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新可口可乐上市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30
新可口可乐上市可口可乐发明者约翰·斯蒂斯·彭伯顿(John Styth Pemberton)曾在内战期间担任美国药剂师、美利坚邦联骑兵队长,内战之后,约翰·彭伯顿定居在亚特兰大,从此开始了他的商业之旅,彭伯顿主要是销售成药,比如三肝丸和止咳糖浆。
1885年,彭伯顿发明了法式葡萄酒可乐——“一款有助于缓解神经的酒精饮料”,并为其注册商标。
这款饮料的命名来源于它的成分:古柯叶和葡萄酒。
一年后,彭伯顿去掉该饮料中的葡萄酒,添加进可卡因和咖啡因,新型饮料“可口可乐”便由此诞生了。
可口可乐最初是由使用过的啤酒瓶盛装,在各处冷饮柜台进行分销。
考虑到两个“C”如果改成斯宾塞体字形会更具有广告效果,所以彭伯顿的朋友建议将名字进行更改。
在彭伯顿看来,可口可乐是一款头疼缓解剂,辅之以解酒功能,而不是提神剂。
在一次意外中,一名药剂师发现掺入苏打水的可口可乐风味更佳,就这样,我们所熟知的可口可乐诞生了。
2年后,彭伯顿将专利权仅以2300美元卖给了艾萨·凯德勒(Asa Griggs Candler),这位乔治亚州的小男孩一跃成为了药剂师。
彭伯顿坚信可口可乐的销售仍在各药房占领先优势,他也表示不希望对他的产品进行昂贵的装瓶操作。
1888年,彭伯顿在贫困中去世,葬在一处不知名的墓地。
1892年,凯德勒组建了可口可乐公司,对可乐的提神和治疗功能大加宣传。
凯德勒引进了独立装瓶机,该装瓶线形成了可口可乐分销系统的核心部分。
一世纪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控告可乐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这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是一次巨大打击。
凯德勒同时也产生了将可口可乐饮料以定型玻璃瓶的形式进行销售,现在这种玻璃瓶已经成了收藏品。
为了可口可乐,凯德勒可谓是呕心沥血,他将可口可乐的秘方加入到公司穹顶中,并制定政策: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超过三个人知道可乐的原料成分。
1916年,为竞选亚特兰大的州长,凯德勒离开了可口可乐公司,将公司控制权下放到亲戚手中。
案例:顾客忠诚案例——新一代可口可乐推出引发的危机1985年4月23日,愚人节后不久,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戈伊朱埃塔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
他宣布经过99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放弃它一成不变的传统配方,原因是现在的消费者更偏好口味更甜的软饮料。
为了迎合这一需要,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更改配方调整口味,推出新一代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作出改换口味的决定,是有原因的。
在80年代,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受到了挑战,增长速度从每年递增13%下降到只有2%,百事可乐公司大胆地对顾客口感试验进行了现场直播,即在不告知参与者在拍广告的情况下,请他们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说出哪一种口感最好。
试验过程全部直播,百事可乐公司的这次冒险成功了。
几乎每一次试验后,品尝者都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百事挑战”系列广告使百事可乐在美国的饮料市场份额从6%猛升至14%。
到了80年代,只有12%的消费者忠于可口可乐,而只喝百事可乐的消费者则上升到11%。
而在此期间,无论是广告费用的支出还是销售网站,可口可乐公司都比百事可乐公司高得多。
可口可乐新的领导者戈伊朱埃塔认为,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下滑的原因,是可口可乐那曾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已经使用了99年的配方,已经不合消费者今天的口感了。
可口可乐公司技术部门决定开发出一种全新口感、更惬意的可口可乐。
这是一项重要的决定。
可口可乐公司自然不得不万分慎重。
在研制新可乐之前,他们曾秘密进行了代号“堪萨斯工程”的市场调查行动。
它出动了2000名市场调查员在10个主要城市调查顾客是否接受一种全新的可口可乐,问题包括:可口可乐配方中将增加一种新成份使它喝起来感觉更柔和,你愿意吗?可口可乐将与百事可乐口味相仿你会感到不安吗?你想试试一种新饮料吗?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0%-12%的顾客对新口味可口可乐表示不安,而且其中一半表示会适应新的可口可乐,这表明顾客们愿意尝试新口味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营销案例珍藏版案例《新可乐的推出》分析一:新可乐推出失败的原因1.营销调研的失败新可乐的失败,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调研上,本来根据调研所的出的结果,新可乐应该是很成功的,然而结果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我们先看可口可乐公司测试的过程,他们在进行口味测试都是在无商标的前提下的,也即他们没有明确告诉消费者这样的新可乐是拿来取代旧可乐的,公司把营销问题限定的太窄了。
调查只限于口味问题,没有考虑用新可乐取代旧可乐时消费者的感觉如何。
它没有考虑无形的资产-可口可乐的名称、历史、包装、文化遗产及产品形象。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可口可乐与棒球、热狗和苹果派一起成为美国的习俗,它代表了美国社会中最根本的东西。
可口可乐一切都考虑周全了,唯一忽略的就是这种“爱”在他们看来可口可乐代表永恒,代表爱心,代表关怀。
所以当这些一旦成为过眼云烟后,他们变的怒不可遏。
所以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可口可乐的象征性意义比它的口味更重要。
而如果调查的范围能够更广些,能够更深些,是应该能发现这些情感因素的。
2.新可乐的广告策略新可乐的广告是成功是失败,说法不一。
先来看他们的广告策略,他们把观众定位在青少年,并高薪聘请一些青春偶像上电视要“紧跟潮流”。
这些对于正处于偶像崇拜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颇具成效的,在广告播映后的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知道这个广告,并由此知道了新可口可乐这个牌子。
也就是说,新可乐在推广其知名度上是成功的,观众都知道有这样的一种饮料,不过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这个被不少广告当作结束语的:新可口可乐不仅是滋味,还是你温馨的笑容。
就总给人自吹自擂的感觉。
新可乐广告给了老顾客很多的不快,这也是新可乐失败的一个原因。
总结:可口可乐公司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决策的不当。
首先,在作出决策时,可口可乐公司对市场的预测盲目乐观,对其决策的风险估计不足,并缺乏对付风险的后续计划,最终导致失败。
案例可口可乐的“新可乐”风波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新可乐”风波。
这场风波由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一种新配方的可乐引起,这种新配方被广泛批评为与传统的可乐口感大相径庭。
事情的起因是,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应对市场的竞争压力,决定推出这种新配方可乐,力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然而,可乐爱好者和忠实的可口可乐消费者们却表示对这种新配方的可乐感到非常失望,并表达了对可口可乐公司的不满。
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并且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形象和市场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新配方可乐的口感在推出后立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负面评价。
许多消费者表示,新可乐的味道变得更加甜腻,而且喝起来没有了传统可乐原有的爽口感。
这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传统可乐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望。
他们对于产品的变化不满意,因为他们购买可口可乐的主要目的是享受那种特殊的口感,而新可乐未能满足这一期待。
因此,这一改变被认为是可口可乐破坏了垄断地位下的市场需求。
其次,这场风波也暴露出可口可乐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方面的问题。
推出新配方可乐前,可口可乐似乎没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凭借长期以来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可口可乐公司似乎过于自信,在没有充分调研或测试的情况下就推出了新配方可乐。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漠视,使得许多消费者感到被忽视,甚至被愚弄。
这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公司的不满与不信任。
此外,这一风波也暴露出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舆论危机管理方面的不足。
面对广大消费者的负面评价和抵制,可口可乐公司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或展示出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反,可口可乐公司态度被认为是冷漠和被动的。
这导致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公众对可口可乐公司的不信任感加深。
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对于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可口可乐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一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失。
最后,这场风波还引发了对可口可乐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质疑。
1985年可口可乐换配方事件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托·戈伊朱塔宣布,停止使用已有99年历史的老可口可乐配方,由一种新的、味道较甜的可乐来取代老的可乐。
但在1985年7月11日可口可乐公司承认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并已以“传统可口可乐”的名义恢复了老可乐的生产供应。
各地商业院校的学生曾对这个案例进行了多年的解剖分析,并对可口可乐这样一个长期被认为是机灵营销者的公司会犯这样一个大错而感到惊奇,不过这毕竟已成过去。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下这起换配方风波;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公司是美国饮料市场上的“Number1”,可口可乐占据了全美80%的市场份额,年销量增长速度高达10%。
然而好景不长,70年代中后期,百事可乐的迅速崛起令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着手应付这个饮料业“后起之秀”的挑战。
1975年全美饮料业市场份额中,可口可乐领先百事可乐7个百分点;1984年,市场份额中可口可乐领先百事可乐3个百分点,市场地位的逐渐势均力敌让可口可乐胆战心惊起来。
百事可乐公司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通过大量动感而时尚的广告冲击可口可乐市场。
首先,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以饮料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年轻人——为目标消费者群的“百事新一代”广告系列。
由于该广告系列适宜青少年口味,以心理的冒险、青春、理想、激情、紧张等为题材,于是赢得丁青少年的钟爱;同时,百事可乐也使自身拥有了“年轻人的饮料”的品牌形象。
随后,百事可乐又推出一款非常大胆而富创意的“口味测试”广告。
在被测试者毫不知情的情形下,请他们对两种不带任何标志的可乐口味进行品尝。
由于百事可乐口感稍甜、柔和,因此,百事可乐公司此番现场直播的广告中的结果令百事可乐公司非常满意;80%以上的人回答是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
这个名为“百事挑战”的直播广告令可口可乐一下子无力应付。
市场上百事可乐的销量再一次激增。
2.市场营销调研为了着手应战并且得出为什么可口可乐发展不如百事可乐的原因,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一项代号为“堪萨斯工程”的市场调研活动。
国外著名决策案例国外著名决策案例1. 引言在商业环境中,领导者和决策者常常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研究和分析一些国外著名的决策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我们自己在决策过程中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著名决策案例,并分享作者对这些案例的观点和理解。
2. 第一个案例:Coca-Cola 的新饮料创新2.1 背景Coca-Cola 是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一直致力于创新和提供消费者更多选择。
在 1985 年,Coca-Cola 决定推出一款新的饮料——新可口可乐(New Coke),以取代原有的可口可乐配方。
然而,这个决策最终导致了一场失败的市场战役。
2.2 决策过程新可口可乐的推出是基于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口味偏好的分析结果。
可口可乐公司发现,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口味上更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决定推出新配方以提升市场份额。
然而,一旦新可口可乐上市后,消费者普遍对它的口感表示不满意。
尽管可口可乐公司后来决定恢复原有配方,但这次决策失误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2.3 观点和理解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仅仅依赖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是不够的。
公司应该更加重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联结,尤其是在涉及品牌和口味等核心元素的决策中。
决策者应该始终保持灵活性和反思能力,及时调整决策方向,以避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3. 第二个案例:Netflix 的全球扩张决策3.1 背景Netflix 是全球知名的流媒体服务提供商,以其海量的电影和电视剧内容而闻名。
然而,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成功的扩张并不容易。
Netflix 在一些国家的扩张决策案例给我们提供了深思。
3.2 决策过程Netflix 在扩张到某些国家之前,会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并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战略。
Netflix 在进入日本市场时,根据日本人的观影习惯和偏好,增加了更多的日本内容,并与当地的电视制作公司合作推出独家内容。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新可口可乐概况•失败案例介绍目录•分析方法与工具•结论和建议•参考资料01引言1背景介绍23新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一款新型饮料针对传统可口可乐进行口味改良,更加甜味和气泡量在市场上推出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销售量持续下滑失败原因分析02新可口可乐口味并不被消费者接受,且品牌形象受损03新可口可乐没有突出其品牌特点和优势,缺乏竞争力1案例的启示23品牌重塑需谨慎,要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和口味习惯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轻易改变品牌形象可能导致失败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品牌必须具有其独特优势和特点才能在市场中立足02新可口可乐概况1产品特点23新可口可乐的口感更接近于传统可口可乐的味道,但与普通可口可乐相比,它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剂或防腐剂。
味道新可口可乐在市场上被视为一种更健康、更高端的可乐产品,这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品牌形象新可口可乐的价格略高于普通可口可乐的价格,这使得它成为一种更高端的饮料。
价格新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传统可口可乐,因为它们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品牌,而且它们在市场上的份额最大。
传统可口可乐除了传统可口可乐外,市场上还有许多其他品牌的可乐,如百事可乐、雪碧等,这些品牌也对新可口可乐产生了竞争压力。
其他品牌市场竞争环境广告宣传新可口可乐在广告宣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通过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向消费者介绍新可口可乐的特点和优势。
营销策略渠道推广新可口可乐在各大超市、便利店、餐厅等渠道推广,让消费者更容易购买到新可口可乐。
促销活动新可口可乐还开展了一些促销活动,如买一送一、打折等,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并增加销量。
03失败案例介绍•总结词:模糊不清•详细描述:新可口可乐在市场定位上存在明显的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消费者,无法有效吸引潜在客户,导致市场反应冷淡。
失败案例介绍•总结词:分销渠道不合理•详细描述:新可口可乐在上市初期没有合理利用传统渠道,过分依赖特殊渠道,如自动售货机和网上商城等,导致产品覆盖不全,消费者购买不便。
案例:可口可乐的“新可乐”风波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一直都是一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到了80年代以后,这两者的差距就越来越小了,可口可乐有一倍于百事可乐的广告投入,而且有两倍于百事的自动售货机,可口可乐的销售网点比百事多,可口可乐的价格也比百事更有竞争力,为什么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就一直下滑呢?为了分析缘由,可口可乐在1982年推出一项叫做“勘萨斯工程”,这是可口可乐秘密进行市场调研的代号,在这次调查中,可口可乐公司出动了2000名调查员,在美国的10个主要城市调查顾客是否愿意接受一种全新的可口可乐。
例如:可口可乐配方中将增加一种新成分,使它喝起来更柔和,你愿意吗?可口可乐将于百事可乐口味相仿,你会感到不安吗?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最后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12%的顾客对新口味可口可乐表示不安,有一半的人认为以后会适应新的可口可乐。
表明了百年来的可口可乐的配方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了,正是这一结论支持了可口可乐的技术部门决意开发出一种全新口感的,更惬意的可口可乐。
在1984年,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可乐,这种新可乐比可口可乐更甜、气泡更少、口味也是比较柔和,于是可口可乐就组织了第一次品尝测试,在不告知品尝者饮料品牌的情况下,请他们说出哪种饮料更令人满意,在这次活动中,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满意度超过了百事,市场调研人员认为这种新配方的可乐将会带来市场份额上升一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增加2亿美元的销售额。
更换可乐的配方是一件百年大事,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可口可乐又投资了400万美元进行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口味测试,历时3年,在13个城市的20万顾客中进行盲测(不告知可乐品牌),而品尝者仍然倾向于新可乐,有55%的人认为新可乐的口味胜过传统配方,这次新可乐又打败老可乐。
在1985年4月23日,宣布新可乐正式上市,并且传统的可口可乐停止生产,新可乐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成功,在24小时内有80%的人都知道了新可乐,他的公众知晓率超过了16年前的阿波罗飞船登月,在24小时以内,更有70%的美国人在第一时间内品尝了新可乐。
新可口可乐上市可口可乐发明者约翰·斯蒂斯·彭伯顿(John Styth Pemberton)曾在内战期间担任美国药剂师、美利坚邦联骑兵队长,内战之后,约翰·彭伯顿定居在亚特兰大,从此开始了他的商业之旅,彭伯顿主要是销售成药,比如三肝丸和止咳糖浆。
1885年,彭伯顿发明了法式葡萄酒可乐——“一款有助于缓解神经的酒精饮料”,并为其注册商标。
这款饮料的命名来源于它的成分:古柯叶和葡萄酒。
一年后,彭伯顿去掉该饮料中的葡萄酒,添加进可卡因和咖啡因,新型饮料“可口可乐”便由此诞生了。
可口可乐最初是由使用过的啤酒瓶盛装,在各处冷饮柜台进行分销。
考虑到两个“C”如果改成斯宾塞体字形会更具有广告效果,所以彭伯顿的朋友建议将名字进行更改。
在彭伯顿看来,可口可乐是一款头疼缓解剂,辅之以解酒功能,而不是提神剂。
在一次意外中,一名药剂师发现掺入苏打水的可口可乐风味更佳,就这样,我们所熟知的可口可乐诞生了。
2年后,彭伯顿将专利权仅以2300美元卖给了艾萨·凯德勒(Asa Griggs Candler),这位乔治亚州的小男孩一跃成为了药剂师。
彭伯顿坚信可口可乐的销售仍在各药房占领先优势,他也表示不希望对他的产品进行昂贵的装瓶操作。
1888年,彭伯顿在贫困中去世,葬在一处不知名的墓地。
1892年,凯德勒组建了可口可乐公司,对可乐的提神和治疗功能大加宣传。
凯德勒引进了独立装瓶机,该装瓶线形成了可口可乐分销系统的核心部分。
一世纪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控告可乐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这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是一次巨大打击。
凯德勒同时也产生了将可口可乐饮料以定型玻璃瓶的形式进行销售,现在这种玻璃瓶已经成了收藏品。
为了可口可乐,凯德勒可谓是呕心沥血,他将可口可乐的秘方加入到公司穹顶中,并制定政策: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超过三个人知道可乐的原料成分。
1916年,为竞选亚特兰大的州长,凯德勒离开了可口可乐公司,将公司控制权下放到亲戚手中。
1919年,在没有和凯德勒经济顾问的协商下,凯德勒的亲戚们以2500万美元将可口可乐公司卖给了几位亚特兰大商人。
亚特兰大银行家厄尼斯特·伍德鲁夫(Ernest Woodruff)担任收购业务集团董事长。
在罗伯特·温世普·伍德鲁夫(Robert Winship Woodruff),厄尼斯特儿子的领导下,可口可乐公司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品牌、世界显著的标志。
直到现在,可口可乐公司依然归伍德鲁夫家所有。
1923年对可口可乐公司而言经济十分不景气,罗伯特(“老板”)正是在那段时间上任公司董事长。
不合时宜的糖分购买导致必须通过大量借贷来维持公司稳定。
必要的饮料价格增长威胁着可口可乐同装瓶商之间的关系,毕竟合同上已经规定了固定价格。
当可口可乐公司试图增加一些经济压力给装瓶商时,装瓶商们提出了上述控告。
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价格一下子从40美元跌至18美元,可乐产品的销售额直线下跌,从1918年1870万加仑的销售额降至1922年1540万加仑。
罗伯特立即开始着手修复同装瓶商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所有可口可乐伙伴们都能盈利”)。
合同重新签订,规定除了糖分之外,其它所有成分价格均维持在1921年的水平不变。
为了保证可乐在经过装瓶处理后还能维持最初的风味,质量监控项目也开始启动。
Woodruff采取了相当过激的举动,他召开临时会议宣布销售部门被淘汰,所有销售部门员工一夕之间全部被解雇了。
但是,到了第二天,伍德鲁夫又将所有销售部门被解雇的员工召回,重新雇佣他们成为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
以往在销售部门,工作职责只是销售产品,而此次服务部门员工的工作职责大大加大,包括柜台设备的装置、培训零售商以及在装瓶操作中担任咨询顾问。
“我并没有想得太远,”苦恼的伍德鲁夫对于此举解释说,“我只是好奇这样做究竟会给我们公司带来些什么”。
“让可口可乐变为触手可及的饮品,只要有人渴了,他们就能喝到可口可乐”,这便是罗伯特的梦想。
加油站成为了一条全新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分销渠道,广告大肆宣扬可口可乐即将“席卷全球”。
第一次,瓶装可口可乐销售量开始赶超以杯装形式销售的可乐。
可口可乐扩张还在继续。
罗伯特违背董事会意见,将可口可乐品牌引进到欧洲,在国外建立了一支销售团队,三年的时间内就获得了盈利。
针对咨询顾问的建议“将可口可乐的味道调试到适应当地人的口味”,罗伯特坚决表示国内外所有在售可口可乐的味道必须严格维持一致。
同时,可口可乐继续扩张,开始进军美国流行文化领域。
1923年,可乐广告人敦促忙碌的人们能“停下脚步,清新头脑”。
1929年,这条广告语被成功打造成可乐经典标语“带来清凉的瞬间”,这一思想在未来的20年成为了可口可乐的代名词和奋斗目标。
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委任艺术家诺曼·罗克韦尔(Norman Rockwell)为可乐品牌绘制美好田园风光,想以此唤醒舒适的复古感(见图示1)。
可口可乐文化宣传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由海顿·桑德布洛姆(Haddon Sundblom)创作的。
1931年,他创作了经典的可口可乐圣诞老人(见图示2),通过该艺术作品将可口可乐品牌深深刻在美国年轻人的心上。
Pendergrast表示:桑德布洛姆的圣诞老人是最完美的可口可乐代言人,高个子、身穿大红袍、永保欢快的圣诞老人因为辛勤发放圣诞礼物,作为奖励,他得到了一瓶知名软性饮料。
每年圣诞节,桑德布洛姆都会创作出另外一则万众期待的圣诞老人广告。
就这样,桑德布洛姆固定了圣诞老人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在桑德布洛姆之前,有很多关于圣诞老人形象的描绘,穿着颜色各异,蓝、黄、绿、红,各种各样,有时候他被描述成小精灵模样,有时候又是高大瘦削的形象。
而经过可口可乐的广告之后,圣诞老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是一位高大的、胖胖的、系着一条宽宽的腰带、穿着黑色长筒靴、每天无忧无虑的老人,当然,他一定是穿着一身可口可乐红。
这一文化现象进军好莱坞是可想而知的。
1935年的流行电影《春风秋雨》给可口可乐做了更多的免费宣传,《百老汇比尔》更是多次提到可口可乐饮料,迪兹·迪恩(Dizzy Dean)在宣布棒球比赛时猛喝了很多瓶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官方雇佣专业机构帮其寻找电影宣传,让可口可乐产品出现在电影镜头中。
管理者很感谢这些电影,因为是它们,才“使得人们如此积极关注可口可乐、持续不断地购买可乐产品”。
1937年,罗伯特得到了低价购买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机会,但是被他拒绝了,罗伯特表示购买一款和可口可乐直接竞争的饮料公司并不明智。
整个20世纪4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持续不断地泛滥市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同美国兵一道加入了战争,伍德鲁夫规定“身穿制服的美国士兵不管在任何地方均可以以5美分的价格买到可口可乐”。
将军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建议进行前线分销,在北非和意大利前线建立10条装瓶系统。
这一举措得到了美国士兵的支持,他们对此深受感动,详见下面信件内容: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必须写信告知。
公司所有人都得到了一瓶可口可乐,这对于你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我们中间很多人在这20个月里一直都是漂泊在国外。
只见他们紧紧抱住手中的可口可乐,跑进帐篷,只是默默看着可乐。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喝掉它们,因为我们知道,一旦喝完,就没有了。
这是一瓶真正的可口可乐,也是我在这里第一次看到它。
它被一名飞行员从衬衣中掏出来,他抚摸着这瓶可乐,上下打量着它,他咂了咂嘴唇,仿佛正在品尝这瓶可乐的甘甜。
我跟他商量以1美元换取半瓶可乐,后来涨到2美元、3美元、5美元。
在平常生活中,当你拥有了大量可口可乐之时,你会觉得喝掉一些感觉很好或是无关紧要。
但是只有经历了可口可乐的稀少甚至是缺乏,你才能真正获得对我们美国人而言那份享受的滋味。
我第一次击毙敌人的勇气和动机源自美国思想、民主和可口可乐。
如果想要问我们战斗的动机,我想一半的人应该都会回答:为了争得再一次购买可口可乐饮料的权利。
可口可乐协助前线装瓶厂的代表和技术人员被授予了伪军事头衔——“技术观察员”——替广大百姓们协助前方战争的特派员,他们所穿军装臂章被绣上“T.O.”的字样,“可口可乐军官”也被大家所熟知。
可口可乐军官们讲述了很多战争期间关于可口可乐力量的故事:一个可怜的家伙走进来,他少了一条腿、一只手臂,他让护士不要取笑他。
当护士给他一瓶可口可乐的时候他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因为这瓶可乐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成百上千的人排起长队来取可乐,他们中有拄着拐杖的,有坐着轮椅的,还有手缠绷带,眼睛失明的。
一首主题歌来纪念在战争前线付出的可口可乐军官们:你会说,技术观察员正在赢得战争;你会说,技术观察员正在赢得战争;技术观察员正在赢得战争,那么我们要做些什么呢?你会说,。
战争期间,士兵们共消费500万瓶可乐。
在黑市市场上的销售更是蒸蒸日上,一瓶可口可乐可以卖到5美元到40美元价格不等,如果是拍卖的话,竞拍价高达4000美元。
可口可乐公司未公开的历史表明:“这项战时计划使得一千一百万士兵及其朋友家人均参与到可口可乐消费中来,这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给公司节省了25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财力物力。
”扎卢比卡(Zarubica),一位前线技术观察员,向可口可乐一位高管描述起战线后方的运营情况;“这应该是全世界最棒的项目案例”二战结束之时,在世界范围内的装瓶厂共计64家,每家工厂都是由政府出资建构,这样可口可乐之后可以在没有任何支出的情况下合并所有分支工厂。
回到美国国内,可口可乐开始着手开辟国外爱国主义主题的广告形象。
“无论国内战况如何,美国精神永远流传……可口可乐也会一直伴随着大家。
”可乐一条印刷广告如是说。
广告上显示可口可乐减缓了人们的饥渴感,广告中包括债券交易员、战时菜农和退伍军人(见图示3)。
1942年,可口可乐开始名声大噪。
可口可乐广告上大肆宣传:“世界各地,可口可乐代表着‘带来清凉的瞬间’——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到1942年,“驻足”这个词已经紧紧地跟可口可乐结合在一起,美国专利局拒绝名为“驻足”饮料的注册,声称这样违反了可口可乐的20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发展继续呈现良好势头,以二比一的销售成绩超过它最强劲的对手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给了大量预算在广告方面(1955年是3000万美元)。
Crooner Eddie Fischer获邀成为可口可乐品牌代言人,在当时流行的可口可乐时段电视节目中宣传推销可乐产品。
同时,可口可乐也赞助了一部西方冒险剧集《Kit Carson》,这部剧俘获了当时所有年轻人的心和思想。
通过电视这个平台,可口可乐无处不在:“你们需要的就是可口可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可口可乐创造了很多流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