依附于他人的女人。
她通过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追求平等和真诚的爱情关系。
2. 罗切斯特先生的婚姻观2.1 婚姻与社会地位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个富有且独立思考的男人,他对婚姻持有较为现实的态度。
他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与他在智力和情感上相匹配的伴侣,并且重视女性的独立和自主性。
2.2 对待简·爱的变化与成长尽管一开始罗切斯特先生将简·爱视为下层阶级的女教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她逐渐产生了深厚的爱意,并最终选择了与她结合。
这个转变表明罗切斯特在婚姻观上发展了更加成熟和包容的态度。
3. 自我价值观与婚姻观之间的关系3.1 自我决定与幸福《简爱》强调了个体自我决定和追求真实幸福的重要性。
主人公的自我价值观决定了她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最终影响了她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关系。
3.2 婚姻中的平等和尊重无论是简·爱还是罗切斯特先生,他们都认可婚姻中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这种共同价值观为他们建立起一种基于真实和平衡关系,并推动两个人不断成长发展。
结论《简爱》通过描写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故事,深入探讨了自我价值观对于个体成长和幸福以及婚姻观对于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从《简爱》中的爱情与婚姻看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摘要:从两性情感和婚姻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与简爱和伯莎有关的情爱及婚姻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分析了之所以如此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小说的意义。
关键词:《简爱》;爱情;婚姻;两性关系;屈从地位自20世纪6o年代起,对小说《简爱》的评论开始回潮,评论家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精神分析等方法进行评述,角度多样,内容非常广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爱情婚姻、宗教、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性研究等等方面均有涉及。
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1994年至2005年,中国期刊网上评论《简爱》的文章就有300多篇,足以表明近年来该小说所引起的关注和兴趣有增无减。
而这之中。
对该作品中的情爱与婚姻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简爱(以下简称简)和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婚姻观都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少有评论者对小说中涉及的两性情感和婚姻集中进行分析。
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小说中与简和伯莎相关的爱情及婚姻的深入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探索其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小说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的本质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内心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
l9世纪的英国文学著作中,以爱情为主线来反映女性意识形态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小说举不胜举,其中,简·奥斯汀(1775—1817)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18—1848)的《呼啸山庄》等都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
对于《简爱》,有评论者指出,作者是借这部小说表现“她的爱情价值理念”I2l,对此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试析简爱的爱情观汉语言文学本科傅金莲指导教师葛桂录【内容简介】:《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惊世之作,自1847年10月出版以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世界文坛上,仍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书中女主人公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执着追求可以从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及简爱与圣〃约翰的交往中得到体现。
多年来,人们关注、歌颂着简爱敢于反抗的精神及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追求,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在简爱那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背后的自私与顽固。
【关键词】:自由平等自私固执一、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简爱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追求可以从她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和与圣·约翰的交往中得到印证。
(一)简爱与罗切斯特简爱是孤女,出身低微,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家财万贯,受人仰慕。
尽管地位悬殊,但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充分表现了她追求平等的反抗性格,而正是这一不寻常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罗切斯特,对罗切斯特来说,可谓是前所未见的。
“要是这个陌生人哪怕只是对我的问话报以微笑并且态度和气,要是他对我提出的帮助乐哈哈地加以谢绝,我也准会继续走我的路,不再觉得自己有什么义务要进一步询问下去了。
可是这位过路人那种厌烦和无礼的态度,却反而使我感到无拘无束。
我不顾他挥手叫我走开,仍站着不动,并且断然说道:‘在看到你确实能够骑马以前,先生,我是决不会让你这么晚独自留在这条荒凉的小路上的。
'”(146页)简爱与罗切斯特偶遇时,罗切斯特的那种厌烦无礼的态度越激起了她的反抗性格。
“但它毕竟是个主动的行为,而我对于完全被动的生活已经感到乏味了”(149页)。
简爱不想被动接受,她有自已的思想,她要坚持自已的原则,她坚持在没看到罗切斯特确实能骑马前不会走开。
真爱与婚姻:揭示《简爱》中的婚姻观念引言《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于1847年首次出版。
该小说以女主角简·爱为主线,呈现了一段既复杂又动人的婚姻故事。
通过分析小说中各个角色对婚姻的理解和追求,我们可以揭示出作者的婚姻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简爱》中的婚姻观念,并从不同角度对真爱与婚姻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角色塑造与婚姻观念在《简爱》中,作者通过细致描绘不同角色对婚姻观念的追求和体验,以展示其对真爱与婚姻之间关系的看法。
简·爱与罗切斯特简·爱作为女主角,在她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婚姻的理解。
她试图超越阶级界限,追求平等和自由,在她遇到罗切斯特之前,没有什么婚姻观念的概念。
但是,她与罗切斯特的相遇和相知改变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并最终选择了坚守真爱。
海伍德与布朗海伍德和布朗是简·爱在小书房工作时结识的两位男士。
他们体现了社会上对于婚姻观念的不同看法。
海伍德追求物质和地位,并希望通过婚姻实现自己的社会地位提升。
而布朗则强调家庭价值观、责任和稳定性。
真爱与婚姻:作者的观点通过分析《简爱》中的情节和角色互动,可以窥见作者对真爱与婚姻之间关系的思考。
婚姻观念的塑造《简爱》中展示出一种新颖的婚姻观念,主张真爱背离了传统阶级和社会常规限制。
作者试图通过塑造简·爱这个独立、坚韧并且渴望自由及平等的女性形象来传达这种观点。
坚守真爱的意义作者通过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坚守真爱的重要性。
他们在面临各种困难和考验时仍然选择相互支持,并最终获得了幸福。
这表明作者认为真爱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基石。
逃离社会束缚《简爱》亦表达出一种逃离社会束缚的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平等、自由和真实基础上。
通过描述简·爱对于自身权益的坚持和对传统规范的反叛,作者试图呼唤女性争取独立和尊重。
结论《简爱》通过复杂而动人的婚姻故事展示了作者关于真爱与婚姻观念的思考。
浅析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本文通过对简·奥斯汀以及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分析,试图分析女性作家本人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并探讨了这些观点的现实意义。
标签:女性作家;爱情;婚姻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家,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和细致的描写,向世界宣告着她们自己的思想。
她们的作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她们的思想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许多的女性文学作品都表达了女性作者本人对婚姻与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说:“爱情这个简单字眼,对男女实际上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女人对爱情的理解是十分清楚的:这不仅是奉献.而且是整个身心的奉献,毫无保留地、不顾一切地。
她的爱所具有的这种无条件使爱成为信仰,她唯一拥有的信仰。
”正是女性对爱情的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使女性文学在文学史中对婚姻更有独特的见解,对英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部女性作品中看到其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和态度。
一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爱玛》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爱玛》中的小说情节与人物行为都萦绕在婚姻这一中心议题。
中国爱情文学的女性多是扮演救助者的角色,或用金钱,或用武力,帮助才高八斗而手无缚鸡之力的男性获取荣华富贵;而西方爱情文学中的女性多走一条灰姑娘的道路,为英俊、勇敢的王子救助而获得幸福。
小说展示了在当时社会,婚姻并非意味着男女间无法控制的热情,而是双方与社会间的契约产物。
无论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简和伊丽莎白还是《爱玛》中的女主人公爱玛都全然融入其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
由于明白婚姻关系可提供阶级提升与经济改善的机会,选择时财力与社会地位就成为决定结婚对象的相关条件。
为了达成结婚的目的,女性擅于把自己转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与才艺,利用其女性特质来赢得婚姻伴侣。
作品中的物质环境是塑造女性婚姻意识的决定因素。
论简爱的爱情观摘要:《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步惊世之作,自1847年发表以来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
其中主人公简爱自由平等的爱情观,成为了当时女性的先导,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自身价值,受到世人的歌颂。
她的爱情观从她与罗切斯特和圣•约翰的交往过程中得到体现。
从这个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简爱的自私和固执。
关键词:独立平等叛逆《简爱》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她通过简爱的视觉,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欺凌,坚贞不屈的孤女经过重重波折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女性,并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突破了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局限,不做男权的附庸,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树立了一个独立自主,勇于抗争的新女性形象。
她坚贞不屈的性格,造就了她追求灵魂的交融碰撞和平等独立的爱情观。
这从她与罗切斯特和圣•约翰的交往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但我们也能看到她沉溺于形式上的独立,却自私而固执的伤害了深爱的恋人。
一简爱与罗切斯特简爱是孤女,出身低微,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家财万贯,受人仰慕。
尽管地位悬殊,但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充分表现了她追求平等的反抗性格,而正是这一不寻常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罗切斯特,对罗切斯特来说,可谓是前所未见的。
“要是这个陌生人哪怕只是对我的问话报以微笑并且态度和气,要是他对我提出的帮助乐哈哈地加以谢绝,我也准会继续走我的路,不再觉得自己有什么义务要进一步询问下去了。
可是这位过路人那种厌烦和无礼的态度,却反而使我感到无拘无束。
我不顾他挥手叫我走开,仍站着不动,并且断然说道:‘在看到你确实能够骑马以前,先生,我是决不会让你这么晚独自留在这条荒凉的小路上的。
’简爱与罗切斯特偶遇时,罗切斯特的那种厌烦无礼的态度越激起了她的反抗性格。
“但它毕竟是个主动的行为,而我对于完全被动的生活已经感到乏味了”。
简爱不想被动接受,她有自已的思想,她要坚持自已的原则,她坚持在没看到罗切斯特确实能骑马前不会走开。
我之爱情观观看了“美狄亚”的故事后,我感想很多。
美狄亚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爱情中要保持自我,学会精神上的独立。
同时,恋爱中的两个人是平等的。
舒婷的《致橡树》中“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爱情观是我认可的爱情观,我认为爱情中是需要尊重、平等、精神上的沟通、独立等。
我将联系《简爱》谈谈我的爱情观。
简爱所具有的反抗精神,是在那个时代的女性,追求女性权利的代表,她的坚强不屈,以及反抗精神也是值得我们现代的女孩子学习的,简爱所代表的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可以说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简爱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全面的展示了一个自强独立的女性,怎样去获得自己的爱情的,她的精神或许是激励我们当下女性的一剂良药。
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相遇就体现了简爱的与众不同。
他们在一个雪后的下午相见,罗切斯特因赶路和路面原因搞得人仰马翻。
出于善良的天性,简爱问他:“先生,伤着了吗?”罗切斯特嘴里骂骂咧咧没有理她;简爱又问:“我能帮你吗?”罗切斯特粗暴地说:“你站到一边去!”也许换作其他的人早就没有了耐心,但是简爱看见罗切斯特那副有些痛苦的表情后固执地说:“先生,要是你伤着了,我可以去找人帮忙,到桑菲尔德或者海村。
”可罗切斯特还是不领情,挥手叫简爱走开。
面对这样好心没有好报的场面,简爱还是没有放弃罗切斯特而走开,她说:“先生,没有看见你骑上马我是不能把你留在这偏僻的小路上,天已经这么晚了。
”罗切斯特最后被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征服了,让简爱扶他到马旁,撑着她的肩膀跳上马走了。
一、追求平等的爱情简爱的爱情历程从此开始了,她是独立,自强的。
在现在的眼光审视简爱,她是有自己的工作,经济收入的女性。
简爱的生活中缺少爱,她渴望被爱,但是从未祈求过爱。
在十九世纪的那个年代,罗切斯特和简爱是主仆关系;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了主人之后,她没有逃避,没有自卑,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
浅析《简爱》的爱情观摘要:《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一个充满了暴力而又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她向往平等的生活和爱情。
她的爱情观概括而言,就是自由、平等、尊严和真爱。
所谓的真爱,不是着重外在条件或是物质条件,而是内在的心灵的相通。
罗切斯特爱的是简爱的纯洁高尚的心灵,简爱爱他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的知识,在感情上他们处在平等的位置。
他们追求真爱,追求美好的心灵而为爱执着。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他们精神契合,心灵相通,互相吸引,尊重,他们那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爱情是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平凡多么伟大,都需要爱情,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怎样才能够不会为了金钱和地位而迷失了自己的爱情方向和人生轨迹?那么,简爱的爱情就深刻揭示了这个奥秘。
关键词:爱情;尊严;平等;善良;真爱一、简爱的生活轨迹和爱情变故《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一个充满了暴力而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
他的表哥打骂她,她的表姐欺负她,她的舅妈虐待她,这样的日子使她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
同时这样的生存环境也是对她的尊严的严重考验和无情摧残。
她反抗过,她斗争过,尽管她费尽全力地想改变这样的环境,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最后她无奈得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几乎绝望的吼声。
寄居生活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她只有压抑自己的情感,痛苦而无奈地一日复一日地活下去,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十年被轻视被虐待的生活。
后来,简爱被舅妈遗弃后,又被送到洛伍德学校。
由于她那“不老实”的性格和古怪的脾气,老师们不喜欢她,也不允许其他的人接近她,因此她几乎没有朋友,但是,幸运的是,简爱遇到了伙伴海伦和老师谭波尔小姐。
正是她们让简爱感受到友爱、平等、勇敢、信任和鼓励;她们让简爱从不幸的遭遇和种种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拥有了明智的思考和宽恕的美德,更让简爱学会了如何自尊、热烈、深情、无私地去爱。
好景不长,在那里简爱唯一的朋友海伦因受不住折磨和病痛而死去,她悲伤,难过,寂寞,无助……于是她变得越来越坚强和叛逆。
浅析简·爱的爱情婚姻观
内容摘要:《简·爱》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不仅塑造了独立自尊,勇于反抗的新女性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简·爱的爱情婚姻观念,
简·爱的爱情观更显高尚纯洁,丝毫不虚假做作。
她追求以平等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念。
关键词:《简·爱》爱情观婚姻观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1816一1855)的代表作,它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坛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表现了一种新的爱情观,一种新的道德理想。
她一反当时重金钱,重地位的婚姻,也反对以功利为目的的婚姻,她追求以平等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念。
简·爱从小失去双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艰苦的环境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刻苦的学习使她拥有了超乎常人的才识。
由于从小寂寞孤单,简·爱对爱尤其是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敢于追求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爱情,她的爱情容不下一丝的杂质。
她是一位渴望自由平等、崇尚独立、勇于追求幸福爱情的女性形象。
父母早亡,从小寄养在舅母家,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她承受了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但却从不压抑自己。
在简·爱看来,人不能逆来顺受,不能委屈地活着,活着,就要自由,要平等。
孤儿院院长用死后灵魂要下地狱来威胁她,她针锋相对地说“:我定要保持健康不死。
”海伦遭到教师侮辱和
惩罚而又表现逆来顺受时,对此她感到怒不可遏。
她对海伦说“:如果她用那根棍子打我,我要把它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所有这些描写都标示出简·爱思想探索的第一高度———捍卫做人的独立,通过道德、精神、智力的追求去实现自己“人”的价值。
简·爱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男女双方真诚相爱、心灵契合的基础上,不应该为金钱、财产、门第、权势、地位所左右。
她要求爱情是平等的、相互的,她要求在爱情中有独立的地位。
简在桑菲尔德府任家庭教师时爱上了那里的男主人罗切斯特。
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
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而她本身是个小孤女,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
她和罗切斯特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地位悬殊,但在庄园里,她不以地位的卑微而拘谨,处处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献媚。
简从开始与罗切斯特交谈,就采取平等姿态与他对话。
尽管在交谈中,罗切斯特时常是易怒的,可是他的友好坦率使简愿意接近他,并觉得亲切。
简是从平等自由为前提,去与他沟通。
她认为女人不能只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女人是一个独立自尊的主体。
在与罗切斯特交往的过程中,简·爱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独特气质,智慧又善良,丰富又大方,使罗切斯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她,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是一种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础上的心灵的契合。
简·爱爱罗切斯特,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虽是主人,却相敬下级,满怀一颗忠诚的心爱简·爱。
罗切斯特爱简·爱,起初是因为他一段特殊的经历留下的深深创伤为简·爱所弥补,继而又从简·爱身上,他看到了上流社会所没有的可贵性质和品格。
罗切斯特对她的平等友好是简·爱精神世界中强烈追求的东西,因而简·爱深深地爱着他。
在热恋中,简·爱也时时不忘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地位。
她拒绝罗切斯特给她买绸缎、珠宝等奢移礼品,她渴望经济的独立和自主。
后来简·爱一度以为罗彻斯特要娶高贵、美貌的英格拉姆小姐,而又要将她留在庄园里时,她气愤地说“: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微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有和你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我不是藉着习俗、惯例,甚至不是藉着可朽的肉身来和你谈话———是我的精神向你的精神谈话,就如同我们都
要从坟墓里复现,我们站在上帝的脚旁,两人平等———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此话道出了简·爱内心要求人格平等的呼声,也是她精神至上的爱情观乃至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她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身份地位和庞大财产而对他迎合讨好,表达爱情的方式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在真心告白之后,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和一个“准新娘”的存在,简·爱的第一反应便是离开罗切斯特“到哪里都行”。
在确定恋爱关系准备结婚的那一个月,简·爱怕罗切斯特逾越礼教,刻意耍点小心眼来激怒他,以此在婚前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种“冷静的爱”使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赢得了菲尔费克斯太太的赞成。
在结婚仪式上,简·爱才得知罗切斯特结过婚,原配妻子尚在人间。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婚姻的庄严、合法、纯洁,她不顾罗切斯特的再三恳求,强忍内心的巨大伤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切斯特,离开了她称之为有家的感觉的桑菲尔德庄园,遁入无依无靠的茫茫人世。
简·爱的爱情不容违反法律原则,同时又似火一样地炽烈。
她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爱情之花盛开在阳光底下,而不是苟且偷生的爱情。
当她拒绝了罗切斯特的爱并且离开他后,简·爱在感情上没有抛弃他。
她对罗切斯特的情感非常地真诚和专一,执着而强烈,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因此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虽然圣约翰举止端庄,言谈安详,并且在当时,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若能嫁与牧师为妻也是一件很体面的的婚姻。
但简·爱觉得“他珍爱我,犹如士兵珍爱一件好武器,仅此而已”。
简·爱认为夫妻应该相爱,而他们不相爱,因此,简·爱拒绝与圣约翰缔结没有爱情的婚姻,并对圣约翰报以愤怒的反驳“:我蔑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
”第二天,简·爱就告别了圣约翰家,重返桑费尔德。
她顺应了自己的心声,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找到罗切斯特,一对恋人终于团聚。
借此,作者批判了另一种理性至上的婚姻观,指出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和平等的基础上。
在那里,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情与归宿。
婚后,简·爱“是罗切斯特的视力,他的右手。
”她为他传递大自然的光彩,为他注入书本的知识,他们成了如胶似漆的一对。
简·爱认为他们的结合是
完美和谐的,她获得了最大的幸福。
简·爱说“:现在我已经结婚10年了,……我认为自己极其幸福,……幸福到言语都无法形容。
”简·爱追求精神满足的爱情,这种爱情观着重对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性格爱好等,追求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融洽。
侧重于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忽视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在精神上的爱情注重内心潜在的美,能唤起人性深处深沉的美,是高尚的爱情,同时也是永恒的。
罗切斯特经受过只有金钱没有爱情的传统婚姻折磨,同样追求精神满足的婚姻。
因而,简·爱与罗切斯特拥有地老天荒的爱情。
综上所述,简·爱鄙视金钱、门第的庸俗婚姻,也摈弃了以功利为目的的爱情观念,她选择的是精神满足的爱情,追求的是以爱情和平等为基础的美满婚姻。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郎特.简·爱[M].曾凡海,吴江皓,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史津梅.夏洛蒂与《简爱》的魅力[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3]张估娟.简·爱.中的婚姻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0.
[4]田瑰琦.浅论简·爱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意义[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
[5]丁芸.《简·爱》女性意识的跨世纪效应[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