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的情况下出现的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糖尿病的持续时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损害、低血糖等。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能调整肾脏内部环境平衡,提高肾脏康复能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中草药是自然药物,具有药物低毒、低副作用的特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糖尿病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尿频、口渴等。
3、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使用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传统的优势,因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中草药治疗根据中国医学思想,糖尿病肾病是肝肾阴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因此治疗时应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进行中药组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中药方包括六味地黄丸、真武丸、复方丹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配合其他药物。
中药外敷针对的是以糖尿病足和慢性浅表性糖尿病肾病为主的病症。
将研制好的中药配制成药膏,涂于患者皮肤表面,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在逐步推进。
1、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有研究证明,天麻地黄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西药治疗比较是一样的。
在治疗方面可以起到缓解肾脏疼痛和控制尿糖、尿蛋白的作用。
2、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等现代技术在中药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不少成功的解决方案。
3、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多药物联合治疗时,采用中草药注射剂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
1、应由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防止药物不当、不良反应等情况。
山 西 中 医 2021年3月第37卷第3期 SHANXI J OF TCM Mar.2021 Vol .37 No .3·55·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郑良璐 夏晓晓 常秀君 马晓雨 韩蕙竹 韦秀萍 吴 穹摘要: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7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自拟方、中药注射液、外治疗法、食疗等方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其以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有独特的优势,可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思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3-0055-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81860762) ;青海省2018年科技计划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2018-ZJ-721) 。
作者简介:郑良璐,女,在读硕士研究生,青海大学 (西宁 810016) ;夏晓晓、常秀君、马晓雨、韩蕙竹、韦秀萍、吴穹,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吴穹,E-mail:139****************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基本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
目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认为糖尿病肾病与遗传、代谢、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炎症及足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通过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方式可延缓病情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先天不足、饮食失节、七情失调、劳逸等为该病主要致病因素。
如 《灵枢经·五变》 篇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新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冲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内蒙古中医药文献研究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DN 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疗效肯定,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该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综述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4-0098-02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张淼**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2012年5月21日收稿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RSD )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1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40%~50%,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20%~30%[1]。
一般认为糖尿病肾病的自然病程为渐进性,从无蛋白尿开始,经微量蛋白尿、显性蛋白尿两个阶段,最后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2]。
因此,对早期DN (微量蛋白尿期)进行干预治疗,有可能逆转可逆转肾脏损害,延缓病情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早期DN 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早期DN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DN 早期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进行性积聚。
DN 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肾小球高滤过、多元醇途径、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脂代谢紊乱、蛋白激酶C 活化、氧化应激、细胞因子表达失衡、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遗传易感性等相互影响有关,最终导致DN 发生。
在祖国医学中,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
林氏认为[3],早期DN 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世界临床医学·2016年1月上 第10卷 第1期
— 109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刘世贵1
李 欣2
(1.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科,重庆 400014;2.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急诊科,400020)
【摘要】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现代中医获得了诸多发展成果,并受到业界的重视。
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疗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本文以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为宗旨,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做了分析与总结。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89(2016)01-0109-0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资料表明,约有37%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是由糖尿病肾病进展而来,由此可见治疗此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然而,目前为止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所以在治疗方面难度比较大。
西医认为治疗糖尿病肾病应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但这对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效性不大。
我国传统中医虽然并没有对糖尿病肾病加以命名,但是治疗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下面笔者来具体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包括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
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的范畴,而关于其病因和病机,则存在着诸多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根本性病机在于肾虚,并以血瘀为主要特点。
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根本病机乃是阴阳两虚,而阴阳两虚的同时,湿、痰、瘀、毒加重了病情的进展,所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机体发生血脉瘀阻,病症成型[1]。
还有的学者则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
和阴虚,而病理改变的原因则是瘀血的形成。
在气虚、阴虚的基础上,湿邪之气侵体,促进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此外,部分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根本病因在于肾虚血瘀而非气虚、阴虚、阳虚,内标乃是浊毒内蕴。
而还有的学者肯定了气阴两虚说,但是认为如果气阴两虚偏气虚,那么就会转变为脾肾气虚或者脾肾阳虚;而如果气阴两虚偏阳虚,那么就会转变为肝肾阴虚或者阴虚阳亢。
尽管学界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看法各异,但是大多数学者支持气阴两虚说和脾肾亏虚说,并认为基本病理乃是血瘀、浊毒、湿热、痰浊[2]。
2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历了分型论治、分期论治、专方治疗以及注射液和单味药物提取物治疗等几种变化。
第一,糖尿病肾病的分型论治。
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模式,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同样能够采用辨证分型法。
从分型结果来看,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肾阳亏虚、阴虚热盛等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分型方式,而在治疗时,医生对此四种分型进行细化,从而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在实际情况中,分型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这种四分法之外,还有学者将糖尿病肾病分为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湿热内蕴型和阳虚血瘀型,并主张治疗肝肾阴虚型患者应以滋养肝肾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患者应以益气养阴为主,治疗湿热内蕴型患者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而治疗阳虚血瘀型患者应以补肾益阳、通络化瘀为主[3]。
第二,糖尿病肾病的分期论治。
分期论治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时间的分化而提出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在本质上属于辨证施治,但是在各种辨证施治方法中,它是最符合糖尿病肾病发展规律的治疗方式。
绝大多数学者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并主张治疗早期患者以健脾益气和养阴活血为主,治疗中期患者以健脾补肾和活血利水为主,而治疗晚期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严重,湿热内蕴型患者宜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阳虚血瘀型患者宜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活血化瘀。
第三,糖尿病肾病的专方治疗。
专方的出现是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体现,而其中比较有名的药方有益元活利汤、糖肾汤、益气化瘀汤等。
以糖肾汤为例,糖肾汤的药方组成主要为:黄精11克,泽泻11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牛膝10克,丹参15克,益智仁15克,川芎10克,熟地14克,生黄芪30克,苍术10克,太子参14克,当归12克。
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采用糖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24h 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得到改善。
这就说明,采用糖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第四,注射液和单味药物提取物治疗。
目前,临床中采用注射液和单味药物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还需要得到临床试验的论证。
而目前已经有学者将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投入试验当中,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能够有效降低24h 尿微量血清蛋白和尿白
蛋白的排泄率[4]。
这说明,注射液和单味药物提取物均有进一
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3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人体实验的替代性研究方法,往往在研究的初步阶段使用。
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对验证诊断结果以及干预治疗方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很多学者以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探究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及预防糖尿病肾病中的效果。
有学者将糖尿病肾病大鼠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大鼠鹿茸方进行治疗,而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大鼠相比,实验中的大鼠的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肾皮质TIMP-ImRNA
的表达高出许多。
这说明,鹿茸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4 结语 从本次的综述内容可以看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经历
了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总体而言展现出了中医治疗的各种优势。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使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得以进一步明确,对治疗方法的研究则使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验研究则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疗法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但是,在认识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大多数停留在临床疗效的观察方面,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贫乏。
因此,后期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使中医疗法具备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1 ] 黎雾峰,路建饶,等.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15(02):92~93. [ 2 ] 韩玉岭,柳红芳.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4,27(05):60-~61.
[ 3 ] 吕树泉,张淑芳,等.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0):1132~1133. [ 4 ] 徐登峰.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1): 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