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地形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7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权重。
其中,地形知识点是地理科目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地形知识点,下面将通过归纳总结图的形式,对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
一、地貌类地形地貌类地形是指由地壳运动和风水侵蚀等因素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山地- 山脉:由多条山系组成,呈条带状或环状分布。
- 山地:起伏较大,有明显的斜坡和沟谷。
- 台地:在山地边缘或内部的平坦地带,海拔较高。
2. 高原- 高原:地面平坦,海拔较高。
- 平原台地:类似于高原,但地势相对较低。
3. 盆地- 落水盆地:河流发育之后,河流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盆地。
- 民水盆地:由于内陆湖泊水位下降,形成的盆地。
- 干断盆地:河流干取之后,河谷被沉积物填满形成的平坦地带。
二、水系类地形水系类地形是指由水流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 上游:河流发源地,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 中游:河流通过山地和丘陵地带,形成河谷,地势平缓。
- 下游:河流进入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形成河口。
2. 湖泊- 淡水湖:主要由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的湖泊。
- 盐湖: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泊中的水体富含盐分。
- 天然湖: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湖泊。
- 人工湖:由人类因素形成的湖泊。
3. 洪水- 洪水泛滥:河流水位超过岸堤,泛滥到周围地区。
- 洪水退却:洪水消退后形成的河谷。
三、平原类地形平原类地形是指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的地貌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2. 漫滩平原:风力或冰川作用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3. 内陆干燥、半干燥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植被稀疏。
4. 沿海平原:紧邻海岸,地势平坦,多沉积物。
四、特殊地形特殊地形是指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貌。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火山地形: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
2. 堰塞湖:河流中断,河水通过堰塞物形成湖泊。
五大主题要素之(四)⎪⎪地形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练中促学]1.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1)D(2)D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
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2.如右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A.①B.②C.④D.⑤(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A.①B.②C.④D.⑥解析:(1)D(2)A第(1)题,图中显示,③是来自地幔的岩浆,所以②是岩浆岩;①是风化与侵蚀作用;⑥是沉积作用;⑤是沉积岩;④是变质岩;而煤、石油、天然气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2)题,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而表示侵蚀作用的是①。
[思中悟通]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岩石特点是什么?(1)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岩浆通过岩浆活动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常见的为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3)地表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4)地壳中的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
初一地理五种基本地形及练习一、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形特征,通常在海拔高度较高的地区出现。
它由高耸的山脉、陡峭的山峰以及深谷和山谷组成。
山地在地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气候、水文循环以及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练题1. 请列举出几座著名的山脉。
2. 为什么山地对气候有影响?3. 请解释山地如何影响水文循环。
---二、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较为平坦的地区,通常位于低海拔地区或河流流域。
平原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水源,因此成为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练题1. 请解释平原的形成原因。
2. 平原上最适合发展哪些经济活动?3. 请列举出几个著名的平原地区。
---三、高原高原是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特征,它的海拔高度较高,地势相对较平坦。
高原通常是由古老的山脉抬升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练题1. 请解释高原的形成过程。
2.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有何特点?3. 请列举出几个著名的高原地区。
---四、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特征,它的地势起伏不大,通常具有一定的坡度和较浅的沟壑。
丘陵地形在农业和世界地理中都有重要意义。
练题1. 请解释丘陵是如何形成的。
2. 丘陵地形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3. 请列举出几个著名的丘陵地区。
---五、河流河流是由地表积水形成的自然水道。
它们对地球的水循环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赖。
练题1. 请解释河流的形成过程。
2. 河流的特点有哪些?3. 请列举出几条著名河流。
---通过学习五种基本地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并探讨它们与人类生活、经济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切实进行上述练习题,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地形专题考点一:地形的种类以及判读一.陆地地形种类以及判读1.陆地基本5种地形种类判断种类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判断原由: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相对高度海拔小于200 米,地形平展,起伏小海拔在 500 米以上,边沿等高线密集,比较峻峭,内部起伏小,相对高度海拔在 200- 500 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小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地势起伏大从等高线数值判断:周围高,中间低;或许从向心状水系判断:2.等高线图中几种地形种类的判读二.海底地形种类和判读考点二:地形特色以及地形区散布一 . 描绘地形特色①地特色:哪高哪低② 成特色:以⋯⋯地形区主,⋯⋯部⋯⋯地形区,主要山脉走向③海岸平直;波折,多(有海岸的地域)④位于板交界,多火山地震。
(地壳活区)例题:描绘巴基斯坦的地形特色( 6 分)西部、北部以山地高原主,南部以平原主;( 4 分)地西北高,南低。
( 2 分)二、世界地形区散布与地形特色:合地册复1.南(注意度 100° E— 110° E)1.地形:A.中南半地形特色以及原由特色:河山相,列散布;北部以山地主,南部以平原主,地北高南低;海岸波折。
成因:在欧板和印度洋板的烈抬升形成大概呈南北走向的山脉;北部地域受流水的侵作用,山高谷深;而南部沿海受泥沙沉作用的影响,形成平原。
B.来群地形特色:大多以山地主;中高周低;地形崎,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地壳活。
2.南(中度)1)地形区散布印度河河口度:23° 26′ N,70° E恒河口度:23° 26′ N, 90°Ea 印度河平原b 恒河平原c 德干高原d 西高止山e 东高止山f 喜马拉雅山2)地形特色① 北部是喜拉雅山脉② 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 主要和人口密集区)③ 南部是德干高原,高原西两有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地西高低。
沿海3.中亚(1)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散布有巨大的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IIJL1.图示四种地貌的成因相同的是②竟土烏③云南石@11聊峡弯①塔克竝玛干沙专题5地貌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下图示意四种地貌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形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沉积D .冰川沉积3.与图中挪威峡湾海岸成因相同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 •青藏高原B •四川盆地C •长江三角洲D •西北地区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O 、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 期河水仅能淹没TO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A. TOB .T1C .T2D .T3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下图甲为“太平洋某岛屿一角自然风光图片”,乙图为“非洲埃及狮身人面像”。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堆积B.海浪侵蚀C.内力侵蚀D.风力堆积7.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风化风蚀B.河流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2016年我国在贵州黔南成功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其直径达500米。
FAST台址位于贵州黔南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附近5公里范围没有任何乡镇,25公里范围内只有一个小县城,是科学家观测宇宙的理想之地。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8.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是A.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口B.石灰岩溶洞坍塌形成的天坑C.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盆D.古代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9.“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地理地质地形专题必背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很好的复习高中地理,为大家准备了必修部分的地理答题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地理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地质地形专题必背知识点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⑵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⑹七大洲地形特色: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1X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7)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寒假作业(一) 打牢5大地理基础——地球[串忆基础知识][双基能力测评]一、选择题我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名航天员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目的是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下表为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期间某地昼1.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B.降水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长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2.该地纬度位置是( )A.可能位于南回归线以南B.一定位于赤道C.一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D.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以北都有可能3.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期间,北京( )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早解析:1.B 2.B 3.B 第1题,酒泉与文昌同属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海南文昌纬度更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海南周围都是海洋,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大型火箭的运输;两个卫星发射基地无人区面积都较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
与文昌相比,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有利于跟踪监测;劣势是纬度高,初始速度低且交通不便。
因此相比之下,酒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天气状况方面。
第2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17日发射,历经33天到11月19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一直向南移。
该地的昼长没有变化,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减小,判断是在赤道上。
第3题,从题干信息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期间,北京时间为2016年10月17日~11月19日。
处暑即为“出暑”,即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的时间为秋季,主要在10月前后;北京和首尔均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且北京比首尔纬度高,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比首尔小;飞行期间北半球处于昼短夜长的状态,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京纬度较华盛顿高,此期间北京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寒假作业(四) 打牢5大地理基础——地形
[串忆基础知识]
[经典图示串记][主干知识思考]
作用②向斜常形成谷地,其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双基能力测评]
一、选择题
图a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a中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 )
A.甲B.乙
C.丙 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⑦—③ B.②—③—④
C.⑥—①—③ D.③—④—⑤
解析:1.C 2.A 第1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丙为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为沉积岩的一种。
第2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完成3~4题。
3.丁处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处河流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
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
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200 m
解析:3.B 4.C 第3题,由等高线数值和弯曲状况可以推知,丁处是河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但是从地层的地质年龄来看,丁处地层地质年龄为中间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并且由图示可以看出丁处的岩层为岩浆岩。
据此可知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首先经历了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层;然后受到挤压发生褶皱,形成背斜构造,形成山岭;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
下,形成沟谷。
第4题,图中的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丁处河流的流向不可能是从东北向西南;甲村落位于河谷地带,乙村落处于山脊上,在甲、乙之间有一道山脊存在,因而甲、乙两村落不一定能够相互通视;丙岩层与其周围岩层的形成年代不一致,说明可能是岩浆侵入的结果;甲村落海拔为400~500 m,乙村落海拔为600~700 m,因而两村落最大高差接近300 m,最小高差超过100 m。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 m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 m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
读图回答5~7题。
5.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6.从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7.右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解析:5.D 6.B 7.D 第5题,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第6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
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岩石是由于岩浆入侵,高温作用使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岩。
读全球地壳运动速度矢量(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图,完成8~9题。
8.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板块边界的运动速度大于板块内部
B.同一板块内部运动速度相同
C.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越稳定
D.太平洋板块最不稳定
9.关于图中四地地壳运动特征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8.D 9.C 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结合图的名称可以知道图中的箭头指向表示地壳的运动方向,线的长度表示运动速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板块的箭头线最长,表明其运动速度最快,最不稳定。
第9题,丙地位于海洋中的生长边界处,多形成海岭或断层,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C项正确。
甲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由箭头指向可知该处地壳运动方向一致,并不存在相反方向的地壳运动,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处,而给出的地壳运动特征示意图中显示乙地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故B项错误;丁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并没有形成高大的海岸山脉,所以D项错误。
读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回答10~12题。
10.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丙、乙B.乙、甲、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11.b图所示时段( )
A.海平面上升 B.黄河流量减小
C.黄河流速变快 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12.造成c图中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海水作用
解析:10.D 11.D 12.D 第10题,甲、乙、丙均为沉积层,形成时间越早,位置越靠下。
第11题,b图所示时段三角洲新增部分淤进海平面之下,说明堆积作用明显,可以判断出该时段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
第12题,从c图中可以看出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这是海水侵蚀作用造成的结果。
(2017·达州模拟)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
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
组成该地貌
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
该地貌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
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
崮顶之
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
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
如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13~15题。
13.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14.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层断裂裂隙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
C.岩石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岩石沉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15.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 )
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
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
解析:13.D 14.A 15.C 第13题,材料指出“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
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第14题,石灰岩形成后,地壳运动使石灰岩岩层断裂,之后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岱崮地貌。
第15题,岱崮地貌顶部海拔较高,土层浅薄,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而应当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二、非选择题
16.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
(2)G、H
H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
解析:第(1)题,地形类型可以从水系形状、等高线数值及分布、主要地形区经纬度分布等方面判读。
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
答案:(1)
(2)从流经位置特点看,G河中上游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所以没有形成冲积三角洲地貌。
17.如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
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