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殷金旺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3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关于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实施意见(经二O一三年四月二日教代会讨论通过)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建立公平合理、公开透明、有效激励的内部分配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践我校“办负责任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办学理念,实现“争先创优、优质均衡、领跑农村”的办学目标,根据2012年的绩效考核情况、教职工反馈意见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见。
二、分配原则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客观公正、激励先进的原则;2.多劳多得、责重多得、绩优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3.向一线骨干教师、作出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的原则。
三、领导机构1.学校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师德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专业发展及出勤、工作量、工作过程、工作业绩的考核以及绩效工资的分配、发放、解释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绩效工资公平、公正地发放。
2.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存富副组长:高留章李伯双李文贵杨青刘富刚成员:李庆山单春网单秀英孔令忠殷金旺杨庆云钱志军王卫平梅友成魏玉凡阙圣东陈庆生韩凤萍许晓琴蒋巧英四、考核发放对象本校在职正式教工。
五、考核内容分的其本学期“师德建设”不得分。
该项考核总得分为该同志一学期职业道德量化综合考核成绩,亦称“学期师德建设考核成绩”,该成绩作为学校在教师评先推优、竞聘上岗、职称评审中的重要参考。
附注——非教学人员享受专任教师平均得分。
(三)教学工作1.工作量考核(满分100分,权重30%)初三思品、历史按0.1分/人加分。
②语文、数学、外语、物理跨年级任教的加6分。
、③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初三思品、初三历史兼初一、初二思品史地生加4分。
④其他学科跨年级任教加2分。
⑤跨校区任教加4分。
⑥②③④不重复加分。
附注——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未来负责,为了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凡是教考试学科的教师不得兼教本班会考或考查学科;凡是非本专业学科或未长期任教或教学成绩与年级平均成绩距离较大的会考、考查学科教师不得再任教会考、考查学科;谁的工作谁做,谁的责任谁负;未经教务处或年级组批准的‘抢、占、让、代’课行为一律视作‘不服从学校分工’的行为,有关教师师德考核第2条款不予得分”的规定。
课改论坛新课程NEW CURRICULUMShallow of Junior Midddle School Geography Eff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Gan Zhusheng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of geography decides that the need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from the students ’reallife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geographical phenomenon ,sparki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of geography ,to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Geography teaching can ’t scripted ,therefore ,need to undertake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lead the students in the inquiry into and study geography.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ffective teaching•编辑韩晓5个学生,选出组长,分发“梦幻世界”游乐项目分布图。
(2)布置活动任务:任务一,讨论并找出从大门到本小组选定游玩项目的最近路线及行走方向,设计科学的游玩路线;任务二,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本小组行走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任务三,汇报本次活动小组是怎样辨别实际方向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还有哪些?(3)课堂上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回忆: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其图象是什么?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二、合作探究:1.小明将一篇24000字的社会调查报告录入电脑,打印成文.⑴如果小明以每分钟120字的速度录入,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录入任务?⑵录入文字的速度V(字/min)与完成录入的时间t(min)有怎样的函数关系?⑶小明希望能在3h内完成录入任务,那么他每分钟至少应录入多少个字?三、例题精讲:小华同学的爸爸在某自来水公司上班,现该公司计划新建一个容积为4×104m3的长方体蓄水池,小华爸爸把这一问题带回来与小华一起探讨:⑴蓄水池的底面积S(m2)与其深度h(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⑵如果蓄水池的深度设计为5m,那么蓄水池的底面积应为多少平方米?⑶由于绿化以及辅助用地的需要,经过实地测量,蓄水池的长和宽最多只能分别设计为100m和60m,那么蓄水池的深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要求? (保留两位小数)四、拓展提高:1.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m3,6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⑴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⑵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小时排水量达到Q(m3),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时间t(h)将如何变化?⑶写出t与Q之间关系式..⑷如果准备在5小时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至少.⑸已知排水管最多为每小时12 m 3,则至少_ ___h 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2.课本P74练习第2题五、练习:1.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⑴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 ⑵当气体体积为 1m 3时,气压时多少? ⑶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kpa 时, 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⑴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⑵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 分析:审清题意,找出关系式,货物的总量= ×六、自我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实际问题→建立反比例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2.本节课我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3.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各自想法,并在交流中获益?初二课堂检测---------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班级 姓名 _1.某厂现有800吨煤,这些煤能烧的天数y 与平均每天烧的吨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A) y =300x (x >0) (B) y =300x(x ≥0) (C)y =300x (x ≥0) (D)y =300x (x >0) 2.已知菱形的面积为定值,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x,y,则x 与y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3.A 、B 两城市相距720千米,一列火车从A 城去B 城.⑴火车的速度v (千米/时)和行驶的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⑵若到达目的地后,按原路匀速原回,并要求在3小时内回到A 城,则返回的速度不能低于 .4.有一面积为60的梯形,其上底长是下底长的13,若下底长为x ,高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 是 .5.美国的一种新型汽车可装汽油500L ,若汽车每小时用油量为 xL .⑴用油时间y (h )与每小时的用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表示为 .⑵每小时的用油量为25L ,则这些油可用的时间为 .⑶如果要使汽车连续行驶50h 不需供油,那么每小时用油量的范围是 .6.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千帕)是气体V(立方米)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下图:(1)观察图象经过已知点________.(2)求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 ,气球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7.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cm 2.⑴写出其长y 与宽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⑵当矩形的长为12cm 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cm ,求其长为多少?⑶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cm ,其宽至多要多少?8.小丽是一个近视眼,整天眼镜不离鼻子,但自己一直不理解自己的眼镜配制的原理,很是苦闷,近来她了解到近视眼镜的度数y (度)与镜片的焦距为x (m )成反比例,并请教师傅了解到200度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小丽只知道自己的眼镜是400度.我们大家正好学过反比例函数了,你能帮助她帮她求出她的近视眼镜片的焦距是多少吗?9.设∆ABC 中BC 边的长为x(cm),BC 上的高AD 为y(cm).已知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过点(3,4).⑴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ABC 的面积.⑵画出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当2<x <8时y 的取值范围.)10.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到达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完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与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⑴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⑵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
初中数学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0.5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1)主备人:孔凡斌 初核人:许书军 课型:新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的有效模型。
2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强化建模思想,能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找出问题中蕴涵的相等关系,并建立方程组求解.【预习导航】1.我们已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2《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31 ;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
”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课堂导学】问题1: 国庆长假期间,某旅行社接待1日游和3日游的旅客共2200人,收旅游费200万元,其中1日游每人收费200元,3日游每人收费1500元。
该旅行社接待1日游和3日游旅客各有多少人? 分析:问题中包括两个相等关系:;。
解:归纳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1、“设”: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未知数;2、“列”: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两个相等关系,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3、“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4、“验”:检验这个解是否正确,并看它是否符合题意;5、“答”:与设前后呼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注意(1)题目中给出的量单位不统一,解题时应化为统一单位.(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不再展开.问题2:为了保护环境,某校环保小组成员收集废旧电池。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XX新苏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2.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2、会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学难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一、预习与导学动手操作:(1)演示操作(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叠后,把下列图形剪出来,并与同学交流你的剪法。
通过自学,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呢?二、交流展示思考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发现和问题三、互动探究2、观察、思考:观察下列四幅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3、议一议:(1)两组图片(演示)(2)揭示轴对称概念: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四、知识点精讲4、探索思考:(1)观察图片:(2)揭示轴对称图形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动手画出这几幅图片的对称轴。
5、讨论、交流: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6、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与同学讨论、交流,同小组互相补充。
五、反馈练习、观察下列图片:动手画出这几幅图片的对称轴2、观察下列的几何图形,找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六、作业: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课题:§2.2轴对称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等性质.2、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3、利用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5 实数(1)班级 学号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同时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经历用有理数估算2的探索过程,从中感受“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难 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实数两种常见的分类形式是什么?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之中: 0.456、-32π、(-π)0、3.14、-0.801 08、0、0.101 001 000 1…(每两个1•之间依次增加一个0)-1.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3.任意写出3个无理数: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问题1: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均为1,斜边为多少?你认识这个数吗?问题2:大家都知道2是一个有理数,它的算术平方根为多少?还是一个有理数吗?问题3:2是1与2之间的一个分数吗?(也就是1与2之间的分数的平方会等于2吗?)问题4:2有多大?定义:1、 叫无理数。
2、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3、实数可分为三、例题精讲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3.14, -34, ∙∙75.0, 0.4583, ∙7.3, -π, -71, 18.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213、38-、0、27、3∏、5.0、3.14159、 0.12121121112…(1)有理数集合{ } (2)无理数集合{ }(3)正实数集合{ } (4)负实数集合{ }3、判断(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3)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 )(4) 是分数。
( )( ) (6)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四、拓展提高讨论:有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有何关系?五、学习体会1、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六、课堂检测初二数学课堂检测----实数(1)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正误,若不对,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学习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习重点: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学习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二、课堂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下列多项式的各项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是什么?(1)a2b+ab2 (2)3x2-6x3 (3)9abc-6a2b22.填空并说说你的方法:(1)a2b+ab2=ab()(2)3x2-6x3=().()(3)9abc-6a2b2+12abc2=3ab( )三、点拨精讲1.找出下列各式的公因式,填在横线上.(1)ab,2a2b,3ab2_________.(2)6mn2,-18m2n2,24m3n______.(3)7x2y,14xy2z,-35xyz2_______.找一个多项式的公因式的方法一般分三个步骤:一看系数:当多项式的各项系数多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看字母:公因式的字母应取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三看指数: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2.概念讲解(1)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法四、合作探究分解因式:(1)6a3b-9a2b2 (2)-2m3+8m2-12m(3) 3a(x+y)-2b(x+y) (4) 2(a-1)+a(1-a)(5)(a+b)x+(b+c)x+(a+c)x (6) (x-3)(3x+2)-7(3-x)(7) (m+n)(p-q)-(m+n)(p+q) (8) 5a(a-b)4-10ab(b-a)3思考:1、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是奇数还是偶数?2、从一块直径为(a+b)的圆形钢板上截出直径分别为a和b的两个圆,求出剩余钢板的面积.六、课堂小结七、课堂检测(另附页)初一数学课堂检测--因式分解(一)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6分)1. 多项式24ab 2-32a 2b 提出公因式是 .2. )2(_______)(63322+-=+-a a b ab b a .3. 当x=90.28时,8.37x+5.63x -4x=____ _____.4. 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5m +5n -5=__________.5. 分解因式:=---22)()(n m y n m x .二、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每题8分)三、分解因式:-ab (a -b )2+a (b -a )2-ac (a -b )2. (10分)四、已知a +b =-4,ab =2,求多项式4a 2b +4ab 2-4a -4b 的值. (12分)。
10.4 浮力【学习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探究,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预习导航】1.物理学中把浸在 里的物体受到 的托力称为 力。
2.浮力的方向: 。
3.浮力的施力物体: 。
【合作探究】【要点1】 浮力 浮力的方向〖活动〗利用乒乓球、水槽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讨论〗(1)浸在水中乒乓球会浮起来说明: 。
(2)乒乓球总竖直向上拉绳子说明: 。
〖总结〗〖活动〗画出上图中乒乓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要点2】 浮力的测量〖思考〗那些放入水中会沉下去的物体受不受浮力呢?如何证明你的猜想?〖方案〗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金属块现象: 。
结论: 。
〖拓展〗【要点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思考〗物体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把装满水的小桶放在小盆里, 再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桶中,观察实验中的相关现象,同时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情况。
〖猜想〗〖方案〗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盛有水和浓盐水的容器各一个表一结论:当物体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无关。
表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有关。
表三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有关。
〖总结〗〖拓展〗【巩固拓展】例1.(2011年自贡)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分析正确的是()A、浮力不变B、浮力变小C、浮力变大D、浮力变大例2.(2013威海)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 E(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课题: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德育目标
1.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一、预习导航
1、我国的行政区分为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级
2、我国_____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______ 个省 ______个直辖市 _______个特别行政区
二、合作探究
1.找出北回归线(23°26′N) 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三、巩固拓展
(1)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C
为 __________省,长江、黄河的源头所
在地;E为 _____________省;F是
省。
(2)在我国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
是,跨经度最大的是,
位置最北的省区是。
四、课堂检测。
8.5 分式方程(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经历“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学习难点:解分式方程要验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解方程:(1)x 3—22-x =0 (2)16
3104245--+=--x x x x
二、合作探究:
1、比较方程(1)和方程(2)的结果有差异吗?为什么呢?
2、在这里,x=2不是原方程(2)的根,因为它使得原分式方程的 为零,我们称它为原方程的增根.
3、产生增根的原因是:
三、交流展示:
1、你认为在解方程中,哪一步的变形可能会产生增根?
2、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 。
3、你能用比较简洁的方法检验分式方程产生的增根吗?
4、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四、精讲点拨
例1 解下列方程:
(1)
12030+=x x (2)4
1622222-=-+-+-x x x x x
(3)
78--x x —x -71=8 (4)9392-+x x =3
74--x x +2
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方程x
x m x --=+-2121无解?
五、拓展提高 1 、若方程 有增根,则增根只能是x=_________
变式:已知方程 有增根, 试求出m 的值.
2、解方程:9
1816151---=---x x x x 分析:若直接去分母,运算量很大且复杂,因本题的构成比较特殊,如果方程两边分别通分,则具有相同的分子,可以使解方程的过程大大的简化.
仿照此解法,你能解下面的一道题吗?试试看!
6
5879854--+--=--+--x x x x x x x x 相信你能成功!思考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小结
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运用了何种数学思想方法?
2、 解分式方程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又有什么样
的联系?
3、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七、课堂检测:
0114=----x x x m 0114=----x x x m
初二数学课堂检测
—分式方程(2)
班级 学号 姓名
1、解下列分式方程:(注意步骤要齐全)
(1)
122=-x x (2)13112-=-x x
(3)
123514-+=--+x x x x (4)32121---=-x x x
2、若方程
3
23-=--x k x x 会产生增根,试求k 的值:
4、 轮船顺流航行120km 所用的时间,是逆流航行50km 所用的时间的2倍,如果水流
速度为2km/h ,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