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综述以及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05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玉米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和饲料原料之一。
由于其广泛的种植和多功能性,玉米在农业、食品、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对玉米行业市场现状的1500字分析:1.全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不断增加。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统计数据,全球玉米产量从2000年的659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139亿吨,平均每年增长约2.7%。
同时,全球玉米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和需求的推动。
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国和进口国。
中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0%左右。
由于人口增长、畜牧业发展和玉米加工需求的增加,中国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中国玉米自给率较低,依赖进口玉米以弥补供应缺口,因此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之一。
3.玉米在农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玉米是主要的饲料作物,被广泛用于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
此外,玉米也是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
玉米油、玉米淀粉和玉米醇等加工产品也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另外,玉米是生物燃料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如玉米乙醇的生产。
4.玉米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玉米产量受到气候、灾害、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市场的玉米价格。
另外,玉米价格还受到政策调控、关税、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5.玉米行业竞争激烈。
全球范围内,玉米种植和产业化程度较高,多个国家都有玉米产业链。
中国玉米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来自进口玉米和国内玉米产地之间的竞争。
此外,由于价格波动性大,玉米产业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6.市场需求趋势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玉米产品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
玉米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玉米油、玉米淀粉和玉米醇等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另外,由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生物燃料和生物塑料等领域对玉米的需求也在增加。
我国玉米市场供求因素的分析预测最近,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吉林省粮食经济讨论所的专家们对影响我国玉米市场供求的众多因素做了系统深化的分析,并对玉米市场今后的进展走向进行了猜测。
首先,从玉米市场的供应方面来说,玉米的产量对于供应是重中之重,一般而言,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播种面积、生产技术、政策制度以及市场需求。
从历史数据看,1999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最高曾达到2590.4万公顷,而2003年只有2349万公顷,与历史最高水平相比,玉米播种面积具有较大的恢复潜力。
从现有和新增耕地的种植结构来看,在北方,水稻播种面积增长势头虽较强,但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很难与玉米争地,其他作物受市场和收益限制,也难同玉米争地;在黄淮海平原,棉花、花生播种面积虽有肯定的增长势头,但是种玉米有良种补贴和直补支持,也难以遏制玉米面积恢复性增长;西北、西南玉米播种面积增长的条件更为有利。
因此在近10年内,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最高时达到2600万公顷是完全有可能的。
2004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2380万公顷,专家估计2005年将增加到2430万公顷,2006年为2480万公顷,2008年为2520万公顷,2010年为2510万公顷。
上个世纪80年月以来,技术创新已成为粮食增产的第一推动力。
我国科技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在我国玉米单产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只4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化肥、农药利用率仅30%-40%,发达国家为60%-70%,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微生物农业、精准农业、基因工程等)也均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增产的潜力巨大。
在本世纪前10年里,我国玉米单产有望达到400公斤/亩的水平。
从1984年开头,我国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明确打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再延长30年不变。
到2003年,我国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如逐步取消农业税,改间接补贴为对种粮农夫的直接补贴,对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良种补贴,这些政策在近些年内将有效地调动农夫种粮乐观性,促进农夫挖掘增产潜力,增加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
玉米期货投资分析报告一、玉米的基本知识1、玉米的概念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起源于北、中、南美洲,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2、玉米的分类玉米籽粒根据其形态、胚乳的结构以及颖壳的有无可分为以下9种类型: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蜡质型、爆裂型、有稃型;中国玉米的国家标准,根据玉米的粒色和粒质分为五类:黄玉米、白玉米、黑玉米、糯玉米、杂玉米;按品质分,可分为常规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紫玉米、其它特用玉米和品种改良玉米(包括高淀粉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食用玉米杂交品种等)。
3、玉米的生长特点玉米生长的气候适应性比较广泛,凡大于10℃积温在190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18℃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
玉米感温性强,感光性较弱,只要满足生育期对水热的要求,一般可以在不同地区生长,同一品种可春播或夏播。
玉米生长期有播种、出苗、拔节期、穗期和成熟收获期,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的需求不同。
①温度: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
拔节期日均18℃以上。
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动受影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
②水分:玉米是一种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作物,蒸腾系数约为250~350,相对需水量低于麦、棉等作物。
玉米是高秆作物,全生育期又处在高温时期,需水较多。
玉米苗期较耐干旱,而不耐涝,夏播玉米易受涝害。
拔节、抽穗、开花期需水最多,后期偏少。
由拔节到灌浆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抽穗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是对水分敏感的临界期,特别是吐丝期和散粉期更为敏感。
此时期平均每昼夜耗水6~8毫米,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产量。
苗期和成熟后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小。
③光照:玉米为短日照性植物,一般早熟种不如晚熟种对日照长短反应敏感,日照时间过长能延长玉米的正常发育和成熟。
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研究——以玉米期货为例曹萍萍;廖宜静【摘要】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期货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农产品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现状出发,以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为研究点,选择大宗交易的玉米期货为例,选取2012年1月到2018年2月大连商品交易所历史行情的玉米期货的周收盘价和我国全国玉米现货的周平均价为样本数据(合计710个数据),采用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结合的方法,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玉米期货与现货的价格波动进行说明,由实验结果可知,玉米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较之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对于外部冲击反应更加敏捷,在价格发现中发挥主导作用.期货价格波动单方面引导现货价格波动.【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期货;价格引导;ADF检验;协整检验;方差分解【作者】曹萍萍;廖宜静【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0;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4.5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交易品种的扩大,交易技术的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日渐扩大,功能日益完善,国际市场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关注。
在中国经济体制变革与完善的大环境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1990-1993)。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我国首个以现货交易为基础融以期货交易机制的商品交易市场于1990年开业,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拉开了序幕。
二是内部改革阶段(1994-1996)。
在此期间,以农产品期货成交量显著增长为特征,但是由于期货市场处于“新生”,各方面不是很完善,存在诸多短板,交易秩序等方面比较混乱。
三是完善调整阶段(1997-2000)。
经过以前年度的调整,加之国家各政府部门对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将期货市场正式推入了平稳发展的轨道。
期货套期保值在玉米贸易经营中的理解和应用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之一。
在玉米贸易经营中,市场价格的波动给生产者、贸易商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为了规避这些价格波动对经营带来的风险,期货套期保值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玉米贸易经营的角度,分析期货套期保值的理解和应用。
一、期货套期保值的基本概念期货套期保值是指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通过买入或者卖出期货合约,以锁定未来某一时点的固定价格,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方法。
在玉米贸易中,种植者、加工企业和贸易商都可能面临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期货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他们规避这种风险。
具体来说,对于种植者来说,他们可以在播种前通过买入玉米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出售价格,这样无论市场价格是涨是跌,他们都可以确保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自己的玉米。
对于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来说,他们可以在收购玉米后通过卖出玉米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采购价格,从而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对业务带来的风险。
1. 种植者的应用:2. 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应用:三、期货套期保值的风险和注意事项1. 期货套期保值并不是完全无风险的,它只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而不能规避其他风险,比如政策风险、市场供需风险等。
2. 在进行期货套期保值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预期,合理选择套期保值的时点、数量和方式,以免在操作过程中造成更大的损失。
3. 期货套期保值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比如期货交易手续费、保证金等,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合理进行套期保值。
四、结语期货套期保值是玉米贸易经营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经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期货套期保值并不是完全无风险的,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情况、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合理选择时点、数量和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期货套期保值的作用。
希望本文能够为玉米贸易经营者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期货套期保值。
9月份玉米行情回顾2021年9月份的玉米市场行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性较大的走势。
本文将从国内外供需情况、政策调控、气象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读者全面解读9月份玉米市场的走势。
一、国内外供需情况1.1 国内供需情况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国内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我国玉米的生产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口大量的玉米来满足国内需求。
据统计,2021年8月份,我国进口玉米量为120.8万吨,同比增长46.6%。
而在9月份,我国进口玉米量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为180.3万吨。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的玉米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玉米的生产和储备。
1.2 国际供需情况除了国内供需矛盾之外,国际供需情况也对于玉米市场的走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都对于玉米的供需格局产生了影响。
据国际粮食组织(FAO)的数据,2021年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1.192亿吨,同比下降2.8%。
而全球玉米的消费量则预计为1.179亿吨,同比增长1.3%。
这一数据表明,全球玉米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玉米的生产和储备。
二、政策调控2.1 国内政策调控在国内,政府对于玉米市场的调控较为严格。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于玉米价格的管控,通过价格补贴、储备制度等措施来稳定玉米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9月份,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玉米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玉米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
2.2 国际政策调控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对于玉米市场的政策调控也比较严格。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国家采取了限制出口、加强进口等措施来保证本国玉米市场的供应。
在9月份,美国农业部公布了2021/22年度玉米产量预测,预计为1.53亿吨,同比下降2.9%。
玉米产品市场分析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饲料、工业原料等。
本文将对玉米产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规模、需求趋势、竞争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市场规模1. 全球玉米产量根据数据统计,全球玉米产量每年都保持在十亿吨以上的水平,且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主要生产国包括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家,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
2. 玉米产品市场价值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玉米产品市场价值将达到数千亿美元。
其中,玉米加工产品如淀粉、糖等在食品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三、需求趋势1. 食品行业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品质和多样性的需求不断增长。
玉米制品如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在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2. 饲料行业需求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原料之一,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畜牧业的发展,玉米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四、竞争情况1. 主要市场参与者玉米产品市场存在着众多参与者,包括生产商、加工商、经销商等各个环节。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跨国食品集团、大型农业企业以及中小型玉米加工企业等。
2. 竞争优势在玉米产品市场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竞争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
同时,研发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也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五、未来发展方向1. 产业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玉米产品市场也将不断升级。
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 国际市场拓展中国的玉米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企业可以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来实现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玉米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六、总结综上所述,玉米产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庞大,需求不断增长。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玉米产品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玉米期货的操作方法
玉米期货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市场和基本面:在操作玉米期货之前,需要对市场行情和玉米的基本面进行充分了解。
这包括玉米的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天气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2. 设置交易计划: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交易计划。
这包括确定入场点、止损点和止盈点等关键指标。
3.选择合适的交易平台:选择一家合适的期货经纪商或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确保平台的稳定性、交易执行速度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4.技术分析和图表分析:运用技术分析工具和图表分析方法,对玉米期货的价格走势进行研究和预测。
常用的技术指标包括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和布林带等。
5.制定交易策略:根据技术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确定交易的买入和卖出点位,并设置好止损和止盈的策略。
6.严格执行交易计划:在操作期货时,严格执行交易计划,避免情绪影响交易决策。
同时,及时调整交易策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7.风险控制:合理控制风险,使用适当的止损和止盈策略,避免过度投资或过度杠杆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期货交易涉及高风险,新手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市场、加强学习,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第1篇一、报告概述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玉米产量、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全面了解玉米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二、玉米产量分析1. 全球玉米产量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全球玉米产量在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球玉米产量达到11.6亿吨,较2018年增长2.4%。
其中,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全球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这五国的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近70%。
2. 中国玉米产量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近年来产量持续增长。
2019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2.6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2.8%。
东北地区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3. 区域产量分析从区域角度来看,美洲是全球玉米产量最高的地区,其次是亚洲。
美洲的玉米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而亚洲的玉米产量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和日本。
三、玉米消费分析1. 全球玉米消费全球玉米消费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不断上升。
2019年,全球玉米消费量达到11.4亿吨,较2018年增长2.2%。
玉米的主要消费领域包括饲料、工业用途(如生产乙醇)和食品。
2. 中国玉米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国,2019年玉米消费量达到2.72亿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3.8%。
饲料消费是中国玉米消费的主要部分,其次是工业用途和食品。
3. 消费结构分析在中国,玉米消费结构中,饲料消费占比最高,达到65%左右。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用玉米的需求持续增长。
工业用途包括乙醇生产、淀粉和酒精生产等,占比约为20%。
食品消费占比相对较低,约为15%。
四、玉米贸易分析1. 全球玉米贸易全球玉米贸易量近年来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稳定。
2019年,全球玉米贸易量约为1.4亿吨,其中美国、阿根廷和乌克兰是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而中国、日本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玉米进口国。
2022年11月玉米市场分析一、国内玉米产量将再创新高,市场供应充分今年我国玉米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国内玉米连续5年丰收,加上今年出口大幅下降,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供应充分。
二、玉米出口连续大幅下降,进口总量少但增速快10月份,我国出口玉米2.5万吨,同比削减88.3%;进口玉米5693吨,环比增长3.5倍,同比增长85.3%。
1-10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玉米19.1万吨,同比削减96.0%;累计进口2.2万吨,同比增长66.2%。
三、全球玉米供求关系仍旧趋紧国际谷物理事会最新猜测,2022/09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7.73亿吨,同比削减1.6%;玉米消费用量为7.90亿吨,同比增长1.9%。
由于产不足需,全球玉米库存下降至1.11亿吨,为5年来的最低水平,比上年度削减13.3%。
库存消费比14.1%,低于17%的平安标准。
四、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近2年来首次消失同比下跌11月份,国内价格进一步下滑。
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玉米深加工收购价格每斤分别为0.7元、0.69元、0.71元左右(14%标准水分含量),不仅比国家临时收储价低0.05元左右,而且比去年同期低0.02-0.03元。
从批发市场看,11月上旬,国内产区平均每吨批发价格为1572元,环比跌0.8%,同比涨2.4%;11月中旬,国内产区平均每吨批发价格为1566元,环比跌0.4%,同比涨0.2%;11月下旬,国内产区平均每吨批发价格为1557元,环比跌1.7%,同比跌2.9%。
五、国际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国内外价格对比关系逆转11月份,国际玉米价格连续下跌,目前不仅跌至年内新低,而且自2022年以来首次消失同比下降。
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为166美元/吨,环比降7.8%,同比降2.9%;已比6月份历史最高价格每吨下降121美元,跌幅高达42%。
芝加哥玉米平均期货价为152美元/吨,环比降7.1%,同比涨1.8%。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三篇玉米(Zea mays L.)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
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玉米行业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玉米行情分析今年以来,玉米期货连续8个月持续走高,由1月份的1900点开始上涨,7月31日冲高到2366点,创6年来的新高,年内涨幅达21.56%。
南方玉米按种植时间的不同,分为春季玉米和夏季玉米两种,眼下正是春季玉米的收获季节。
上周,大连玉米出现反弹,但不改季节性调整格局。
消息上,东北玉米有倒伏的报导;基本面,政策粮出库加快,同时新粮即将上市,因而供给步入宽松阶段。
上周五,玉米主力2101合约收于2296元/吨,周跌幅29元/吨。
国联期货分析师吉明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美中关系存在很大不确定,但中方进口美国谷物的承诺依旧进行着。
消息上,东北玉米因台风而出现倒伏现象,市场担心产量和质量出现下降。
但这是局部性的,后期贸易商出库量将逐渐增大,加上10月份东北玉米上市高峰,供给应当充足。
仓单方面,截至9月3日,大连玉米的注册仓单为33.5吨,较前周略减0.2万吨。
“现货方面,南北港口报价出现波动式回落。
截至9月3日,北方锦州港二等以上水分15%的玉米平舱价为2240—2260元/吨(周环比-30元);南方广东蛇口港报2300—2320元/吨(周环比-50元)。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同比增长13.1%。
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可以预见,随着生猪产量快速恢复,饲料需求必将显著增长。
据USDA8月最新数据,预估2020/2021年度我国玉米产量为26000万吨(-77万吨),需求量增加300万吨至27700万吨,产需缺口扩大至1700万吨,预计期末库存下降1002万吨至19405万吨(库/消比为70%)。
下一年度,因供求继续偏紧,我国玉米市场的价格重心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玉米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玉米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一般被认为是期货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之一。
世界各地的农民在大量生产玉米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交易人员和投资者也相应地在期货市场中寻求玉米的投资机会。
玉米期货交易虽然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广泛的市场,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其背后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其交易规则和市场动态,是成功参与玉米期货交易的重要前提。
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指通过买入或卖出合约,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特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个标的资产的一种金融衍生品。
交易品种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股票、货币等等,其中农产品类期货是相对风险较小的交易品种。
2.什么是玉米期货?玉米期货是指投资者通过在交易所买入或卖出玉米合约,并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将玉米购买或出售的一种金融工具。
3.期货交易的盈利方式期货交易的盈利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对市场价格的正确预测来获取差价收益,另一种是通过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利用获得套利收益。
二、技巧1.行情分析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动跟玉米的供求关系息息相关。
因此,分析玉米市场的供求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市场的供求关系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季节性因素:玉米由于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呈现季节性,时令和气候影响产量。
(2)产量和库存:玉米价格的变动也与产量和市场供应量的变动关系密切。
当产量增加和库存增多时,市场的供应量也将增加,价格就很难持续走高。
(3)政策因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
(4)外部因素:例如天气、贸易关系、经济形势等,也能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仓位管理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对仓位大小的管理非常重要。
要以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市场动态来判断仓位大小,避免过度杠杆。
3.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保持投资者盈利的重要策略。
通过合理选择价格、时间和合约规模来使投资者在交易中减小亏损风险。
在交易时优先选择低手续费的交易平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合约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交割质量标准
(FC/DCE D001-200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交割的黄玉米质量指标、分级标准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和替代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大连商品交易所将采用最新版本。
GB 1353-1999 玉米
国粮发[2004]43号《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定义按GB 1353-1999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解释。
4 质量指标
4.1 玉米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及替代品质技术要求
4.2 玉米期货合约质量差异扣价
4.3 玉米储存品质技术要求:入库指标,宜存;出库指标,不陈化。
4.4 散粮交割玉米出库不完善粒总量允许范围为≤11%。
4.5 包装物具体要求详见《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交割细则》。
4.6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5 检验方法
按照GB 1353-1999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大连商品交易所负责解释。
影响玉米价格变动因素
1、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到了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到了近20%,南美的产量占到了大约10%,成为
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其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小。
相对于大豆等农产品,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进口量较低,出口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国内玉米在10月底开始陆续上市,上市时正是玉米现货价格走低的时候,到来年5、6月份与玉米开始走向紧缺,价格开始走高,到7、8月份价格达到顶峰。
2、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玉米的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和加工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疫情的影响,历年来畜牧业一直初步稳定的波动中,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作用了玉米的价格走势。
近年来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玉米需求增加,供给趋紧,成为其价格上涨的直接推动力。
3、玉米库存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
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
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
玉米价格走低;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玉米价格走高,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
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粮食品种包括饲料小麦和饲料稻谷。
历年的价
格实践表明,上述粮食品种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例如饲料小麦和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约为0.9:1.0,如果两者比价关系超过这一水平且幅度较大,则会引起两种商品在使用上替代情况的发生。
因此,小麦和稻谷的价格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由于玉米现阶段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因此同样用于饲料生
产的豆粕价格的变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价格。
尽管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目前国内豆粕供给充裕的情况下,豆粕价格的涨跌常常是市场饲料产量和需求量增减的直观反映,玉米价格的变动将受到饲料需求量变动的影响。
(二)气候的影响
玉米作为农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天气因素
的影响。
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改善会使玉米产量由减产转为增产,并导致供求心理预期的变化,玉米价格随之产生下跌压力。
反之,玉米价格会由于长期干旱或其他不利天气因素而诱发供给紧张预期,并产生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不仅我国国
内天气的变化会对我国期货价格的变化产生影响,美国的天气变化情况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他主产国如南美天气的变
化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美国和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两国玉米的种植与生长期间基本相同,每年4~9月是对两国玉米播种面积和天气(主要反映作物的生育状况)炒作的时候,10月至
次年3月的南美玉米产区天气情况就成为期货市场关注的要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最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
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
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价格会下跌。
玉米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三)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
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
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
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了产量、就业、物价水平、利率等的波动。
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
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货币的汇率
无论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作为玉米价值的货币进行衡量,货币实
际币值的波动必然会对玉米的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期货价
格产生影响。
由于金融资产与商品期货之间有着一定的连动性,所以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相应地,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出现下跌。
因此,货币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2002年以来美国CBOT玉米等商品期货品种走势与美元走势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元贬值是推动商品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国家的粮食产业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甚至左右着玉米市场和玉米价格,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进行粮食的市场化改革,从1985~1997年的“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和价格双轨制”,1998年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2001年的“放开销区、保护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至目前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玉米市场基本上已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玉米价格已经基本上完全反映市场供需,但相关的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储备政策、货币政策仍将对玉米市场及其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予以关注。
(六)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外,在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期间,还应注意国内经济景气情况、政治局势、军事行动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对玉米的价格走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